随着台湾县市长选举日期的日益临近,国民党提名布局接近尾声。不少县市的人选已经确定。这些选举人的成败,将对国民党政党格局的演化,乃至对2024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产生重要的影响。图从左至右分别为国民党台北市长候选人蒋万安,国民党桃园市长候选人张善政,国民党宜兰县长候选人林姿妙。
文/特约撰稿 杨昆福
随着台湾县市长选举日期的日益临近,国民党提名布局接近尾声。不少县市的人选已经确定,一些争取连任的县市候选人,是否展开提名其实徒具象征意义。可以说,国民党此次县市长的选举阵容已总体底定,这样的选战布局到底能否稳住蓝营的阵脚,甚至进一步开拓新局呢?不但关系到蓝绿政党版图的消长,政党格局的演化,乃至对2024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蓝营内部,选举布局的整体成败,事关国民党政治权力的重新洗牌,以及蓝营接班梯队的成形与否。因此,探讨国民党县市长提名布局,对于观察蓝营内部的政治生态,无疑具有一定的指标性意义。
年底选战深具指标性
关乎政治生态演化态势
国民党目前在台湾22个县市中拥有14个县市的执政权,在民进党霸据台湾当局的形势之下,形成了“地方包围‘中央’”的牵制局面。在客观上,影响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的演化路径与态势。假若2018年,国民党未能撼动绿营在县市中的执政版图,那么如今的岛内政治生态势必会彻底“绿化”。因此,2018年岛内县市长选举的“钟摆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牵制着民进党“绿化”台湾的政治图谋。
2020年台湾“大选”绿营再次得势,蔡英文拿下了台湾地区领导人开放直选以来的最高票,同期举行的民意代表选举,同样继续获得过半席次。在所谓的“中央层面”,“绿化”态势进一步固化,而假若年底的县市长选战,民进党再次动摇国民党的根基,那么台湾社会及政坛的“绿化”程度将全面而彻底地奠定,这样的政治生态势必会影响2024“大选”。
而假如国民党能守住现有的县市基本盘,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挡住了民进党继续大规模“绿化”台湾社会的汹涌暗流。并且,增加了蓝营在2024实现台湾当局“变天”的几率。因此,若从上述视角来观察台湾政坛角力,年底的县市长选举无疑深具指标性及节点性影响。
在去年的国民党主席选举中,当时角逐国民党主席的朱立伦与寻求党主席连任的江启臣为了最大限度赢得蓝营基层支持,竞相开出“竞选支票”。江启臣当时宣称,如果他当选国民党主席,没有拿下15个以上的县市,他就辞去党主席。而朱立伦则加码喊价称,他要拿下16席,而且“六都”也要过半,否则“下台以示负责”。朱江二人当时敢于进行 “政治豪赌”,显然是看好国民党在此次县市长选举中的赢面。而今,国民党已在朱立伦的主导之下,如果未能取得既定战绩,那么作为党魁的朱立伦势必会首当其冲,蓝营内部势必会群雄并起。因此,此次选战不仅对朱立伦而言是政治生涯的“殊死战”。同时,也事关国民党内权力的重新洗牌,乃至关系到蓝营内部权力资源争夺战的输赢。
蓝营县市未真正协同作战
被民进党各个击破风险高
国民党在其掌握的现有14个县市当中,只有苗栗县、南投县及“连江县”的县市长因任期届满需要换人披挂上阵外,其余11个县市只要现任党籍县市长有意寻求连任,基本上能获得国民党中央的提名。今年2月,国民党中常会更是通过了保护现任的条款,敲定了“县市长提名原则以现任为优先”的游戏规则,从党内选举规则的层面,确保了党籍现任县市长寻求连任不受党内人士挑战的“保票”。基于此,不少国民党籍现任县市长并不急于表态到底要不要寻求连任,国民党中央也并未优先对他们展开提名作业。
在涉及选举布局的相关议题时,不少党籍县市长比如新北市长侯友宜及台中市长卢秀燕等,均刻意保持微妙距离,惯性打太极强调“以市政优先”的套话来回应岛内媒体的问询。亦即,他们一方面刻意保持与国民党中央的距离,避免陷入争议风波,以防影响连任布局;另一方面,利用他们各自掌握的既有行政资源,推进市政建设及人设营造,以无声务实的方式继续赢得选民认同。
不过这样的节奏步调也并非一本万利,会被蓝营支持者质疑在“明哲保身”,客观上对他们进一步扩大在蓝营内部的支持基础相对不利。比如,新北市长侯友宜在去年底的四项“公投案”中的系列表现,便倍受蓝营支持者吐槽与质疑。而且,即便寻求连任的党籍县市长对国民党提名布局保持缄默态度,他们同样会被绿营当作攻击的标的。由于,他们之前与弱势的国民党中央保持距离,同时也不愿过多介入和呼应其它蓝营县市的争议事件,因此整个蓝营县市及国民党中央事实上并未形成联动的团体作战效应,容易被绿营分化及各个击破。
换句话说,蓝营县市及国民党中央存在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状态,十分不利于强化蓝营的整体战力。即使国民党在县市席次中拥有14席,占比达64%,然而平心而论,在民进党霸据台湾当局的当下,这些县市并未有效地加强整合,形成对民进党当局的反制力度。这样的局面,对蓝营而言显然是一大憾事。
指标意义县市论输赢
或震荡台湾政坛
在年底的台湾22个县市长选战当中,有几个较具指标意义的县市值得关注。诸如,桃园、基隆、台北及宜兰等。这些县市存在变天易主的几率比较大,并且其最终的选战结果如何,也将对台湾政治生态及政党格局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彰显出的意义及传递出的信息同样不容小觑。
以台北为例,如果代表国民党披挂上阵的蒋万安能帮蓝营重新夺回台北市的执政权,那么蓝营的士气势必将为之一振。柯文哲旗下的台湾民众党不断“蚕食”蓝营根基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将得到遏止,同时该党若未能在其它县市有所斩获,没能产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补强效应,那么柯文哲的政治气势显然会受到冲击,其布局参选2024之路的阻力将随之变大,底气可能会开始溃散。若是柯文哲阵营的黄珊珊成功守住台北,除了奠定柯文哲参选2024的利基,柯文哲旗下的台湾民众党将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第三势力”,而黄珊珊所属的亲民党也将雨露均沾,阶段性扭转被泡沫化的形态。台湾政坛的政治生态及样态,势必会产生新的变化。而国民党本已较为羸弱的现状将进一步加剧。
除了台北外,桃园、基隆以及宜兰可以视为不严格意义上的“摇摆县市”,尽管桃园及基隆原本被视为蓝营底盘,当地选民结构“蓝大于绿”,而宜兰被当作是所谓的“民主圣地”,相对偏绿。然而目前桃园及基隆已连续两届被民进党把持,宜兰在2018年则被国民党拿下。如今再次到了攻防交锋的重要阶段,若桃园与基隆依旧被民进党稳住,那么便意味着国民党在当地的根基已被民进党连根拔起,基层业已被“绿化”。而宜兰若再次被民进党夺回,除了显示宜兰县长林姿妙卷入弊案重创国民党选情外,另一方面折射当地的政治生态偏绿的选民结构并未真正改变。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林姿妙陷入官司争议当中,然而岛内有家名为“菱传媒”的网络媒体,于5月25日发布最新民调结果让外界颇为讶异。有多达60.84%的宜兰民众依旧认可林姿妙的整体施政表现。若民调数据可信的话,显见林姿妙的官司争议并未对其构成重大影响。
在桃园方面,如果当地被国民党候选人张善政翻盘,意味着此前蓝营内部的提名风波并未真正影响国民党在当地的整体战力,同时也预示着曾经担任过桃园市长的国民党现任党主席朱立伦成功护住了“本命区”,从而进一步铺垫了张善政与朱立伦的未来政治之路。而如果未能如愿,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疫情风波并未冲击民进党在桃园的选情。
谁可扮演蓝军领头羊?
再掀“X流”难度大
与2018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中,韩国瑜掀起“韩流”席卷全台湾,大幅提振蓝军士气,强势碾压民进党,发挥“一人救全党”的功效相比,蓝军在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中,已难再现此前的盛况。
除了上述的蓝营县市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外,缺乏能号令蓝营战将的“灵魂级”人物也是重要因素。虽说,新北市长侯友宜在近年来岛内各种属性及类型的民调当中,均稳居榜首位置,其政治行情持续看涨。然而,比起2018年的韩国瑜,侯友宜显然缺乏搅动蓝绿选情的特质与动机。在笔者看来,侯友宜过于精算自己的政治得失,刻意淡化蓝营色彩,试图维持“不蓝不绿”的居中形象,以便为今后徐图大位稳步奠定根基。因此,他在各种争议事件及议题中,采取大打太极的模糊立场。虽能明哲保身,避免被“政治榴弹”波及,然而却消弭了政治特质,难以树立鲜明形象。反而不利于发挥个人“政治魅力”,赢得认同、开拓票源。在县市长选举中,这种不温不火的状态或许能稳住既有的政治板块,然而却未能形成扩溢效应,惠及同党竞选同仁。因此,难以有效拉抬蓝军的整体战力与政治气势。
而寻求连任的台中市长卢秀燕,虽在台中当地拥有较高的支持度,成功连任的几率也不小,但同样面临未能有效带动蓝营其他县市选情的问题。也就是说,国民党目前两名实力战将对于国民党的整体县市长选情拉抬的效用相当有限,他们没能真正扮演“领头羊”的角色。而话题性较强的台南市长候选人谢龙介,形象相对清新的桃园市长候选人张善政以及蓝营新兴战将台北市长候选人蒋万安等,目前也未显露出再掀类似“韩流”的功力与潜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朱立伦主导的国民党中央同样缺乏有效串联各实力战将的能力,他们以这样的姿态去迎战来势汹汹的民进党,战力值无疑会大打折扣。台湾年底的县市长选战,最终谁主沉浮,尚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