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两岸众多信用建设领域专家、消费领域行业协会同仁参加第四届两岸(厦门)信用论坛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论坛。
11月9日,第四届两岸(厦门)信用论坛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铸诚信 提信心 促消费”,由厦门市诚信促进会与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共同举办,邀请了国家部委所属部门、信用研究机构,部分行业协会商会以及海峡两岸业界代表、相关社团组织负责人及专家学者近200人参会。此次论坛分为主论坛与分论坛,其中主论坛上七位来自行业内重量级专家嘉宾带来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分享两岸在消费领域信用建设的优秀经验。论坛旨在契合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探讨运用信用手段释放消费潜力,打造诚信消费环境,助力消费复苏,为弘扬行业诚信文化、探索两岸信用合作、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期精选主论坛演讲嘉宾们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吴丕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我们未来做好信用工作的一个新形势,我们主要是通过五大标志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完善社会信用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这是首次将社会信用这一制度定位为我们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这些文件都用专门的篇幅对信用工作做出了部署。
二是当前我们关于信用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可以归纳为“一网站两平台”,即信用中国网站、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融资信用服务平台。
三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更加成熟。关于这一点,我们推动了很多重点部门例如环保、税务、交通、文旅等根据自己的监管需求开展精细化的分级、分类监管。
四是信用的修复制度更加健全,今年年初国家发布了关于信用修复的管理办法。
五是突出信用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建立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比如我们已经起草形成了《社会信用建设法》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信用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我们将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提供信用方案,彰显信用价值。
韩家平:
消费领域信用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对策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消费领域信用建设本身就属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目前我们的信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虽然总体进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诚信缺失和信用交易风险问题仍较突出及信用法治建设滞后等。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虚假宣传、制假造假、以次充好,售后服务不完善、退货难、维修难;还没有形成以版权为主要保护手段的法律形态,缺乏明确的侵权认定标准;信息孤岛和信息滥用问题同时存在,平台数据垄断、算法歧视等问题凸显;非金融类消费征信体系不健全、预付消费风险较高及消费信贷不良资产处置困难等。
对此我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依法打击制假造假、违法广告、物价宣传等行为;健全消费领域信用治理机制、推动公共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合规共享、鼓励平台和经营者采用多样方式开展信用消费业务、完善预付消费领域法规、加强预付消费监管、开展消费信贷不良资产处置试点、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体系等。
罗承贤:
以信用监管为基础
筑牢消费诚信体系
近年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厦门市创建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开展工作。一是全面推进经营主体信用建设,包括开展推进守信主体绿色通道、“准入承诺即准营”等经营主体培育重点工程;搭建“一网通”平台,出台“窗口无否决权”等服务机制;将全市90.7万户经营主体的实时动态信息全面地向社会公示,让消费者对任何关心主体的信用状况一目了然。
二是持续深化诚信成果运用,对信用好、违法风险较低的企业,降低抽查比例频次、实行“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企业,则提高抽查比例频次。
三是持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落实消费者的利益。
四是持续打造全天不下线的“诚信消费”维权保障机制,比如厦门的“12315”热线做到365天服务不下线;积极引导经营者主动承诺无理由退货以及扩展在线解决纠纷。
五是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源头治理,目前厦门市的食品、水产品检验合格率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通过这些重点领域的治理,让市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颜久曜:
台湾诚信商圈
建设经验介绍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台湾“经管会”在协助各企业建立诚信、廉洁、透明及负责任的企业文化和健全发展方面的经验。首先关于违反诚信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任何形式或名义获得的金钱、馈赠、佣金、职位、服务、优待、回扣等。
在制定诚信经营防范方案时,应注意至少要涵盖下列行为的防范措施,主要是:行贿及收贿,提供非法政治献金,不当的慈善捐赠或赞助,提供或接受不合理礼物、款待或其他不正当利益,侵害商业秘密、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从事不公平竞争的行为,产品及服务于研发、采购、制造、提供或销售时直接或间接损害消费者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健康与安全。
金融业者诚信价值是追求金融服务有序经营、获得客户信赖的关键要求,因此作为领导者要建立典范引导,建立问责制度,从上而下落实企业诚信经营文化。企业能够成功推动诚信经营制度,高阶主管的支持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为此要取得高阶主管的支持与认同,这样在推动过程中较容易取得相关资源,同时更能展现上行下效、以身作则的诚信文化。
取得高阶管理阶层支持后,应规划建置完善的诚信治理管理架构,这些都是为了确保未来的相关管控机制是被允许讨论、审查及有效监督的,从而避免流于形式。最后还需要考量自身组织的规模、可投入资源、行业特性等因素,量身规划适合企业本身的管控机制。
李章伟:
台湾消费领域信用应用场景介绍
台湾主要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主要服务流程是交互数位申请,即全年无休,可随时随地在线上申请;用户可一键数字上传,平台通过动态管控,生成客制化文件;用户通过场景验真、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更加安全的文件共享。
目前台湾优化的成效,涵盖了24小时/365天随时随地申贷,对小微企业来说,他们申贷的文件从47种降为3种,仅需要填写两页文件,减去了他们外访的等候时间,降低了原来95%的作业错误补件情况。
在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应用场景方面,台湾目前主要的消费模式分为两种,一是消费分期,例如信用卡的使用;二是先享受后支付,在台湾,线上实名认证并不像大陆这么完善,而是与台湾电信运营商合作,通过手机号再次确认客户身份及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接着要求客户通过自拍做活体识别,再凭借其他第三方数据上的资料完成最终的流程。
台湾有一款名为“fula 付啦”的App就是这样操作的,它的平台主要展现了三个特点:100%数位流程无断点,80%自动化流程以及5分钟额度的申请时间。随着后期App的升级,将会进一步减轻用户购物消费的负担。
黄杰:
线下购物商圈
信用品牌建设
信用建设是商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有助于提升商圈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吸引更多顾客、商家进驻,由此促进商圈的长期发展。信用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主要是:规范商业行为和诚信经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举办公益活动,培养良好口碑及客户评价。至于具体的建设方法,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加强商圈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商家的信用意识和培训,开展信用评级和认证,加强信用宣传和推广。
关于购物商圈信用品牌建设的意义,其一是提升商圈知名度、影响力,树立起商圈的良好形象,提升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和忠诚度,并推动商圈的升级转型,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其二是有助于商圈逐渐建立起健全的信用体系和规范的信用评价机制,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商圈信用品牌的建设,实现共赢发展。
黄永刚:
厦门市民个人信用白鹭分以信用提振消费
2018年7月5日,厦门市政府发布个人信用白鹭分产品,并授权厦门信息集团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在厦门市信用办指导及厦门市信用服务中心支持下开展“个人信用白鹭分”的建设运营工作。白鹭分产品其实就是以城市信用分为载体,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市民的信用进行评价,简单来说就是将“无形”的信用,转化为“有形”的福利。那么在“个人信用白鹭分”里,我们划分了五个信用等级,等级越高,信用分值越多,那么用户可以参与的信用场景也就更多。
就厦门而言,目前我们在“个人信用白鹭分”方面较为经典的使用场景之一就是信用就医,我们形成了一个全国首创的“个人信用白鹭分+平台+金融机构”模式,患者可实现直接就诊、一次支付,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市20家公立医疗机构和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超过36万人开通信用就医,累计节约时长超过231万分钟。
除此之外,另一项创新举措是关于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所谓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居住,还没来得及取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我们也将持续为新市民的就业创业、住房消费、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提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