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闽南青草药文化传承千年,人们不断传承弘扬保生慈济医者仁心的伟大精神品质,总结出各种养生防病的智慧,发明了独到的诊断方法,辨证应用各种青草药和民间外治技术养生祛疾,世代保守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今人们对青草药文化的传承,不仅着眼于“术”,而是希望通过深入挖掘其中的“道”,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让“治未病”的观念深入人心。
台湾一些旧青草药店经过改造,以崭新且新潮的形象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
草木与生俱来的干净气味,在你蹲下身轻嗅之时,便会悄然席卷四周。这股来自田间地头或房前屋后的青草香,对闽南人来说就是一种健康的暗示,鼠曲草、球兰、紫苏、遍地锦、一见喜……生活于闽南这片土地上的人,在不断辨识、使用这些药用植物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了青草药文化,并将其深深扎根于民间。
一方草药养一方人
一夜熏风吹春去,万物并秀迎夏来。立夏标志着夏天的到来,伴随而来的便是渐趋炎热的天气,故而立夏养生以养心为主,谨防暑热。每逢立夏前后,漳州各农贸市场里的青草摊都格外热闹,人们青睐一种名为积雪草的青草药,这种外形如撑开的伞的小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因此漳州人会将其与肉一起炖煮或煲汤,用来防中暑。在热闹熙攘的厦门八市也能找到这样的青草摊,当地人也习惯称其为“青草担”,这是源自旧时一些采药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贩卖青草药时所留下的印象,同时也暗示着青草药从很早以前就出现在闽南人的生活中。
靠近北回归线的闽南地区,在季风与地形的影响下,形成了暖热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湿热的地气容易滋生疾病,当地人便因地制宜地总结出一套以本土植物治病救命和养生的方法,尤其以用于降火、祛湿、退癀和常用饮食的青草药方居多,加之祖祖辈辈言传身教、口耳相传,因此闽南人对长在房前屋后的那些青草药产生了较高的认同感,并心怀感恩与珍惜,而后有关青草药的应用经验更是随着闽南人迁徙的足迹被传播到中国台湾乃至东南亚等闽籍华侨聚集地,至今依然作为人们祛疾除患、延年益寿的良药而备受推崇。
说起闽台青草药的起源,不得不提到生于北宋的名医吴本,即保生大帝。相传他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所开创的青草药在中医药基础上,融入闽南独特的地气物候认知和民间养生治病的医药实践,他也因此被闽台地区的民众视为“医神”,供奉保生大帝的宫庙,几乎都有种植青草药,旧时身体抱恙的民众到宫庙祈福,便会摘一些青草药回家熬煮。闽南地区另一位与青草药文化有关的名人,是北宋时的宰相苏颂,他历时三年主持编撰的《本草图经》是一部震古烁今的药物学巨著,影响深远,此后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非常重视,传承不辍。
在厦门市闽南文化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非遗项目“闽台青草药”传习中心总顾问陈耕看来,闽台青草药文化历经千百年的世代传承,不断丰富其内涵,早已融入闽南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世代闽南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优秀传统文化。而闽台青草药所蕴含的智慧,不只停留在对草药的辨识、种植、采摘、加工炮制以及诊断治病等,并且透过这些具体的应用,凸显出的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健康的重视,简而言之是一种“治未病”“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同时融入了“慈心施妙法,济众益良方”的保生慈济文化。
厦门市海沧区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以慈济北宫为基地,向大众科普青草药文化。图/许子贤提供
厦门鼓浪屿的一些闽南民居内,依然能见到许多青草药盆栽,图为鼓浪屿上的民宅岐黄山房。图/林世泽
寻“青”台湾话交流
在闽南移民迁往台湾垦拓之初,几乎没有医生和专门的诊所,身体抱恙时,就靠着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找些青草药熬成汤汁服用,以抵御疾病。由此青草药自然成为旧时台湾民间重要的医疗方式,并且与保生大帝信仰紧密相连。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台北大龙峒保安宫里,供奉着从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慈济宫请来的保生大帝,庇护着同样来自闽南的移民,因此宫庙内有保留保生大帝行医多年所总结的药签,其中记载了各类常见疾病的药方,其中就包括不少“简、便、廉、验”的青草药方。古早时,生活贫困的百姓付不起医药费,当他们生病时就会想到保生大帝庙求药签治病。
坐落于高雄楠梓区圣云街上的正长生中药行,是一家经营了四十多年的老店,店主保留着一份《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药签解》,当有顾客上门,他总会饶有兴致地说起,从前附近的居民带着从供奉保生大帝的宫庙里求来的药签,到他的中药行抓药的故事,他会根据药签解以及病人的实际情况,适度加减药签中的配方及用量,给予病人更加适当精准的治疗。如今大龙峒保安宫每年都会举办保生文化祭,除了热闹的绕境踩街,还会推出一系列养生保健的活动,包括中医义诊、中医讲座、中医文物药材展等,以此继承保生大帝悬壶济世的精神,弘扬中华传统医药文化。
时至今日,青草药在台湾民间依然拥有众多拥趸,台湾艋岬龙山寺附近的西昌街224巷,当地人习惯称其为“青草巷”,因为这条又短又窄的小巷里藏着10多家青草店,一些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仄陋的小店,可能早已传承了好几代人,有着百年的历史。如今这里不仅是全台最大的青草药集散地,更成了备受欢迎的旅游打卡地,一走进巷子,人们目之所及是琳琅满目的各类青草药,有新鲜的青草,也有晾干后灰黄色的药材,更有些店家贴心地在草药摊前挂上“消暑去火”“通血路降血压”“排毒养颜”等纸条,方便客人按需挑选;至于一些青草店售卖的清热败火的青草药茶,它们所具有的“药”属性,在注重个人健康的当下,自然而然成为人们喜爱的夏日饮品。
据台湾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教授邱志淳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台湾逐渐确立了将包括中草药生物科技相关产业在内的若干产业作为21世纪台湾地区的主导产业,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这一举措客观上也推动了台湾青草药产业的发展。同时,近年来随着大陆出台大力扶持中医药特色文化产业的政策,闽南地区对于推广传承青草药文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尤其伴随闽台两地关于青草药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双方通过交流两地发展经验,期待能够一起将同根同脉、特色鲜明的闽台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台北延平北路上的杂草町,将青草药与茶饮结合,推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健康饮品。
在台湾一些日式茶室风格的店内,人们可以品尝手冲青草茶的滋味。
高雄正长生中药行的店主时常向人说起旧时民众带着从保生大帝宫庙求来的药签来此抓药的故事。
台湾街边的流动小摊,售卖清凉解暑的青草茶。
从“治病”到“防病”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在践行健康中国行动的过程中,主要着重实现“四个转变”,即: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从宣传倡导向全民参与、个人行动转变,简而言之就是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
作为极富地域特色的中医智慧,闽台青草药在新时代必将有更多用武之地,譬如闽台青草药文化中就强调“防患于未然,治病于微小”,体现在顺应四时节气所形成的养生食疗。闽台民间流传的诸如“节令吞口水,较赢平时吃鸡腿”“吃饭皇帝大”“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等谚语,其实就是关于青草药食疗的智慧结晶。至于春天有许多药食同源的植物,像是被称作“长寿菜”的马齿苋,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功效,与鸡蛋一起炒就是一道美味的春日应季菜。炎炎夏日,闽南家庭的餐桌上就会出现用青草药炖煮的养生汤,以石橄榄、石斛等滋阴清热的青草药居多,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青草茶,是为了预防中暑。立秋之后,虽然秋燥渐进,但同时暑热未消,闽南街边的餐饮店也会陆续出现虫草花乌鸡汤、猪肚莲子汤、虎尾轮鸽子汤等汤品,深受市民追捧。入冬之后,闽台地区也有“进补”一说,如用五指毛桃、一条根炖猪骨,四物炖老鸭;在厦门同安还流行喝甘蔗生姜水,人们认为青草药饮品可温中散寒、健脾胃、润肺、祛痰。《随息居饮食谱》里也对甘蔗十分推崇,称其“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
诸如此类的食疗,在闽台民间早已盛行多年,因为人们对此都习以为常,它们有时就如同预报季节到来的另类“使者”,提醒着对季节越来越不敏感的现代人,藏在“吃”里的智慧,既关乎我们生活周边的地气物候,也包含先辈流传下来的朴素养生观,即《黄帝内经》所说的“药以祛之,食以随之”,通过因地制宜的饮食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能量及物质来源,同时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在慈济北宫举办的保生讲坛几乎每场都座无虚席,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老师带来精彩纷呈的青草药科普内容。图中前排右三为福建省非遗项目“闽台青草药”传习中心总顾问陈耕。
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在陈耕看来,闽台青草药的发展脉络,一是治病系统,一是保生健康系统,相较于用青草药辨证地治疗各种疾病,其实闽南人更注重的是借助青草药达到日常的养生防病。他在总结青草药文化体系时,特别提到了“德、智、诊、药、术”五方面内涵,其中“德”指修身育德、以文化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合理的膳食、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做一个善良、助人为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智”是指保生青草药汇聚了世代闽南先人养生健康的智慧,除了各种流传久远的养生俗语之外,它涉及到养心、正气、饮食、起居、音乐、武术等范畴,都与健康息息相关。
至于“诊”,代表闽南民间多年实践总结的自我诊断方式,即观察五官、脸面、舌、手、皮肤、毛发等外在状态来诊断一个人的健康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养生祛疾。“药”顾名思义就是闽台民间日常应用的草药总结,大致分为“降火,祛湿,退癀,常用饮食”四大类,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最后的“术”则代表历代先辈总结的各类常见多发伤病的非药物治疗法,包括抓痧、放筋、剔疳、正骨、针灸、按摩、点穴等外治法,对于提升正气,及防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安全而有效,值得推广。
这五大内涵最终的目标,在于将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生病—治病—健康”理念转变为“防病—祛病—健康”,即以治病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让每一个人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也是当下闽台青草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路,诸如慈济北宫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致力于推动青草药文化的传播推广,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走进校园、社区、宫庙、公园等场域,分享青草药的应用经验,以及闽南地区的一些医学高校引入高新科技的检测、萃取、实验等手段,推进针对青草药的科学研究,以及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培养更多青草药文化传承人才。在健康中国的指导下,挖掘青草药的文化内涵,为今人所用,以此更好地守护一方百姓健康,为人民谋健康、谋福祉。
永春一家老字号正在制作神粬茶,这种由益母草、鬼针草、车前草、绞股蓝、仙鹤草等青草药制作的茶饮,是闽南人用于防暑的养生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