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福利院的“妈妈”,背出一位大学生

来源: 2022-08-08 16:17

文/图 廖峥艳



58岁的王根文弓着背,弯着腰,一手拉楼梯扶手,一手抓常华大腿,气喘吁吁地背常华回家。在家与教室的路上,王根文每天要来回八趟。早上5点送常华上学,中午、晚饭给常华送饭,夜里10点晚自修结束接回。她一天上下台阶至少1056步,常华在她背上就有264步。她就这样背着常华求学,一背就是6年。



他叫常华,是常山县社会福利院走出来的第一位准大学生。

2020年的高考,常华考了527分,超过二段分数线32分,这对他来说很不容易。

读中学这6年,常华就寄养在金川街道锦翠花园小区的王根文家中。

因为双腿二级残疾,常华的出行起居都需要人帮助。而王根文则像亲生母亲一般,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

每天上学,王根文都要先把常华从二楼的家中背到三轮车上,再载他去学校,然后再一步步地背他到四楼的教室。

趴在王根文的背上,看她吃力地背着自己一步步爬上台阶,常华的心里很不好过。


高考前两个月,王根文在给常华送饭的路上摔了一跤,左手骨折,缝了九针。即便这个时候她担心的也不是自己的手,而是谁来代替自己送常华上学放学,谁来给常华送饭、洗衣。

因为性格直率,有时王根文的严厉也会让常华有点小脾气,不过在常华的心里也都明白这位“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常华是常山县社会福利院走出来的第一位准大学生。



来王根文家之前,常华在常山县东岸乡金源村低角自然村生活了12年。这里有他的另一位“妈妈”——汪月娥。

听闻常华高考考出了理想的成绩,汪月娥也很开心,准备了一桌好菜,喊他回金源村住一段时间。

常华还记得,有天晚上九点过自己发高烧了,汪月娥二话没说,背着他直奔医院。她守着常华的病床边一天一夜,直到烧退了才肯合眼休息。

为了常华,就连大孙子生下来汪月娥都没有去照顾。为此,常华感到很内疚。

“这个孩子有阅读的好习惯,知识面很开阔,我们都很支持他。”这些年,常山县社会福利院副院长李勤勤和历任院长一样,一直关注着常华的成长,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尽可能地满足他的需求。

眼下,面对着常华即将面临的大学学校与专业选择,李勤勤也一直操心着,“我们就怕有的学校会因为常华的残疾而不公正对待,这个尽量要避免的,我们一定会积极做工作。”

李勤勤表示,最理想的状态是能让常华在大学里和护工住一起,可以料理起居,“他是我们全院的希望,我们尽可能帮他争取。”

在福利院,在学校,在乡镇,在社会,像李勤勤这样关心常华的人还有很多,正是他们让常华相信世间的希望和温暖,也相信,命运关了一道门的同时也开了一扇窗。


王根华带常华去逛超市。已经一年没去过超市的常华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好开心。



如果说王根文给了常华一个温暖的家,那么在常华13岁之前的12年里,他其实还另有一个家,他从小喊他们爸爸妈妈,爸爸最宠他。



常华想,最好的妈妈该有的样子,或许就是这样吧。


>对话获奖者

十八年 无关血缘的母爱接力

文/《台海》杂志记者 张铮

《台海》:常华在汪月娥家中寄养12年,在王根文家寄养6年。常华与她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属于“领养”吗?

廖峥艳:不属于领养关系。两位“妈妈”都是当地民政局专门安排的。第一位“妈妈”汪月娥原本在民政局下属福利院工作,每天负责照顾残疾孩子。在福利院第一次看到常华时,他还是个婴儿,汪月娥特别喜欢这个可爱的孩子。常华到了入学年龄后,福利院考虑到他心智正常,应该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便让汪月娥把常华带回了家抚养,有心给常华创造一个正常的普通人所拥有的家庭氛围,汪月娥自然也很愿意。

直到小学毕业,汪月娥有了自己的孙子,她为了给儿子分担压力,不得不停止了对常华的照顾。于是在福利院的安排下,第二位“妈妈”王根文接过了爱的接力棒,用自己的背撑起了常华六年的初、高中生活。

《台海》:您是如何了解到这一事迹的?

廖峥艳:这是一个报社派单的活,领导告诉我这是当地福利院走出来的第一位大学生,让我好好宣传正能量。

《台海》:为高三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在王根文家里,他们为常华提供的环境如何?

廖峥艳:在王根文家,常华有自己独立的卧室,可以集中精力学习、生活。王根文对常华也很尽心尽力,学习、生活上照顾很周到,背他上学、放学,有一次给他送饭还摔了一跤。

《台海》:拍摄过程中,令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廖峥艳: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常华尽管身体上残疾,但却非常乐观开朗。他很喜欢唱歌,小本子上记满了他喜欢唱的歌。在两位妈妈的前后养育下,他长成了一个开朗坚强的男孩,没有常人想象中的那种自卑和自闭。

《台海》:是否还有令您动容的画面,但遗憾没有拍摄到的?

廖峥艳:遗憾的画面当然有。常华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爱的接力故事,常华的第一位“妈妈”汪月娥推着轮椅上的常华,带我参观常华小时候就读的幼儿园,告诉了我她当时为了照顾常华在幼儿园的厨房当了一位阿姨,我当时很想回到常华的过去,看看当时这一对“母子”相处的快乐温暖的时光。

《台海》:如今的常华已经顺利进入大学校园,“妈妈”是否陪在他的身边?

廖峥艳:这两位“妈妈”虽然已不再陪常华左右,但是这场爱的接力还在继续,常华身边已经有了更多的同学、朋友,他们将照顾常华一起完成大学学业。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