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诗魔烧饼

来源: 2023-05-22 17:10

/《台海》杂志主编 年月


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

4月30日下午,洛夫文学艺术馆馆长罗诗斌,吟着“烟之外”,带着“诗魔烧饼”,从衡阳来到厦门,第二天,将有一批洛夫手稿等珍贵物品,通过厦金“小三通”,踏浪而来。罗诗斌是专程来迎接的,厦门俨然成了他与对岸的接头点。

对岸来人的前一晚,罗诗斌拜会了厦大台湾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徐学教授。徐教授邀我作陪。对衡阳,我有天然的好感,主要是因为它在抗战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衡阳保卫战——方先觉将军带领一万多名将士与数倍日军激战48个昼夜,因日军死伤惨重直接导致东条英机下台,是抗战史上最惨烈但又是最成功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还因为衡阳是洛夫的故乡。洛夫1928年出生于衡阳,1949年赴台,1996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哪怕日后已成为世界华语诗坛的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他魂牵梦绕的地方还是衡阳。

我们的话题是从衡阳烧饼说起的。罗诗斌忆起了一件往事,洛夫返乡时,说“我的乡愁是烧饼”,于是,在他前后至少九次返乡时的其中一次,家乡人带着200个烧饼到机场迎接他,洛夫乐呵呵地把烧饼分给了在场的人,邀大家一起咀嚼乡愁。

一起吃烧饼的有他最想见的人——年少好友萧牧。1949年7月,家境好的萧牧搞到两张机票,约洛夫一起飞到了台湾。没过多久,这两位青葱少年就嘴馋了,他们特别想念家乡的烧饼和辣椒。但一天,萧牧无比愧疚地对洛夫说,只搞到一张机票,这是最后一班回大陆的飞机了。这对患难兄弟再见面时已是39年后。1988年,洛夫第一次回到故乡衡阳,欢迎名诗人的队伍很长,他走到最后,才见到了最想见的人——萧牧。时代巨变,两位好友的人生境遇天差地别,但他们的口味都没变,就爱吃烧饼。除了烧饼,诸多湖南名菜都是洛夫心心念念的。红烧肉、辣子鸡、口水虾、剁椒鱼头,等等。阔别家乡三四十年,洛夫返乡的头等大事似乎是为了慰藉味蕾和舌尖。在外漂泊,无论在宝岛台湾还是在加拿大温哥华,洛夫三餐不离湖南菜。夫人陈琼芳出生于厦门鼓浪屿,做一手好吃的春卷,但洛夫不为所动,为此,陈琼芳还用心学会了湖南菜的做法,以满足洛夫那“偏执”的胃口。我想,他们一生恩爱,与陈琼芳会做一手洛夫喜欢吃的湘菜是分不开的。

与罗诗斌告别后,我对洛夫第一次返乡的故事特别好奇,便去翻故纸堆。其中,1988年的《衡阳日报》副刊竟然连续五天刊登了“洛夫还乡散记”,更有趣的是,洛夫夫妇在返乡次日及回台前日,均大摆宴席,招待同乡。回台前日的那场,宴请对象多达七八十人,均是家乡的亲友、同学和文友。那些日子里,在湖南菜的辣气氤氲里,在糯米酒的香味回肠里,洛夫陶醉在乡音乡情里。也许是见家乡人对自己花大钱请客过意不去,洛夫夫妇便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收入情况,洛夫在大学教书,陈琼芳在小学教书,“台北的大学讲师月薪是6万台币,小学教师是3万台币,折合人民币2400元。”这段话,当年的《衡阳日报》很实诚地刊发出来,1988年,大陆的小学教师月薪恐就百来元。但在被请客吃饭中,衡阳同乡也注意到,洛夫是很朴素的,他穿的皮鞋很旧,都起褶子了;夫人是很勤俭的,家里没请保姆,所有家务活都是她放学后承担起来的。他们,也就只有在请同乡好友吃家乡菜时,才“大手大脚”的。

35年后的今天,衡阳和大陆许多地方一样,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发达了,文化土壤更少不了用心培植。衡阳建起了两层楼的洛夫文学艺术馆,还派出了罗诗斌等人广为收集与洛夫有关的所有展品。这不,罗诗斌利用五一假期来到厦门,他与陈琼芳之前就已约好,在厦门交接洛夫藏品。陈琼芳在洛夫去世后,移居金门,时时可回家乡厦门鼓浪屿。五一节那天,罗诗斌果真接到了走“小三通”过来的两大箱,它们都是洛夫生前的手稿和用品。哦,忘了一说,衡阳方面还把洛夫爱吃的烧饼取名为“诗魔烧饼”,五一节那天,罗馆长如之前那样,随“小三通”给洛夫夫人,寄了烧饼。

那是一枚枚以乡愁作馅的烧饼哟!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0.03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