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台湾青年罗鼎钧:以小家促大家 牵起两岸缘

来源: 2023-08-11 11:23
 

 

我从2016年就开始参加海峡论坛,到今年为止一共参加了7次,只不过之前主要参加诸如社区恳谈会、新媒体论坛等分论坛,今年很荣幸受邀以两岸婚姻代表的身份第一次参加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我来自台北,我太太是辽宁沈阳人,我在北京读博士的时候,因为一次两岸学生交流活动认识了我太太,结婚后我跟太太在沈阳安家,目前因为我主要的工作在厦门,所以在沈阳、厦门和台北都算是有了自己的家,我的家庭就是“两岸一家亲”的具体实践者。

台湾腔遇上东北话

当初我和太太准备结婚、并定居在沈阳时,台北的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决定,因为我本来就有意愿到大陆发展,成家立业后就更加坚定了在这里扎下根的想法。而且我的岳父岳母对我很照顾,因为他们的支持,我在大陆打拼就免去了很多后顾之忧。

很多人会觉得,台湾腔碰上东北话会产生很魔性的碰撞,我感觉自己的口音倒是没有被带偏,不过东北的一些生活方式我还是蛮接受的,最感兴趣的就是东北的洗浴文化,有句话叫“中国洗浴看东北,东北洗浴看沈阳”,我基本每周都会去一趟洗浴中心,起码会待三个小时甚至半天,因为除了搓澡,洗浴中心里还提供各种自助式餐饮,体验感还是很不错的。我太太有时跟我回台湾,她就觉得是一种放假、休息,因为台湾的节奏相较于沈阳,还是比较慢生活的。虽然我们俩的生活习惯不尽相同,但夫妻双方能彼此尊重支持,就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记得从前两岸交流非常融洽时,不少陆生到台湾读书交流,他们周末准备出去玩,我就叫上不少朋友一起陪同,后来我有位发小就遇上了他的另一半,之后也结婚并定居在辽宁。我还认识一位生活在北方城市的朋友,她到台湾读研究生时期认识了现在的台湾老公,收到结婚请柬时我也非常高兴。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很希望两岸交流能够更加融洽,我也希望台湾的好朋友能有机会来大陆发展,也许会像我这样找到自己的姻缘。

加深两岸婚姻交流

作为两岸婚姻的亲历者,我感受到大陆这边对于两岸婚姻家庭都是非常照顾的,尤其厦门一直在打造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过去几年出台了非常多惠及台胞台企的政策措施,当中也包含两岸婚姻家庭的部分,比如1989年大陆首例涉台婚姻就是在厦门完成登记的,此外成立的厦门市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也为两岸婚姻家庭提供了切实的服务和帮助。可以说,在两岸婚姻家庭这方面的服务,厦门是走在前列的。

不过大陆毕竟比较大,各省市关于两岸婚姻家庭的一些服务不尽相同,我觉得在婚姻登记方面还是有可以进一步细化的地方。比如台湾的婚姻登记流程就比较简单,一般就是前往户政事务所进行公证登记;大陆各省市的涉外婚姻登记流程则都不太一样,以我自己为例,当时我跟太太在辽宁准备登记结婚时,我以为涉外婚姻登记部门都是在省会,结果找不到任何渠道,后来打听才知道要回我太太户籍所在地登记,关于这方面我觉得还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两岸婚姻需要在大陆和台湾都完成登记,首先我要回台湾公证我是单身,等这个证明寄到大陆后,我们才能带着它去涉外婚姻办事处登记,完成公证后,再将文件寄回台湾,我们再一同回台湾进行面谈和婚姻登记,一整套流程最快也要三个月才能完成。所以我把自己经历和了解到的细节写成攻略,身边一些准备结婚的两岸情侣就会来问我,我也希望两岸相关的机构能够携手推动细化两岸婚姻公共服务流程,对于两岸婚姻家庭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两岸婚姻发声

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生活,对两岸婚姻当事人来说,通过参加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能够了解到许多与两岸婚姻家庭相关的知识,比如本次论坛就专程邀请了厦门大学法学院的教授,为大家科普两岸婚姻的法律知识;而本次论坛主办方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定期在公众号上分享两岸婚姻家庭的普法知识、构建和睦婚姻家庭的建议,这些知识从生活上、民事上都给予两岸婚姻当事人切实有效的帮助。

因为个人的经历,我目前在持续进行两岸婚姻的研究,早期主要是大陆配偶嫁娶到台湾,而且大部分都是到台湾相对中下阶层弱势群体的家庭;近十多年来,随着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台胞台青赴大陆求学经商创业的人数不断增加,自由恋爱的两岸青年和结婚的人数也呈现增长态势,我身边的两岸婚姻当事人,大部分都选择定居大陆,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基于事业的考量,因为他们选择在大陆发展;当然也有不少大陆配偶选择到台湾生活,可以说两岸的婚恋在大陆经济崛起以及两岸民间大交流的时代,质量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和趋同性。

除了大陆方面的一些惠台举措,我也关注在台湾的陆配团体,近20年来他们为在台湾生活的陆配争取了非常多的权益。这一次参加海峡论坛,我感觉来参加的两岸家庭都非常有活力,最令我深受感动的,就是他们所传递的一种“传承”精神,尤其是提到推动在台陆配的权益的话题,大家都表现得非常积极热情。我们这些85后、90后的新一代两岸婚姻亲历者也应该团结起来,借助我们所处的各行各业的优势,用自己的力量为两岸婚姻家庭发声。两岸民间大交流不只是让两岸同胞彼此交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真正让两岸结为“夫妻”,真正落实成为一家人达到两岸一家亲。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