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突然发热?你可能中了登革热!

来源: 2023-09-28 14:56

文 / 《台海》杂志记者  陈于晨


人物名片:米宏霏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公共卫生科副科长
厦门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厦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青年编委

又到了炎热与暴雨交错,高温与清凉交替的夏季,这或许是不少人讨厌的季节,但却是广大蚊虫苍蝇最喜爱的日子。若是不小心被蚊子们饱餐一顿,倒也稀松平常,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被蚊虫叮咬有概率会罹患包括疟疾、黄热病以及登革热在内的传染病,这就需要大家多加留意,以防万一。


而对于夏季较为高发和常见的登革热,它具体有什么样的典型特征?它又为何大多通过蚊虫传播?它又该如何被消灭?面对登革热,我们又有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本次就让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公共卫生科副科长米宏霏医师,来向大家答疑解惑。

“三痛”是登革热最典型特征


“顾名思义,发热是登革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同其他易出现发热症状的疾病区别在于,登革热比较独特、典型的症状是还会伴随‘三痛’,即眼眶痛、头痛、肌肉关节痛。”在被携带病原的蚊虫叮咬后,经过3—15天的潜伏期,有症状的感染者可能会出现突发的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并且还会伴随极度疲乏的状态,甚至还会在身体表面出现皮疹,部分可见浅表淋巴结肿大,同时伴随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虽然听起来颇为可怕,但米宏霏表示,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典型的登革热和轻型登革热患者预后良好,仅有少数病例可能进展为重症登革热。


重症登革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老人、儿童、孕妇以及自身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群体,尤其需要重视。重症登革热的起病与典型登革热无异,然而在发热2—5天后,病情会突然加重,伴随多器官大量出血和休克,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肝脏肿大,这一情况多出现于儿童,病死率较高。


不过,米宏霏指出,虽然重症登革热对患者健康可能产生较大影响,但结合实际情况看,重症登革热在登革热中的发病占比不高,在做好日常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不必太过恐慌,若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热,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即可。

蚊虫叮咬是登革热传播的主要方式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属于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正所谓不同的病毒需要不同的生物宿主才能生存和复制,这些蚊子在吸取含有登革病毒的血液后,病毒在蚊子体内增殖,经过8-10天的潜伏期后,再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白纹伊蚊感染后无症状,但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并可经蚊卵传递给后代。


这几种蚊媒成为登革热传播的罪魁,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一、在炎热的夏季,蚊虫的生存和繁殖环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例如,它们都喜欢在静水中繁殖,人类的生活环境,如家里的花盆、雨水桶、工地与道路上的积水等往往为它们提供了大量的繁殖地;二、这几种蚊子较喜爱在白天活动,特别是在早晨和黄昏时分,这也是人们活动较多的时候,所以它们更容易叮咬到人;三、从习性角度而言,白纹伊蚊等蚊子的嗜血叮咬行为更为积极,它们会持续追踪目标,直到找到机会将目标叮咬伤。


米宏霏表示,登革热的传播需要具备一定条件。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被蚊媒叮咬后也不一定就会感染登革病毒。当雌性伊蚊叮咬感染者的血液后,病毒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经过8~10天(外潜伏期)的增殖后获得感染力,当它再次叮咬人时,将病毒传给另一人。因此,若是蚊媒刚叮咬过感染者A,马上就去叮咬易感者B,那么B并不会因此感染登革热。此外,蚊子的寿命受诸多因素影响,并非所有携带登革病毒的蚊子都能活到病毒在其体内完成复制的阶段。再者,人类个体的免疫机制比较复杂,即便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部分感染者也可能不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所以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登革热的传播特征和增长速度与流感和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大有不同。近年来,我国登革热主要发生于广东省、云南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等地,目前已知的四种血清型登革热病毒,均在我国发现。


“过去三年,可能大家会发现登革热的病例少了非常多,甚至几乎没有什么热度,这其实跟我们国家在此期间对输入性传染病的管制措施是有关联的。”由于2020—2022年期间,我国对入境人员执行隔离观察措施,因此入境人员即使在境外就已经感染登革热,也会在隔离期间被发现确诊,并接受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进行管理,在全面恢复人员交流活动的情况下,登革热便重新进入老百姓的视野。不过也不要过于担忧,只要做好防范措施,及时对症治疗,登革热之于人群健康,是可防可控的。

治疗与防范双管齐下
阻隔病毒传播


米宏霏坦言,目前针对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方式主要是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为主,治疗原则遵循二级和三级预防的理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做好康复,提高生命和健康质量。对于重症登革热的潜在风险人群,积极治疗减少重症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病死率。主要治疗对策是一般治疗与对症支持,一般治疗包括:一、卧床休息,清淡饮食;二、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三、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补液,镇静止痛等措施。


据米宏霏介绍,目前对于登革热预防与控制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疫苗的研发和传播媒介控制。但之所以目前在全世界还没有上市的成熟可应用的登革病毒疫苗,其实和登革病毒病原学特征以及人体的机体免疫机理有关。这些挑战包括:一、现有四种血清型登革病毒,病毒感染产生的病理生理学尚未能完全明确,又缺少特异性动物模型;二、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在疫苗的应用中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三、诱导平衡免疫应答较为困难。


在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面对登革热就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自救了吗?当然不是。根据传染病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传染病传播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特点,可选择成本效益最高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组合开展预防工作,例如防蚊灭蚊,就是有效预防登革热传播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总体而言,登革热的防治需要体系化建设,包括自上而下的工作架构建设、具体工作执行的响应队伍、开展病媒监测、风险评估以及承担病媒消杀的专业技术团队等,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各司其职,才能达到良好的防范效果。


从个人角度来说,可从如下几点来避免中招登革热:一、居家防护上,可以通过安装纱门、纱网,使用蚊帐、蚊香等,保护家中孕妇,儿童,老人,保护全家人。二、及时清理蚊媒滋生地,清除家中积水;蚊子产卵酷爱潮湿积水的地方,家里的水生植物要3~5天换一次水,或者改为土培;下雨后,应及时清理家中阳台角落、花盆托盘等地方积水。三、外出要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在裸露的皮肤上喷上驱蚊剂。四、感觉到不适时及时就医,确诊为登革热后配合隔离治疗,避免造成进一步传播。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