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茹素好食光

来源: 2023-10-20 16:18

文/《台海》杂志社长、主编年月


我素我行,行至台港澳。

一位台湾小姑娘的茹素经历,帮我开启了宝岛素食世界的窗口。

小姑娘在娘胎时,母亲已是虔诚的佛教徒和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她出生后,自然而然偏爱素食,上幼稚园时,园里的餐食,她都要一点点地把荤的挑出来;上了小学,如果便当里有肉食,哪怕是肉包,肉被包得严严实实,她不用咬开,一下子就能感觉出它是肉包而非菜包。慢慢的,她对素食的制作很感兴趣,学着做各种美食,在成为美食家的同时,她成长为一位设计师。

对我讲述她的茹素故事的,是她的父亲,我的台湾师友黄子明先生,一位在两岸新闻界很有影响力的纪实摄影家。他并不是一位素食主义者,但面对妻女对素食的执着,他表示了充分的尊重,在他的讲述里,妻子和女儿的茹素故事显得十分美好。

宝岛台湾是世界上寺庙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素食文化十分盛行的地方。到寺庙茹素,给许多人留下了美好记忆。因为寺庙的素菜显得纯粹,所使用的食材都是当季的、添加的配料都力求天然,最重要的是让人在舌尖上感知季节更迭,以惜福、感恩之心品味自然慷慨的馈赠。海协会原副会长、厦大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张铭清,每每忆起与星云大师的莫逆之交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回味着与大师在佛光山道场一起喝的那碗粥。

但在台湾,素食已不仅仅在寺庙里,而是早已进入寻常百姓人家,如文前提到小黄姑娘。也因此,台湾的素食产业十分兴盛,在台北,你甚至不需要特地搜寻素食餐厅,在大街小巷闲逛时,都可能遇到一个个素食摊。摊主中既有五六十岁的老者,也不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而且他们当中多数都是素食者,也希望通过自己制作的素食带动更多的人茹素。价目表上各种素食小吃令人食指大动:素面线、素咸粥、豆皮面、当归汤、素肉臊饭、沙茶粿仔、素咖喱饭、各式卤味……这些食物在闽南的市井街店内同样随处可见。

是的,台湾的传统素食与闽南饮食有着密切的关联——当闽南人到台湾开垦时,带去了闽南的饮食文化及烹饪手法,其印记不仅保留在荤食中,而且延伸到素食里。比如一碗面线,荤素的差别只在汤头上,素面线的汤头主要用豆包、菌菇等天然食材熬制而成,但同样香气四溢,不亚于荤汤头的美味。

北角的“小福建”,在香港这个美食天堂中,除了闽音袅袅外,它的另一个标签是,素食多多。

在香港,每6个香港人里面就有1个来自福建。他们多数来自泉州、厦门等闽南地区,来港后多数聚居在北角。因此,北角素来有“小福建”之称。纵横交错的晋江街、厦门街、石狮街,提醒着来往过客你置身的场所与福建的渊源有多深。

闽南煮法的素食让你舌尖一碰,就直呼“阿嬷的味道”。蒜蓉枝、萝卜糕、米糕、素馅饼……在北角春秧街上摆素食摊多年的闽籍梁女士笃定地说:“香港本地的萝卜糕混入其他馅料,但福建萝卜糕真的只有萝卜!”

如果来澳门旅游,幸运的话,你可以领到“免费的午餐”。尤其是在农历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里,你会看到许多素食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素食店的免费派斋。在澳门经营了近二十年的“一方斋”,是最早在澳门经营的素食店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在澳门派斋的素食店。

移居到澳门的福建人以晋江人居多。“一方斋”的主人吴淑珠便是其中一个,她的故事,是典型的福建移民奋斗的故事。1982年,刚刚在晋江完婚不久的吴淑珠随丈夫移居澳门,那年她只有22岁,三年后,她开了这间名为“一方斋”的素食快餐店,“一方斋”的素食售价很便宜,而且长年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免费派斋。

“一方斋”的菜品与店面,并不能称之为精致,却实实在在地帮助了无数经济可能并不宽裕的人吃饱、吃好,哪怕他们并不是素食者,却因“一方斋”与素食结缘,应验了“一方斋”门口的那副对联——一心清净菜根甜,方寸宝田真机显。

在台港澳,我素我行。

三地素食,各有特色,但馅儿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乡愁。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0.03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