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从味觉到体验的变迁 闽籍年轻人港岛推广素食

来源: 2023-10-20 16:33

文/《台海》杂志记者 司雯

 

“吃”,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香港这座国际化的城市,吸引了不少人士前往工作、学习和定居。这些人的到来,也丰富了香港的饮食文化。而随着许多年轻人投入餐饮行业,新式素食店亦配合潮流相继涌现。

 

“食斋”与“茹素”,看似相近,却有很大区别,前者除了考虑食物种类,亦须遵从佛教规条限制进食时间。时移势易,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斋铺亦褪去宗教色彩,转趋现代化,更关注个人健康及环境保护。

近年,香港掀起一股素食风潮,愈来愈多年轻人加入素食行列。他们不仅会吃,还希望能够真正推动素食的发展。热潮过后,他们仍然珍视素食市场的发展潜力,在港投资素食店铺,期望推广素食文化,甚至逆转港岛饮食大流。这其中,不乏闽籍年轻人的身影。

 


祖籍福建的杨应邦创办素食自助餐厅“无肉食”,为食客提供多元化的素食体验。


素食自助:提倡多元化的素食体验

“无肉食”素食自助餐厅,是香港少有主打自助的素食餐饮,2015年开业至今,已在香港素食圈小有名气。年轻的老板杨应邦祖籍福建晋江,小时候经常跟着父母来北角玩。因此在决定开设“无肉食”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片让他倍感亲切的土地。

当初开设“无肉食”,杨应邦和拍档一心希望推广素食,同时提供多款菜式选择,让客人可以在舒适环境下,品尝不同种类的素食。刚开张时,餐厅以38元港币的自助午餐作招待,吸引大批客人排长龙光顾。“开业当日大排长龙的景象十分震撼,甚至吸引很多非素食者前来。”杨应邦说,但那时自己与搭档经验不足,随即面对大量棘手问题,例如食物款式不多、分量不够、上菜速度慢等,还有客人投诉付了钱却没食物可吃,让他们顿感压力。

“我之前曾在素食餐厅工作,但由员工到做老板,差别很大。当老板,很多事情都要亲自决定,无论租铺、请人,还是素菜款式、味道咸淡、食物数量……全都要一一处理。但我们经验不够,自然常常‘甩辘’(粤语,意指失约)。”杨应邦坦言,开业初期,自己每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每晚和搭档开会检讨。“后来我们明白,自助餐一定要预留好菜式分量。食物何时上桌?何时替换?与厨房怎样沟通?这些都必须一点一滴累积经验,才能处理得好。”

说到餐厅的菜式,包括各道冷食热食素菜、沙律甜点,密密麻麻放满整张自助餐桌。新光顾的客人,很多都会问杨应邦:“你们每餐提供这么多款素菜,怎样回本?”杨应邦笑言这些都是从经验中得来的经营之道,“单靠午餐人流量及收入,当然不够;但晚餐时段收费较贵,二者加起来便可拉匀成本。食物方面,我们亦有空间提供一些价格较贵的食物,例如珊瑚草,希望素食者吃得开心。”

开业第一天起,“无肉食”一直坚持选用新鲜食材。“午餐的蔬菜,皆是当天上午新鲜送来,交由厨房实时处理。晚市亦如是,蔬菜会到下午四点多才送抵。”杨应邦笑称素食者的舌头十分厉害,“食物是否新鲜、曾否冷藏,客人一吃便知。”

菜式的新鲜感,是餐厅留客之道。“我们在早、晚市均提供多款素菜。这些菜式,每天也会轮流转换数款,让熟客也能有新鲜感。”即使是餐厅招牌甜品拔丝,每天也会转换不同口味,杨应邦表示,“我也是茹素者,如果天天只吃那几道素菜,我亦觉得闷。将心比心,我们尽量提供不同款式素食,让客人每次来到,总有不同惊喜。”


素食超市:用丰盛食材普及素食文化

从制衣工厂到素食超市,祖籍福建福州的王世豪在其父母的影响下,坚持吃素已逾20年,更放弃了家族生意,从事素食推广。

王世豪的父母早年由福州前往香港,一待就是一辈子,并创办衣服品牌。由于信仰关系,王世豪的父母一直坚持吃素。受其影响,王世豪15岁时开始尝试茹素。王世豪说,虽然素食生活已为大众所接受,但不少人对素食文化仍存在很多误解。港人普遍认为“茹素”未能给予身体足够养分,容易造成营养不良。但事实上,大部分素食者的健康状况均属良好。一般人认为素食导致的健康问题,其实只是因为个别素食者偏食所致。另外,大众对素食仍停留于传统中式食物的概念,如素菜、豆腐、素饺等,觉得没有太多选择,味道过于清淡。然而,现在新式素食餐厅林立,食物的味道与外观变化较以往已大有不同。

因为自身喜爱素食,王世豪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周围人传达“素”的理念。于是,他将主意打到了自家企业身上——索性转型,在制衣厂房原址开设素食超市。

王世豪说,当时决定开设超市,是因为开办餐厅层面不够广,难以触及市面款式各异的素食种类。相反,超市能大量采购素食产品,从根源开始推广素食。自己将超市取名“甘薯叶”,即番薯叶,过去曾是被人嫌弃的食物,现在因为营养价值高的缘故,人们开始逐渐推崇。“番薯叶跟素食的命运相似,在过往不受重视,需要时间逐渐被发掘,才会备受关注。番薯叶容易种植,寄语素食在未来的蓬勃发展。”

作为香港第一家素食超市,甘薯叶素食超市提供超过700种素食产品,同时顾及不同类型素食者的需要,纯素、蛋素、奶素食品应有尽有。其中有400款属冷冻食品,包括素牛、素烧味等肉类代替品;还有不少素食点心、罐头和零食,绝大部分从台湾地区引进。“早期,因为自家生意,我曾多次去过福建,如福州、厦门等地,因素结缘了很多台商,也从他们那儿了解到台湾素食产业的发展情况。他们有很多产品,符合香港人的饮食习惯,很适合放到香港来推广。”王世豪如是说。

为确保产品质量,王世豪甚至曾亲赴台湾当地厂房参观,了解及监察其卫生环境和生产过程,并要求厂商提供素肉成分的化验报告。他认为,质量安全远比款式味道重要,坚持亲自试过后才引入。

在王世豪看来,现今香港,素食并未成为必需品,更未有取代主流餐饮趋势,即使分店设于旺区也没太大帮助,暂时亦未能负担昂贵租金,因此甘薯叶素食超市仅设有三间分店。由于当初耗用庞大的创业资金,用作自置办公室、仓库、冷柜等,至今仍未回本。不过王世豪强调,开设甘薯叶主要是为了推广素食理念,生意反而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继续做好宣传教育,将素食文化逐渐普及化。

 

祖籍福建的王世豪创办素食超市“甘薯叶”,用丰盛食材普及素食文化。



素食私房菜:推行素食更是推行闽菜

在香港,有一家“随心”素食私房菜,店主朱丹凤2016年从福建泉州移居香港,并将自己在晋江的素食餐厅一并开到了港岛。

说起自己的创业,朱丹凤回忆说,在泉州,自己有一位同学经营素食私房菜,经营顺畅,菜式别出心裁。有一次,这位同学邀请很多信佛的朋友去尝菜,她吃了之后非常感动,没想到素菜可以非常美味,于是她萌生了开店的想法。

“我从小就喜欢烹饪,接触素食是从祖母那一辈开始,奶奶信佛,在这种文化熏陶之下,全家人都信佛。”家人听到朱丹凤打算开素食私房菜,十分支持她。

朱丹凤在泉州的素食私房菜馆是用自己的公寓改装而成,经营也一直很顺利,有固定的客人,用餐者甚至多达有几千人。于是,朱丹凤决定南下开创一片新天地。她将目光放在了美食天堂——香港。

“选择香港,一个是因为这里美食店林立,很适合挑战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里福建籍的居民多,我的私房菜在口味上能够更好地贴合。”2016年朱丹凤移居香港后,第二年9月便在观塘一间工业大厦开设素食私房菜。

这个年代在香港创业,难道一点困难也没有吗?朱丹凤说,她遇到最大的挑战是语言,她的母语是泉州话,平时也会说普通话。但她来到香港,为了适应环境,一定要学会广东话,她现在已能听懂一点广东话了。除此之外,经营上没有遇到难题。

在香港开素食私房菜这么多年,朱丹凤觉得,自己遇到最开心的事情是客人很满意她的私房菜,吃后赞不绝口,这让她感到欣慰。朱丹凤认为,素食是否美味,主要取决于食材。选食材一定要新鲜,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她也尽量少用调味料,以提升食物的香气。同时她也认为,吸引顾客,最主要是菜谱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模仿别人。朱丹凤在原有福建菜的基础上,还加入别的菜系风格。

朱丹凤定期回泉州,每当她回泉州时,泉州的素食私房菜会重开,香港的则暂停营业。当她在香港时,情况则相反。对此,她笑着说:“我经营素食私房菜很随性,也很任性。”

“从大环境看,茹素在未来是一个趋势,因为素食带来健康,提升正能量。”现今,经营素食店的人愈来愈多,但朱丹凤认为对自己的生意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每间店的素菜风格不一样。在朱丹凤心里,开素食店的目的不是想赚多少钱,而是推广素食文化,传递健康的讯息,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