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来势汹汹的猴痘,威力几何?

来源: 2023-11-28 19:49


文 / 《台海》杂志记者 陈于晨

惊悚的病变皮肤,离奇的传播途径,猴痘在2022年通过社群媒体的广泛传播,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上。彼时,世界多数民众依旧遭受新冠荼毒之苦,突如其来的猴痘一度在心理层面“击溃了”不少人的信心。

但万幸的是,猴痘不曾在国内发生大面积的感染,仅在小范围易感人群中传播。风波过后,我们不禁要问,猴痘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为何来势汹汹?它的危害性如何?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预防呢?本期名医会,就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薛秀兰,向大家解惑释疑。

 

病毒症状凸显于肌肤黏膜

“1958年,猴痘这一疾病最先在哥本哈根的泥猴中发现”。薛秀兰说道,猴痘的起源并不算晚,人类第一例感染猴痘的病例便发生于1970年的刚果,而后在尼日利亚、刚果、中非等国家范围内逐渐流行。但2022年开始,猴痘在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开始活跃,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猴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上彼时,新冠仍旧肆虐,猴痘这一病症也给不少民众带来困扰。

猴痘病毒有两大分支,一是西非分支,二是中非分支。总体而言,中非分支的病死率和重症率都要更高,但截至目前,在国内发生的猴痘病例普遍都是西非分支,中非分支依旧主要流行于刚果、加蓬和中非共和国等地。“虽是不幸中的万幸,但面对猴痘,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薛秀兰指出,猴痘的潜伏期一般在5到21天,通常在6到13天内发病最为常见,但实际病例中,存在最短1天发病,最长31天发病的情形。

猴痘最常见的症状为任意部位的皮疹和发热,同时还可能伴随全身皮疹、生殖器皮疹、任意部位淋巴结病、全身淋巴结病、疲劳、头痛以及局部淋巴结病症状。大部分病例在出疹前的1至2天,会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如下颌、颈部、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发热出现后的1至3天,就会产生皮肤损害,常从头部、面部开始,扩散至躯干、四肢。猴痘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较躯干更为多见,最常见的是面部,其次为手掌和脚掌,数量从数个至遍布全身,从水疱疹发展为脓疱疹,直径约0.5至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随明显痒感和疼痛;随着病情进展,最后皮疹处会干燥结痂,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整个病程大约持续2至4周。除皮肤外,口腔黏膜、生殖器、结膜、角膜等处也可能出疹,表现为红色丘疹,然后转为轻至重度的溃疡灶。少数病例由于出血性疱疹或其他并发症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薛秀兰强调:“多数猴痘患者可在2至4周内康复,但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通常而言,猴痘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孕妇等人群,猴痘在非洲地区的病死率约为1%至10%,其中西非分支病死率约为3%,中非分支病死率约为10%,多见于儿童。若是重症猴痘患者,则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脑炎和角膜感染及丧失视力。

2022年的研究报道表明,部分猴痘病例可出现直肠疼痛、排便时疼痛、血便、直肠出血及阴茎水肿等少见症状。根据WHO报道,截至2022年10月7日,2022年多国猴痘病例中住院比例为7.1%,重症入院比例为0.2%,病死人数为8例。“因此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家无需对猴痘病症太过担心,毕竟除了重症率本身就不高以外,它的传播能力其实也是较为有限的。”

 

病毒传播能力较为有限

猴痘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下列五种情形,就是人感染猴痘病毒最主要的方式:一、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皮肤或黏膜病变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二、食用未熟的感染动物的肉类和其他动物产品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三、通过与他人的密切接触传播,如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者皮肤损伤部位或接触近期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包括长时间面对面接触等造成感染;四、既往一项研究显示,脐带血、胎盘及死胎组织中的病毒载量较高,母亲与胎儿之间可通过胎盘传播(先天性猴痘);或出生期间和出生后的密切接触传播;五、多个国家的猴痘病例可能存在性传播途径。

WHO分析了2022年1月1日至10月7日,多个国家的猴痘病例传播类型,发现性传播途径为79.0%,猴痘确诊病例的精液及直肠样本已分离出猴痘病毒。其次为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11%,其他传播途径9%,另外还有接触被污染的物品0.7%。

在2022年前,报道猴痘病例的皮疹位置均以脸颊为主,但2022年报道的皮疹位置则以生殖器黏膜为主,这表明相较于旅行史或与动物接触感染的病例而言,近段时间好发的猴痘病毒,可能在MSM(男男性接触人群)中存在性传播途径。有数据显示,2022年猴痘病例的男性比例约在99.5%至100.0%,明显高于既往研究中猴痘病例的男性比例(50.3%至69.5%)。而我国近来发生的猴痘病例,多数也均为男性。这表明,猴痘病毒在我国的传播途径和人群或以MSM群体为主。薛秀兰表示,由于猴痘本身传播特性不如新冠易感,因此就病毒传播能力而言,猴痘是较为有限的,多数民众其实不必担心猴痘会大范围流行。

 

国内暂无疫苗 应做好安全防护

猴痘病毒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而正痘病毒属内,有4种病毒对人类致病,其他3种分别为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聪明的读者一定猜到,既然如此,那么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薛秀兰坦言:“确实如此,天花疫苗预防猴痘感染的效力约为85%,但随着停止天花疫苗接种,人群免疫力其实是有所下降的。”

就猴痘疫苗而言,截至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批准了一种疫苗(丹麦JYNNEOS)用于预防猴痘;2022年,日本也启用贮备的天花疫苗开展预防猴痘的临床研究,目前已完成1期临床试验;但国内尚无批准用于猴痘病毒的疫苗。

此外,针对猴痘患者,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病症:一、根据发热、水疱的情况,适当补充热量及水分;二、按要求做好隔离防护并注意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三、保护水疱、脓疱部位皮肤,避免搔抓,以防继发细菌感染,感染后可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四、发热可以采取物理降温,超过38.5℃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等药物进行退热,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五、可试用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预防猴痘方面,MSM群体应尤其注意病毒携带者的排查,并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对于接触感染动物或患者的高危人群,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病毒感染也会有所帮助。由于猴痘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应当避免直接接触卫生检疫情况不明的野生动物,若发生风险情形要立即报告,如必须接触,应当做好个人防护。此外,对于所有含动物成分的食物,在食用前建议彻底煮熟。

“做好个人卫生安全管理,就现阶段而言,大致是不会感染猴痘的。猴痘本身属于自限性疾病,加上西非分支的毒性较‘温和’,因此多数民众尽管放心。若有个体发现疑似感染猴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即可。”薛秀兰最后说道。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