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共品一杯“回归”茶 “厦茶”引领厦台茶交流三十年

来源: 2024-05-21 09:01

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图/受访者提供


多年以来,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始终走在两岸茶交流的道路上。从参与两岸茶叶学术交流研讨会,到与台湾茶农合作茶叶种植基地,积极推动两岸茶叶种植、茶园管理、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中茶海堤青心乌龙,选用采自永福“‘中粮·海堤’海峡两岸茶产业优势整合示范基地”的青心乌龙为原料。


百年前闽籍移民渡过海峡,前往台湾垦荒,他们带去了种子、技艺以及习俗,这些在漫长的岁月里沉淀下来,成了闽台两地深厚的情感纽带,其中的一缕茶香,至今依然萦绕在闽台两地,讲述着茶所串起的闽台故事,在这个跨越了百年的故事中,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也是重要的见证者之一。


“百年乌龙”的寻根路

“我们与台湾茶界最初的交流,大概是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也就是两岸打破隔绝状态,开启民间交流开始的。”在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办公室里,常务副总经理陈志雄向记者展示了一本些许斑驳的《闽台茶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这是1990年9月,福建省茶叶学会与泉州市茶叶学会联合在福州召开的“闽台茶叶科学技术和茶文化学术讨论会”所形成的论文合集,两岸茶界专家在这场研讨会上,讨论了有关茶树的品种、栽培方法、加工技艺以及茶叶保健和经营等不同领域的话题。当时两岸茶业初步的交流,收获的不仅是这本论文集,还成就了一段寻根之旅。

台湾茶业界学者吴振铎教授曾经担任台湾茶叶改良场场长,他策划调查台湾七个主要半发酵之青心乌龙茶的形态及结构,在与福建的乌龙茶树对比研究发现,福建的矮脚乌龙茶树最接近台湾青心乌龙。恰逢两岸民间交流日益热络,于是他亲自率领台湾茶叶界专家、学者、教授考察团一行14人,参加闽台茶叶科学技术和茶文化学术讨论会,决定借此机会为台湾青心乌龙茶树寻根访祖,寻找乌龙茶的亲缘。他们的依据,正是连横在《台湾通史》中所提及的“台湾商人从福建武夷移植茶苗到台湾”的故事。

彼时福建省茶叶界也积极配合,协助吴振铎一行人深入闽北茶区,终于寻到了建瓯县东峰镇桂林村亭仔边的一片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老茶园,经过反复对比研究,他们认定该茶树与台湾青心乌龙茶属同一变种,桂林村是台湾青心乌龙茶树发源地。南平当地政府特地在那片老茶园立了一块“百年乌龙”石碑,作为闽台茶叶渊源的见证。“经过这些交流,陆续有一些台湾茶商到安溪大坪,漳州平和,三明沙县,德化英山等地承包茶山,他们在当地种植生产的茶,都要通过我们协助办理相关手续,才能再卖到台湾去。”陈志雄说道。这是由于厦门是茶叶最早的输出口岸,早在19世纪中期,从厦门口岸出口的乌龙茶就曾创出年5425.68吨的历史最高纪录。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由国家统一经营,中国茶业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在厦门设立办事处,这就是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前身。当年全省乌龙茶都必须由“办事处”专营出口,一直到2004年乌龙茶出口才完全取消许可证管理。

从1990年至2000年,共有 30 多家台湾茶企业入驻泉州安溪,为两岸的茶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大陆茶企也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进入”台湾的茶园:2009年,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台湾鹿谷乡杉林溪猪高湾上,建立“海堤茶叶台湾高山茶种植基地”,这也是大陆企业首次在台湾设立的茶叶基地。

 

中茶厦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志雄(右二)曾多次带团赴台湾参加两岸斗茶的审评。

4月16日,厦门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在厦门正式成立。



“回归一号”的故事

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两地同属亚热带型气候,多山多雨多丘陵,特别适宜茶叶的种植。位于漳平永福镇的台创园经过一代代台湾茶农茶商的经营,早已是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大陆种植规模最大的高山茶生产基地。

永福茶农带来的台湾先进的种茶制茶理念,引起了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关注。2014年,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在永福镇设立了“中粮·海堤海峡两岸茶产业优势整合示范基地”,引领两岸茶产业合作风向。揭牌仪式当日,还发布了由台湾与大陆茶师携手精心打造、融合两岸顶级传统烘焙工艺的“豆浆茶”——海堤·回归一号。作为主导者之一,陈志雄认为这一次的合作有着多重意义,首先是品种的回归,他解释道:“我们都知道,建瓯的矮脚乌龙被移植到台湾种植,当地茶人经过多年努力培育出了更优良的品种,而台商台农又把这些品种带回福建,在永福这边重新种植。用这样的茶做出的豆浆茶,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回归吧。”

从品种再到思想的“回归”,即通过这样一杯两岸合作研发的茶,让大众对两岸茶文化、茶渊源有更多的了解。此外,这样的合作还促进了两岸的技术交流。在陈志雄看来,台湾茶人在茶园管理上不贪功,不急利,生产管理、农药管理,各方面到位,做出来的茶传统,各方面值得学习。通过设立示范基地,就是希望把该基地作为样板,推崇茶园原生态的管理模式,把好经验复制到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所拥有的出口茶园基地和有机茶园基地中。该示范基地所生产出的茶叶从第一次试生产至今,每次送回台湾做高达370项的检测,绝对符合欧盟和日本要求。此外,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还积极组织安溪、永春等地的茶农茶商到基地参观学习,“其实就是请大家到现场看看,台湾茶人是如何种茶、如何进行茶园管理的,毕竟台湾的精细化农业已经很成熟了,这些管理模式如果有更多人能学会和复制,大陆的茶产业发展肯定是获益匪浅。”陈志雄说道。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位于台湾的高山茶种植基地。

厦台往来促交流

4月16日,厦门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在厦门正式成立。该协会是由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发起成立,将为宣传茶文化、发展茶产业、提升茶科技搭建平台,同时积极促进海内外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交流合作。协会将推动茶产业贯通产供销、融合农文旅,努力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充分发挥闽茶的品牌优势和厦门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在对台交流合作上迈出更大步伐。

作为两岸斗茶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在深入促进两岸茶文化交流和茶产业合作,为两岸茶产业繁荣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志雄就提到,自己曾多次带团赴台湾参加两岸斗茶的审评。交流之初,两岸茶叶评审专家就关注到,两地对于乌龙茶的评审标准存在不小的差异,这考验着两岸专家的知识储备、灵敏的嗅觉、味觉与视觉以及评茶经验等多方面因素。为此,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也参与讨论了两岸乌龙茶审评标准的制定。“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其普遍的特征之一就是花果香,所以在审评时,如果要更好地闻茶香,就要考虑到器具。”陈志雄一边说,一边拿起手中的盖碗杯,解释道:“台湾那边通常用高脚杯,我们比较习惯以盖碗杯,用盖碗杯的话,还要拿起盖子,就能很方便地嗅到茶香,所以后来大家两种泡法多次比较,审评结果都没有差异,也得到大家一致认同。”

除了审评器具,关于奖项比例的设置、审评过程中茶叶冲泡的时间、次数等琐碎的标准,都是两岸茶界专家通过无数次讨论逐渐总结出来的。陈志雄至今还不时想起从前去台湾交流的场景,“从厦门坐船到金门也就半小时,然后从金门飞到嘉义也很快,一般早上出发,中午就能到嘉义吃饭了,然后当地茶人朋友带着我们去看各个茶区,除了乌龙茶,还有包种茶、东方美人茶,大家互动交流都很融洽。”他所接触的台湾茶人都给人一种儒雅谦逊之感,大多数茶人都是家庭传承的茶园,虽然种植面积不大,但精细化程度高,“当地人也跟我们说,他们自己就是小而精、小而美的管理方式,不过从品牌推广角度看,也因为小而难以将品牌做大并推广出去。”在陈志雄看来,精细化管理是台湾茶人的优势,而对大陆茶人而言,“在掌握这些先进技术,并结合本地特色加以创新这方面,我们还是挺有优势的。”唯有通过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两岸的茶文化及茶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携手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0.03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