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重要的“生命线”和“安全岛”

来源: 2025-06-12 15:58

美国此次对台关税政策精准打击了台湾出口经济的“七寸”,台湾制造业成本激增,竞争力断崖式下滑。


2025年4月,美国政府以贸易逆差为由,挥舞起“对等关税”的大棒,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国际贸易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剧烈动荡。美国此次关税调整,针对的是全球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台湾地区首当其冲,被征收高达32%的额外关税,这一税率远超日本、韩国等地区,让台湾产业界猝不及防。

对于中国台湾地区这个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而言,美国的关税政策无疑是一场灾难。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发出了严峻的警示:一旦输美产品关税超过10%,2025年台湾经济增长率将如自由落体般暴跌。年初还满怀期待预估的3.42%,瞬间可能缩水至仅0.16%,这意味着台湾经济将错失原本的增长机遇,陷入发展的泥沼,经济增长的动力被大幅削弱,大量企业将面临生存困境,失业率也可能随之攀升。


台湾经济脆弱性凸显

台湾经济,是典型的“浅碟经济”,就像一个根基不深的浅碟,看似光鲜,实则极为脆弱,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极高。长期以来,台湾的外贸依存度超过70%,这意味着其经济发展的命脉,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外部市场手中,全球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在台湾经济上掀起轩然大波。

然而,2025年,全球关税壁垒如雨后春笋般高筑,国际贸易环境急剧恶化。在这场风暴中,台湾出口型经济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理事长林伯丰指出,美国此次对台关税政策精准打击了台湾出口经济的“七寸”,尽管台积电等半导体巨头可通过赴美设厂规避部分关税,但占台湾出口总额23%的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首当其冲。这类产品需承担全额32%关税,直接导致成本激增,竞争力断崖式下滑。

更严峻的是产业链的“骨牌效应”。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同样被课征高关税,这意味着即便台企将组装环节转移至这些地区,最终输美产品仍难逃重税。林伯丰介绍。以台湾电子业五哥之一的广达为例,其越南厂生产的服务器若出口美国,综合成本将比中国大陆同行高出18%~25%。这种结构性劣势迫使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全球布局,但短期内难有替代方案。

台湾中小企业总会理事长李育家也表示,对于台湾的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而言,这场关税冲击更像是一场灭顶之灾。这些产业长期依赖低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毛利率本就微薄,每一分利润都来之不易。美国此番关税调整,直接抬高了它们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成本的大幅增加让产品价格失去竞争力,订单大幅减少。而美国政府又明确释放信号,希望企业赴美投资设厂,试图以此吸引制造业回流。但这对台湾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来说,几乎是难以承受之重。美国的土地、劳动力成本高昂,配套产业链也不够完善,赴美投资意味着成本将数倍增加,而收益却充满不确定性。


民进党当局决策的失能

然而,面对关税暴击,民进党当局的回应堪称“投降式操作”。赖清德在关税政策公布后三天才出面表态,给出的对策却让人大跌眼镜:加大采购美国产品、促进其他产业赴美投资、申请“零关税”。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继续讨好特朗普。然而,美国显然不买账。特朗普明确表示,未来可能对进口芯片和药品加税,并建议这些企业尽快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这意味着,即便台积电暂时被豁免,但也难逃被“榨干”的命运。

对此,台湾产业界人士纷纷指责,民进党当局开出对美商品“零关税”,大幅扩大采购美货,持续扩大在美投资等所谓“谈判”目标,这种无底线屈从美国的做法将严重冲击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基础。

台湾《经济日报》报道称,若对美进口全面降至零关税,失去关税保护后,中国台湾地区的农渔产品、汽车、保健食品和纺织品等四大产业将受到严重影响。台湾劳工团体认为,赖清德当局的应对措施将造成更严重的失业问题,呼吁赖当局不要只顾政党利益,要站在台湾1500万劳动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更有岛内舆论指出,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赖清德当局极尽迎合与取悦之能事,“倚美谋独”的居心显露无遗,但美方并不会因此取消对中国台湾地区加征关税,反而会在尝到甜头后继续勒索。

数据,是体现危机的最有力的证明。2025年一季度,台湾对美出口数据同比下降12.3%。美国市场的大门在关税的作用下逐渐紧闭,台湾产品在高关税的阻碍下,难以像以往一样自由进入美国市场,大量订单流失,相关企业营收锐减,生产规模不得不收缩。

但令人欣慰的是,台湾对大陆出口却逆势上扬,增长了3.7%。在全球市场一片惨淡之际,大陆市场宛如一座温暖的港湾,为台湾产业提供了稳定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众多台湾企业在大陆市场找到了新的生机,订单的稳定让生产线得以持续运转,员工得以保住工作,企业得以维持运营,凸显出大陆市场对台湾经济无可替代的“稳定器”作用。

面对如此两极的差异,台湾产业界再也坐不住了,不少有识之士呼吁民进党当局改善两岸关系,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分散市场风险。近日,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等岛内六大工商团体联合起来,向民进党当局发出了强烈的呼吁:“立即恢复两岸协商机制,保住ECFA生命线。”他们直言,ECFA对于台湾产业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基础,更是台湾产业在大陆市场立足的关键。一旦失去ECFA,台湾产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面对关税风暴带来的影响,台湾工商界人士向民进党当局发出了强烈的呼吁:“立即恢复两岸协商机制,保住ECFA生命线。”


台湾产业的“避风港”

与民进党当局的“割肉饲狼”相比,大陆无疑是台湾产业界发展的唯一出路。近年来,大陆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和双循环经济策略的推动下,大陆为台湾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从贸易数据来看,大陆早已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台湾的半导体产品在大陆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和高水平开放政策,为台湾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可能。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指出,台湾的高端产业,如半导体、电子信息等,需要大陆庞大的市场来消化其产品,提供应用场景;传统产业,如纺织、机械等,则依赖大陆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一旦脱离大陆供应链,台湾产业将失去这些优势,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竞争力。

半导体产业,向来被誉为台湾经济“皇冠上的明珠”,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台积电,作为台湾半导体产业的龙头企业,其对大陆市场的依赖程度之深,超乎想象。有数据显示,台积电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度高达35%,大陆市场不仅为其提供了广阔的销售空间,更是其全球产业链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先进制程方面,台积电的12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设备及原材料,严重依赖大陆供应链。大陆的相关企业,为台积电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的设备和原材料,确保了其先进制程技术的持续发展。

“然而,美国的‘芯片回流’政策,却如同一把利刃,直指台积电的核心利益。”王建民说,“美国政府为了实现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复兴,推动‘芯片回流’政策,要求台积电赴美建厂。台积电为了迎合美国政府的要求,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新的工厂。这一举措,不仅导致台积电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还使其面临着人才短缺、供应链不完整等诸多问题。”

与此同时,大陆也在加速半导体产业的自研替代进程。近年来,大陆在半导体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技术水平也在迅速提升。到2025年,大陆芯片自给率已提升至35%,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和对进口芯片依赖的减少。这一系列变化,对台湾半导体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2025年一季度,台湾半导体对陆出口同比下降18%。

在台湾经济的版图中,螺丝、工具机等传统产业,曾经凭借着精湛的工艺和稳定的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被誉为“隐形冠军”。然而,在2025年,这些传统产业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陷入了关厂潮的困境。据统计,2025年台湾螺丝、工具机等传统产业月均关厂数达15家,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对此,王建民表示,台湾的这些传统产业,长期以来依赖大陆市场,甚至有些60%的订单来自大陆。大陆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发展等,为台湾传统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它们还依赖大陆廉价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然而,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和大陆产业的升级,使得台湾传统产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王建民说:“美国对中国台湾地区传统产业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使得其出口成本大幅增加,价格竞争力下降。大陆现在同类产品在价格上又仅为台湾的70%,且具备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优势。这些都影响了台湾传统产业的未来生存。”

除了半导体产业和传统产业,台湾的农业产业也曾在大陆享受到极大的红利。过去,许多台湾农产品通过两岸贸易进入大陆市场,为台湾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王建明指出,台湾农业对大陆市场有着深度依赖,民进党当局曾经想让台湾的农产品多销往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但事实证明,最终的销量都不怎么好。如今,在全球高关税风暴兴起的当下,离开了大陆,台湾的农产业外销前景恐更加惨淡。

当全球关税风暴与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台湾产业的生存密码从未如此清晰——大陆市场不仅是“贸易顺差来源地”,更是“产业生态共同体”。近期,台湾工业总会的调查显示,岛内82%的厂商表示“无法承受同时失去大陆市场与关税优惠”。这意味着,一旦失去大陆市场和关税优惠,这些厂商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许多企业可能不得不选择关闭工厂,裁员求生。

历史经验早已证明: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大陆市场稳,台湾产业才会稳。在全球化逆流中,台湾经济这艘巨轮,唯有背靠14亿人的广阔市场,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穿越风暴,驶向真正的蓝海。大陆市场,不仅是台湾产业的“生命线”和“安全岛”,更是台湾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