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听林清玄讲故事

来源: 2019-06-17 14:35

/李泉佃

著名杂文家,厦门日报社原社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福建文化名家。



今年1月23日,毫无征兆,微博也好,微信也好,都被一条消息所占据:林清玄因病逝世,享年65岁。
无数人在网上留言,震惊,痛心,扼腕,悲伤。于是,纷纷贴出了林清玄的散文名篇《人生最美是清欢》,寄予哀思。
都说是,和他的名字一样,林清玄的文章风格具有很强的辨识度:清新、简单、智慧、励志,用现在的话说,还有些“鸡汤”。
可是,我却时常想,为什么当下的“鸡汤”,虽然多如牛毛,却也多是过眼云烟?想来,无非是,一些“鸡汤”,要么空洞无物,要么故弄玄虚,要么高深莫测。
但林清玄的“鸡汤”则不,他的文章,读来引人深思、催人奋进、给人力量。为什么?我试图从他的作品中寻找答案,于是,除了《人生最美是清欢》一书外,我将《林清玄散文》一书,翻了又翻。
或许是自己的愚钝,我很难找到一句话,可作为标准答案。直至又翻阅了他去世前一天,在微博上留下的最后一条更新,我方恍然大悟。他的这条微博是这样写的:“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我想,这不仅是林清玄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作品为什么能够鼓舞人心的最好诠释。
在《林清玄散文》中,他用非常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向读者和盘托出自己一生的三个愿望,是如何实现的。
林清玄1953年出生于高雄,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在媒体任职。20岁时,他出版了第一本著作《莲花开落》,之后,他一发不可收,出版著作超过200部,其中《菩提系列》《玫瑰海岸》《白雪少年》等散文集深受欢迎,荣获众多文学奖项。
可是,又有谁曾想到,这位散文大家却是成长在一个毫无文学传统的环境。用林清玄自己的话说,那里“三百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个作家”。他们一家住在山上,父亲经营农田林场,以养活18个孩子(其中13个是两个伯父家的遗孤)。排行十二的林清玄,儿时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吃不饱饭。他在散文中写到,每个孩子端起饭碗,都不会马上吃,而是要吐一口唾沫进去,因为生怕别的兄弟姊妹抢去一口。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内向的林清玄开始读书识字,寻求精神的给养。8岁那年,他立志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杰出的、伟大的作家。当他将自己的愿望告诉父亲时,父亲当场给了他一巴掌,认为他是异想天开。但他的母亲理解他,支持他。母亲还说,辛酸的(故事)少写一点,趣味的(故事)多写一点。这样,人家读你的文章,就会得到启发、安慰、智慧,而不是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林清玄问母亲,那如果碰到辛酸的事情怎么办?母亲说,棉被盖起来,哭一哭就好了。母亲的话,影响了林清玄的一生,当然,包括写作。高中时,他规定自己每天写1000字;服兵役时,起床号吹响之前两小时,他即起来写作,每天2000字。并且,他说,他写的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让人家读来没有负担,而且不会变坏。
这就是林清玄的第一个愿望——作家梦。他实现了。
林清玄的另一个愿望,就是长大后环游世界。大人仍然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就连买车票到邻村的钱都没有。有一次,他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奖励了他一本世界地图。一打开,便看见了埃及地图。于是,就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去埃及。此时,他正在锅炉前烧水供父亲洗澡,火熄了,却全然不知。父亲骂他,他却说,他想去埃及。父亲不仅打了他一巴掌,还踢了他一脚,并骂道,一辈子绝对不可能去那么远的地方。
可是,林清玄二十多岁离开台湾,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埃及。他在那旅行了三个多月,有一天,他在金字塔下,给父亲写信,说是自己正坐在金字塔前,看着夕阳,还有夕阳前面的骆驼,眼泪正啪啦啪啦地往下掉。听母亲说,父亲收到明信片时,一边读,一边说,是自己的一巴掌,把他打到埃及去了。
林清玄32岁那年,突然感到“虚妄”,辞掉所有工作,避居山林,学佛法,打坐,诵经。3年后,他重新入世,除了写作,还是忘不了环游世界。仅大陆,20年间,他就走过了300多个城市。他说,他“比很多大陆人都走得远”。
林清玄的第三个愿望,就是希望找到一个身心灵都相契的伴侣,来做自己的妻子。而且,他的梦想很奇特。初一时,他跟班上的七个同学到戏院,看了一部叫《罗马假期》的电影。电影里,有一个女主角叫奥黛丽·赫本,长得漂亮、优雅,又有气质,又脱俗。八个同学,便在戏院前,手牵手发誓,将来一定要娶“赫本”为妻,如果娶不到“赫本”,就誓不为人。几十年过去了,在一次同学会上,大家都带来自己的太太,林清玄说,他放眼望去,只有一个人的太太长得像赫本,那便是自己的太太。
听完了林清玄三个愿望的故事,你想到什么呢?还是让林清玄自个说吧:“所以你在人生最早萌芽的时候,你的坚持非常重要,这种坚持可以决定你的方向,你要往什么地方去走。”
是的,林清玄的文字,就像一缕茶香,一句一味,一泓清泉,质朴而又温润,在物欲横流中,总能抚慰人们那颗嘈杂的心。面对生活种种,愿我们像他一样,秉持本心,砥砺前行。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