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合作开发真正“中华牌”新能源汽车

来源: 2019-11-05 20:49

2018年,大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车速”史无前例的快,在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却逆势而上。从2009年大陆正式宣布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了10年的发展,赢得了先发效应。在这10年中,大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几乎每年上一个台阶,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程度一年比一年提高。由之前完全靠政策推动的市场,转向了由政策和市场双驱动。

同样在2018年,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几年蛰伏,终于集体来到客户面前,交出自己的第一份考卷。这其中,从整车到部件,都不乏台湾企业的身影。

与其他产业相比,台湾新能源汽车业在大陆的发展时间较短,很多企业才刚刚起步,它们面对的是大陆实力雄厚的汽车制造企业,和即将杀入大陆的境外企业,未来能否站稳大陆市场还犹未可知。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两岸新能源汽车的合作也才刚刚开始。


台湾新能源汽车产业

组件方面技术超前

“在大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步入战国时代。”采访一开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就对《台海》记者直言了,政策的开放,让大陆新能源汽车市场迈向白热化竞争。

董扬指出,从2009年国务院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并给予补贴开始,新能源汽车的战场已鏖战近10年。政策红利驱动了资本的入场,一大批造车新势力出现在市场上,几经蛰伏,准备交出自己的作品,而更有一大批传统车企把自己的转型方向朝着新能源车倾斜,也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车型。除此之外,2018年6月,国家放开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政策限制,也就是允许外资新能源汽车企业进入大陆市场。

“随着以特斯拉为首的外资新能源汽车品牌国产化落地,可以预见,大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会是多么可怕,在这样的环境下,本来就不占优势的台湾企业想要突围而出,并不容易。”董扬说。

但在台湾车辆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蔡文荣看来,台湾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大陆发展,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

蔡文荣介绍,在整车方面,2016年,台湾纳智捷公司就与华创公司合作,推出了台湾首款100%自主研发生产的电动车产品,最大续航里程超过200公里。2017年再推出第二款SUV车型,续航力最高可达304公里,更搭配智能全自动停车系统,可远程遥控执行路边停车或倒车入库等任务,展现了台湾智慧电动车的技术实力。

“与整车相比,台湾在新能源汽车零组件方面的技术水平要更为超前。”蔡文荣告诉记者,“电动车成本中占比最高的分别为电池系统、电动马达和车身及底盘,这些又刚好都是台湾的强项。”蔡文荣说,台湾不擅长传统汽车的引擎制造,但在新能源汽车的电动马达生产上,拥有高度成熟的工业技术,如东元电机、富田电机及晟昌机电等,产品皆成熟并供货给车企。其次,在有关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生产方面,台湾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也都符合国际水平。而在车身的制造上,由于新能源汽车车身需要配置许多电力线束与连接器,需要一定的生产工艺,台湾的贸联公司和凡甲公司,都具有这样的生产实力。“而在车身之外,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相关组件的生产,包括充电枪与电源转换器等等,台湾企业也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其实,台湾已有许多厂商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相信以台湾车辆零组件产业的优势,一定能在大陆新能源汽车浪潮上站稳脚步。”蔡文荣说。

台湾新能源汽车产业


布局大陆时间较早

事实上,台湾新能源汽车企业进入大陆市场的时间是比较早的。蔡文荣告诉记者,为抢食大陆汽车电子市场的庞大商机,台湾车辆工业同业公会和台湾电电公会汽车电子委员会多年来多次组团拜会大陆车厂,寻求合作机会。

2010年,台湾著名的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台达电子”)在其江苏吴江基地发布了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计划为整车公司提供除电池之外的整套系统零部件。当时,台达电子副总裁兼执行长海英俊就表示,台达在新能源汽车的能源管理方面,一直坚持投入与研发。比如,针对电池这一关键组件,台达在2008年前就调整策略,开始进行混合动力系统的研发,将多项技术整合后,从原本的工业领域转移到汽车领域。希望能一举进军大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大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和市场,只要拿下大陆市场,可掌握全球三成的新能源车市场。”

同样是配件生产企业,2016年,在上海首届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上,来自台湾的专业橡胶密封件制造商“爱之福”首度登陆,就与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签署了采购协议。

在整车生产领域,2014年,台湾的一家电动巴士龙头企业在浙江余姚落户,与大陆车厂合作打造最高品质的电动公交车,正式进军大陆市场。

2015年,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上,首次出现了来自台湾整车制造企业的身影,和它所带来的最新新能源汽车:Auto21国胜电动车。当时展出的Auto21国胜电动车有两款,分别是台湾太子汽车与南京依维柯合作生产的纯电动商务客车,以及与南京金龙合作生产的纯电动物流车,并由太子汽车在大陆设立的子公司上海国胜电动车有限公司,全权负责销售和市场推广工作。可以说,这是台湾汽车企业第一次在大陆推出新能源汽车的整车车型,而在当时,大部分的大陆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领域,才刚刚起步。

2016年,位于江苏淮安的台资企业敏安电动汽车公司,获批大陆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牌照,这是大陆第五家获准独立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也是大陆台资企业中的第一家。2018年第四季度,敏安汽车发布了首款量产SUV车型,并发布了自己的全新品牌“澜图”。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台湾企业进军大陆新能源汽车领域并非是完全没机会的。

对此,董扬表示,近几年来,大陆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政府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二是大陆汽车产业引进外资技术,且外资也欲以技术换取市场;三是新能源车制造相对简单,说白了就是计算机加上四个轮子即可组装成新能源车,因此大陆在新能源车的发展就如同手机一般,呈现跳跃式的成长。这些因素中,台湾企业都是有参与机会的。“首先,大陆在制定新能源车相关补贴政策时,把台湾企业纳入进来,台湾企业也同样享受大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红利。其次,台湾在汽车制造领域,有些技术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可以此与大陆汽车企业合作,从而先行间接打入大陆市场。再次,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如同一部计算机加上四个轮子,而台湾原本在计算机产业的水平就很强,故制造电动车并非难事,只要肯去尝试,就一定能取得成果。”董扬说,据他介绍,台湾已有许多业者已打入大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如富田电机的马达、和大变速箱等,这些都是台湾企业在大陆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优势所在。

蔡文荣也告诉记者:“台湾有完整的电动车产业链,包括关键零组件、动力锂电池、系统整合与整车能力,皆具有国际水平。台湾厂商已采用异业结盟的方式,组成联盟,在大陆多个省市开始布局。“在政策加持下,若大笔订单挹注台湾业者,台湾相关产业则可望进入快速发展期。”


台湾新能源汽车产业

与大陆合作才能双赢

不管是大陆企业也好,还是台湾企业也好,单打独斗都不是最理想的发展模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界专业人士看来,合作才能双赢。

随着大陆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逐步退出,在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如何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来之不易的成果,保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在大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拉动下,众多国际汽车企业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推进,从2019年开始,将有越来越多境外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大陆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2018年,大陆允许外资新能源汽车企业进入大陆市场,特斯拉随即就宣布在上海设厂,可以想象,接下来还会有国际汽车品牌在大陆设立新能源车生产线。未来,国际新能源汽车品牌实现落地生产,价格就会降低,产品也就更具竞争力,这是对国产汽车品牌的极大挑战。”蔡文荣说,“两岸要携手共同应对境外企业的竞争压力。”

“大陆新能源汽车经过10年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特别在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方面,而这恰是台湾电子、汽车产业优势。”蔡文荣建议,双方要发挥优势,精诚合作,构建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好平台,开发出真正“中华牌”新能源汽车。

蔡文荣说:“台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有技术优势和产业链客制化能力,大陆则具有市场优势,两岸合作将成为全球新能源车辆发展的亮点。未来两岸可聚焦于整车开发、关键零组件技术核心以及整合验证技术与设备进行交流,达成技术互补,研发合作的目标,完善两岸电动车产业技术。”

“当技术和配套设施等问题都得到解决,两岸的电动车产业市场需求无疑将变大。”董扬表示,台湾积极投入电动车辆研发,大陆拥有强大的市场基础与规模,通过产业搭桥计划,两岸可促成电动车产业投资合作,构建两岸完整的电动车生产供应链基地。董扬建议,两岸可考虑使用对方厂商的电动车关键零组件,一起做大市场。同时,两岸可以在整车研发、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全球销售、海外建厂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建立常态化示范运行和人才培养交流机制,共同促进发展。

采访中,董扬还建议,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带头企业。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并拥有创新的理念。但是,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存在技术上的瓶颈,福建应发挥自己的对台优势,吸引增强海峡两岸之间的交流合作,博采众长,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