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着人也着神 搭建文化交流最活跃平台

来源: 2019-11-05 23:53

2019年7月,厦门市南乐团的团员们从台湾回来,结束了南音文化在台的巡回表演。台湾乡亲们从婉转动听的南音里,听到了相同的语言,唤起他们对两岸共同文化的认同感,许多乡亲纷纷表示特别想来厦门走走看看。

如今,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已成常态,以闽南文化为纽带,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厦台地区轮番上演。在交流碰撞中,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形成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厦门就利用区域优势和闽南文化优势,在对台文化交流工作中,一直走在大陆前列。”厦门市台港澳办有关人士说,近5年来,厦门市共办理赴台湾、金门地区的文化交流项目181批次,人员近万人次,来厦参会、参展、参加各项文化交流活动人员达三万人次,交流的项目与人员呈逐年增长态势。

“事实上,厦门是闽南文化传承的重镇,具有良好的闽南文化基础,可充分发挥闽南文化特色和优势,广泛开展与台湾的文化交流,并卓有成效。”厦门文史专家龚洁表示,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将厦台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凝聚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强大力量,增进两岸文化界的了解与感情,而且在弘扬闽南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推动闽南文化艺术在海峡两岸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利于拓宽厦台交流领域,促进厦台多渠道合作,从而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对台文化交流合作起步早,从小到大,从间接到直接,从一般交流到实质性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品牌效应的代表性交流项目和大型交流活动。据厦门市台港澳办统计,目前厦门每年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包括海峡论坛、台交会、投洽会等综合性平台,文博会、旅博会等专业性平台,以及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等一系列重要的文化节庆、赛事活动等。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项目已得到两岸同胞普遍认同和踊跃参加,其充分体现了文化对凝聚两岸同胞骨肉情谊的巨大魅力,已成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常规性品牌项目,成为两岸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加强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民间信仰交流活动始终热络

“闽台文化一脉相承,闽南文化、妈祖文化等都可在厦台两地找到踪影,其文化脉络有相通之处。”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施沛琳对《台海》记者说,传承传统文化,厦台应一起携手。

闽南文化蕴涵着丰富而生动的民俗文化,厦门较早把握了这一优势,以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节吸引了众多台湾同胞前来观摩和参与,在两岸受到热烈欢迎。

说起厦门的民俗文化节,最值得一提的当数厦门保生慈济文化节。这个已经举办十多年的节日,是每年厦台民俗交流活动的一个重点节日。

“‘保生文化’一直是两岸民间尤其厦台交流的热门话题。”厦门青礁慈济祖宫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颜国南告诉记者,保生慈济文化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怀。自2006年以来,青礁慈济祖宫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2007年、2008年、2010年,保生大帝圣驾还先后赴金门、澎湖和台湾本岛巡游,获得台湾信众的热烈响应,并促成了厦门“五缘号”客轮首航金门和两岸周末包机首航。

“两岸之间关于保生文化的交流不断,还建立了保生慈济文化节这样的平台,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两岸之间的联系,互相交流、增进友谊,使保生慈济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颜国南说。

保生慈济文化节,可以说是厦门继妈祖之后打造的民间信仰新“台”牌,维系着两岸民间的凝聚力。随着保生慈济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以及祖宫建设的不断完善,青礁慈济祖宫目前已成为海沧旅游及休闲的新亮点,每天人头攒动,最多一天能达到近两万人。

除了保生慈济文化节,厦门在对台文化交流领域,还有郑成功文化节、福德文化节、两岸龙舟赛等一系列民间传统文化交流品牌,依托这些活动,每年都有上万台胞到厦门参拜、祭祖,实现与大陆同胞心与心的交流。

“厦门地方文化以中原文化为底蕴,又是闽南方言区,民间信仰形态传承保留较为完好。部分民间信仰宫庙与台湾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关系,历史上民间信仰的神灵随着先民多次移民去台湾,并在台湾广泛流传,形成数量众多的民间信仰宫庙。”颜国南说,“人寻根、神寻祖。”对于广大台胞来说,宫庙是他们故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许多台胞回乡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到宫庙去寻根、谒祖。

台湾“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台湾成功大学教授陈益源表示,一直以来,民间信仰在两岸交流中扮演着某种超然的角色,成为有别于官方立场,以民众日常生活为出发点的联系管道。当官方往来存在种种困境或顾忌时,民间信仰在拥有共同的信仰的真实情感驱动下,将可成为一个增进两岸相互了解、包容的窗口与平台。近年来许多祖庙进香、祖庙巡台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促使许多庙宇前往大陆进香,也开始对自己的信仰探源,并期望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

陈益源坦言,两岸交流可通过加强民间信仰做文章。2017年,虽然两岸关系趋冷,但两岸民间信仰的交流活动始终热络。但需要指出的是,两岸关系趋冷,是人为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也着神,也着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也着人,也着神。”借着民间信仰继续保持热络的交流,当可突破眼前的困境。

随着中共十九大的召开,两岸关系也走入新的征途。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两岸一家亲”的说法的确完全体现在两岸民间信仰的关系上,有道是“人不亲,土亲”,这句话放在两岸民间信仰的关系上,也可以这么说:“人不亲,神亲。”不是吗?陈益源坦言,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新平台

2011年10月29日,青礁慈济宫被国台办批准列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颜国南告诉记者,升格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后,青礁慈济宫除了原有活动上继续加强力度外,更是充分挖掘闽台民俗,丰富对台交流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平台的作用。

同样因文化交流影响力被国台办赋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称号的,还有石室禅院所开设的石室书院。2017年6月18日,石室书院成为全国第56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石室书院院长助理陈延鑫告诉记者,石室书院于2017年6月获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与厦门市石室书院共同建立,是全国首家省部合作共建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石室书院也成为厦门市第二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人文底蕴深,交流活动多。事实上,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石室书院,在对台交流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步入石室禅院,但见古木盈翠,一片静谧幽雅。位于院内的石室书院成立于2016年4月,书院内设有古琴、茶道等学习展示区,格外典雅别致。早在2015年10月,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便在此举行,两岸茶人同台竞技,相互交流,切磋茶艺,通过茶文化的纽带,促进两岸交流融合。陈延鑫说,石室书院在两岸交流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将其设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实至名归。

站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这一新起点上,陈延鑫表示,石室书院将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平台,有效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专业人才集中的优势和丰富的学术资源,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华文化、民族文化、闽南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厚植两岸同胞精神纽带,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陈延鑫说,下一步,石室书院还将结合海沧耕读文化,定期开展香道、茶道、中医药文化等两岸交流活动,吸引更多两岸青年参与。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落户厦门,为厦门搭建了一个两岸交流的新平台,有助于促进产业创新和交融,推进两岸民众关于生活方式的交流,增强两岸民间的认同感和亲近感,不断将两岸交流合作向民间性、草根性、基层性延伸。

 

组织两岸青少年参与文化交流

近年来厦台文化交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厦门市各个部门针对台湾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设置了各具特色的交流渠道和平台,积极组织两岸青少年参与,举办了各种各样、精彩纷呈的交流活动,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品牌项目。如“海峡风·中华情”两岸青少年联欢节、“闽南风·海峡情”两岸青少年夏令营、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习营”、“两岸情缘”台商子女夏令营、海峡两岸大学校园歌手邀请赛、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大观园、对台研学旅行基地等等。还通过大中小学的校际交流,联合举办舞蹈、民乐、茶艺等学生夏令营和旅游、足球、跆拳道等体育联谊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加深了台湾青少年对大陆的了解,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感情和互信。

2017年,厦门(集美)对台研学旅行基地获评福建省首批对台交流基地,也是大陆首个对台研学旅行基地。2018年6月8日,在两岸特色庙会开幕式上,厦门(集美)对台研学旅行基地正式揭牌。同年12月3日,闽台研学总部大楼正式启用。

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闽台研学总部集研学产业园区、研学旅行集散中心、研学旅行宿舍、多功能教室、主题活动区域等功能为一体,是集美区闽台研学旅行的“大本营”,不仅能同时为近500名青少年提供研学住宿和课程服务,还串联起鳌园、园博苑、灵玲国际马戏城、诚毅科技探索中心等16个景区和13所高校、研究所,目前29个研学单元可提供122个特色课程,不断扩展的研学单元构成了“N”的内涵。

“以闽台研学总部为集散地,整个集美区从大学到景区处处是研学课堂、人人是研学老师。”集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集美区形成的包括一个研学总部、29个研学课程基地、数百项子课程的“1+N”多元化研学体系,让两岸青少年尤其是台湾青少年全面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创新的魅力,增进对祖国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

在两岸青少年的文化交流之外,厦门市每年都组织有一定规模、批次、数量的专业及民间艺术团体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将优秀的表演艺术及美术、书法、摄影、文物精品展览等送入台湾。同时,打造出一批两岸文化交流品牌,举办了“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等两岸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不断密切着厦台文化联系。

构建大平台,打造文化交流品牌;找准突破点,突出闽南文化优势;拓展新领域,全面推进交流项目;培育名品牌,打造两岸文化产业……在这么多年的厦台文化交流合作实践中,厦门先行先试,积累了许多可推广的经验。

保生慈济文化节等传统庆典以及形式多样的展会、夏令营、学术论坛等活动的举办,使得这里成为两岸各行业各群体相互认知的一扇窗、一座桥。没有遮遮掩掩,都是原汁原味;少了文字材料交流,多了亲密互动。以更接地气的方式,真正融入对方的生活,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同时,对两岸民众共同面对的社会、经济和民生等问题,交换想法、碰撞思维。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