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补齐短板,打造影视产业高地

来源: 2019-12-05 12:42


厦门的环岛路、五缘湾、白鹭洲、会展中心、双子塔、鼓浪屿、集美龙舟池……2018年暑期一部票房丰收的电影《西虹市首富》,几乎将厦门的主要景点“一网打尽”。另一部青春电影《快把我哥带走》更是号称99%镜头都在厦门完成拍摄。在电影放映后,许多游客跟着电影来旅游,带热了一波“厦门游”。几部电影的热映,也将厦门的影视资源更好地呈现在全国影视从业者的眼前。

2019年4月,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年份)落户厦门的消息传来,包括厦门在内的福建电影产业相关业者都显得异常兴奋。他们纷纷表示,这将对厦门乃至福建全省的电影产业产生极大的提升作用,无论是影视基础设施建设、影视从业人员落户,还是影视企业入驻、本土影视企业与外地企业合作等,都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影视产业资本将大量涌入厦门

山、海、湖错落有致,岛、礁、岩互相映衬,西洋建筑、闽南民居、华侨建筑交相辉映,城在海上、海在城中……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四季适宜外景拍摄的“全天候”气候条件,使厦门成为电影界公认的“天然摄影棚”和“一流摄制地”。

拍摄《疯狂的赛车》等多部知名电影的导演宁浩就曾说过:“当我从哈尔滨一路南下,到了厦门,就决定不再南行。”《夏至未至》的出品方,华策影视子公司克顿传媒近几年就有多部电视剧在厦取景,频繁选择来厦拍摄,是因为剧组觉得厦门风光优美,人文环境优越,符合电视剧中对唯美景色的设定。周迅、彭于晏等演员也都高度肯定厦门作为电影拍摄地的独特优势和条件。

“厦门特别适合影视产业发展。”不少到过厦门的影视从业人员均这么认为。美丽的自然景观、东西文化交融的建筑风格、国际化的城市赋予了厦门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

厦门因此成为电影行业的宠儿,近年来,每年都有超过100部影视作品来厦门选景拍摄。厦门以她源远流长的历史、蜚声中外的美景和不容小觑的实力,吸引着各界电影人士的目光,厦门各界也始终对电影文化有着热切的渴盼。

在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城市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主任张宏指出,厦门是镶嵌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颗璀璨明珠,厦门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着鲜明的人文特色和仙境般的美景,不仅孕育了南音、高甲戏、歌仔戏等文化瑰宝,也诞生了郑成功、林语堂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选择厦门市作为举办地有三点原因:一是厦门市有着良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二是厦门市对电影文化有着热切的渴盼;三是基于对我国华东地区电影发展的关注。”张宏表示,在厦门举办电影节,势必能推动福建省影视事业的大发展,势必能推动华东地区电影行业的大繁荣和两岸影视的合作与交流。

登嘉资本董事长王江宁告诉《台海》记者,厦门成为未来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年份)终评和颁奖典礼举办地后,必然会有许多电影类相关企业入驻厦门,国内外电影产业相关的资本也将大量涌入厦门乃至福建。在这样的情况下,厦门的影视作品数量或呈爆发式增长,未来必将涌现更多更好的电影大片。王江宁透露,许多外地资本、影视娱乐力量甚至早就闻风而动,联合本土企业提前着手准备相关工作。

凤凰互娱首席战略顾问曹秋石说,金鸡百花电影节落户厦门,每年将带动全国、全球影视头部资源来到厦门,了解厦门的相关产业政策。“厦门像一个天生丽质的闺女,等待着国内外电影头部企业来‘相亲’,相中了就结下姻缘。”曹秋石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并说,在金鸡百花电影节落户厦门以前,厦门并没有这样的机会。

福建省影视文化传媒行业协会副会长、猜丁壳(厦门)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娟高兴地说:“这个消息对于目前的厦门乃至福建的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是一个极大的提振,有望吸引全国电影行业人才、配套人员来到厦门。”刘娟表示,未来,厦门本土影视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内电影行业的头部资源,无论是资金、人员、作品等方面,与这些头部资源之间将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合作机会。“引入国内外影视产业头部资源,对于本土的中小影视公司将有一个很大的带动作用。”刘娟说。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自1992年创办,自2005年起,专业评审制的金鸡奖与观众投票制的百花奖轮流举办,二奖亦合称金鸡百花奖。而且,一直采用“轮值”的方式,每年由不同的城市轮流主办。“受影视产业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制约,以往不同城市‘轮流坐庄’的方式,对于举办城市的带动作用很有限。未来十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在厦门落地扎根,目的是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投入,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打造成中国的‘奥斯卡’。”王江宁表示,厦门也有望因此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外,中国影视产业增长的第三极。

刘娟也表示,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以前都是每年换一个地方举办,很难对举办地形成很好的带动作用。而如果较长时期在一个城市举办,将对人员落地、培养,企业入驻、产业提升、资本流入等方面,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地发展,这是影视行业的发展规律。“另外,由于特殊的区位,厦门在对台、对外文化输出上,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够,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落户厦门,将提升厦门在对台、对外文化输出上的能力。”刘娟说。

厦门应立足自身特色,打造产城融合的影视基地。图为利用老上海的特色建筑与风情,打造而成的上海车墩影城。


厦门影视产业还待完善

厦门能够成为国内众多影视机构、剧组的热门外景地之一,缘于厦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之这座城市规模总体不大,摄制转场较为便利。但多年来,众多影视剧组即便钟情厦门,在厦门的停留时间、剧组“回头率”,却远远不及成熟的浙江横店、北京怀柔等影视基地。

虽然来厦门拍摄的剧组不少,可是真正扎根厦门的,或是厦门发源的影视剧团队并不多,大部分剧组只是“候鸟式”的借景拍摄。“其实厦门影视方面的团队挺多的,但大多在做短视频、拍宣传片,真正做影视剧的非常少。”厦门创客猫的合伙人陈铎表示,就影视产业的氛围、资金来源和人才来说,厦门相对国内其他影视之城还有不小的差距。

厦门新佰影业董事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两岸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主席李新柏直言,厦门本土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先天不足”:城市发展历史中没有电影制片厂,缺乏影视文化的历史积淀;影视人才支撑不足;金鸡百花电影节落厦前,没有高规格的电影电视节展支撑,缺乏有影响力的平台等。

正如李新柏所言,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由于产业配套和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棚内拍摄和后期制作等环节基础薄弱,被誉为“天然摄影棚”的厦门尚未发展成为影视中心。克顿传媒的相关人士就曾表示,厦门影视产业链还没有非常完善,剧组有些需求没有办法得到满足。而厦门与台湾联合制作拍摄的电影《抢救老爸》,就曾出现过因相关配套不足,剧组不得不从台湾运送拍摄器材的状况。

“配套不足导致了大部分剧组到厦门只是‘候鸟式’借景拍摄,并没有使本地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厦门影视产业的产业链还在布局中,想要成为影视之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陈铎说。

影视人才特别是表演人才的缺乏,也是目前厦门存在的一大问题。在厦门拍摄过电视剧《我为出嫁狂》的导演杨磊就曾说过:“主要演员可以从北京带过来,可如果带配角、特约演员过来会增加不少成本。厦门提供群众演员没问题,可一旦涉及到台词、表情戏份多一点的角色,就真的够呛。”

 


完善人才培养与配套服务

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投资方、完美世界影视董事长兼CEO廉洁曾建议,厦门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取景地,应该让文化影视紧跟城市发展,这样既能促进影视业发展,同时也让厦门的未来多了一些想象空间。对此,采访中,专业人士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陈铎表示,促进城市影视文化产业迅速生长,焦点还在于留住拍摄剧组,促进厦门形成相关产业链。目前大部分影视剧70%实现在棚内拍摄,而厦门还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棚拍基地,如果剧组都在厦门取景后就撤,将无法有效转化为厦门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对此陈铎呼吁:尽快在厦门建设棚拍基地,以摄影棚为主体,打造一个产城融合的影视基地、小镇!

“另外,对厦门来说,促进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要与现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布局和旅游会展、时尚设计等产业发展相互支撑,通过规划特定空间及利用旧厂房等存量房产资源,建设必要的摄影棚和后期制作中心等基础性硬件设施,并规划搭建一个可用于影视颁奖和影视产品与版权交易的影视中心等,寻找到一条影视产业发展的独特路径。”陈铎说。

“专业化的服务、市场化的运作,是厦门影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厦门市影视产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元表示,厦门要打造一个优质的服务体系,让剧组“安心、放心、舒心”的来厦拍摄,力争两年左右构建一个完备的影视生态圈,让更多的影视公司落户厦门,更多的剧组来厦取景拍摄。“厦门市影视产业服务中心就是这样的服务体系,它就如同一位优秀的‘保姆’,一方面为剧组提供在地外联、美术置景、生活制片、服装定制、演员甄选与培训、场景搭建、道具租赁、剧组化妆等服务。”

李新柏则指出,影视服务中心的成立,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孵化作用,这是一个良好开端。但厦门发展影视产业的关键,在于后期制作环节能否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比起服务影片摄制,在厦门进行后期制作能带来更多资源,更易形成产业链。“后期制作属于高科技范畴的数字技术产业,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厦门不妨分两条路走,一是继续引进龙头企业,孵化本土影视制作小微企业;二是培养后期制作的人才。虽然过程相对漫长,但从长久来看,或许是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李新柏的观点,也得到丽智影视负责人周生亮的认同。“厦门不仅表演人才欠缺,也缺少编剧、导演、摄像等方面的人才。”厦门如果有好的平台,本地培养的人才就会留下来。”周生亮说,政府应当引导民间资本为影视人才提供保障,包括多引进全国各地的剧组,为他们创造拍戏的机会。

“厦门要进一步发展影视产业,除了吸引更多的剧组来厦取景拍摄以外,未来也可以考虑定期举办围绕厦门元素进行创作的影视剧本征集活动,从内容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厦门的影视产业链。”在陈铎看来,厦门应该立足本土特色,把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发展影视产业紧密衔接和有机统一起来。而推进厦门影视产业的发展,无疑对提升厦门文化软实力、增加厦门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具有重要作用。


吸引更多台湾优秀业者来

随着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政策的进一步放宽,一些两岸合拍剧、合拍电影主创人员比例、投资比例将不受限制,更多的台湾籍影视从业人员来到大陆,而厦门的闽南语环境也给这些创作人员提供了土壤。

事实上,台湾在影视制作领域颇具实力,近年来台湾影视业者不断西进到大陆寻求发展。他们对于厦门发展影视产业以及厦台未来在影视产业上的合作,也充满期待。

在台湾影视产业资深专家吴建宏看来,由于遇到市场瓶颈的缘故,目前,台湾的影视文化产业有些停滞不进。然而前往北京、上海发展不仅路程太远,财力、人才竞争能力也是一大困难,所以,一小时航程的厦门是台湾影视文化产业最佳的向外发展目标城市。但吴建宏也表示,目前,厦门整体的影视环境和氛围还有待加强。电视台邀请少,厦门活动也少,所以台湾影视人才到厦门的并不多。

如何吸引台湾优秀影视业者来厦?吴建宏建议,对于来厦门发展的台湾艺人或影视企业,初期,政府相关部门应实施辅导与协助,避免因环境不熟而发生亏损或纠纷,进而影响其它台湾优秀影视从业者前来厦门发展的意愿。

“影视产业毕竟不是一般企业,有相当多的限制,也因为具有大众影响力,必须有政策扶持和管理。”在吴建宏看来,大陆很多影视产业园区虽然有足够的优惠政策招揽台湾或各地的影视人才创客,但也发生过自生自灭的现象,原因就是没有整合资源,导致资源冲突、浪费。“厦门要引进台湾的影视制作团队或公司,也不能盲目冒进,要有科学的规划及整合。”吴建宏说。

影视专业的水很深,有各种领域的制作企划人员、资金、影棚、器材、道具、住宿、剪辑、特效、宣传等,不是很专业的行内高手就无法成功完成一项影视制作。吴建宏建议,厦门的影视行业今后可额外聘请台湾影视专家进驻,协助完成更优秀的作品,进一步加强两岸交流合作。

最近,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导演邵大卫正打算“回乡发展”,作为鼓浪屿人的他,对这里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他说:“当初离开厦门去北京,是因为那里有影视制作的话语权和高端资源,而今金鸡百花的落户是厦门影视腾飞的机遇。我们这些厦门本土电影人更要把北京的影视资源引流到厦门,为厦门的电影业贡献力量,让所有观众都能知道厦门、看到厦门、爱上厦门。”

厦门是一座灵动的城市,具有诗和远方的气质,是电影人的梦想之城。在政策的扶持、科学的经营之下,相信,未来的厦门,必将成为许多城市向往的影视产业高地,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