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含金量更高 获得感更强

来源: 2019-12-31 16:53

2019年11月4日,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19年两岸企业家峰会上,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2个有关部门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

“26条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更多同等待遇。

对“31条措施”的升级补充
“2018年2月28日,大陆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有31条,各省市地方政府随即加码,纷纷再推出惠台60条、66条等措施。2019年11月4日公布的‘26条措施’,名称虽只比去年多了3个字‘进一步’,‘含金量’却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内容比‘31条措施’更具体更明确。”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表示,“进一步”这三个字虽然听起来普普通通,却因其含金量更大、受惠面更广而显得“沉甸甸”,又因其饱含的同胞亲情而给人“暖洋洋”的感觉。在北方即将步入寒冬的11月份,“进一步”三个字带来的更多“同等待遇”,一定能带给台湾同胞更多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王建民告诉《台海》记者,从精神内涵上看,“26条措施”和“31条措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对台工作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从具体内容上看,“26条措施”是“31条措施”的“升级版”,台胞同等待遇的层次进一步提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不但对来大陆的台企和台胞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更对台胞海外发展和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首先,在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方面,充分考虑到台商优势产业可在大陆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一展身手的部分,以及两岸优势互补因素,主要包括重大技术装备,5G通信、循环经济、民航、新型金融组织等方面的投资建设。台商在机械装备制造业、信息通讯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在大陆相关重点发展产业中获得巨大的市场机遇。尤其是大陆着力全面推动的最新一代移动通讯5G技术,市场规模庞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而台湾信息通信产业,尤其是在半导体高端制造和封装测试部分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若能参与到大陆这个全球最大的5G网络建设和应用市场,可共享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台商台企为出口导向性企业,在其经营发展中最为关注的重要事项上给予同等待遇,包括融资、贸易救济、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便利、行业标准制定等。
其次,在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方面,范围更广,内容更多,举措更实。包括了海外台胞可向中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和申请旅行证件,台胞在大陆参与农业合作信用社、交通出行通讯资费、购房资格、职称评审、分类招考等方面的更多便利和支持。特别针对的是台胞的海外领事保护与协助,在相关政策配套中,具体罗列了台湾同胞在境外如遇紧急情况,可通过四种途径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正体现了大陆一直强调的“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在国际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
王建民说:“过去‘31条措施’较多宏观大方向性政策,‘26条措施’则具体到各领域,这些对台胞来说,都不再是‘与我无关’的事,因此,‘26条措施’的推出,可以说是提升了台湾同胞的参与感。”
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表示,从政策连续性看,“26条措施”是大陆继2018年2月28日出台“31条措施”以来,对台政策又一重要补充。不同的是,“26条措施”从正常的市场规律出发,在对台资企业强调比照大陆企业准入条件的同时,又从“同等优先”角度,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对台湾同胞在大陆创业投资的待遇进行完善。“26条措施”把对台湾民众“一视同仁”列为政策重点,使用“同等”一词高达14次。“‘26条措施’可以视作‘31条措施’的进一步发展、延伸和细化,体现了大陆方面真诚听取台胞台企意见建议,与时俱进推动相关工作的责任担当。”盛九元说。
台湾竞争力论坛理事长纪俊臣也认为,“26条措施”是对去年“31条措施”的升级与补充,大陆在惠台政策的实施方向上有转变的迹象,不再通过台企,而是直接服务台湾人民,让民众有感。

为台企高质量“走出去”提供契机
“26条措施”中的第12条提出,“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共同促进两岸标准互联互通。”不少台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一条的出台尤为欣喜,他们向记者表示,两岸合作制订技术标准,将成为打造共同市场的一个新路径。同时,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将为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提供契机。
厦门东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文浩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已经加入中国通用机械协会压缩机分会,一视同仁地参与空压机有关的行业标准制订。“政策的出台恰逢其时,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链价值链为基础,两岸可以在技术标准打造、品牌建设等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这为打造共同市场提供了又一现实路径。”韩文浩说。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邱毅认为,“26条措施”中的第12条体现了大陆对台企的重视和尊重,也是两岸企业深化融合的具体落实,是含金量很高,受益面很广,而且有实质获利的一条内容,受到台企的大力肯定与支持。
邱毅指出,大陆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能量和较台湾更好的生产环境,台湾则在部分行业累积经验与海外营销通路,若能透过行业标准的共同制订与修订,将使两岸企业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可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营销网络,尤其在两岸企业的协调上更加方便,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该条内容的可操作性、实用性、针对性都很高,也是台企长期以来反映的政策需求,现在已然成为事实,并作为‘26条措施’的重要内容,对台企而言,自然是极大的鼓舞和振奋,怪不得许多台企反映这是类似‘及时雨’的条文。”
在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林祖嘉看来,这是非常不错的合作方式,他乐观其成。现在大陆技术进步迅速,市场庞大,两岸企业进行产业标准合作,对台商而言可以创造更多机会。同时,该政策出台后,台湾规模大的厂商有机会参与行业标准制订,对其进入大陆市场大有帮助。

大陆对台26条措施中,开放台资企业可以参与大陆的5G建设。

呼应两岸文娱界合作的需求
文娱产业,是近年来两岸合作的热点,但之前苦于没有政策支持,两岸的合作一直没有太过深入,如今“26条措施”的出台,给了两岸文娱界更多的可能性。
台湾“中国信托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副总经理邱明慧认为,大陆已向全球展示了庞大的影视业市场。近期,电影《少年的你》、电视剧《都挺好》等热播影视作品不仅获得亮眼的成绩,大陆通过影视产品拉动城市文旅产业的通道也非常成熟。“《少年的你》上映不到十天票房就已经突破十亿元人民币,带红了取景地重庆的旅游业。大陆电视剧《都挺好》为苏州吸引了大批的游客。”邱明慧说,“我也注意到,《少年的你》的导演是香港人,这部作品已成为香港和内地合作的好案例。其实,台湾在文娱文旅产品的运作上也有成熟经验,相信未来两岸在这方面会有更多合作。”
大陆此次出台的“26条措施”中专门设置了鼓励台湾企业和个人参与大陆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以及允许台湾文艺工作者进入大陆文艺院团、研究机构工作和研学的举措,恰好呼应台湾文娱界的需求。对此,邱明慧认为,如果两岸文娱界人士能借此机会深度融合,将有机会打造出走向全球市场的华语作品。
华策影视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华策集团与台湾同行的合作已越来越频繁,“目前不再仅限于从台湾引进影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引入台湾的大陆影视剧也受到台湾观众的欢迎。”
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曾学文长期致力于两岸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工作,他认为,“26条措施”是对“31条措施”的深化和扩大。他以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为例,过去这一类交流以单位为主体,这次把个人也纳入进来了,可为台湾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也能为大陆文艺团体和机构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在台胞中引起热烈反响
采访中记者发现,“26条措施”中几乎每一条都能在台胞中引起热烈反响。
“新发布的‘26条措施’就像东风到来,我们感到信心满满。”在台湾青年蔡曜谦看来,大陆最新公布的惠台举措给他创业逐梦打了一针强心剂。
2010年,26岁的蔡曜谦来到昆山打拼,成立了苏州东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专注于文化创意产业。“当初选择这个领域,主要是觉得台湾的文创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希望能与昆山乃至大陆各地的人文故事、地方历史名片等优质内容形成优势互补。”蔡曜谦说。
蔡曜谦的公司曾连续两年承办海峡两岸青年文创设计大赛,吸引近2000组两岸青年设计团队针对昆曲、地方特色文化等展开比拼。公司也助推诸如3D打印等文创项目落地,赢得了高校、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多方赞誉。
“26条措施”中第19条提到“台湾文创机构、单位或个人可参与大陆文创园区建设营运、参加大陆各类文创赛事、文艺展演展示活动”等内容。对此,蔡曜谦表示:“很直接的,这个政策让我们公司有更多的竞争优势了。对于在大陆创业的台湾年轻人来说,这是一大利好。”
麦可将文创园区总经理连泰瑞也表示,看到“26条措施”颁布的新闻后立刻分享给从事文创行业的朋友们,不少身在台湾的好友激动地问细则是否已经出台。“我们感受到两岸间的亲情纽带”,正因为这份亲情,所以大陆方面才愿意提供这些便利的政策给台胞台企。
同样从事文创工作的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青年工作部副部长黄国舜说,这几年大陆对台青台企发展文创的支持力度非常大,相信这些优惠政策出台后,可鼓励更多人“西进”就业创业。
对台籍教师吕英志来说,影响最大的,是“26条措施”中提到的“在大陆高校任教、就读的台湾教师和学生可持台湾居民居住证同等申请公派留学资格”。
“大陆高校聘请台湾教师大多是年薪制,我们基本上长时间在学校工作,很难有学术假或访学的机会。”吕英志说,一直很希望可以隔一段时间去“充充电”,“26条措施”出台后可以申请公派留学,进一步实现了与大陆在编教师的同等待遇,对于提升台籍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将有很大的帮助。
台籍教师林承铎也表示,台籍教师或台湾学生可以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可谓一项重大突破。此前许多在大陆高校任教、就读的台湾教师和学生希望有机会参与公派交流,却因为身份问题无法遂愿。这就影响了部分台籍教师在大陆就职的积极性,也让不少台生因为没有公派出国交流而感到缺憾。如今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台籍教师及学生自然欢欣鼓舞。
从事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生产的宗仁科技(平潭)有限公司,入驻平潭台湾创业园已有4年多。该公司总经理陈孟邦表示,“26条措施”中提到的,“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向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申请担保融资等服务,可通过股权托管交易机构进行融资”,对其企业来讲,是非常实用的一条措施,可以解决融资方面的困难。此外,对经常出境出差的陈孟邦来说,“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也使他觉得出国在外可以更有安全感、更踏实。
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表示,“26条措施”非常广泛、精准、而且很务实,这是他初步的3个感受。李政宏说,之前“31条措施”比较多属于政策性宣示或方向指导,“26条措施”每一条可操作性都非常强,针对性很高,且一看就懂。
“‘26条措施’中,前13条是支持台企拥有更全面的投资领域,在运作经营上更为便利。后13条则为让台胞在工作生活中享受同等待遇。”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林子凯说,“特别在后13条的措施中,我感受到了两个大幸福和一个‘小确幸’。大幸福之一是,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当人在海外遇到天灾人祸时,内心往往会充满无助,如果背靠一个强大的祖国,能让祖国带我们回家,台胞们的内心自然充满感动,更能感受同胞之爱、手足之情。大幸福之二是,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湾同胞在购房资格方面与大陆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这一措施可让广大台胞与大陆居民享受同样的按揭付款政策,台胞们能更便利地实现在大陆落户,从而安心拼事业。而我的‘小确幸’,是大陆试点在福建对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胞使用大陆移动电话业务给予资费优惠。虽然每月节省的通讯费不会很多,但这条措施让我们感受到大陆方面对台胞们的服务做得越来越精细,深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林子凯表示,总的来说,不论是“31条措施”还是“26条措施”,都是大陆为台胞台企“落实同等待遇”的政策体现。这充分说明,“两岸一家亲”绝不是嘴上功夫,而是真的落到实处。

民进党的恐慌反衬惠台政策的成效
“26条措施”的出台,再次显示了大陆对台政策秉持“两岸一家亲”的传统。也揭示了大陆对台政策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重民生、民情、民意,扩大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尊重台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注重反映台湾同胞的利益。
“26条措施”出台后,迅速掀起各界热议。台胞台企和岛内主流舆论反应热烈,普遍认为“26条措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是真正的“爱台湾”。
无疑,台湾企业界和台湾民众将实实在在地体会到“26条措施”提供的更多选择,以及进一步发展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好处。但对于民进党当局,却意味着两岸关系主动权的进一步丧失,意味着其鼓吹的“一中一台”道路将越走越窄。
因此,大陆对台“26条措施”一出台,民进党就按捺不住了。先是蔡英文在第一时间指责大陆“意图分化台湾内部,企图介入影响台湾选举”。紧接着,蔡英文办公室发言人出面指责“26条措施”是“名为惠台,实为锁台”。民进党标榜其不接受“九二共识”、拒绝“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立场,是代表所谓的“台湾共识”。
“无论是‘31条措施’还是‘26条措施’,这些政策举措的核心取向就是落实同等待遇。大陆方面透过同等待遇政策措施,有助于台胞参与大陆发展与民族复兴的过程,增进台湾同胞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与和平统一的意愿,从而有助于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推进。”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说,“正是预期到这种效应,所以企图推进所谓‘国家正常化’的台湾民进党及其当局充满了忧虑。民进党及其当局借机炒作‘亡国感’,表明他们已开始恐慌。这正好说明大陆推行同等待遇政策措施的做法是正确的、有效的。”
在唐永红看来,台湾岛内各方的反应再度印证了,大陆对台政策的自信和诚意正如同“暖阳”,民进党当局的恐吓和限制就像是“北风”。大陆方面坚定不移地从台湾人民的利益出发,让台湾各界都有获得感,就能使台湾老百姓“自然而然地脱下”束缚在他们身上的“误解的厚外套”,逐步实现两岸心灵契合,夯实两岸关系和平统一的基础。
两岸融合发展及同等待遇政策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政策安全等方方面面,接下来,大陆宜结合实际条件及台胞台企的需求,适时推出进一步深化的同等待遇政策措拖。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宜及时制定落实“26条措施”的配套细则,才能确保政策落地生根,让台胞台企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到,才能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增进台湾民众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认同,从而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夯实经济社会基础。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