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 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

来源: 2019-12-31 17:06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

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

/《台海》杂志记者 卢燕  通讯员/杨心亮 黄清余 李昕 图/陈嘉新

“鼎炉牌”八宝丹、新癀片、六味地黄丸、珠珀惊风散……,这些耳熟能详的产品不仅在厦门家喻户晓,而且声名远播海内外。而“鼎炉”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品牌,在经过数十年的积淀后,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和福建省老字号。

从老字号药铺到公私合营制药厂,再到如今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坐落于厦门同安轻工食品工业园区内的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在沿袭古老制药工艺的基础上,更借助科技赋能,让老品牌名药在走向海内外时更加底气十足。

一则则古老的故事,一页页跌宕的历史,一段段厚重的传承,串联成了崭新而充满活力的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它承载着几代厦门人中医药文化的深厚记忆,积淀了一个中药老字号独特的品牌影响力,更肩负着中华医药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

制药无人见 亏心有天知

一进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大楼,便可见一堵以红花梨木为材质,排列而成的隔断墙,镌刻于上方的是唐代医学家孔志约为《新修本草》所作序论之节选。据介绍,《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本草之效、药石之力,可谓济苍生、安黎元,有盖世之功。”一排排潇洒遒劲的泥金硕字,是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对传统矢志不渝的坚守。

八宝丹、新癀片、六味地黄丸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在每一个产品背后,都充满了故事。其中六味地黄丸,药丸乌黑光亮,质硬气香,在厦门乃至整个福建地区,有口皆碑,甚至远销港台,名扬东南亚,成为了当地华人华侨对六味地黄丸的不二选择。

全国有两百多个不同品牌的六味地黄丸,而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六味地黄丸可谓独树一帜,无论剂型还是服用方法,都与众不同。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沿袭正和六味地黄丸最早的使用方法,可泡开水或盐水饮服,泡开后的药液呈琥珀色且气味芬芳,不仅为服用者免除了吞咽药丸之不便,还融入了闽南茶文化。绿豆状的独特剂型,既可直接服用,也可像茶一样冲泡服用。为了口感更好,还可往里头加点盐巴。用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吴洋的话来说,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滋阴补肾,这样的药,盐巴也是引药入肾的一个药引。

小药丸,大来头。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墙世发告诉记者,这款六味地黄丸,原是正和号药铺的镇店之宝,而且还和同安有很深的渊源。

记者了解到,正和号药丸行的创始人,名为陈则逸,为同安莲花社人氏。陈则逸从小天资聪颖,饱读诗书,同乡人都认为他日后必会金榜题名。不料几年过去,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对于仕途,陈则逸渐觉心灰意冷。

其时,古人 “医为仁术,功与良相”的诫语突然浮上他的心头。陈则逸愤而弃文从医,博览医书,精研歧黄之术,终成一方名医。行医中,他发现,没有良药,纵有回春之力也无济于事。而同样的药房,不同的药材和不同的炮制方法,其疗效也大不相同。见状,陈则逸便开始医药兼顾,亲自为前来求医的病人配药、制药。明朝崇祯五年(1632年),陈则逸的正和药丸行正式开张。

正和药丸行炮制的中成药均选取地道药材,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炮制,绝不偷工减料。据了解,六味地黄丸源自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原为治疗小儿发育不良的和平之方。陈则逸根据长期的医疗实践,在宋人钱仲阳的配方基础上,对药方中六种原料的分量加以增减,研制出具有滋阴补肾疗效的正和六味地黄丸,对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子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正和六味地黄丸名声大振。

陈则逸的后代遵循陈则逸的遗言,从此不再行医,专心以制药为业,并将“制药无人见,亏心有天知”作为店训,打开了东南亚、台湾地区等多个地方的市场。


从小作坊到创新型企业

1932年,厦门正和号药丸行编印了一期纪念刊,纪念先祖陈则逸研制正和六味地黄丸300周年,证实正和号已度过近400载光阴。

为响应厦门市政府号召,同时也是自身发展壮大使然,2009年,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搬到了岛外,选择落户同安轻工食品园。园区配套到位,这是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最看中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拿煮药材来说,就是挖一个池子,在下方烧火,沸腾的时候,药材会浮起来,就用木板盖住,用石头压于上方,待药材煮好了,再将水一桶桶地抽起来,再去熬制,直至蒸干,当时的方法很传统。

1978年,“中药现代化”被提出。墙世发告诉记者,其时,全国中药厂的代表,齐聚厦门宾馆,并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厦门中药厂算是第一批进行改造的,从苏厝街搬到莲花后,并在莲花建起了第一个自动化生产车间。中药由此实现自动化、管道化生产。

几经辗转,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最后落户同安,用墙世发的话来说,这仿佛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回到它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其实,在搬到同安之前,厦门中药厂位于岛内莲花一带。墙世发说,当时给岛内画一个圆圈,中药厂处于圆点位置。等到了同安,给整个厦门画个圈,中药厂又刚好位于这一几何中心。

追本溯源,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厦门中药厂,是由拥有近400年历史的正和号药铺与怀德居药铺、寿生堂、高峰药房、一贴灵等老字号药铺合并而成。1956年,正和药丸行与怀德居药铺共同组建正和怀德居联合制药厂;1958年,高峰药房与甘惠堂、一贴灵等兼炮制中药的中药店联合组建为厦门跃进制药厂;同年,正和怀德居联合制药厂与厦门医药站制药厂合并,成立地方国营厦门制药厂,原正和怀德居联合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由厦门制药厂中药车间继续生产;19655月,厦门制药厂中药车间从制药厂析出,与厦门市思明制药厂共同组建为厦门中药厂,即现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的前身。自此,厦门中药厂正式继承了厦门正和药铺于明朝崇祯五年(1632年)创立的“鼎炉”品牌。20029月,厦门中药厂完成整体改制,更名为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隶属于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癀片与片仔癀一脉相承

千年传承,百年积淀。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厦门中药厂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经营,不仅将“鼎炉”品牌培育成为中成药领域响当当的名号,更是将一家成立之初的作坊式小厂,打造成为专注于中成药消炎止痛领域专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自主创新型示范企业。

同六味地黄丸一样, 作为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的镇司之宝——“八宝丹”,它的诞生与问世,一样有着一段曲折精彩的传奇经历。

相传,明朝时期,宫廷御医采用牛黄、麝香、羚羊角等珍稀药材组方,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名贵“锭子药”——“八宝丹”,因其剂型独特,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消肿化瘀、抗炎止痛的奇效,故在宫廷代代相传。

明末清初,朝代更替,有御医携御方入闽,隐居于汉苑庄(岩),开始制作发兑八宝丹。至道光初年(公元1821年—1822年),汉苑庄开设茶肆售卖八宝丹“以继利人之便”。上世纪30年代,汉苑庄传人高峰(1894-1969年)开设高峰药房,专门制售以“王帽”为商标的“八宝丹”,寓意此药源于帝王的御用良方,并先后在厦门开元路178号二楼和香港菲林明道2号三楼开设分销处,产品行销于闽南和东南亚一带。现有的资料表明,高峰是最早将“八宝丹”销往海外的商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对八宝丹疗效进行不断的挖掘。通过多年的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在功能主治、剂型规格和品牌价值上不断赋予八宝丹新的内涵,八宝丹先后被列为国家保密品种、中药保护品种,如今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一大招牌。


率全省之先建立药品全程追溯系统

老药历久弥新,古方长盛不衰。

历经百年风雨,“鼎炉”的真火还在燃烧,“八宝丹”的故事还在传扬,“制药无人见,亏心有天知”的训诫还在回响,老字号药铺的配方在新的时代依然熠熠生辉。

数据显示,如今的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拥有8种剂型近百个药品生产批文,主导产品为八宝丹(胶囊)、新癀片、肾舒颗粒、海珠喘息定片、六味地黄丸、珠珀惊风散等传统名优中成药、福建省名牌产品。其中,4个国家保密品种,4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注册商标——“鼎炉”图形及文字不仅连续多年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更于2014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还被评为福建省老字号、厦门市老字号。

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在数十年的潜心经营中,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在继承祖国中医药精髓的基础上,注重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工程,不断推进传统中药的技术升级,先后引进并集成创新了逆流提取、双效浓缩、真空带式干燥、流化床制粒、高速包装流水线等高效节能中药制剂新装备与新技术,建立了中药生产自动化与实时质量控制系统。

在中药提取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实现中药提取、沉降、浓缩、灭菌等全自动控制。操作人员可以看到每个提纯罐,收集罐等的内部数据,并可以控制闸门的开关和物料的投放。如此,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及疗效。

据墙世发介绍,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率全省之先建立了药品全程追溯系统,更好地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为消费者安全用药加一道保险。

做健康人,成健康事。对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的员工来说,健康人不单指的是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健康的事,不单单是治病救人,而把事情做得对,也是一件健康事。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历史悠久,经历数次变迁,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缩影,更是闽南中医药文化、技术传承与创新的必然选择。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