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台籍拼布师陈香伶: 拼布,满足自己对温暖的向往

来源: 2020-05-06 21:53

台籍拼布师陈香伶:

拼布,满足自己对温暖的向往

/《台海》杂志记者 卢燕   /受访者提供

一根针一块布,就能让陈香伶享受下午的好时光。在与拼布相伴的20多年的时间里,她发现它并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活儿,更是人与内心的一场心灵沟通。

较于售卖自己的拼布课程,陈香伶更想推广的,是拼布所附予的“生活理念”。

制作一件拼布作品的时间通常都很漫长,短则几个小时,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或许正因为如此,制作拼布的人,通常都要很有耐性……而这正是陈香伶所希望推广的生活理念:让生活“沉淀”下来。

拼布装饰让家变得更柔软   

午后,择一闹中取静处,和三五好友一起,走出家门,玩玩拼布创作,较于自己一人滑手机,大家一起飞针走线,不紧不慢,说说笑笑,再来个下午茶,一整天下来,有交流互动,又有自己创作的作品,连人际关系也因为柔软的布料而变得温和温顺。

 “拼布”,顾名思义,就是将零碎布料经过缝合、拼接形成新的布块。这话听起来虽然容易,但接触拼布多年的陈香伶却告诉记者,真正的“拼布”世界,远比这一句苍白的解释来得更为丰富。

墙上挂的壁画、长桌上的桌布、沙发上的靠枕、玻璃上的布艺门帘,桌子上的纸巾盒、杯垫,还有款式不一、大小不同的“田园风”拼布包包,多种造型的小玩具等,视野范围所及都是充满温度的拼布作品。

走进陈香伶位于海峡设计文创园的布织花生活馆,便进入了她同学生们神奇而美妙的“拼布天堂”。她说,生活馆的装修其实很简单,只是刷了一层白色的油漆;之所以能有复古的装饰效果,几乎都是拼布作品带来的。只见她身着素色连衣裙,一身着装都是自己缝制而成,留着一头长发的陈香伶,身上散发的气质,与悬挂在墙上的娴雅的拼布作品一样娴雅。

她坦言,不少室内设计师通过将拼布元素植入房子,布料的观感、触感,让冰冷的刚筋水泥土,瞬间变得温暖、柔和。这也是生活馆让学生们有“家”的感觉之所在。在这样温馨的氛围中,配合手作的温度,再急性子的人,自然也会慢慢地沉静下来。

由于母亲是设计师,专门从事高级定制品工作,陈香伶打小就看着妈妈做针线活,她说自己是摸着布料长大的。长大后,陈香伶攻读商业设计,毕业后,先后当过美术老师、企业里美术包装设计师。不论所学还是工作层面上,陈香伶跟拼布并无直接交集。

一直到结婚,有了孩子后,陈香伶成了全职家庭主妇。在陪伴小孩成长的过程中,一有时间,陈香伶就亲自为他们缝制手工笔袋、背袋、便当袋等。从学习用品到家庭壁饰、窗帘等,陈香伶的拼布作品越做越多,用棉布做成窗帘、靠垫、台布,房间便久久飘荡着温软气息,让卧室里有软软的寝具、餐厅里有淡雅的桌布、卫浴间里也浸染柔软气质,简单的装饰之后,家就是最柔软的地方。

是情感交流的调和剂   

20多年的时间,从最开始的拼布到欧式刺绣,从马赛克到双面绣,从单一技法的作品到不同工艺的融合,她的每一件作品,都透着她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而她最擅长的拼布,像一个马赛克像的拼布,1厘米的小拼布,需要由2000片小布酷爱组成。

现在,拼布就同吃饭喝水一样日常,一天不动下,就觉得手痒痒,不舒服。陈香伶如是说,随时随地,拼布都特别适合分享。她会跟朋友一起,包下咖啡馆一天,大家在里头聊天创作,是聚会的一味很好的氛围“调剂”。因为接触拼布之后,更会留意细微处,包括对环境的观察,小到一草一木的成长变化等,也让她更注意自己与朋友相处的小细节,让情感交流更为融合。

裁剪缝合,拼接小确幸。在陈香伶的拼布课,与其说是上课,倒不如说是一个休闲的聚会,没有循规蹈矩般严肃的说教,更多的是老师与学生、学姐与学妹之间的开心交流,偶尔还会穿插烘焙、香氛蜡烛甚至口红手作。

“做拼布时,因沉浸其中,常常感觉不到时光从身边流走。每次完成一件作品,都会发现已经很晚了。”在陈香伶看来,拼布这种天然材质织就的布艺,总是给人无比亲切的感觉,满足对温暖的向往。她觉得拼布不仅能够装饰家里,还能很好维系与朋友的感情。

拼布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充分利用起手边的资源,按照手工者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出独一无二的作品。简单地说,拼布是针线技法总称,只需学习基础针法和工序,即可创作无数延伸。

 “动手做喜爱的家居配饰,不仅可以节省开支,制作过程中的乐趣更值得体会。”用彩绘、贴花、刺绣、拼布等手法,制作简单、实用的家居配饰,不同的DIY小物件,令居住的环境细节丰富,而且与众不同。陈香伶说:“布艺家具从结构到色彩,可以达到一种想象不到的视觉效果,比木制、钢制的家具都要温暖、有情意。”

每块碎布都是独一无二的,制作起来当然也是独一无二的成品;就算用同样的素材,每人完成的作品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是拼布最迷人的地方。

有的学生,一开始单独做包时,由于经验不足,尺寸裁剪不对,导致有布块无法拼接,影响整体效果。自己当时有点蒙,后来拓宽思路,在陈香伶的指导下,换用其他布块来弥补缺陷,没想到做出来一样好看。“生活中也是这样,遇到困难,换个思路,会有别样收获。”而一个由自己亲自织就的作品,送给朋友,那便是将一份真实的心意化成实物送给别人,这其中手作的温度也会传递。

>>走进陈香伶的布织花生活馆,便进入了她同学生们神奇而美妙的“拼布天堂”。墙上挂的壁画、长桌上的桌布、沙发上的靠枕、玻璃上的布艺门帘等,视野范围所及都是充满温度的拼布作品。


慢城厦门同拼布特别搭

欧美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评估,最近这几年很多心理艺术治疗,像拼布、陶艺类、画画和一些音乐类,都是置入心理治疗部分,针对抑郁症,心理医生都会建议玩玩拼布或者学习艺术类音乐类。

布织花生活馆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休的教师、有企业白领,有全职的家庭主妇以及设计师等。

不管是爱好还是当成生意来学,拼布对于女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让人精力充沛。玩拼布需要静坐,也是心灵享受宁静的时刻,释放各种压力,排除压力后,在工作和生活上更乐于进取。

有一位股票上市公司的台籍女性干部,已经跟着陈香伶学了10多年,闲的时候每周上一次课,再忙一周也会来一次。她觉得这个过程让自己很开心快乐,也能让自己工作中那颗紧绷着的心随着一针一线的穿引而找到落脚的归宿。

现在除了平时在工作室教学生制作技艺,陈香伶偶尔还会回到台湾的社会大学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大家一些比较简单的拼布基础,让更多人感受到手作的快乐。特殊学校的学生比较特殊,往往是两个极端,拼布是一个很好引导他们静下来做一件事的方法。

手工拼布与环境环环相扣。它最能呈现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每个人做出来的作品,在不同区块设计的画面,有强烈的个人特色。诚如陈香伶所言,拼布是每一个人生活情境的不同投射,最常透过色彩的搭配呈现出来。她说,在厦门教学过程中,由于接触的学生年龄阶层跨度大,不同年龄层的色彩感、观察度都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她自觉受益最大,就是能从众多不同的学生中获得信息、新鲜的设计灵感。

记者发现,在她跟学生的拼布作品中,还融入了不少厦门本土元素,鼓浪屿的花草树木、特色的建筑、巷弄等都被她们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对此,陈香伶坦言,厦门是一座充满生活情调的慢城,与拼布很搭。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已经被工作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充斥。做一件事,也往往不问过程,只问利益……我只希望通过拼布让她们明白,生活最终的目的不在成功、失败,而在‘体验’。这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陈香伶不仅用“拼布”推广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理念,也不断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证明着这一生活方式存在的可能性。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