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争做智慧“鲍发户”

来源: 2020-07-13 10:20

文/《台海》杂志记者 吴乔莺  图/台赛摄影师 潘登


  在福建省晋江市东南沿海,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小渔村——围头村,这里不仅有苍翠连绵的生态防护林,还有泛着银光的十里金沙湾,但这里最吸引人的,还是那鲜嫩、Q弹、有嚼劲的鲍鱼。

  渔业产业是围头村的一项支柱产业,每年仅渔业生产和近海养殖就创下近3亿元产值,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鲍鱼养殖。优化养殖方式、线上平台推广、打造特色旅游路线,围头村鲍鱼从业者靠着多元化的创新的思维摸索出了一套独属于自身的蓝色生意经,摇身一变为“鲍发户”,过上了幸福而富足的生活。

  南北转场,还与大学科研团队合作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于生长在海边的围头村村民来说,海洋就是他们最为珍贵的宝藏。
  “围头海域的水质排在福建省前列,适合发展海上养殖业,养出的鲍鱼个头大、肉质美。”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洪水平向《台海》杂志记者介绍,过去,围头村村民主要依赖近海捕捞售卖海产品,但随着围头村人口的增多,有限的海洋资源无法满足需要,于是,自2004年起,洪水平便和村里的一些中青年村民一起探索海上养殖的新路径。
  晋江人骨子里天生有股拼劲。洪水平回忆,当年他们这些“探路者”先是在岸上培育了一小批鲍鱼苗种,再将苗种带往海上试验。最开始尝试时,他们采用传统的渔排木架进行养殖,可这种方式抵御风浪程度较低,损失大。但一时的挫折可难不倒他们,通过思路转换,他们运用绳子立体式挂养鲍鱼,几番尝试后终于获得成功。从那之后,参与海上鲍鱼养殖的村民越来越多。目前,村内的鲍鱼养殖从业人员就有上千人,养殖面积有7000余亩,年产值高达2亿元。
海上鲍鱼养殖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一只鲍鱼从受精卵到长成人们平时食用的大小大概需要14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漫长过程中,台风、高温都会成为致命威胁。围头湾协丰鲍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洪节约告诉《台海》杂志记者,鲍鱼成长最适宜的水温在15℃至25℃之间,温度过高容易死亡。为此,围头村鲍鱼养殖户想出了“南北转场”的好点子——每年5月开始将鲍鱼运往山东威海海域“避暑”暂养,到了国庆后再陆续南下“过冬”。如此一来,既降低了风险,又保证了鲍鱼的品质和口感。
  围头村鲍鱼养殖户在养好现有鲍鱼的同时,还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鲍鱼的品种,努力创造新优势。“目前市面上最受欢迎的鲍鱼品种主要有日本西氏鲍、黄金鲍和皱纹盘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养殖才能最大程度打开销路。围头村和厦大海洋学院的科研团队进行合作,由科研团队培育优质的新品种鲍鱼,将围头村的海域作为养殖基地,增强围头村鲍鱼的市场竞争力。” 海峡人家鲍鱼养殖场技术员庄永元说。

  01>02>通过“直播+电商”模式,晋江围头鲍鱼销售逆势上扬,不仅顺利渡过疫情带来的销售危机,还让全国的千家万户能直接吃上新鲜实惠的大鲍鱼。

  03>04>围头村鲍鱼从业者利用围头村的独特自然人文景观,别出心裁地推出了“民宿+养殖”的运营模式,打造出水产养殖结合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农庄,受到了游客的喜爱。


  买它!转型线上推动销量逆势上扬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围头村鲍鱼销售陷入了异常窘迫的境地,价格、销量纷纷面临“大跳水”——过去普通鲍鱼的批发价50元/斤,今年只有约30元/斤,连最受欢迎的黄金鲍价格也由180元/斤跌至100元/斤,同时,鲍鱼的销量仅有去年同期的一到两成,真可谓是“无价又无市”。
  危机中往往孕育着转机,聪明的围头村人通过多方合力协作,开拓线上销售渠道、研发多元化鲍鱼加工产品等举措,将围头村鲍鱼打造成备受欢迎的“网红”产品,顺利渡过难关。
“大家好!我是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水平,很高兴能在直播中和大家见见面,带大家看看我们围头村充满活力的大鲍鱼,欢迎大家购买品尝。”疫情之下,洪水平再度发挥自己的拼搏精神,破除了“鲍鱼属于酒店餐饮业”的思维定势,化身为带货达人,对着网络直播的镜头滔滔不绝地介绍起鲍鱼,以接地气的方式进行推广,让鲍鱼“游入寻常百姓家”。
  要做好直播,单靠洪水平一人肯定是不够的,为了运用好“直播+电商”的模式应对销售危机,洪水平召集了村内的8名大学生成立电商小组。电商小组的这群年轻人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对接各方媒体资源,并组织策划了几场线上直播。比起对着镜头干巴巴地推介鲍鱼,围头村的“卖鲍”直播显得生动而有趣。在直播过程中,洪水平和这群年轻人不仅乘船深入海上的鲍鱼养殖基地,为观众揭开鲍鱼养殖的神秘面纱,带观众领略围头村的海洋风情;亲自示范抓鲍鱼的技巧,展现鲍鱼烹饪的多种花样,还推出极具吸引力的直播间鲍鱼优惠价格和抽奖活动,增加和观众的互动性。这些内容丰富的直播果然吸引了网友们的注意。在4月12日那场2个多小时的“卖鲍”直播里,共有超3.5万名网友进行围观,当天全国各地网友下单购买2679斤的鲍鱼,这是此前未有过的高销量,要知道,过去线上加线下鲍鱼的销量一天仅有550斤左右。
  借由直播, 围头鲍鱼打了一场翻身仗,节节攀升的销量驱散了愁容,围头村的鲍鱼从业者们又开始热火朝天地忙碌了起来。除直播外,他们还发掘了更多线上推广渠道——目前村里共有百余名鲍鱼从业者化身“微商达人”,在朋友圈、微信群集中宣传鲍鱼产业,同时推出买鲍鱼赠鲍鱼粽的优惠活动,共同扮好围头村鲍鱼的“促销员”。
  海产品的销售,物流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为了保证鲍鱼的新鲜度、解决发货问题,围头村与顺丰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从4月1日开始,顺丰在围头村设立两个包裹揽收点,围头村以及周边村庄的村民可以到定点寄件,运费享受7折优惠。每天的10点、12点、19点,顺丰都会将这些新鲜的海产品发运出去。“把新鲜的鲍鱼以最快速度送到客人的手上,能显出我们的诚意,也更能留住客户。” 海峡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洪万亚说。

  民宿+养殖,打造特色旅游
  事实上,除了鲍鱼销售外,围头村鲍鱼从业者还利用围头村的独特自然人文景观,别出心裁地推出了“民宿+养殖”的运营模式,打造出水产养殖结合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农庄,受到了游客的喜爱。洪万亚便是运营民宿的鲍鱼养殖户中的一员。
  当《台海》杂志记者走入洪万亚的海峡人家休闲农庄时,首先吸引记者眼球的,便是农庄内民宿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巧设计——民宿的外墙是由许多鲍鱼壳拼接而成的,在民宿外的台阶上亦堆放着许多漂亮的贝壳,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洪万亚告诉记者:“我们这栋游客中心是1993年建的。起初,我们是围头村第一家做水产养殖的。后来,我们为了适应围头村发展休闲旅游,就开始运用我们的主打产业的副产品鲍鱼壳来装饰一下这种老房子,显示出渔村的味道和特色。同时在房间的设计上,我们也会融入一些海洋元素的小装饰。”
  洪万亚的民宿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毗邻民宿的,就是海峡水产养殖基地。近水楼台先得月,洪万亚打造的特色旅游活动中最有意思的一项便是带领游客了解鲍鱼并捕捉鲍鱼。事实上,对于很多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他们对于鲍鱼的认知,大多局限于品尝用鲍鱼制作的美食,并不了解鲍鱼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所以这样的旅游体验对于他们来说是富有吸引力的。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通常都是洪万亚最忙碌的时候,她会热情地招待这些前来游玩的客人,带着他们进入水产养殖基地,教他们如何巧妙地抓准角度,用鲍鱼刀把吸附力极强的鲍鱼翻个个。“很多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这个环节,和家长们竞相体验,欢笑声不断。”游客们幸福的笑声也是洪万亚快乐的来源之一。除了撬鲍鱼外,工作人员还会向客人介绍鲍鱼相关的小知识,例如鲍鱼对于生活环境那可是从不含糊的,既要求生活的地方阴凉舒适,又要“挑食”吃海带、紫菜、龙须菜,如此一来才能长得柔软肥美……鲍鱼体验结束后,这些饥肠辘辘的游客可以到民宿一楼的公共活动空间聊聊天、泡泡茶,品尝鲍鱼制作的美食,吃饱喝足若余兴未尽,还会有工作人员陪同着到海边散步赏景。
  正因为围头村环境美、鲍鱼肥、旅游行程又闲适有特色,每次假期还没到,这里的房间就已被订满了。“来这里的客人预订房间都得提前很久。如若不是因为疫情,现在这里也会非常热闹,因为疫情期间这几个月的房间,早在去年11月就被订光了。”但洪万亚也表示,疫情期间在直播、微信推广方面的新尝试也为她开启新思路。“过去那些来围头村体验旅游的人多是看到新闻媒体报道或是网上旅游达人写的游记后才知道围头村的,或许未来我也可以用直播的方式,将围头村的风景人文、旅游特色和其他海产品传递给大家,吸引更多人前来。”洪万亚说。
  生财有道,围头村的鲍鱼从业者依靠智慧和创新意识,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生活乐起来。未来他们还计划搭建好合作社内的电商平台,以股份制的模式运营,在缓解养殖户前期的资金流问题的同时升级鲍鱼的深加工,并尝试推广海产品的生鲜配送,推动销售的良性循环。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