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台海艺文新闻类金奖《父子十年“接力” 廿万雕版“复活”》

来源: 2020-11-15 00:21






作者:吴建勋

湖州市南浔古镇上的嘉业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1920年由南浔富商刘承干所创办。嘉业堂藏书楼因保存着20万片珍稀雕版片而在全国绝无仅有。

南浔人郑兴宝,1984年从部队转业后就进入嘉业堂藏书楼工作,从此爱上了这项虽枯燥,却是十分有意义的文献整理工作。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郑兴宝成了嘉业堂第四代守护者。
嘉业堂藏书楼里的20万片珍稀雕版,十分珍贵,不仅外形美观,而且都是用上好的红梨木雕成,雕刻精美。不少刻本已成为海内孤本,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为了保护这批数量庞大的文化遗产,2010年国家启动了“嘉业藏书楼版片保护工程”。郑兴宝便接下了这一繁重的工作,从接手的这天开始,郑兴宝每天就重复着一件工作:把雕版从木头架子上取下来,然后逐一清洗干净并阴干,然后整理排序、拍照存档,再用宣纸进行印刷、装订成册。最后将这些整理好的版片放回架子上。   
让郑兴宝欣慰的是,他到了退休年龄后,他的儿子郑宗男接替他,接力这项旷日持久的重大工程。2019年12月,这项耗时10年的文化保护工程终于完工。20万片雕版“复活”,并全部完成了数字化影印、保存。

据郑宗南介绍,嘉业堂雕版自清末、民初印刷过一次后,百年来没有再动过。“嘉业藏书楼版片保护工程”实施后,嘉业堂最多时安排了7位师傅从事雕版修复。这些百年雕版经过整理、修复,再影印、线装,得以重新面世。郑宗南说:“文化传承更多是一份责任,可以让后人看到被我们保护下来的东西。同时,影印也是为了更好地保存雕版,因为每印一次就等于是在版片上覆盖了一层保护膜。”

  1. 郑兴宝、郑宗男父子在藏书楼内核对和校验雕版。十年来,父子接力保护,从未间断。(摄于2014年5月22日)
  2. 家里的米缸在什么位置,郑兴宝不一定清楚,但20万片雕版放在什么位置他一清二楚。(摄于2019年3月7日)
  3. 这些尘封百年的雕版,修复时须经过冲洗、阴干、修补等一道道复杂工序。(摄于2019年3月7日)
  4. 这些经过修复的雕版,影印后重现百年前的精刻风貌。(摄于2019年12月14日)
  5. 郑宗男正用电子设备将整理修复的雕版进行数字化。(摄于2014年5月22日)
  6. 整修过的20万片雕版,嘉业堂安排多位员工,用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艺重新影印。(摄于2014年4月23日)
  7. 嘉业堂藏书楼雕版经整理、修复、影印、线装,得以重新面世。我国又多了一套典藏古籍。(摄于2016年1月15日)
  8. 雕版整理的十年间,嘉业堂藏书楼天井里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父子俩守护的身影。(摄于2019年12月12日)


评/委/点/评


十年,父子接力保护,从未间断。作者被父子俩甘守寂寞,十年“接力”修复文脉的精神深深感动,数年坚持跟踪采访,用镜头记录下父子保护、整理、修复、影印雕版的全过程。
欣赏这组有厚度、深度、温度的照片,不仅耐人寻味,更具思想、情感和细节。作者通过自身独到的理解和摄影语言的表达,在思想意识、表现形式、内涵底蕴、视觉张力上有所突破,用摄影作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凝聚中国力量。
作者持之以恒关注父子十年“接力”,给予观照、跟踪拍摄,并辅以人文的温度和人性的关注。这组照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文化素养和摄影素质,而且体验到作者对选择题材的把控,对视觉形象的敏感,对细节的捕捉,对时机的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组图片专题正是体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典型作品。
高级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助理、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地市报分会会长  郑石明


这组作品是有关时间的作品,也是摄影与文化资产保存的议题,作者的拍摄手法并没有像一般参赛作品强调视觉张力或洒狗血式的夸张角度和表现手法来取得评审的青睐。相反,我们看到整组作品像是一篇朴实无华的散文,影像故事的结构起承转合就像文字一样的准确。评选过程中,作品让我感到纪实摄影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影像文化真实的存在和时代性。
图中一张父子靠窗且前后并置关系画面浮现在深色背景中,使人联想到图说中主角人物郑宗南说:“文化传承更多是一份责任,可以让后人看到被我们保护下来的东西”。毕竟文化资产的保存本来就是为了下一代,文资保存本身更是与时间赛跑,整组作品更是透过“光”的元素让我们看到文化的细节及时间流转,仿佛看到文化存在消逝的停格,作者细腻不花俏的摄影手法、议题选择及影像美感经营,不论在铺排与运用,均能激发观者想象。特别是最后一张,整齐灰色屋瓦的排列不仅仅透露出生活文化经过时间淬炼的美,也对应出主题嘉业堂藏书楼里的20万片珍贵且雕刻精美的版模的价值。
记录对象空间的原始面貌,是摄影者投入情感与参与观察完成的过程,是用镜头留住不可磨灭且有文化价值的见证。作品中似乎也说明着科技时代为人类现存或已消失的文化传统找到出口,那就是影像的文化意义重于历史时间。
台湾当代摄影家、艺术家、台北国际摄影节策划总监  蔡文祥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