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冯木波:跟着时序记录土楼日常

来源: 2020-12-01 16:05

冯木波:跟着时序记录土楼日常

/《台海》杂志记者 卢燕   /受访者提供

土楼之美在于刹那间的永恒。冯木波用相机记录了土楼稻田四季不同的颜色。

不论是秧苗初长时的青嫩,或渐长时的绿油,以至稻穗成熟时的金黄,抑或丰收过后的萧瑟,四时呈现风情各殊的景观变化,让人回味无穷。其实,土楼的晨昏和四季每分每秒都在变化,随着温度、伴随云卷云舒,散发不同的味道。

31年如一日,跟着时序,记录土楼的日常,已成为冯木波31年来每天的例行公事。

瞬间是不可能重复的

整齐排列的梯田隐于青山绿水之间,犹如一幅在不停舒卷着的画面,线条行云流水,磅礴壮观。每至秋收时节,南靖田螺坑土楼附近,黄绿相间的千层梯田流光溢彩,伴着浓雾沐浴着阳光。早晨7点左右,冯木波便开始一天关于土楼晒秋的记录。

透过冯木波的镜头,金黄色的稻浪从山顶沿着田埂蜿蜒至山脚,梯田沿山层叠,高低错落。风吹稻浪,似乎鼻翼间满是稻香。

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往下望,层层叠叠的梯田与田间的房舍、袅袅的炊烟、劳作的人群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田园诗画。早晨拍秋色,等到太阳出来了,冯木波就开始拍人,记录他们劳作的场景。

稻子成熟了,农家主人便早早安排好了饭碗、茶瓶,带到田地中,开始收割农物。割稻、风谷、晒稻、收仓……跟着时序,记录土楼的日常,已成为冯木波31年来的日常。

“每年秋收,我都会来拍晒稻”。看似一切都不变的晒稻,对冯木波而言,却又都是变化的。用他的话来说,瞬间是不可能重复的。

冯木波坦言,2008年前的稻田比现在多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不值得记录,不同时间段都有记录的价值。

“我记录方式跟着时代变化,以前都是在地面拍,现在有了航拍机,可以飞到空中拍,那种视野是完全不一样的。”冯木波告诉记者,而记录对象也不断发生变化,所有这些,对他而言,土楼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拍土楼成生活中唯一的乐趣

1989年,22岁的冯木波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他被分配到南靖县书洋镇的一所乡下中学教书。多年以后,他这样评价1989年的毕业分配:“或许也是一次机遇,让我能够沉下心来去做一些事情,比如拍摄土楼。”

书洋镇是冯木波写满儿时记忆的地方,但却无法给当时满腔激情的他带来一丝快乐。用冯木波自己的话说,当时的书洋是南靖县的“西伯利亚”,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偏僻落后,同时也是南靖土楼最集中的地方,在书洋的日子是寂寥而无奈的。

“当时看土楼,觉得好封闭,好落后,觉得土楼里的人眼神都是呆滞的,觉得他们被困在了这个楼里,非常压抑。”他说。和许多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人一样,当时觉得郁郁不得志的他,唯有寻找一种兴趣来填满生活的无奈。于是,摄影走进了他的生活。而当时他“讨厌”的土楼也自然成了拍摄的目标。

在课余的时间,他带着相机,徒步走好远的路,甚至为了田螺坑走上十几公里,到土楼去拍摄去挥洒青春的汗水,然后到了夜晚,他就躲进自己宿舍改装成的暗房苦练基本功和冲洗照片。拍土楼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乐趣,也给他带来了自我存在的新意义。

1990年开始,冯木波的作品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并陆续获得大大小小的摄影奖。这也极大地鼓舞了他的摄影热情。这个关不住的年轻人,也终于在1993年的时候决定辞职离开学校,成为一个职业摄影师,全身心投入到拍摄土楼中去。


何时到何地拍晒秋了然于胸

从冯木波的微信朋友圈的分享,便可发现其拍摄的轨迹,围着土楼转。今天在田螺坑、塔下,明天到河坑,后天在上坂。一张张关于晒秋的画面,成为最近分享的日常。晒稻、晒菜干、晒豆子、晒玫瑰花……

玉米丰收了,土楼农户把收回来的玉米绑扎成如同辫子似的串子,绕着土楼悬挂于土楼上方。在阳光映射下,整个土楼沉浸于金灿灿的氛围之中,任谁都会为这深秋季节里的金黄陶醉。说起梅林土楼晒玉米的景象,冯木波至今仍觉颇为窝心。玉米串子的晾晒效果是远远好于玉米架子方式的,它能更好地接受阳光的照射,亦有更好的通风条件,这便是农人的智慧。

10月中旬,在南靖土楼拍晒稻、10月底,到梅林拍晒玉米,11月到永定拍晒柿灯等,什么时间,到哪个地方拍晒秋景象,冯木波早已了然于胸。他说,福建土楼对他而言是一个整体概念,并没有所谓的南靖、华安、龙岩等行政地域之分,只要关于土楼的,他都记录。

30多年来,冯木波对土楼的执著不曾变过。

 “现在看土楼,那是一种世外桃源的安定,斑驳光影和缓慢节奏,有着一种和谐之美。”在如今的冯木波眼里,自由的定义已经不仅仅是激烈的勃发,更是内心的淡定自如。拍摄土楼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事业上的成功,家乡的土楼也用凝固乐章带他走过四季,走过人生的苦乐,让他领略人生的哲理。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