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全面落实同等待遇

来源: 2021-02-25 15:50

2020年,闽台融合发展克服疫情等困难,在产业、金融、民间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多项新进展,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了新的示范。


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福建省各地市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提供台胞台企同等待遇的优惠政策措施。2021年1月,省台港澳办汇集并向社会公布首批225条同等待遇清单(以下简称“225条”)。

同等待遇清单所涉项目集中体现在经济、社会、文教、便利化等四个领域。其中,经济领域有133条,重点体现在商事登记、农业合作、权益保障、行业准入等方面;社会领域有66项,重点体现在衣食住行、就业创业、医保社保等方面;文教领域有17项,重点涵盖了子女就读、学历认证等;便利化领域有办证便利、医保核销便利等9项。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日前评价称,首批225条同等待遇清单表明,福建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为在闽台胞台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共建登陆第一家园。这是造福台湾同胞的积极举措,是受到台湾同胞欢迎的一件好事。

 

225条”让福建的投融资环境越来越好

在“225条”中,规定了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内的台资企业可申请注册为大陆企业。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李非表示,“225条”的出台,让各项条例更加细化,可操作性更强。“在自贸试验区内的台资企业可申请注册为大陆企业,这是对台企的一个大突破。以前台资投资准入仍然受到负面清单的限制,如果台企可注册为大陆企业的话,就可以在自贸试验区内享受与大陆企业同等的待遇,为其在大陆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而在金融领域,“225条”规定,在闽台资银行可参与银团贷款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可经营人民币业务。台资可在大陆设立银行、人身保险公司;可设立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等。

彰化银行福州分行负责人蔡玉虹表示,在闽台资银行可参与银团贷款,不但有利于台资银行参与大项目的放贷,为实体经济服务,也给其打开本土市场、面向当地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李非认为,这些开放的内容,都是两岸在金融领域的有益尝试,如果台湾金融企业在福建试水成功,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让台企分享大陆的发展红利。

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在接受《台海》记者采访时,则将目光对准了5G市场。他表示,“225条”中提出,台资企业可以同等参与5G网络研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平台、物联网等新基建产业;可同等参与铁路、公路、港航、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工程项目等,这让台企有机会进入竞争新赛道。“‘225条’的发布,说明福建的投融资环境越来越好,台企享受同等待遇,没有任何政策障碍。”吴家莹说。

李非认为,5G等新基建项目、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工程适合长期投资,并有稳定回报。该领域对台企开放,无疑给台企提供了良好商机。在闽台企应加紧转型升级,抢占商机。

对于台资参与大陆工业互联网发展,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近日应询时表示,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受到两岸业界高度关注。去年底,两岸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发起成立海峡两岸工业互联网产业推进联盟,将为促进两岸相关企业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发挥积极作用。广大台胞台企全面把握大陆发展趋势和重要机遇,主动适应大陆发展新阶段新要求,充分参与,深度融合大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定会获得更大更好发展。

 

坚定了台胞在福建扎根发展的信心

除上述在金融领域和5G建设上的政策扶持,此次“225条”在经济领域也有三项特殊政策,分别是台创园里的台农台企享受财政贷款贴息支持;台资高端医疗器械在闽注册、生产许可采取“一事一议、个案处理”办法;在大陆首创《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并提供授信担保等支持。

台资企业鸿鼎公司是漳平台创园内的龙头台企。2020年,企业在中国农业银行申请到了2800多万元贷款,贷款期限1年到3年不等。原本光利息就要付130万元,企业创办人台商李志鸿介绍,如今有了补贴,利息减免了100万元。这笔钱他正好用作追加投资,购买了生产加工设备、茶苗、有机肥等。

李志鸿告诉《台海》记者,台创园内的贷款年利率比台湾最低农业贷款年利率还优惠将近一半,这给台农带来了很大实惠,也更坚定了他们把台湾精致农业带到大陆发展的信心。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需求猛增,台企恺硕生物科技(厦门)有限公司2020年的业绩同比增长了四到五倍。公司创始人官振群表示,公司主要从事分子检验样品前处理的自动化系统开发、生产和销售。“225条”发布后,官振群接到不少台湾业者的咨询。他告诉《台海》记者,以前台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要在大陆注册投产,需要在大陆做很多临床试验才能取得注册证。现在采用“一事一议、个案处理”办法,未来对于在岛内已经拿到注册证的企业,如能采用医疗器械标准双方互认,让其直接在福建注册落地,将为台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节约不少注册成本和时间。

作为在大陆较早拿到《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的台胞,平潭引进的首批台湾专才之一,首批台籍“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哲安告诉记者,以前台商台胞贷款不易,持有这本金融信用证书后,台商台胞在办理银行贷款、担保、授信等业务时可以享受“绿色通道”,在开立账户、结算、信贷利率等方面还能享受优惠,将有效缓解台胞台企的资金压力。“这无疑更加坚定了台胞台商在福建扎根发展的信心。”杨哲安说。

“225条”涵盖了方方面面,未来台胞可以参与福建的各个领域发展。“会有很多台商陆续来福建投资,迎合‘十四五’发展机遇。”吴家莹建议,厦门、漳州、泉州、龙岩打造一个闽西南的产业园区,吸引前来投资的台商落地,同时加速人才的培养。

 


继续深化闽台优势产业融合

1月24日,福建省省长王宁在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0年闽台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闽台贸易额增长10.9%,实际使用台资增长77.3%。

对此,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表示,去年一年,闽台融合发展克服疫情等困难,在产业、金融、民间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多项新进展,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了新的示范。

在两岸经贸合作中,福建是大陆台资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最密切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福建累计使用台资逾300亿美元,在闽台企有上万家。台湾百大企业半数以上在福建布局。

近日发布的《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继续深化闽台优势产业融合,引导和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加快建设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两岸石化产业合作基地和闽台精密机械制造产业园区。“目前台湾在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等先进制造业上还具有明显优势,提升闽台产业融合将助力福建省产业现代化转型。”唐永红说,福建应拓展闽台产业全价值链合作,着力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精密机械等领域继续引进一批“补短板”的台资项目。同时,以福建自贸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台商投资区为主要载体,深化闽台产业对接,形成层次有序、优势互补的闽台产业合作布局。

福建省工信厅投资处处长陈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当前闽台产业对接领域不断拓展、结构不断优化,正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机械制造、精密仪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步步深化,闽台产业合作进入“深耕细作”阶段。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立群看来,自从公司2004年落地福建以来,大陆市场广阔、供给链条完整,再加上营商环境越来越好,让他更加看好大陆经济持续发展的机遇,坚信台资企业在大陆的投资和发展前景光明。“今年公司将更多拥抱大陆市场,目前聚焦于开发大曲柔触控显示器,通过开发大型互动电子面板、3D曲面车载触控显示面板等‘网红’产品,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鼓励台湾青年参与闽台合作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福建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推进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成效明显,已引进了66支台湾建筑师团队、2000多名台湾乡创乡建人才,服务了112个村庄项目。

在爱玩客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智远看来,因为语言相通,福建是台湾年轻人落地的好舞台。他说,福建省“十四五”规划提到“探索完善闽台合作乡建乡创的新模式,支持台湾同胞参与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这样的支持对于台湾青年落地到乡村有很大的帮助。2015年以来,在平潭、湄洲岛、东山岛,林智远的团队寻找在地特色,打造了多个旅游文创项目。“这些地方都有很多两岸交流的故事。”林智远在挖掘这些故事中发现,两岸的民间交流、文化交流密不可分,哪怕是在疫情阻隔往来的当下,也在积极拓展线上交流的路径。林智远相信,“十四五”时期,通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福建的乡村会不断提升发展空间,会有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台湾乡建乡创团队的“舞台”。

已扎根福建6年的台湾建筑师张欣颐,自2014年起率团队与村民共同开发“耕读李家”景区,把三明市泰宁县默默无闻的际溪村打造成了闽台美丽乡村交流样板村。“‘十四五’对我们台湾青年来说会有更多发挥的机会,从乡村生活品质提升到环境改造、产业精致化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去参与的。”张欣颐说,闽台的乡创乡建合作,从起初的互不理解到不断磨合、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子,福建一直在扶持台青参与乡建乡创,开拓了许多创新的做法。

“找到自己专业能够落地的地方很重要,我觉得台湾青年都可以参与到福建‘十四五’的蓝图中去。”张欣颐说。

 

厦门着力促进两岸深度融合发展

与台湾一水相连、在两岸交流合作中一直走在前列的厦门市,2020年在两岸融合发展上也交出不俗的“成绩单”。

1月18日,厦门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厦门市常务副市长黄文辉在会上称,过去的5年,该市加快推进对台融合,综合配套改革取得实效,惠台利民政策进一步落实。

5年来,厦门市累计新设台资项目3620个,实际使用台资22.57亿美元。该市还获批建设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出台首个“地方版”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最新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厦门市继续稳步推进两岸交流融合,新批台资项目524个,合同使用台资增长76.7%。同时,实现两岸首家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金圆统一证券开业,建霖家居等台企在A股上市。

在最新的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1年厦门将更好发挥对台优势,着力促进两岸深度融合发展。黄文辉表示,要加强产业对接,加快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等经贸平台建设,深化与台湾优势产业合作,鼓励台资台企增资扩产。同时,要深化人文交流,扩大台湾人才在厦就业范围,做好台湾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工作,完善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推出更多对台招聘岗位。支持影视、图书等优秀文化作品进入台湾与民众交流分享,增进两岸同胞文化认同、心灵契合。

已在厦门经历多个五年规划实施的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对此感触尤深。这位在厦深耕20多年、视厦门为自己第二故乡的“老厦门人”,对《台海》记者回忆说,5年前,他所了解的在厦台资企业6000余家,但5年后的今天已达到8000多家了,“而且很多企业都在增资扩产,投资项目一个接一个”。

“在厦台商台企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在厦台企幸福指数一年比一年高。”对于厦门未来的发展,吴家莹充满信心。他表示,厦门不断推动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三高”企业及总部经济、金融、观光、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发展,“大家都在争先进位,敢去打拼,前景一定美好。”

来厦逾10年的台青范姜锋对未来厦门发展同样充满期许。在他看来,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之路上,厦门一定能再度先行先试,探索新路,吸引更多台青来厦就业创业。

新年伊始,深化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的好消息不断释放,让台商台企暖心更安心。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闽台融合发展正迈向新阶段。福建省将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完善促进闽台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