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灯前寒暑耽书味 谜里乾坤悦性情

来源: 2021-02-26 16:31


灯谜,一门运用汉字特性进行别解的语言艺术。半个世纪以来,许友金痴“谜”不改,自娱、娱人,在灯谜的文化“土壤”上辛勤耕耘,将这一语言文字艺术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许友金至今日夜学谜、作谜。问他为什么这么喜爱灯谜,他说,这是他至今仍在研究的一条“谜”。


从猜谜“神童”到制谜高手
“大的不可信” 打一网络工具,谜底是:微信;“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谜底为QQ。 时代在变,灯谜也会跟着不断变化,一些新生事物、说法,也会进入灯谜中。许友金如是说。大到天文气象,小到日常琐碎,都能成为许友金创作谜题的素材。像这样既有知识底蕴,又趣味十足的谜语作品,许友金信手拈来,多不胜数。
 “一只鹅生了蛋后面一只鹅又生了蛋”,打一数字,就是2020;“每天吃饭”,打一天文现象,就是日食。对此许友金解释道,这里的日为状语,食为动词。每天吃饭为日食,但反过来日食却非每天吃饭之意,文义谜便是根据汉字一词多义不断进行转换的结果。
说到灯谜,许友金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一个个谜题络绎不绝地跳出来。许友金说,灯谜这种文字游戏,主要从汉字的音、形、义上做文章,“抓住这一点,八九不离十。”
一条灯谜,一般含三个部分:谜面,谜目和谜底。汉字的音、形、义,也成了设灯谜的切入点。看似简单,要猜对可不容易。谜面蕴含的意涵、谜目覆盖的范围、谜底涉及的领域,都要有一定的认知,否则很难猜对谜语。
经常有人问猜谜的秘诀,许友金给出的答案永远就那四个字,“博览群书”。
“你还没读够啊?”退休多年了,见到许友金还经常买书,身边朋友如是调侃。灯谜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知识跨越古今。在许友金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名为《观手足健康》的医学养生书,他说自己什么都看。许友金说,不学习就不能前进,因此他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为了猜射一道谜题,为了拟制一条谜作,有时要查遍各种辞典。
许友金说,灯谜谜趣无穷,他乐在其中。在自费办了32期《虎耳草》谜刊后,2004年起至今,许友金已接连自费出版《原野集》《乙酉集》《黄耳之歌》《养怡集》《侃谜集》《百草集》《长庚长底谜作选集》《感悟集》等10多本灯谜专著。
学灯谜,就是学汉字学语文,趣味盎然,这是许友金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文无止境,许友金的谜题创作之路也越走越远、越沉越深。


办征射邀海内外谜友一起猜
20世纪60年代,同安区文化馆逢年过节便举办灯谜活动。许友金说,每次猜中谜底,就会获得一些铅笔、糖果之类作为奖励,而那种猜中的获得感、成就感、愉悦感是其他游戏没法比的。
还是初中生的时候,许友金就喜欢上了猜谜。而让许友金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的是,谜语的趣味性。工作后,出任语文教师的他,还经常以古文作谜题,让学生猜,一方面既增加了教学的有趣性,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习到了知识。
1987年9月,许友金和蔡秋湖各发表一则谜题处女作于 《中国谜报》后,从那时起,同安灯谜成为一个流派开始走向全国。
事实上,同安是有名的灯谜之乡,明清时期,这里的猜射活动极为兴盛。同安在中国灯谜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成立于清末民初的“萃新谜社”是全国最早的十个灯谜社团之一。萃新谜社是厦门最早的民间灯谜爱好者的组织,当时,全国有两个谜社的规模和影响最大,并称为“北萍南萃”,指的就是北京的萍社和厦门的萃新谜社,萃新谜社的活动延续了三十多年,是我国灯谜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谜社。
可以说,许友金对灯谜感兴趣,就是受到这片土地的文化熏陶。每每说到灯谜,许友金总是不由自主地乐起来,像个小孩似的纯真,就像他对灯谜文化一如既往诚挚地守护传承灯谜文化。
退休后,为了扩大灯谜的影响力,2007年,许友金开通了个人博客“长庚5864”,把他的所学所思,希望通过这一平台,与更多人分享。至今,许友金已晒出文章近4000篇,其中大部分是灯谜作品与谜文,博客点击量达60多万人次,被全国灯谜博客圈评为明星博客,成为海内外谜友交流的网络平台。
除了日常的互动,许友金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谜题征射,围绕一主题创作100条谜文,两三天发一条,让海内外谜友一起猜,根据猜中的数量,取前20名,许友金便会根据名次赠送获奖者自己的谜文作品。
从四大名著到唐诗、宋词、元曲,许友金的百题谜语征射,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持续举办多年。每次活动都长达一年,每隔一两天就得统计一次,不管答案对不对,许友金都要发小纸条通知对方。他说,仅统计参赛的谜语猜中数的本子就有一沓。从前期的谜文创作到活动举办、数字统计再到后期的奖品寄送,许友金全都自己来,别人不解,对此,他却说,“花钱买高兴”。对许友金而言,学到了知识,认识了谜友,更重要的是,灯谜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能见度,为更多人喜欢,这比什么都贵重。


谜题制作雅俗共赏
几十年来,许友金每天上午或打理博客,或读书,晚上则坚持看央视三套或五套的节目。其间,猜谜、制谜不间断。

要吸收,才会有产出。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许友金不仅博览群书,而且电视剧、综艺节目一样不落。他听陈奕迅、周杰伦、毛不易的歌,也看宫廷剧,偶尔还会跟蔡秋湖一起去K歌。
“只要有闲暇,我就会制灯谜,寒暑不断,笔耕不辍,每年大约会创作两三千条谜语。”许友金说,尤其妙手偶得或是遇到挑战性强的灯谜,他更是备感兴奋。
有个手电筒与跳蚤的故事至今为谜友们津津乐道。以前,许友金一躺在床上就会睡着,可喜欢上灯谜后,夜里总要醒来几次。入冬后,他的床头多了一把手电筒,为了不忘记一时构就的谜面,他便借着手电筒悄悄在被窝里记下,怕惊醒熟睡的妻子。但有一次还是惊到了:一天夜深,妻子迷糊中觉得被窝中亮光一闪,遂问:“天亮了,该做饭了?”他深感愧疚,灵机一动回应:“跳蚤折腾,正抓呢,天还没亮。”
每天下午是许友金的散步时间,一年四季,雷打不动。听着歌,走走停停,遇到人就唠唠嗑,想到有趣的,就马上记下来。许友金出门,纸笔随身带,一有灵感,就马上写下来。
“他治谜严谨、虚怀若谷。”一位名为“彤彤kd”的谜友,通过博客结识了许友金。据他介绍,一次许友金做“俞樾(清代谜家)”谜征求自己的意见,面、扣俱佳,他跟帖详写了评论,只指出一点字形误差,瑕不掩瑜,但许友金自我要求很严,竟将这一点看做大事,先弃后改,并且将评文收入他出版的谜书《侃谜集》中,又将此书赠与自己。
与一般民间谜语不同的是,许友金的灯谜更偏重文化和艺术味道,他常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或诗词,使谜语平添几分儒雅的韵味。
“纵横协作兴天下(2012年词)十八大”,谜路正宗,气魄宏大;“如今是初春时节…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新闻媒体简称)新华社”,这是用了《红楼梦》第70回关于诗社的典故。许友金成句、典故运用自如。



>几十年来,许友金每天上午或打理博客,或读书,晚上则坚持看央视三套或五套的节目。其间,猜谜、制谜不间断。


>许友金坚持吸引和培养年轻谜人,以解决断层问题。用他的话来讲,灯谜的希望,要从教师抓起,从娃娃抓起。


>除了积极推动灯谜活动进校园、进社区、下乡,许友金还经常身体力行宣传开展宪法、税法、水利法、安全建设等专题谜会。



灯谜的希望要从娃娃抓起
今年74岁的许友金,接触灯谜已有32载,享誉全国谜坛。自1990年以来,已发表谜作2万余条,谜文20多万字,著个人谜书10多本、200多万字。
除了绞尽脑汁制谜,许友金想得最多的还有如何传承。他说,谜人不学习就不能进步,不扩大灯谜人口,灯谜就难以传承。许友金坚持吸引和培养年轻谜人,以解决断层问题。用他的话来讲,灯谜的希望,要从教师抓起,从娃娃抓起。
事实上,许友金对灯谜纳入中小学教学情有独钟,言行俱到,与其说是普及灯谜,不如说是重视基础教学,灯谜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汉字和语文知识,改进思维方式,开发智力,是对素质教育的辅助,他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小学开设灯谜课。
为此,多年前,由许友金牵头,带领同安区灯谜协会一起,依托凤南中学开展“灯谜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举办“灯谜与语文”夏令营,让灯谜在年轻学生中生根发芽。
许友金和蔡秋湖分别给教师和学生开展灯谜专题的讲座,这一坚持就是10年。如今,灯谜夏令营也成为凤南中学的品牌特色项目,深受师生欢迎,该校学生也在海内外多个灯谜比赛中获得佳绩。
除了积极推动灯谜活动进校园、进社区、下乡,他还经常身体力行宣传开展宪法、税法、水利法、安全建设等专题谜会。2019年,同安区灯谜协会与同安区祥平街道芸溪社区,通过共建成立社区灯谜协会,依托社区灯谜基地,可开展常态化培训和灯谜活动,互动更多人。
在许友金看来,灯谜需要走进群众中,不能孤芳自赏,只有如此,灯谜才有活力。让他兴奋的是,接下来,同安区教育局将在中小学中推动建立10个灯谜示范校,并“种出”30个种子教师,借由他们将灯谜文化基因播撒出去。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