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台赛摄影师黄子明回访台北:戴上口罩去拜拜,平安是最重的年味

来源: 2021-04-12 15:56

“有一种坚守,是春节我值班”。同往年一样,摄影师黄子明依然坚守在岗位, 所在单位台湾《中国时报》今年没有休刊,还是照出,依然保持在每天4个版。黄子明说,过年值班还蛮清闲的,新闻量少了,版面也少了。有时候,一切如常,就是最好的幸福。



讲述/黄子明 整理/《台海》杂志记者 刘舒萍




今年春节,我是晨昏颠倒赶着剪辑影片,完全不知年味。
这是一个时长15分钟的小小纪录片,讲述的是农业4.0如何翻转深沟村。
当2020全球受新冠疫情冲击,各行各业多唉声叹气,台湾宜兰员山乡深沟村一群青农却整年充满活力,他们不靠补助,合资开店,分工协作,准备用集体力量“打群架”,以友善农耕、产销整合翻转农村既有面貌。原本人口外流的深沟,2000年后有更多人移入,大多是外来新农补充离农,现在经常有外地人来访,或参加农业活动,或体验农村生活,堪称典型小农带动在地经济。
还在过年期间,宜兰深沟农民却已悄然展开春耕,农村耕种时序不因年节乱了节奏,在天地之前,不论老农小农一律平起平坐,只有勤劳才有收获。现代人每天都在网络虚拟中坐拥世界,农民却只能踩着泥土看天吃饭,当我们每天闻香饱餐,最应该感恩的就是这些顾着田头的身影。
说到吃饭,仔细一回想,去年,我貌似没有参加什么大型的聚会,朋友间的聚会少了。与老友相聚,几乎没有摆大桌,大多简单、清淡就好。平日酒肉穿肠过,偶尔蔬食清肠胃,也是很不错。或许是年纪大了,或许是疫情关系,相比量,更注重饮食的质,注重营养均衡。
除夕家族团聚围炉是一直以来的习俗,有人选择到餐厅,也有人选择在家自制,今年,不少友人选择在家里自己煮,虽然耗时又耗工夫,但大概这样比较安心吧。为了赶吃年夜饭,过年前,不少民众算准14天居家检疫期,提前回台隔离。从加拿大回来的朋友结束隔离后,走上街头,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相比加拿大的疫情管控措施,朋友说,台湾真的是很宽松。
卖场挤满了人,迪化街的年货大街虽然喊停,人也不少。大家采购年货还是习惯到迪化街,这是台北人过年的一个必要环节,往年有年货大街的活动,商家把摊位都摆到路上,人挤人,根本走不动。有人说,过年就是要去迪化街人挤人,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过年前,我也专程前往迪化街采购了一些干货。
为避免春节假期出现疫情暴发,台湾各地都出台了防控措施,纷纷取消年货大街、元宵灯会、抢头香和新春团拜等年节活动。但若问今年春节哪里人最多?还是庙宇。拜神,是台湾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民众对神明从来不敢有片刻的相忘,尤其过年期间。初九那天,我到家附近的奉天宫走了走,现场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完全没有社交距离。不过,香客的造型很一致,都戴上了口罩。
去年这时,宫庙人潮也是不减;去年这时,台湾到处都在排队买口罩。而今,疫情得到很好控制,口罩供应充足,一般生活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原本被宣布暂停举办的台南盐水蜂炮活动恢复举办,但规模缩小了。
 “年味淡了”几乎是近年逢春节必提起的话题,在我看来,这个可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假期结束后,我载着母亲回高雄呆了两天,同时也到亲戚家拜年。平安是最大的“年味”。
不可否认的是,经历疫情,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也悄然发生着改变。疫情后,很多人带着便当去上班,其中也包括我。平日里,我就有自带餐具的习惯,在外很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我时常鼓励我的女儿,尽量自带餐具。疫情之后,在我的唠叨下,她的包包里又多了一项东西——小瓶装的酒精喷雾。这也是与去年的一大不同。
关于新年愿望,目前,我手头还有几个长期跟进的专题,其中一个与台湾少数民族有关,原计划2020年去加拿大采访,收集下素材,然后写一本书、拍一个纪录片,结果因为疫情,加上日常还有事务性的工作,动弹不得,只能寄希望疫情赶快结束,希望2021年手头的专题都有所进展,也希望大家都平安。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