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杏林西亭社区: 从偏远农村到摩登新城区

来源: 2021-05-27 10:29

历史悠久的西亭社区,征拆即告结束,将迎来华丽变身。


/《台海》杂志记者 卢燕   /陈嘉新 许梗桐


步入西亭,在侨房、古厝间穿行,视野所及是被时光打磨得泛光的红砖墙。旧陶盆、石磨散落在院角,主人随手种下的绿植为西亭这一古村落增添了几分新意。古厝木门的铁环扣在几代住户的摩挲下显得光滑温润,与被百年风雨侵蚀的木门雕花相比,更显生气。

       从进村只有一条泥泞小路到如今路网如织,从昔日偏远农村到今日蓬勃兴起的城市中心。市图书馆集美新馆、262米岛外最高楼、嘉庚剧院、灵玲国际马戏城……这些“网红地标”都扎堆在西亭。优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人文底蕴,为西亭社区的转型、提速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西亭社区居民用手机记录西亭当下。


两侧翼楼出自不同师傅之手

附着在墙角的苔痕、缠在石墙上的老藤,长在阳台上的葱苗,在这个时间氤氲、弥漫往昔的地方,华侨陈为笔、陈三皇宅在一片废墟中,遗世独立。往日萦绕在大厝厅巷之间的欢声笑语,渐渐远去了。然而,大厝承载的家族记忆,却不会消失。红彤彤的陈为笔、陈三皇宅在阳光的照射下,绚丽缤纷,俨然一幅油彩画。

陈三皇、陈为笔宅是亲兄弟相隔一年建成的,两栋一前一后,构造基本一致,占地面积相差无几,分别由前后两楼构成,前为平房,后为二层楼红砖欧式建筑,中有天井庭院。

俯瞰两老宅,建筑为西洋式建筑风格,但厅堂内仍采用传统民居的木雕寿屏、门扇等,外墙大量装饰闽南民居常见的彩色瓷片剪粘的奇花异果、凤鸟瑞兽图案,屋檐下一圈装饰彩带、窗楣内的彩瓷景物、楼顶栏杆点缀的彩釉瓷砖等,历经风雨洗涤仍旧色彩艳丽鲜明,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如同盛装舞女的裙边,璀璨夺目,再加上红墙上对比强烈的白色窗套和白色灰塑等,把建筑打扮得多姿多彩、分外妖娆。村民陈九桃说,陈三皇、陈为笔宅分别为二叔、三叔所建。

西亭陆地少海地多,村民多以讨小海为生,很多人因此下南洋“淘金”。但“淘金”说得容易,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同,能赚到钱的显然少之又少。陈九桃坦言,二叔三叔因为识字,到了缅甸后,很快学会了当地语言,碾米厂生意也因而风生水起。经过六七年摸爬滚打赚得第一桶金后,两人便写信回家,告知大哥陈国祥买地建红楼。

 从购买地皮到平整厝地到搬运原料,从规划设计到砌砖垒墙,陈国祥都亲力亲为。陈九桃说,当时为了建栋有特色的红楼,父亲跑了厦门很多地方,鼓浪屿、曾厝垵、西滨等地,找漂亮的红楼 并拍照,挑出其中最精彩的几栋,将图片寄到仰光,让陈三皇陈为笔选择,最终决定以曾厝垵的红楼为模板。

从木质的大门推门而进,诗情画意扑面而来,斑驳的光影从天井“跑”进古厝,古厝内的时光显得惬意、悠然。只见一楼正大门镌刻着“西亭”二字的门匾两侧写有:“西俗爱幽居苍松翠竹,亭园凭妙用明月清风”,足见主人之风雅。

主楼两侧翼楼看似对称,几乎一模一样,尤其是二楼廊道横梁上排列的戏剧人物扮相,造型各异,立体生动,具有中国传统艺术散点透视的舞台效果。

很难想象如此精致构造,仅花一年时间便完工。陈九桃透露其中奥妙,为了房子建得快又好,两栋老宅,由两组不同师傅一起完成,眼前所见相差无几的两侧翼楼,却是出自不同师傅之手。有竞争有比较,师傅们也会更用心,说到这里,不得不叹服前人的智慧。

两栋侨房择西亭高地而建,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当地最耀眼的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屋顶的六角亭还是村里的广播站,村民陈兴加便是其中的广播员,而这里也是村里小孩儿时捉迷藏过家家的“游乐场”。


华侨陈三皇宅在一片废墟中,遗世独立。


从一条泥土到路网如织

站在红楼俯瞰,眼前的西亭已经大变样。除了作为文物点保留下来的古庙古木,依然能尝出一股浓浓的“闽南味”。

在红楼的下方,紧密地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榕树,这些榕树都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珍贵古树,这些古榕是谁种的已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它们是老祖宗们亲手种下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虽然,西亭社区征拆,村民都搬出去了,但傍晚时分,依然可以见到三两村民回到这里,在丰茂的榕树下纳凉闲谈。 

从闽南传统古村落到集美新城“心脏”所在。2010年的春天,集美新城破土动工,项目用地正位于西亭。启动仪式当天,很多西亭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早早到达现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亭是地地道道的农村,进出村庄只有一条狭窄泥泞的小路,被大家叫作“杏林的西伯利亚”。

随着园博苑、集美新城开发建设,西亭社区的城市面貌、交通路网、市政配套大为改善,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繁荣新市区。如今,站在杏林湾畔,在扑面而来的海风里仿佛感受到了这座新城的阵阵心跳。眼前262米高的营运中心拔地而起,夜幕降临更是成为新城璀璨夜景的“点睛之笔”,深谙取景之道的摄影师们都爱上了这里。

2005年,因园博苑开发,西亭的部分土地被征用。随着杏林、集美行政区划调整,杏林湾畔的集美新城核心区应运而生,西亭的蝶变由此展开。经过10来年的开发建设,集美新城已经从一张白纸变成集美行政商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高新产业聚集区和高品质新兴居住区。西亭,早已从偏远乡村变身为最摩登的城市中心,焕发出宜居宜业的魅力。

陈兴加告诉记者,从前只有一条泥土路的西亭如今路网如织,随着地铁1号线的开通,西亭一跃成为岛外最先享受地铁福利的社区之一,出门就有官任、诚毅广场、集美软件园三个地铁站。

以前是西亭人急着到外面找工作,现在是五湖四海的白领、人才争相在西亭创业安家。随着集美新城的加速建设,5平方公里的西亭社区大部分变成了城市。中航城旁边,地理位置优越的安置房“西亭嘉园”成为很多西亭人的新家。小区不仅预留了商场,还配套兴建公办幼儿园、公园等,好多人特意搬回来住,感受“在西亭当城里人”的便利。


古厝、宗祠、古木、作为西亭社区发展的文物古迹,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后人怀旧的载体。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