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海沧霞阳钟氏: 85岁!杖朝之年带领孙辈过台湾

来源: 2021-05-27 23:36

海沧霞阳钟氏:

85岁!杖朝之年带领孙辈过台湾

/图 《台海》杂志记者 郑文馨

关于海沧霞阳村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除了留在当地人的口口相传中,还能从那些保留至今的建筑物里窥探一二。在村落里那些不断分岔的小路上拐弯、前行,迎面不时看见一栋栋自建高楼和热闹的沿街店铺,让人很难将所见与历史悠久的古村落相联系。突然间视野变得敞亮,一处开阔的空地上伫立着一座气势不凡的庙宇。庙前立着的一块石碑上写着“厦门涉台文物古迹 霞阳应元宫”,同为厦门涉台文物古迹的霞阳杨氏祠堂则坐落在其右侧。

论及杨氏一族及应元宫同台湾的渊源,据说是明末清初时,郑成功准备率军收复台湾之际,曾在此招募兵士,当时居于霞阳的杨氏第十一代杨文科随军入台,驱逐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驻军之后,他选择留在今台南佳里镇番仔寮开垦定居。《台南州祠庙名鉴》一书记载,最初的番仔寮一带原本为“西拉雅族人所属平埔族的发迹地,而土壤丰腴肥沃、平坦广阔富有水草之北头洋,番仔寮,即为平埔族人所垫居垦殖。及至明末国姓爷郑成功克台,据此为反清复明作基业,于其‘寓兵于农’之政策下,乃分配镇兵杨文科来此屯兵垦田拓殖,此为汉人来此拓荒之鼻祖。”


杨肇团之妻钟氏携孙儿赴台

海沧霞阳杨氏渡台开垦繁衍,始于第十一世文科公随郑成功驱荷复台之后“寓兵于农”的征召,其后杨氏亲族更是不乏渡台开垦之人。其中第十三世杨肇团之妻钟氏更是在杖朝之年带领着孙辈渡过海峡,同早一步赴台的丈夫和儿子一同在今台南佳里镇番仔寮延续杨氏家族的故事。

杨加兴所撰《番仔寮杂记》提到“番仔寮之名称,乃因拓殖当初,村落中居有番族而取得者。”1674年,同为霞阳杨氏第十一代的杨文允也追随兄长的脚步入台开垦繁衍。在《霞阳衍派台湾台南县佳里镇番仔寮杨氏族谱》中就有记载:“霞阳杨氏第十一世文科公、文允公为开台祖”,在他们之后长达六十余年未见到霞阳杨氏其他族人迁台记录,据推测是因为“明末清初之连年战祸,人心惶惶不安,而无图他迁之故也。”

杨氏族谱中还提到,从1661年至1854年近两百年间,霞阳杨氏迁台者共75人,其中“女性仅占其二”,从族谱上可查到的便是第十三世杨肇团之妻钟氏,但她并非同丈夫一起渡台,杨肇团于1760年率先带领长子杨应凤、次子杨应尊、三子杨应节迁台,当时他64岁,钟氏则是在1770年带着两个孙子乙伯、乙仲渡台会合,她那时已是85岁高龄。那时候交通不便,海上风云变幻,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且当时前往台湾开垦,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故而渡台的多为男性,通常是亲族之间父子、兄弟一同前往,他们往往是等到在台湾的生活稳定之后,再将故乡的妻儿接来,或是返乡娶妻生子后,整个家族再一同迁徙至台湾。

可想而知,钟氏当时带着两位孙儿,历经了数不清的磨难才得以同家人会合,尽管族谱上对钟氏的记叙不过寥寥数语,但不妨碍人们去想象:在丈夫与三位儿子渡台开垦,为家族谋求新出路的那些年,钟氏是如何护持家中幼小与操持家务;或许就是一封来自台湾的家书,让她下定决心,带着两个孙儿在海上颠簸多日之后,终于抵达了他们家族位于台湾的新家。


>>从1661年至1854年近两百年间,霞阳杨氏迁台者共75人,其中“女性仅占其二”, 第十三世杨肇团之妻钟氏便是其中一名。因路途凶险,为了祈求平安,闽南先民总将当地的保护神请到台湾。吕山通使就是霞阳村应元宫和杨氏宗祠里供奉的使头公,这也成为连接两地的重要载体。03>台南市佳里区现在仍有漳州里和海澄里的里名。图/台赛摄影师  黄子明


两地亲缘的见证之应元宫

彼时的番仔寮一带应该还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霞阳杨氏族人多以垦殖兼经商为业。据《台南州祠庙名鉴》所记载,“祖籍海澄县霞阳社后头角(应泰乡)人杨应老、杨传受三兄弟经营农产品,甘蔗制糖及制酒工场等颇具规模成就。”而最早一批到台湾谋生的杨氏后人,常常因水土不服而染病,1734年,原先居于漳州府海澄县的杨姓、陈姓、谢姓先民,从各自家乡奉请了保生大帝、关圣帝君、吕山通使等守护神到台湾。

“吕山通使就是霞阳村应元宫和杨氏宗祠里供奉的使头公,类似我们杨氏一族的守护神,当初先辈去台湾时,就把它请过去,用来祈求平安。”霞阳植德堂秘书长杨光注指着杨氏宗祠正殿左侧的一尊神像介绍道。只见神像一身明制服饰装扮,手中还握着一支龙头杖,虽然杨氏后人也说不清使头公究竟是何方神圣,但在渡台的数百年间,他们一直笃信这位神明能给予他们好运与守护,想来当钟氏来到番仔寮之后也应该会前往供奉神像的草寮,敬谢神明的守护。

1854年,杨氏后代之中一位授军功七品的杨应孝公因为见到供奉杨氏守护神与祖先牌位的庙宇多有颓损,于是召集各房募捐兴建了新的宫庙,并沿用了霞阳村祖宫的名称,亦称作“应元宫”。百年来由霞阳村分居台南的杨氏族亲一直在寻访先祖故里,在19905月由杨财源、杨鸿仪等六位杨氏后人组团回到霞阳村朝拜神明先祖,双方得以串联起先辈渡台发展的来龙去脉与艰辛历程,像钟氏这样不畏艰难、带领家族子孙跋山涉海、前往台湾垦殖的女性也得以通过族谱而被知晓,她们的魄力与勇气并不逊色于男儿,同样令人敬佩。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