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水电短缺 台企再掀登陆投资潮

来源: 2021-06-01 12:19

进入3月以来,台湾岛内缺水严重,正面临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情。水情吃紧,又直接导致水力、火力发电效能受影响,这对于本身就供电紧张的台湾,更是雪上加霜。

进入3月以来,台湾岛内缺水严重,因降雨量过低,目前正面临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岛内部分县市进入分区供水,包括台积电在内的新竹科技大厂已启动水车供水,但仍无法满足用水的需求。

水情吃紧,又直接导致水力、火力发电效能受影响,这对于本身就供电紧张的台湾,更是雪上加霜。而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核二厂1号机预估仅能运转到今年6月初,后续将停机。届时正逢夏季用电高峰,电力缺口如何补足,令人担心。

缺水加缺电,台湾各大企业正面临入夏前最严峻的挑战。

 

缺水电造成台企重大损失

台湾岛内的标杆企业台积电,最近挺闹心的。企业正面临着史上问题最大的缺水缺电荒。

台积电发布的《201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统计,该公司在三大科学园区的用水量,竹科厂区每日使用量达5.7万吨,超过竹科每日使用水量的三分之一,中科厂区每日用水量约共为4.9万吨,南科厂区每日用水量达5万吨,占南科园区用水量将近一半。

除此之外,目前台积电用电量占全台湾用电量的5%,2020年《天下杂志》就指出,未来台积电用电量将达到全台湾用电量的10%。

与台积电境遇相同的,还有台湾一系列半导体、面板等影响岛内经济发展的大厂。它们的制造生产过程,皆需要仰赖大量的水源,尤其是半导体行业,即使已经实施各种节水工程,企业的用水量仍然相当惊人。同时,这些企业的生产线基本都是24小时不停工,这就需要极大的稳定电力保证。一旦出现断电,将可能造成企业上亿元的重大损失。

4月14日,台积电位于南科厂区传出跳电的状况,虽然厂区很快通过柴油发电机实现供电,但还是损失严重,业界估计,停电可能影响台积电晶圆约3万片,损失估计约10亿元新台币。

“没有水和电,谁敢来投资?”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就曾指出,台湾最大的隐忧之一就是缺水缺电,台积电每个厂都有备用电源,但备用电源的用电成本比台湾电力公司的贵3倍,这对产业影响相当大。停电对于台积电的影响则几乎不可估量。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林伯丰也曾多次呼吁,面对缺水缺电危机,台当局务必超前部署。

台湾的缺水缺电问题由来已久,“全台工业总会”每年都会发表针对企业投资的白皮书,自2015年开始,白皮书中就一直提醒“五缺”问题,呼吁台当局解决。

 

水电问题是天灾更是人祸

对台湾岛内企业而言,缺水缺电问题是挡在它们经营发展路上的巨石,企业大佬们几乎每年都在呼吁台当局解决“五缺”危机。但他们的期盼又年年落空。

面对巨大的水电缺口,民进党当局基本上没有拿出可行的战略规划,更没有通盘考虑,整体规划。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认为,台湾地区的水电资源比较有限。在供水方面,民进党当局缺乏水资源利用长期规划,没能超前部署,导致供水只能“听天由命”,遇到今年缺少降雨,就造成“水荒”,给居民用水带来困扰,也严重影响高科技产业等工业用水。

唐永红指出,台湾地区今年缺水严重,并非单一偶然现象。长期以来,台湾地区陷入经常性缺水困境,今年只是特别严重而已。这一现象充分显示台湾所谓“民主政治”的严重弊端。用水这一严重的民生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和经济建设问题,并未得到民进党当局足够重视,执政者把主要精力放在选举上,放在争权夺利上,这是问题根本所在。

如果说缺水还可以算天灾,那么台湾缺电问题,就是实实在在的人祸了。

“2025非核家园”是民进党当局提出来的能源政策。该政策于2017年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民进党当局要在逐步停用核能、限制火力发电的情况下大幅度使用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发电,尤其是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对此,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庞建国指出,2020年全台发电量中核电比重仍有12.7%,如今距离2025年只剩下4年左右时间,究竟能不能如期完成目标,提高天然气和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同时弥补核电和燃煤发电减少后带来的缺口,民进党当局自己都说不清。

“目前,台湾天然气几乎全部仰赖进口,运气的船只一旦在海上遭遇恶劣天气等原因影响,电力供应立刻会出问题。同时,太阳能光电板侵占农地问题近年争议不断,风力发电受天气影响大,地热发电成本高、风险大,都会影响再生能源发电比重的提升。”庞建国认为,这些问题的浮现,凸显出台湾能源转型政策的草率与不合理。

有台湾媒体也表示,从蔡英文上台以来,能源专家就一直针对绿营的能源政策提出诤言,认为躁进“废核”必然导致缺电;又因再生能源发电进度难掌握,同时无法作为基载供电,最后只能借助火力电厂。这些预测现在一一应验。

 

当下,是台湾半导体产业来大陆发展的最佳时机,两岸企业应携手合作,共同做大半导体产业规模。


大陆成避险台企最佳栖息地

一旦台湾水电资源紧缺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台湾企业势必趋利避害,寻求更好的发展市场落地。而近在咫尺的大陆,就是最佳的栖息地。

事实上,台湾企业对赴大陆投资的兴趣,在2020年就有了明显增长。台湾经济部门数据显示,台资赴大陆投资额年增41.5%,共59.648亿美元。这是自2016年开始,台资对陆投资连续四年负增长后首度转正。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表示,就全球范围与中长期发展态势观察,大陆依然是台商投资的重要选择,存在诸多新机遇、新机会与不可复制的独特优势和条件。

“首先,大陆庞大的产业与工业体系,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与服务体系,这个优势在周边或全球范围内就是少见的,非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能相比,对台商发展仍具很大吸引力。”王建民表示,这是台商在大陆发展的最重要优势,在大陆投资设厂,可轻意找到上下游配套企业与零部件供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其他任何地区不易做到的。

其次,大陆提出了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在有眼力的台商看来,现在正是进入大陆内部经济循环与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好时机。王建民指出,接下来一段时间,不少台企会高度关注与研究大陆双循环战略及政策调整,从中发现商机,发现投资机会,确定投资项目,布局大陆发展。

“最重要的是,最受台湾缺水缺电影响的,是半导体产业,而这个,恰恰是大陆正在全力发展,给予最多支持的产业之一。”王建民说,半导体产业是大陆发展严重滞后的产业,尤其是设备、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等方面严重受制于人。发展半导体产业就成为当前与未来大陆重点扶持的产业,也是有巨大发展潜力与前景的产业。“这是台湾半导体产业来大陆发展的最佳时机,两岸企业应携手合作,共同做大半导体产业规模。”

同时,王建民指出,近年来,大陆对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发展经营制订了一系列支持性法规政策。这种特殊的台商政策红利在全球是极少见的。“从‘31条措施’、‘22条措施’,到新冠疫情后出台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11条措施’,不少地方还制订了本地鼓励与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鼓励台商投资与支持台资企业的政策体系,也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独特方式。台企只要高度关注与研读这些政策,用好这些政策,并结合大陆不同地方的环境、条件与自己企业的优势,就能在大陆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

“台湾的‘五缺’危机,不仅仅影响大企业,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他们也极大可能选择离开岛内,改赴大陆经营,从而掀起中小企业的登陆热。”庞建国说,这波以台湾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大陆发展热,由多方面的内外因素促成,除了“五缺”的因素,最为主要的,是大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深得民心的两岸融合发展政策,包括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同等待遇制度化安排。

从缺水到缺电,都是民进党当局失能的表现。水电是企业能够正常发展的命脉,一旦缺失,为了生存,企业必然逃离。当台湾水电供应始终危机四伏,“五缺”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台积电等大型企业在岛内的新投资,将有可能为之停摆。从深层次来说,始终被民进党当局轻描淡写的水电问题,将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致命伤。民进党当局,更无法阻止为避险而转移大陆的众多台企。长此下去,被严重影响的,将是台湾经济的合理结构性。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