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从文献中读懂百年党史

来源: 2021-07-06 09:51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林出版社精心推出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李颖的新作《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大众化党史读物,一经立项即被中宣部列为“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为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权威读本。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如何使这部历经百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大部头、大历史”飞入寻常百姓家,帮助广大读者读懂、学深、悟透?李颖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窃以为,这本书至少有如下特色:
首先,深入浅出,举重若轻。要把党史写得通俗易懂,必须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之上,这是对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力。
百年党史浩如烟海,档案文献汗牛充栋,如何帮助大众勾勒其大致轮廓,以达到了解党史知识的目的,至为重要。对一百年,一百件事,作者注意突出所选事件的“双重意义”:既要是当年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也要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比如1949年,作者略写人们耳熟能详的开国大典,而详写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反映出毛泽东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忧思和对党的性质宗旨的深刻认识;而60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两个务必”,将艰苦奋斗的作风延续发扬,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表现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这样的书写,可谓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展现了作者的不凡功力与深思熟虑。
其次,文献史料,故事表达。翻开这本书,原始文献、珍贵资料比比皆是,但在表达上,作者别出心裁,即以讲故事形式呈现,做到见事见人见精神。
书中最富有特色的文献之一,是作者亲赴绵阳搜集到的邓稼先珍贵手记。借由这份手记,作者引领我们回顾了那段动人的历史:1964年10月16日,是经历过那个年月的亿万中国人民难以忘怀的一天。当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发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新闻公报》。无数人涌上街头,如同庆祝盛大的节日。饱尝过外国侵略者欺凌的老一代人更是激动得眼含热泪。他们知道,祖国有了原子弹,意味着这块历经沧桑的国土,不会再有八国联军入侵、“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此时,寓居美国的李宗仁便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他也由此定下了回归的决心。邓稼先是“两弹一星”元勋的杰出典型代表。1985年11月1日,61岁的他工工整整地向组织填写了一份党员登记表。1986年7月17日,离世前的12天,他留下了人世的最后墨迹,让我们看到了邓稼先对核武器事业的深情执着及对自身贡献的低调谦逊。
关于“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中国的重要影响和作用,邓小平后来的话很深刻。他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再如,写改革开放新时期,作者选用了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陈云关于试办经济特区的批示等文献,让读者看到特区建设是如何在希望和疑虑的目光中起步。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在中南海听取了广东省委负责人习仲勋、杨尚昆的汇报。习仲勋讲了广东经济的现状,谈了广东省开放、搞活的设想。其中着重谈到,省委要求允许在深圳、珠海、汕头划出一定地区,单独进行管理,作为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商的投资场所,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初步定名为“贸易合作区”。邓小平听着习仲勋的汇报,细细寻思。这块地方该叫什么呢?工业区,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贸易合作区,都不准确。他想了想,说:“深圳,就叫特区吧!”“特区,好!”习仲勋喜出望外,脱口而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一个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本书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仅充分体现党中央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主要活动与历史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还用大量篇幅展示革命英烈、时代英雄、先进模范和奋战在一线的普通劳动人民的感人形象。红军师长陈树湘断肠湘江,方志敏烈士千古流芳,东北抗联杨靖宇、八女投江视死如归,“狼牙山五壮士”砸枪跳崖,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等战斗英雄,以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一个个先进人物作为党的杰出代表,刻印在人们的心中难以忘却,使百年党史更加鲜活感人。
同样的,这本书也对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作用给予关注,加入了大量反映人民生活的真实片段和珍稀照片,而这些也是读者平常很难见到的。比如土地改革时的一张个人房屋执照、一张手工艺人的会员证、一幅改革开放后乡镇工厂里生产床单的女工照片、武汉市抗洪抢险时16名共产党员签署的生死牌等,从普通人的角度折射出了时代原貌,充分反映了党的历史也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每一个人读来都深有共鸣,并且时时有前后呼应之感。
再次,创新表达,更接地气。在全媒体时代,党史除了纸质文献以外,更呈现了立体化、多元化的传播途径。如何创新融合手段,扩大传播效果,让党的创新成果和党史研究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对此,出版社和作者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将《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打造成“字图音视”四位一体的党史立体读物,从而加深了读者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发展历程和丰富经验的领悟,以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提升开拓未来的决心和底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第100个专题,以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引,以党的建设的伟大成绩,以及“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完美收官,对百年党史进行了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