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115亿美元:厦台产业 开启全面多层次合作

来源: 2021-07-08 22:19

越来越多的台企在这里追梦、筑梦、圆梦。图为火炬(翔安)产业区。


2020年,两岸产业合作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政治经济多重因素影响下,仍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这其中,厦门的对台产业合作也有新的发展。厦门市商务局发布消息,截至2020年底,厦门实际使用台资累计115.3美元,台企工业产值占厦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3。

近年来,大陆资本市场改革逐渐取得成效,借助自贸区和各类合作支点平台的建设,厦门继续推动对台产业深度合作,吸引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来厦。


屡开先河放宽台企市场准入

产业合作,是厦门对台交流的一个重点领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说:“厦门地处对台前沿,新形势下推进厦门与台湾产业融合方面,厦门是大有可为的。厦门提出的‘双千亿’产业链,也是要让厦门能突破现实困境,再创经济辉煌。两地经济发展都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下功夫,台湾科技产业比我们早起步,但要靠大陆市场的规模效应,厦门台湾两地产业融合,将促进厦门和台湾的经济发展,进而有利于增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认同。”

为了更好地推动对台产业合作,厦门成立了多个产业园区,有计划地与台湾产业进行深度对接。

作为全国3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而立之年的厦门火炬高新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开展与台企的联动与合作。

截至2020年底,厦门火炬高新区累计引进台资企业300多家,行业主要集中在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LED、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等四个领域。

记者走进火炬高新区的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这里是大陆第一家面向台湾科技人才创业和技术转移的创新孵化基地,是厦门火炬高新区的主要创新基地之一;2009年6月,被科技部批准为大陆首批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经过多年培育,这里的台湾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孵化平台已成形,并成为厦门市对台科技产业合作与交流的一个窗口。

厦门火炬高新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开展与台企的联动与合作。图为火炬高新区里的台企。


与火炬高新区一样,成为厦门台企聚集地的还有厦门自贸片区。自厦门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市场准入不断放宽,对台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大陆首家台资海员外派机构——厦门台塑兴公司、大陆首家台资人力资源机构——沛亚人力、台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台湾大陆通商专业事务所等先后在此落户。据统计,从正式开放以来,厦门自贸片区引进的台资企业累计已达1300家。

为更好地促进厦台产业合作,厦门屡开先河,不断放宽台企市场准入。引进大陆首家两岸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福建联合信实与台湾广和联营办公室”,引进大陆首家可外派船员至全世界船队的台资海员外派机构“裕民船舶公司”,启动大陆首个台资微循环公交项目“里享行”,成立大陆首个全台资网约车车队“厦门元客宝岛车队”,率先批准20家台湾建筑企业在厦从事建筑活动……

越来越多台企来到厦门,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已经在厦投资创业的台企,厦门更是锦上添花,不断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在厦台企转型升级、发展壮大。

同时,两岸金融创新也成为厦门自贸片区先行先试的一张重要“名片”。

随着政策的放宽,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金融机构落户厦门,享受厦门自贸片区改革政策红利,开启两岸金融合作新形态。比如,台湾第一银行厦门分行和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厦门分行实行高管备案制和开业后,即申请开办全面人民币业务。厦门金圆集团联合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国美控股集团设立首家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金美信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已经开业运营。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与台湾永丰金控在厦门合资设立海西首家两岸合资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圆信永丰基金公司。厦门台资保险法人机构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富邦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并发挥台资保险机构优势,为客户提供两岸保险一条龙服务。

 

2015年7月29日,“厦门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政策发布与业务启动仪式”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隆重举行,标志着厦门全面启动对台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

2018年,台湾富邦金控首次以直接股东的身份入股厦门银行,并与厦门银行在中国台北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尝试探索助力台企上市

2020年下半年,厦门台企在大陆资本市场“集体爆发”,接连几个月,都有来自厦门的台资企业敲响A股上市钟,建霖家居、欣贺股份、宸展光电等3家台企和台资参股的厦门银行在A股上市。

台企意欲在大陆A股上市,看中的正是大陆的资本市场。而厦门从2019年起,在推动两岸资本市场互动方面,就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据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厦门市对企业上市奖补扶持力度领先大陆各省市。目前,厦门市对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以及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并交易的,分别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或奖励;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募集资金40%(含)以上投资在本市,再按照首发融资、再融资金额给予相应的奖励。

为化解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厦门市设立了3只百亿级基金,以“股债联动”的方式,为上市公司特别是民营上市公司“雪中送炭”。厦门市百亿级基金是全省设立的首只纾困基金,厦门也是全国第四个推出上市公司纾困措施的城市。

为更好推动台企上市,厦门还先行先试,在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打造了全国首个“台资板”,推动建立“以台服台、协同共享”的特色金融服务体系。通过“融资,融智,融资源”的方式为台资企业提供挂牌展示、股权登记托管、投融资服务、培育改制、上市孵化等综合金融服务,免费提供“梧桐培训体系”融智服务和“闽南科技金融中心”路演服务,让台资企业“轻装上阵”。

2020年10月,两岸首家合资综合类证券公司——厦门金圆统一证券获中国证监会颁发“经营许可证”,可以开展的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证券自营及证券承销和保荐。厦门金圆统一证券董事长薛荷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自2011年金圆集团启动两岸合资证券公司筹建准备工作算起,到如今揭牌开业,金圆统一证券的落地耗时9年。可以说,金圆统一证券是金圆集团成立以来投入精力最多、申设时间最长、工作难度最大的一张金融牌照。

2020年7月30日,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正式登陆A股,成为2020年首家在大陆上市的台企。



政策先行保障台企发展

为保证台资企业在厦门的顺利发展,近年来,厦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企业的顺利经营。

2019年,厦门对外公布了《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深化厦台经贸产业合作,《若干措施》强调要努力打造厦台共同市场。比如发挥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等对台经贸合作优势;加强厦台行业对行业、协会对协会之间交流合作;推进对台经贸合作信息汇聚与资源共享,新设立台企可按大陆企业申请注册;充分发挥厦门自贸片区作用,推动建设集成电路双创平台和线上、线下集成电路产品保税交易中心等。

2019年7月,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发布《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包含七个方面55条新规,新规中制定了一系列对台优惠举措,助力厦门持续发挥两岸经贸交流的窗口作用,推动两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021年2月,两位台胞于厦门自贸片区内按大陆企业同等待遇分别申请注册了两家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厦门自贸片区内,台企按大陆企业同等待遇政策的正式落地,厦门市贯彻国家《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此次自贸区内,台资企业可申请注册为大陆企业同等待遇政策的落实,不仅是两岸产业融合的重要突破,更为台商拓展在大陆的经营许可范围迈出了先行先试的关键一步。

厦门自贸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春晖介绍,此前,台胞要求落实台企同等待遇的呼声就比较高,我们抓住这一机遇,利用自贸片区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和两岸三创基地平台的优势,与自贸片区管委会密切配合,对有意向的台胞进行政策宣传和申请辅导,很快就有两名台胞率先注册,在台胞台商中反响很大。

2020年9月20日,厦门市与台商台企座谈会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厦门市与台商台企座谈会上,15个台资台企项目签约落户厦门,总投资103亿元人民币。


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指出,以往台商在大陆投资办企,必须要从台湾或是其他第三地投入资金,在大陆视同外资,受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约束,所以在一些行业对台资企业有着部分限制。“但如果现在台企在自贸区内按照内资注册,实际上就是放宽了台企在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限制,赋予了台企在大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政策落地,在自贸区内先行先试,对台企是一项重大利好,将为两岸产业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我在厦门经营多年,这个消息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台企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文浩表示,以往因为台企等同于外资企业,所以有时在办理各项业务时需要先到外管局进行报批后再转到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办理,过程相对比较繁琐。同时因为不少台企没有外贸业务,但是在注册的时候没得选,只能按照外资企业去申请。“如果我们台企等同于内资企业的话,那对于一些政策的办理或是业务的变更来讲就要方便得多,现在于自贸区注册的台企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注册内资或是外资,形式更加灵活。”

据悉,为将这一政策落实落细,厦门自贸片区市场监管局指定专人全程为新注册的台商跟踪服务,将持续关注新落地台商的经营状况。下一步还将设置台胞投资专窗,为台胞在厦投资创业提供更多便利,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随着近年来两岸产业转型和升级速度不断加快,两岸产业合作将有更大的突破。厦门正在不断借助自贸区和各类合作支点平台的建设,让在厦台企升级转型和两岸新兴产业整合有更多机遇,厦台产业也将开启全面多层次合作新纪元。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