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一幅画的两岸圆合路

来源: 2021-09-06 17:50

2021年6月1日,杭州举办《富春山居图》合璧十周年纪念活动。图/受访者提供


370多年前,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遭遇火厄、断为两截。1948年,《富春山居图》的后段《无用师卷》,被国民党带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前段《剩山图》,上世纪50年代起,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命运多舛的画卷,自此分隔两地。

2011年6月1日,台北阳明山脚,细雨绵绵。那一天,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210、212陈列室里,两幅山水画并排摆放在14.5米长的大通柜中。那一天,台北故宫博物院里里外外都是专程赶来的人们,在场者个个引颈,身子前倾,努力记住这个连乾隆皇帝也曾念想而终不得的场面。

在分隔海峡两岸60多年后,《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与《无用师卷》,终于合璧展出。这一展,成就了中国艺术史上一段佳话,也为两岸文化交流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双向展出受挫

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周功鑫在接受《台海》记者采访时表示,合璧《富春山居图》的念想,早在2008年就已经出现。那一年,她刚就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时,偶遇当时的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两人在聊天中,谈及了《无用师卷》与《剩山图》合璧的可能性。“我当时惊讶于刘长乐总裁对中国书画史的见解与眼光,同时也觉得合璧没什么不可以,于是开始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启动两岸《富春山居图》同台展览的准备工作。”

周功鑫说,当时,她专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开了一个会,召集大家探讨《富春山居图》合璧的可能性和具体做法。会议上,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负责人的何传鑫认为,黄公望这幅名画对山水自然的掌握与笔墨的多元写意变化,呈现元代文人画的精神,影响明清两代水墨绘画发展至为深远。策展的方向既想呈现两图合璧,另一方面也希望展现黄公望其他的书画珍迹、后世临仿的《富春山居图》,以及黄公望的师承和他对明清文人画的影响。

然而,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推进策展一段时间以后,出现了一些波折,周功鑫说,这个波折,最终让两图合璧的计划暂时停顿下来。

周功鑫所说的波折是什么?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杨建新向记者介绍了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杨建新说,与同样分藏两岸的《四库全书》、“三希帖”相比,《富春山居图》是唯一一件文物分处海峡两岸的稀世珍品,而它问世后的600多年里发生的传奇故事,更赋予了它额外的价值和意义。

二十世纪90年代,还在浙江省台办工作的杨建新就曾想用《富春山居图》合展来推动两岸的文化交流,“当时很强调经贸合作,但是这毕竟是物与物的交流,而文化交流却不一样,它是人心的交流,是思想的交流,是情感的交流,是精神的交流。”

“1998年,我和我的同事们开始谋划《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的事情,1999年觉得难办,当时我们的画过去台湾,还是有可能,但是台湾的画拿过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谈及旧事,杨建新语气中不无遗憾。

为了弥补遗憾,后来,浙江省策划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圆合暨春江雅集活动”,邀请了30多位两岸书画家,一起临摹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孔仲起、时任台湾中华艺文交流协会会长史元钦、台湾著名国画家李奇茂等都有参与。这是大陆最早的一次高规格、高品位的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杨建新说,举办这次有意义的文化交流活动,表达了两岸艺术家、书画家、文化工作者的一种意愿和情感。

组织两岸书画家临摹《富春山居图》后,浙江方面一直没有放弃实现真正合璧的努力。只是由于台湾处于陈水扁当局主政时期,两岸关系比较紧张,两画双向展出机会渺茫,两岸不少有志之士意图促成合璧,最终也未能成功。

2005年,《富春山居图》合璧一事出现转机,关键人物依旧是时任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杨建新透露,那时自己已经就职浙江省文化厅厅长,刘长乐专程到浙江找到他,提出《富春山居图》合璧的想法,并几次到台湾想努力促成这件事情,而台湾方面的反馈仍是: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先去台湾展览,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来大陆展览的事先不谈。

杨建新当时表态,希望实现两岸《富春山居图》的交流,有来有往。浙江博物馆的《剩山图》去台湾展览没有任何问题,但希望台湾方面承诺适当的时候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能赴大陆和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合璧展出。

“但当时台湾方面连这样一个遥远的承诺都不愿意。”杨建新今天回想此事仍掩不住遗憾。

 2011年1月,两岸签署“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备忘录。

关键问题卡壳

2008年,马英九上台,国民党重新在台湾主政,两岸关系由对抗转向和解,杨建新觉得时机成熟了些。

“2009年其实有个契机。”杨建新说,当年两岸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这是两岸故宫博物院60年来第一次合展,其中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有37件,包括多幅表现清宫生活的珍贵画像。

在这个背景下,台北故宫博物院方面多次托人带口信或者书面来信,他们准备办一个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希望能借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展出。但杨建新态度依旧:浙江方面过去没问题,现在和未来都没问题,但是希望能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实现双向交流,希望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在未来也能赴大陆展览。

随后,浙江接到了台湾方面的正式来函,希望大陆能制定一个法律,即“司法免扣押”,不扣留在大陆展览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

“一开始他们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匪夷所思,扣留台北故宫博物院过来展览的文物?坦率地说,我们连想都没想过,怎么可能呢?”杨建新后来才明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很多文物本来就是大陆运过去的,台湾方面担心大陆会不会借展览机会扣留?

台湾方面在来函中还表示,台北故宫博物院有70件文物被内定为“限展国宝”,即从不出宫,自己展览也是最低4年才拿出来一次,包括《无用师卷》。“言下之意就是你哪怕通过了‘司法免扣押’,《无用师卷》也不能到大陆展览。”杨建新这样认为。

当时,浙江方面在回函中表示,希望两岸的交流能相互持久。台湾同胞渴望看到合璧的《富春山居图》,大陆的同胞更是翘首以待。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两岸同胞有资格、也有权利共享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现实的条件下大陆专门通过“司法免扣押”文物条款是不现实的。以此为前提,等于排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到大陆展出的可能;其次,海关法律里面已经有这样的条款,所有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经海关批准暂时进口的货物(包括文物)必须在海关如数清点清楚,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交流任务,并且如数运出海关,一件都不能留下。如果留了一件,就要予以处罚,所以不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无用师卷》赴大陆展览被扣押的情况。

在这之后,双方在“司法免扣押”问题上卡壳了,一直到2009年,双方依然在沟通。“过去的问题,我们越谈越自信,过来的问题毫无进展。”杨建新回忆说。

 

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开幕式在台北举行。周功鑫(左四)与杨建新(右三)都出席开幕式。

“让一步、又何妨”

“过去”和“过来”的纠缠,就是周功鑫口中的波折,也是杨建新当时最大的遗憾。正当两岸都觉得合璧无望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2010年3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两会”上以《富春山居图》暗喻两岸分合,“画是如此,人何以堪?”他提出希望这幅传世之作能够合璧,引发两岸的广泛关注。

“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是对我们的一种推动和鞭策,同时在台湾那边也引起了轰动。”杨建新注意到,他的一些台湾朋友纷纷发表文章,认为应该促成两岸文物的双向交流,“为什么大陆的能过来,我们就不能过去呢?”

之后,浙江方面也加快了和台湾方面的沟通,发函表示“我们希望得到你们的理解,希望你们在这个问题上能够表示理解,愿意促成合璧。

也是因为温家宝总理的一席话,刘长乐重新展开斡旋。2010年5月,周功鑫专程访问浙江省博物馆,就《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事宜进行了沟通。“当时,在沟通中,大陆方面的态度有所转变,同意先送《剩山图》到台湾合璧,这让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周功鑫说。

而杨建新也表示,当时,大陆方面有了“让一步、又何妨”的新思维。“看来一定要达成一个双向的互动,当时确实有困难。所以我们研究决定,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哪怕你不过来,你不做这方面的承诺,我们也下决心过去。”

为了正式敲定合璧事宜,周功鑫多次安排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高层赴大陆。2010年8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何传鑫受周功鑫委托,专程访问浙江省博物馆,双方就合璧展出的事情再次进行了沟通。同年10月,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明珠到访浙江省博物馆,“这一次双方谈得比较具体,基本达成了共识。”周功鑫说。

2011年1月16日,周功鑫再抵杭州,委托时任台湾财团法人广达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林百里与时任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在《富春山居图》的原创地、富春江畔的富阳市签署了“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备忘录。

 

《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现场,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了合璧后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无用师卷》

民众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观赏合璧后的《富春山居图》。

期待《无用师卷》回乡

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合璧展正式开启。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呈现黄公望的绘画师承,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规划了6个单元,分两期展出。第一期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的书画珍迹”“富春山居图临仿本”“黄公望的师承与交游”4个单元;第二期为“明清时期黄公望的影响”“黄公望传称作品”等单元。

此次展览中,浙江省博物馆除慨然出借《剩山图》,还出借王原祁《仿富春山居图轴》与奚冈《仿黄公望富春笔意图轴》。另从北京故宫商借有黄公望题跋的赵孟頫书迹以及沈周《背临富春山居图》,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借黄公望《溪山雨意》,上海博物馆也出借有黄公望题跋的钱选、倪瓒书画,南京博物院借出黄公望《富春大岭图》,另有云南省博物馆的黄公望《剡溪访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还展出黄公望另一名画《九珠峰翠》挂轴。

台湾著名书画家江明贤有幸成为首批受邀参观的观众。回忆当年,江明贤说,那是一种太过微妙的感觉。幽暗的灯光中,一分钟就能绕上一圈的陈列室里,竟容下了660多年的沧桑岁月和不朽传奇:被焚为两段的《富春山居图》、当年与其一同遭遇投火殉葬的明唐寅《高士图》、明沈周痛失名画后背临的仿本,以及被乾隆皇帝长期误以为真的《子明卷》……懂得里头故事的自己,每挪一步,都觉不舍。

1988年,江明贤打破海峡两岸艺术界分隔四十年的僵局,应中华文化联谊会邀请,在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举行个展,成为首位亲临大陆举办个展的台湾画家,引起两岸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回响,开启了两岸美术交流的先河。至今他已经往返大陆200多次,走遍了大陆名山大川,作品也多次在大陆展出。2011年,在《富春山居图》合璧前后,江明贤受国务院参事室邀请,与大陆画家、民革党员宋雨桂分别代表两岸主笔画家“合璧”创作《新富春山居图》。两岸画家用画笔协力描绘了600多年后的新富春山居之景。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我经常在想,如何善用这些技术和工具,让民众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欣赏学习中华文化。”周功鑫介绍,2011年,“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制作了3D动画版《富春山居图》,你只要对着画中人喊一声“喂”,他听到了就会回应你。“这一喊就穿越671年,因为这幅画是671年前画的。所以,我们希望借用像AR、VR、AI等技术,更好地推广中华文化。”

对于十年前台北的短暂合璧,杨建新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如今,他仍对《无用师卷》来大陆展出充满期待。“我想北京、南京这都是应该去的,但最应该去的无疑是杭州富春江畔。我们在黄公望的祖居地、《富春山居图》的诞生地,举办一次合璧展,从而圆满地完成《富春山居图》的双向互动的合璧交流,成就一段中华文化史上的佳话美谈。”杨建新说。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