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厦大终身教授谢沛霖: 教于斯,学于斯

来源: 2021-12-02 17:38

文/《台海》杂志记者 张铮

对于台籍教师谢沛霖来说,在厦门大学最快乐的事情有三:与国际访问学者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潜心研究经济学专业课题。与学术相伴的日子,他乐在其中。那一把把开启未知的钥匙,是他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之源。


谢沛霖,台湾台南人,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2013年来到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现为WISE副教授。



东海之滨,五老峰下。山海之间,有梦相连。在厦大校园里,梦想并不是学子们的专属,厦门大学的台籍教授谢沛霖,把厦门大学视为实现教学与科研梦想的舞台。在这里,他被似曾相识的乡音打动,被亲切友善的同胞打动,被同等待遇的政策打动,更被自强不息的厦门大学学子所打动,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里,他对这片土地的情感,愈发浓烈。


“古早味”与“国际化”的碰撞

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有高大成群的“嘉庚风格”建筑……人人都道厦大门是“最美校园”,厦门大学台籍教授谢沛霖则认为,走在学校旁边的小巷里,那份突如其来的亲切感与熟悉感,才更为让他动容。厦门有他最熟悉的乡音美食,而厦门大学给了他潜心做学问的环境,加之厦门大学经济学专业较高的国际化程度,让他下定了成为一名厦门大学老师的决心。来到厦门大学之后,一系列政策的落实,更是让他在厦门的生活有了保障。

谢沛霖是台湾台南人,从小学到本科的学业,他都是在台湾完成的。如果没有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读博经历,他可能不会和与台湾一海之隔的厦门,展开这段不解之缘。

读博期间,谢沛霖的指导老师之一是洪永淼教授,此时的洪教授既是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同时兼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2011年,读博期间的谢沛霖在洪教授的带领下参与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会,那是他第一次来到厦门。会议结束后,他有意地到厦门大学附近的街道小巷中走一走、看一看,他惊奇地发现本地人说话的腔调居然与他的家乡台南出奇地一致,这让他想起了家乡爷爷奶奶说话的腔调,令他倍感亲切。为此,他还特地去翻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历史渊源。但更令他没想到的是,他与厦门的缘分才刚刚开始。

博士毕业前夕,洪永淼教授多次与谢沛霖长谈,希望谢沛霖能够加入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未来从事教学与科研的相关工作。“读博期间,老师不仅关心科研进展,还会为我的人生困惑提供建议。他的睿智与真诚感染了我,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充满了崇敬。”除了老师的鼓励以外,谢沛霖也深切地感受到大陆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同时,厦门大学经济学专业在国际上也拥有一定声量,时有国际学者来访,能与更多学者交流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经过慎重的考虑,谢沛霖做出了决定。2013年,博士毕业后的谢沛霖来到厦门大学,担任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

八年的时间内,谢沛霖获得了副教授职称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终身任职资格“厦门是一个吸引人的舞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是一个人人都有机会的舞台。”谢沛霖表示,之前他会担心在大陆使用台籍身份会有一些限制,但事实上在这里生活后,他的顾虑已完全打消。

在申请人才住房方面,谢沛霖也感受到了这份“同等待遇”的美好。“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安居政策解决了我在住房方面的困扰。原本我以为需要本地户籍才能购买安居房,没想到台籍也能申请购买。”谢沛霖表示,住房问题的解决让他为“留厦来”更添了底气与信心。


陈沛霖(右二)与学生的相处模式更像是朋友,或者是一名年龄稍长的学长。


“我有一把绝无仅有的钥匙”

介绍起自己的专业领域,谢沛霖眼里有光:“我喜欢做研究,因为这让我感觉拥有一枚枚开启未知的钥匙。而且,这枚钥匙可能只有我发现了,别人都没有。”此时的他,仿佛一个手捧心爱玩具的男孩。

许多人对经济学有刻板印象,认为它“高深莫测”,但谢沛霖并不这么认为。“的确,随着专业了解程度的增加,经济学知识会变得越来越抽象。但经济学其实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选择的学问,所以它又有‘社会科学之母’的称号。”谢沛霖解释道,经济学解决了人们关于资源如何合理分配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了大学毕业的学生待遇一般比较高,原因之一可能是他的个人能力比较强,另一个原因是大学教育让他的个人价值增加了,经济学的研究,是告诉大家怎么去量化这两者对收入的影响大小。

谢沛霖坦言,一个人是否对经济学感兴趣,这往往从本科阶段就可以看出来,甚至于更早。有些人天生喜欢思考资源分配、资金背后的问题,那么他就会愿意在这一领域深耕。因为随着学习的深入,接触到的数据就会越来越多,涉及的数学知识也会越来越多,而不再局限于资源分配的内容,这对于真正感兴趣的人来说,会是越来越有趣的事。谢沛霖十分肯定,自己就是喜欢做研究的那一类人。当外界的声音太嘈杂时,他总能在研究领域内找到内心的平静。

平日里的谢沛霖生活简单,常常在学校与宿舍两点一线,但他感觉并不枯燥,在这样依山傍海的环境里做学问,是一种幸福。多数时候,他的活动范围都在学校和周边为主,偶尔也会和台商朋友们小聚,相互交流、提供建议。以前还会和学校里的其他老师们一起打球,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如今的他更偏爱打相对和缓的高尔夫。厦门大学台籍老师还建了一个群,偶尔会组织交流和聚会,谢沛霖说,他能感受到在厦门大学台籍老师们强有力的幸福感和认同感,但说起自己对厦门大学的认同感来源,他表示有些“与众不同”。


厦门大学对台籍教师富有吸引力,据了解,目前20多位台籍教师在此逐梦。图/林永昌 


眼前的学子,曾经的自己

“坦白说,我对厦门大学的感情不是一开始就很深的。但随着我与学生们交流的深入,我对厦门大学的归属感与认同感,都愈发加深了。”谢沛霖娓娓道来他对厦门大学的情感变化,一开始,他仅仅把厦门大学当作一个教学与科研的理想之地。与学生相处久之后,他发现学生们对厦门大学的认同感都很强,这种情绪也慢慢感染了身为老师的他。

对陈沛霖来说,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与学生的相处模式更像是朋友,或者是一名年龄稍长的学长。“从他们身上我能感受到很多东西,他们对学业的认真、对学术的执着、对学校的热爱,这些都是十分打动我的。”陈沛霖表示,最让他动容的莫过于学生们努力学习、克服困难的样子,这总是让他想起曾经的自己。这样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他深切感受到了秉持“止于至善”校训的厦门大学学生们的青春与热血。

在学校里,同学们非常希望能跟着谢沛霖做科研,不仅因为他在学术上成果颇丰,还因为他是位非常善于倾听、没有架子的老师。“通常老师们会更希望学生有一个好工作,或在升学上顺利一些。但谢老师不仅如此,他还很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有些时候他哪怕不能理解,也会给予充分的尊重。”谢沛霖的学生之一贺荣鑫说。

张露是谢沛霖带的本科班上的助教,她告诉《台海》杂志记者,疫情期间,谢沛霖老师主动让她帮忙询问课上的同学们有没有遇到生活上的困难,他可以提供帮助。老师的细心与温暖,让张露十分感动和佩服。谢沛霖还是一位同学们心目中可信赖的对象,当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失落与痛苦,同学们常常会主动找他倾诉,他会很耐心的倾听。“谢老师会站在你的角度上帮你分析问题,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老师。”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也没有止境。尽管陈沛霖已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授予了长聘终身教职,但他认为,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是他终生奋斗的目标。如今,他的学生们遍及各地,毕业了也都和他保持联系,平日里也会与他分享事业和生活上的喜悦。能看到自己的学生毕业后有很好的发展,陈沛霖认为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关于未来,陈沛霖表示还是会继续留在厦门大学做好教学与科研的本职工作。正是因为对科研的热爱,简单的日子也能过成诗。因为在学术的世界里,总有无限的精彩。


师者说

1.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进步。

2.学无止境,不断探索科研的乐趣。

3.亦师亦友,学术上的循循善诱,生活上的知心朋友。

学生说

谢老师是我的博导,他总是会用朋友的口吻给予我们建议,从不强求我们做什么,与他相处非常舒服。他还很擅长倾听,无论是多无聊的话题,他都会很耐心地听我们说下去,所以我们生活上的烦恼都会找他倾诉。

——厦门大学在读博士 张露


谢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研究空间,非常尊重我们的想法。尽管读博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但因为跟着谢老师,这个过程是轻松愉快了许多。

——厦门大学在读博士 李晓伟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