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厦大嘉庚学院讲师王中佾: 从幕后走向讲台,继续造梦

来源: 2021-12-03 10:09

文/ 《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图 / 受访者提供

王中佾,台湾台北人,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数位内容研究所硕士,任教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美食原创短视频“布鲁托老吃好”博主,独立电影导演、编剧。

 

2021年,王中佾(第三排左一)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海丝电影小镇暑期实践创作活动的学员合影。

 

初次见到扎着小辫,一身时尚休闲装扮的台湾青年王中佾时,很难将他与一般印象中的大学老师联系到一起,他自己也坦言,一开始并没有想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因为喜欢电影,他大学时期先后在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学系和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数位内容研究所学习,毕业之后经历了一段独立电影创作的日子,也曾在广告公司工作过,后来因种种机缘巧合才站上了讲台,这一转变让他开始了一段新的职业经历,新的环境也不断激发他的创作灵感。

聊起成为老师的契机,王中佾笑称是从网上“看”来的缘分。2018年,当时他还在台湾一家公司上班,在某一次剪片的间隙,因无聊而上网冲浪时,偶然看到一条报道福建出台了31条惠台措施的新闻,其中一条“鼓励台湾教师来大陆高校任教”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我本来也准备换工作,看到新闻中提到福建一些大学正在招聘,就决定试一试。”王中佾随即在网上搜索福建各高校的招聘信息,在投递简历、递交相关作品、材料之后,最终他走进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开启他的教师生涯。

 

从影视工作者到教师

回想起当初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面试经历,王中佾觉得还是很顺利的,他回忆道:“台籍老师的应聘流程和大陆老师基本没有什么不同,而且可能是受到那一年惠台措施的影响,同期进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台籍老师大概有十几位,主要分布在人文与传播学院与商学院。” 考虑到自己所学的新闻专业以及电影创作及拍摄的经历,王中佾在填写应聘岗位时选择了新闻专业与数字媒体专业,当时人文与传播学院还没有专门教授视频方面的老师,他入职后主要负责6门课,除了新闻系的基础视频制作和新闻节目制作必修课,还开设了短视频IP运营、纪录片拍摄等选修课。

虽然并非教育专业出身,但王中佾初登讲台时一点也不怯场,他说:“我的教学更像是与如同朋友一样的学生们分享知识,有时我也会分享一些课堂之外的有趣东西。”在追求新鲜、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的新一代眼中,王中佾是一位有趣的老师,因为他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用年轻人的语言同他们沟通。

来自人文与传播学院2018级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刘伊诺特别喜欢王中佾的视听媒体语言课,她介绍说:“这门课主要教授剧情片的拍摄及制作,当中也涉及拍摄的技巧与风格。王老师说话幽默,上课时会调节气氛,因此课堂氛围很活泼。”

除了课堂上的互动,王中佾拍摄短片时也经常找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刘伊诺也是其中之一,她说:“我从大一就开始跟进王老师一些短片的拍摄,最开始会参与一部分的内容策划,有时帮忙收拾道具或是找合适的拍摄对象。”参与的过程中她接触了很多从未涉及的工作:例如制片表格如何做,如何做一名场记,分镜怎么画以及如何把握拍摄节奏等。

王中佾对待视频拍摄的态度让刘伊诺敬佩,虽然跟进这些项目很辛苦,但她由衷地感到踏实,从王中佾身上,她学到的是一份责任感,“每个人都要勇于承担自己该承担的事,此外我还学到了凡事都要有计划,并坚持将计划执行下去,最终出来的效果会超出你的想象。这样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做视频这件事上,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王中佾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不同年段的学生也给王中佾留下不同的印象:大一新生就像一张白纸,虽然从教学层面来看更辛苦,需要灌输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但他们也是最有热情、活力十足的群体;大四学生因为已经掌握了专业知识,在教学上就相对轻松许多,布置作业时都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在同学生交流的过程,王中佾常常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他说:“我觉得在大学教书的好处之一,就是能接触到很多大学生独有的创意。虽然进入社会工作后也会冒出很棒的创意,但通常太顾虑市场接受度,或是局限在操作层面,产出的作品类型就很相似。”

 

网红博主的诞生

在大学校园的环境里,无论是做新闻节目的作业或是编写视频脚本,学生都能够天马行空,当落实到操作层面时,王中佾就会引导他们如何在保留创意的同时确保可执行。目前大学里有关新闻广电专业的课程,基本还是延续传统的理论架构,唯一不同的就是随着短视频、自媒体的兴起,这对师生来说都是崭新的领域,王中佾介绍道:“我开设短视频运营相关的选修课,正式开课时会让学生创建一个账号,到期末之前一直在上面发布视频并保持日常运营,然后根据实践情况来探讨。”

开设短视频相关的课程对王中佾而言是新的尝试,他一直以来对电影抱有极大的热情,因此一开始对短视频这种“快餐式”影像的印象并不好。当他来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担任讲师之后,逐渐感受到短视频的火爆,尤其厦门有许多快速发展起来的短视频公司,许多新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会选择进入短视频媒体行业,大学里也开始出现短视频以及自媒体运营相关的课程。由于短视频属于影视范畴的新事物,为了更好地向学生教授这方面的知识,王中佾有了自己运营一个自媒体的念头,他说:“因为我准备开设自媒体相关课程,所以尝试着将视听语言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将自己在运营自媒体和制作短视频时总结的经验传达给学生,比起纸上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更有依据。”

于是,王中佾开设了微博并以“布鲁托老吃好”的名字分享自己拍摄的美食原创视频,从2020年3月运营至今已有360万粉丝。 从技术上来说,拍摄一条短视频对他而言并不难,“因为我本来对视频制作就很熟悉,如何使用镜头、如何剪辑包括后期制作,都能轻松完成。”关键在于视频主题的选择,之前因为疫情王中佾在台湾上了一段时间网课,教学间隙他就思考有什么既有台湾特色又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内容,最终决定以美食为切入点。

王中佾说:“我拍美食不仅仅是吃,几乎每一个美食都会讲讲背后的文化。”比如在介绍台湾早餐店里为什么会有众多排列组合的餐品时,王中佾就会联系到台湾在不同发展时期受到哪些文化的影响,体现在食物上就是许多改良过的“平替”,例如台湾早餐店常见的汉堡肉,其用料一般是杂肉加工而成,还有一种蛋饼是以自制粉浆煎成饼皮,再加上蛋烹调而成。这些食物大多是因为早期生活水平较低,人们为了果腹而发明出来的,用料成本低,又有饱足感,属于平价的美味。拍摄美食短视频时,王中佾会考虑如何加入比较复杂或枯燥的历史文化知识,经多次实践后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关键是掌控节奏,不是在视频一开头就说今天要教大家什么知识,而是在一个轻松有趣的氛围下加入干货,比如用故事代入,这样观众反而会被吸引,不会有被迫学习的感觉。”                              

王中佾将自己归纳总结的内容分享到课堂,但他也提醒大家,自己的方法不见得适用于所有人,“我认为做自媒体并不是一个很稳定的事,只能通过不断试错、改进才可能有流量。”他鼓励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尝试运营自媒体或是短视频拍摄,其中格外强调内容的质感,之前有学生提出想做一个单纯记录大学生活或是探店类型的短视频,王中佾都直接否掉,他希望学生能够有明确的主题而非流水账的记录,“你要清楚自己到底想分享什么,它一定是能够落地、具体的主题,否则出来的东西就像快餐,快速但没有营养。”一直以来,王中佾都习惯有规划地完成一件事,运营自媒体时也是如此,他希望自己拍摄的东西是接地气的,能够带给大家一些知识或是思考的,至少不能是暂时填满大众“胃口”的那种虚无“食物”,这也是他希望传递给学生的理念。

 

01>王中佾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举办“你的Vlog为什么没人看?”主题专场讲座。

02>王中佾(左)与网红徐家珞合作拍摄美食原创短视频。

03>王中佾(右二)担任剧情电影《逃离海思镇》导演,图为他与摄制团队正在讨论。

两地生活各不同

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任教的这些年,日常教学以外王中佾更多的时间花在专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除了美食原创视频博主,他另外的身份是独立电影导演、编剧,构思电影时他更倾向关注贴近社会的主题,比如在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盛典系列活动“新影像·手机电影论坛”暨首届新影像·手机影片竞赛上斩获最佳实验影片奖的《守卫地球》。他还通过电影镜头讲述自己初到厦门的感受,比如在两岸·2019青年网络视听作品创作大赛中获得亲缘单元最佳短片奖的《沙嗲面》,他说:“厦门和台南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不仅是食物,还有历史。比如鼓浪屿上很多外国领事馆建筑,台南也曾受到荷兰、日本等外来文化影响,从现存的各类洋楼体现。”拍摄这些影片时,王中佾时常请学校其他老师或学生帮忙,一来因为同样的专业容易沟通,二来大家都对创作充满兴趣,彼此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王中佾所在的人文与传播学院如今还有五六位台籍老师,他们时常会交流生活的一些细节,他笑着说:“在这里生活久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支付,这里都习惯手机支付,很方便;但是一回到台湾就要切换状态,出门就要检查钱包里有没有现金。”除此之外,他感受更深的还有两地饮食的细微差别,“比如厦门的海蛎煎更扎实一点,更像是饼,台湾的海蛎煎一般会加上木薯粉,口感更Q弹,此外大体上都没有太大差别。”除了两地生活的差异,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任教的三年多,王中佾见证了周围环境的变化,一开始他确定要来工作时,首先上网查询了资料,“当时看地图感觉学校离厦门不远,好像坐船就到了;后来在网上看了学生的反馈,发现交通还是挺麻烦的。而且我刚来时,学校周围还是比较冷清的,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现在就好很多了,周围小区、商店陆续盖起来,也比较热闹了。

王中佾笑称自己是个闲不下来的人,虽然学校有安排教师宿舍,他还是决定搬到学校外,“能够有比较独立的空间去做自己的事。”他也逐渐习惯了当地的生活,和当地人一样骑着小电驴往来校园内外,偶尔会发现校外一些好吃的小店,或许将来能成为电影或短视频拍摄的主题。针对有意向到福建高校任职的台籍老师,他也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准备到福建工作之前,大家可以先到具体的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因为闽台两地很多方面还是有不小的差异。” 目前王中佾依然享受教学的乐趣,同时也没有放弃电影的梦想,从就职到现在,他一直没有停止创作,要求自己每年至少出一个作品,也会参加一些比赛,他所希望的是“将自己在这里感受到的东西,转化成故事,用电影镜头呈现。”

 

师者说

1.让课堂更“鲜活”,既要传授专业知识,也需分享生活趣事。

2.新事物值得尝试,在试错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进步。

3.用电影镜头阐述所见所闻所感的故事,生活就成了电影。

 

学生说

王老师特别有趣,他总能用年轻人的语境与我们对话。他的课堂气氛一点也不沉闷,同学们很喜欢上他的课。尽管他平时幽默随和,但对待拍摄他非常专业、从不含糊,我非常敬佩他的敬业,也在实践拍摄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厦大嘉庚学院2018级学生刘伊诺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