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融汇贯通 台企腾飞

来源: 2021-12-15 13:46

集美区正发挥政策迭加、产业扶持、金融保障效应,朝着两岸经济合作领域,走得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好。


“坚持以通促融,培育两岸经贸发展新机遇。”

2019年12月,厦门市集美区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改革试点区。3年来,集美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勇于探索、先行先试,做实做优“通、惠、情”三篇文章,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如今, 集美区正发挥政策迭加、产业扶持、金融保障效应,朝着两岸经济合作领域,走得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好。


引导银行对台服务创新

 “不少在大陆的台胞,家人在台湾生活,台胞办理两岸汇款业务需求旺盛。但是到银行柜台办理汇款手续耗时长、手续费高,加之受疫情影响,现场办理多有不便。” 厦门银行台商金融部负责人王汝民说,原先台胞想要向台湾汇款,需要进行2次汇兑,准备6份材料,跑两趟银行。

作为承载着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集美,有大量台胞在此工作生活,而他们的家庭大部分还在台湾岛内,因此经常有大量的汇款需求。手续的繁琐,让台胞每次汇款都要耗费大量精力。

2021年7月底,针对台胞客户密切关注的薪资报酬跨境汇出问题,集美区联合厦门银行不断改革创新,推出了闽渝首个专门为台籍个人设计的线上两岸薪资汇出产品——“薪速汇”。

该项业务突破传统线下薪资汇出业务操作模式,将原本要到柜台办理的线下业务转移到线上手机银行,使台籍客户无须临柜直接通过手机银行汇款,足不出户即可在第一时间将在大陆的完税薪水汇给对岸的家人,轻松便捷、省时省力,有效满足了往来两岸台胞的汇薪需求。

王汝民介绍,使用“薪速汇”的方式非常简单,只要打开“厦门银行”手机客户端,登录台胞界面,上传纳税证明等电子材料,就能办理“薪速汇”人民币跨境汇款业务了。“使用‘薪速汇’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没有限额,只要是完税工资就可以汇出。”王汝民介绍说,“薪速汇”产品在推广期还能享受汇出端手续费全免,非常划算。

“薪速汇”产品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台胞的好评。台胞余奕萱是集美区企业厦门海阔鱼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运营总监,也是全省首位体验这款线上产品的台胞。余奕萱说,若是以前,她想把薪资汇往台湾,要准备不少材料,跑多趟银行,手续费还很高。“疫情防控期间,除了上班,我们更愿意宅在家里,而厦门银行推出的‘薪速汇’正好解决了我们的困扰,还不需要手续费!”尝试“薪速汇”后,余奕萱不仅对这款新产品赞不绝口,还马上“安利”给身边的朋友。

目前,“薪速汇”线上服务已在福建、重庆两地开展,截至9月底,已完成超过百笔汇款业务,从汇出行到中间行的操作时间平均不超过24小时。

事实上,“薪速汇”不过是集美区对台金融服务的一个缩影。

作为两大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所在地,以及全省唯一一个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改革试点区,集美区在对台金融合作方面不断创新举措、开展有益探索,制定全市首个鼓励设立台资金融机构、加强对台金融服务的扶持政策《集美区加强对台金融合作工作方案》。

2021年,集美区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为了全面推进集成改革,鼓励辖区金融机构服务好台胞台企,进一步研究出台厦门市首个《集美区鼓励银行加强对台金融服务奖励考评细则》,每年安排100万元鼓励银行服务台企、台胞,对于金融机构在全省、全市首创的对台金融业务,或申报在集美区首发的省、市首创对台金融业务最高奖励15万元,以真金白银引导辖区银行加大对台金融服务力度,提升台胞台企的金融服务获得感。

“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下,相信未来集美区会涌现出更多方便台胞台企的金融服务。”余奕萱说。

 

集美区在厦门市首创“台企全周期金融服务”,精准服务台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外汇、融资方面的难点、痛点。


解决台企融资需求痛点

11月5日,由集美区委组织部(人才办)、集美区财政局(金融办)联合打造的人才金融服务平台“T易贷”正式上线。今后,集美的各类企业尤其是人才企业可以通过该服务平台在线上“一站式”完成融资需求发布、贷款申请、融资担保、优惠政策办理等业务。

集美区财政局(金融办)负责人介绍,“T易贷”目前已在集美区政府“集美i企宝”网站上线,很快将接入移动端。目前上线的为1.0版本,首批整合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银行机构的金融信贷产品,企业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银行进行信贷线上申请、线上审核。通过该平台,企业可随时在线上跟进项目的申请、审核、办理进度,区金融办也将对办理流程开展跟踪管理,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该平台还设置了“融资需求”模板,为无法享受“T易贷”项目相关服务或者需要个性化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的企业提供需求发布平台,方便企业与银行“精准对接”。

“‘T易贷’是集美TOP金融赋能研究院重点打造的人才金融服务平台,旨在通过提供优质贷款项目,解决人才企业的融资需求痛点,助力优质人才项目快速落地、人才企业加速成长。”集美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T易贷”平台申请贷款、由区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且符合《集美区重点企业政策性担保贷款贴息办法》《集美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助力企业纾困减负增产若干措施》等政策的,最高还可获得50万补助。

为了进一步推动“T易贷”业务落地,当天,集美区财政局(金融办)和7家银行机构签订首批20亿元框架授信协议,并计划在半年内完成全部放款任务。中国银行集美支行、工商银行集美支行、光大银行集美支行现场给予稻兴电子科技等3家公司授信近3000万元,为辖区人才企业创业扶持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院王建民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集美区各有关部门各金融机构要深刻认识金融在助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抓好各项金融工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金融保障。把支持、助台企转型升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增加信贷投入,切实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将金融资源的“好钢”用在高质量发展“刀刃”上。


强化政银企联动模式

在助力金融机构服务好台胞台企的同时,集美区也通过强化政银企联动的方式,积极帮助辖区内台企做大做强。

“所谓政银企联动,是指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之间通过建立有组织、多形式、制度化的合作,实现货币政策传导的有形化和具体化,有效解决政府、银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密切相互关系,推进政银企互动,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联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政、银、企‘多赢’的目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教授说。

唐永红介绍,融资难、融资贵是不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尤其对不少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来说,融资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许多台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其是有些台商是‘无根台商’,这些台商的所有企业都在大陆,只能通过大陆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融资。而对于大陆的银行来说,对台资企业经营状况不了解,增加了台资企业的融资困难。”唐永红说,为优化台资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解决台资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应当积极构建政银企合作机制,为金融机构和台资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银行企业与台资企业展开金融服务合作,改善台资企业的融资环境。

为做好强化政银企联动,集美区在厦门市首创“台企全周期金融服务”,即早期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中期融资担保服务,后期上市全流程服务,精准服务台企。并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主动对接有台资背景的厦门银行、金圆统一证券等金融机构,搭建台企与金融机构、产投公司、金圆统一证券、两岸股权交易中心之间的对接桥梁,为台企提供从天使投资、担保增信、银行贷款到战略投资、企业上市等全周期、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增资扩产,发展壮大。

一方面,依托区产业引导基金、区担保公司,集美区多方位拓宽台商融资渠道。截至9月底,集美区金融机构累计为辖区27家台企提供信贷服务,贷款金额达17亿元,缓解台企融资之“渴”。另一方面,精准对接台商台胞需求,集美区不断加大对台企增信支持力度。此外,集美区还制定专门的担保贴息政策,由区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辖区台资企业,都可享受区财政按企业实缴利息20%的补贴,每年每家企业贴息总额最高可达20万元。

7月26日,“融汇贯通集美有招”集美区金融服务涉外企业政银企对接会顺利举行。活动邀请业内专家带来担保贴息政策、信保政策及外汇避险策略等分享,吸引辖区百余家外贸企业,其中包括15家台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外汇、融资方面的难点、痛点。

据悉,今后集美区还将强化与市外汇管理局、市金融监管局、招商银行、出口信保等机构的联动配合,积极争取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境外融资便利化等政策,通过政银企对接平台,助力辖区台资企业高质量发展。


做强做大直播电商行业

持续推进对台经济产业融合、不断把两岸合作引向深入。近年来,集美区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深化与台湾专业顾问机构合作,将两岸产业合作从实体产业引向生产服务领域。

2020年8月29日,首届“大陆台商台企电商转型升级推介会”在厦门市集美区举办。推介会上,大陆首个“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简称“产业合作园”)正式落地厦门,签署了首个两岸电商产业供应链金融合作备忘录。

该产业合作园由厦门市集美区政府、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以下简称“市台联”)、厦门市台商投资协会(以下简称“市台协”)等多个单位共同发起成立。

园区落地在集美区新城诚毅国际商务中心,面积近8000平方米。集美区政府对接互联网龙头企业多个平台,围绕大陆台企直播电商转型升级和台湾青年直播电商就业创业,在产业合作园内建立“四基地一中心”,即“闲鱼奢品电商产业带(厦门)基地”“考拉海购跨境电商内容生态(厦门)基地”“淘宝直播官方授权产业带(集美)基地”“天猫产业带(厦门)服务中心”以及“厦门两岸青年直播电商就业创业基地”。

其中,考拉海购跨境电商内容生态(厦门)基地,将与国内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考拉海购合作,为大陆台企台商跨境电商转型升级提供产业基地多元化服务。淘宝直播官方授权产业带(集美)基地,将面向市台协在厦门的近7000家台企台商和全国台企联在大陆的近11万家台企台商,通过产业带遴选,给与合作大陆台企台商官方平台授权、基地后台管理、主题活动定制、主播培育赋能、平台流量扶持、官方小二协助等六大支持。

集美区人民政府还与厦门市台商投资协会、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互联网企业城市运营商溪岩鱼塘(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了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携手探索“政府引导+行业搭台+平台支持”的两岸经济合作新模式。

厦门市台协会长吴家莹介绍,目前大陆台资企业生产的主要是外销型产品,“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将为台企产品“外销转内需”提供助力,让台资企业产品更顺利、更快速地面向大陆销售。

台企正旸物流在厦门已深耕两岸冷链物流十余年,在总经理宋可琪看来,产业合作园的设立能够透过完整的电商产业供应链,有效改变目前台湾商品尤其是农产品在大陆推广相对零散的现状。“我们希望把冷链物流再往供应链延伸,从产地,到中间供应链,再到后端配送,实现整合串联,并与电商平台对接。”

“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是集美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实际行动,是响应国家关于推动大陆台企台商适应“互联网+”和消费升级相关政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集美壮大新经济、形成城市差异化竞争的有力支点。集美区也以此次产业合作园的落地为契机,与互联网龙头企业携手、联动大陆近11万台企的力量,实现互联网平台电商转型升级,进一步紧抓新经济风口、做强做大直播电商行业,同时吸引更多台胞台青来集美创业就业,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作出厦门贡献。

 

大陆首个“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简称“产业合作园”)正式落地厦门集美。

集美区以“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的落地为契机,与互联网龙头企业携手、联动大陆近11万家台企的力量,实现互联网平台电商转型升级。


政策行动力保企业转型

除了依托“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集美区用一系列实际行动,进一步服务台商台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台商谢宗龙,就是在集美区政府的协助下,成功转型的有力代表之一。

谢宗龙的厦门威伯特包装有限公司,从1994年创立到2007年,都没有大规模的扩张,而是一直专注于眼镜及周边产品包装领域,接触的客商主要集中在眼镜行业领域,同时也没有太多的精力顾及宣传推广。

集美区相关部门想到了谢宗龙的前面。无论在厦门,还是在外地,只要有活动有机会,有关部门都会主动为在厦的优秀台商、台企宣传、推介,让外界了解这些台商、台企的特点与优势,为他们带来新的商机。谢宗龙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因为这样了解到我们的品牌与公司,2008年,尼康、卡西欧等相机厂商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够为他们生产电子产品的高端保护套。”谢宗龙说,就这样,2008年,厦门威伯特包装有限公司迎来了第一次转型升级,公司从传统行业拓展到了电子行业。

台企正新橡胶有限公司转型升级后新配置的生产车间。


而在近几年,大陆内需市场潜力显现,厦门威伯特包装有限公司也开始转型为自有品牌建设。然而,从代工制造到设计创造,要求与第一次转型升级截然不同,不仅需要设备、质量方面的升级,更需要研发上的升级,而这就对人才资源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谢宗龙说,从中央到地方,各项“惠台”政策密集推出,如中央的“31条惠及台湾同胞措施”、“福建省惠台66条”、“厦门市惠台31条”等,其中有不少吸引台湾才俊来厦创业、就业的政策,集美区更是想方设法,打造平台,吸引台湾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不可少的人才资源。

2012年,集美区率先与台湾最具专业能力和规模最大的产业顾问机构——(台湾)财团法人中国生产力中心合作建立“卓越创新中心”,借助台湾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通过组织参观台湾标杆企业、开展培训课程、与企业“一对一”进行诊断、辅导等方式,协助集美的台企、制造企业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实现精益生产。如今,集美的“卓越创新中心”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智囊”,进一步激发了区域经济的动能与活力。这种由政府牵线搭建平台,引入台湾产业顾问机构为企业提供辅导、促进两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在厦门乃至全省都是一次创新。

台商、台企代表参观软件园三期展厅。


台企、台资的引进,既为集美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提升。集美区正在创新对台商金融服务新举措,探索海峡两岸金融融合发展新路。将厦门自贸区的优惠政策落细落实,探索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对此,集美大学讲师,厦门市经济发展研究会理事陈晓晓提出,台企是集美区的特色之一,过去,在服务台企,促进两岸合作,企业升级方面做的很不错。未来,集美区应进一步推动两岸深度融合,助推辖区内台资企业的“在地化”转型升级;突破服务业诸多政策与制度障碍,培养社会层面深度融入大陆社会、心理认同层面认可大陆发展道路和价值理念的新台商群体,加强对台湾岛内中小企业的吸纳力度,进一步壮大台商规模。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