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师者

来源: 2021-12-22 09:25

/《台海》杂志主编 年月

福州地铁一号线开通时,台籍老师吕英志专门来试乘,过后,他向学生张少波提出了建议,车站出入口扶梯的设计标准需要再提高。

 张少波是吕英志在大陆的学生,大学毕业不久参与了福州地铁车站的设计,所以,一号线开通之际,张少波首先想到的是邀请吕老师来试乘,不仅是因为吕老师是交通动输领域的专家,而且还与自己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

吕英志会到福建教书,与福建省正在进行大规模交通建设有关。为呼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福建工程学院曾派人到台湾调研和招才。在宝岛接待来客的正是吕英志,彼时,他是台湾大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的博士后,看到福建工程学院求贤若渴,吕英志说:“与其找不熟悉的人,不如我自己来做这件事吧!”2011年,他只身来到福州,任教于福建工程学院,出任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和团队一起,从零开始筹建交通动输系。

前些年,交通动输专业对大陆学生而言是相对陌生的,它在当年并不是热门专业,而且枯燥难学。吕英志经常带学生到基层去参观调研,他对学生说:“交通运输是一门很实际、接地气的专业,交通运输问题每时每地都能见到,你们要多观察,发掘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但他同时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宏大格局,他认为,交通运输专业是一个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专业,所以,学生不能只是埋头研究专业知识,还要熟知国家战略。能把所学报效国家、造福民众,何愁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呢?

在吕英志来到福州的第二年,2012年,王怡苹也进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任教,并兼职文物修复工作。10年光阴,安静而清晰地镌刻下了,华侨大学四端文物馆三尺工作台边那个孜孜不倦的身影,和她与文物的耳语。

送来修复的文物,自然是有所欠缺的,但王怡苹不喜欢把它们当作急需被抢救的病人,而是当它们是来倾诉与疗伤的朋友。在天气适合做修复工作时,王怡苹会温柔地注视着文物,轻声说:“你看今天天气不错,你乖乖的哟。”若是自己调不出合适颜色的介质胶土时,她又会充满歉意地对文物说:“抱歉!我今天色感不好。”如果修补得顺利,她似乎又能感觉到文物在告诉自己:“我有好一点了!”

是一种声音,冥冥之中,把她从宝岛呼唤到此岸的。王怡苹的硕士导师是文物研究大家刘良佑。刘良佑1946年出生于重庆,1949年随父母来台定居,1970年起任职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从事文化研究工作,是台湾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管理研究所教授,一生著述甚丰,2006去世。老师走后,王怡苹内心时常感到有一种声音在敦促她要往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处走去,2009年,她考上北京大学博士,2012年,毕业后来到华侨大学,继承了刘良佑先生的衣钵,领着学生,日夜与文物耳鬓丝磨。

有人问王怡苹为什么不回台湾,她答:“这里有我想做的事!”她还说:“生命都是会有尽头的,但比起死亡,我更害怕的是对热爱的事情留有遗憾。”

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是把自己活成了他们的榜样。刘良佑如此,王怡苹亦然。

在台胞西进大陆的浪潮中,高校里的台籍教师尽管身居象牙塔,但依然书声远传。《台海》杂志曾深度报道过台医西进、台湾律师登陆说法等 ,今期推出“台师西进”,重点聚焦福建高校里的台籍教师,采访中,我们发现,台籍老师分布的科研与教学领域相当广泛,有经济学、医学、新闻学、交通运输学、动物学,还有文物修复、影像拍摄、儿童文学、闽南戏曲,等等 。他们几乎都是博士毕业,有不少还是名牌海归,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深具师者情怀,很受大学生欢迎。而台籍老师也很珍惜在大陆高校的教职,既是三尺讲台,也是人生舞台。祖地情缘、惠台政策、科研经费、教学氛围、气候环境,乃至婚姻家庭,都是他们登陆的理由,差别就在于孰轻孰重。

以“两情相悦”来形容台籍教师执教大陆高校,显然是合适的。而对于师者而言,无论他身处此岸还是彼岸,看到学生成才,为社会作出贡献,无疑是最感欣慰的。

当福州地铁二号线开通后,吕英志很高兴看到开篇所说的建议被采纳,“关于车站乘客动线及舒适度方面,很明显做得更好了。”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教学相长的最好机会。看到学生能结合所学发挥能力,服务社会,坐在海峡西岸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吕英志无比开心。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