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台商詹昭榜一家: 宝钢历练姐妹花

来源: 2021-12-22 09:44

文/《台海》杂志记者郑雯馨   图/受访者提供


因为父亲詹昭榜在厦门创办富全钢铁有限公司的缘故,詹雅智和姐姐才来到这座海滨城市工作和生活,她们依然记得第一次到厦门的情景,“让司机把我们从机场接回工厂后,我爸就去忙自己的事了,我们自己坐公交去了厦大,闲逛了一会儿,吃了一碗四果冰,又坐车回工厂。” 不曾想过,如此匆匆一瞥的几年后,她们又再次来到这里,身份也从好奇的游人,变成年轻的台商,像他们的父亲一样,在这座城市开拓自己的事业。



走在杏林台商投资区一带,每隔几步就会看到一家台资企业,囊括了机械、电子、轻纺、化工等产业,其中,台商詹昭榜1994年在厦门注册的厦门富全钢铁有限公司,算得上是光华路上的“老资历”了。

“上周我还找到当时公司动工的老照片呢!”他的女儿詹雅智一边说,一边从手机翻出一张照片,画面上的詹昭榜神采奕奕,手握着铁锹,正准备落下动土奠基的第一锹。他身旁是一片待开荒的土地,远处还有农田,与如今公司周围现代化的楼房、崭新的柏油马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富全钢铁的经营也完成了从一代到二代的接力。



1996年,台商詹昭榜在杏林台商投资区,正准备落下动土奠基的第一锹。如今富全钢铁所在的光华路上,已经是台资企业林立。



富全钢铁是较早来到杏林台商投资区办厂的台企之一,他们见证了杏林多年的发展以及工厂周边生活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


杏林北部工业园区一角。



眼光独到,由“农”转“钢”

1989年5月,杏林台商投资区正式设立,作为国务院最早批准设立的四个台商投资区之一,多年来这里吸引了众多台商前来投资设厂。1994年,在台湾经营农业机械生产公司的詹昭榜,应朋友黄铁荣之邀到厦门杏林考察投资环境。詹雅智说:“当年我爸在桃园的工厂主要生产稻米烘干机等机械,但是这些设备平常的使用率较低,所以市场比较小,而且那些年还一直在萎缩。趁此机会,他决定到厦门这边看看。”

邀请詹昭榜的黄铁荣也是一名台商,他在厦门创办了圣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及加工各类展示架,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将钢铁裁剪成不同规格,同他交谈中詹昭榜获悉,当时厦门很难找到能进行精细化钢铁裁剪加工的企业,他心下笃定,钢铁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因此钢铁加工这个产业在未来必然是有前景的。

从农业机械转向钢铁加工,算是一次重要的转型,詹雅智回忆说:“我父亲曾经在台湾开过铁加工工厂,二者在技术上还是有些相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台湾的铁板加工行业已经有裁剪、冲压等精细分工,因此詹昭榜带着台湾的先进设备与技术人员一同来到厦门,富全钢铁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对钢铁裁剪加工的不同需求,诸如对中、薄钢板进行分条、剪裁,以及各式五金制造加工,并确保达到高精确度;同时允许客户企业在做成成品后的三个月支付现金,对许多中小企业的资金调度无疑是好消息。这些举措正是出于詹昭榜一贯的信念——“诚心诚意与人交往,守时守信努力奋斗”,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大陆经营企业,他都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点。

富全钢铁正式营业不久,陆续有两三家同行业的台资企业落地杏林台商投资区,可见当年詹昭榜的眼光独到,他们所处的杏林台商投资区在数十年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投资区的硬件设施不断升级,为台商营造更舒适的投资环境;与企业经营相关的银行、住宿、餐饮等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富全钢铁自身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思考产业升级与转型,据詹昭榜回忆:“富全钢铁初到厦门时,每月加工钢铁1000吨,现在包括钢管钢板每月加工7000吨;客户也从台商扩展到东南汽车等陆资企业,与宝钢、中钢、新日铁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不过如今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尤其当原材料成本高涨,企业的利润也在缩水。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富全钢铁选择走“精细定制”的路线,即通过不断更新设备以满足上游客户更多元的需求,确保出品的产品质量过关,收获好口碑。




詹淑芳正在富全钢铁的工厂里,观察钢铁加工情况。



熟能生巧,企业隆盛

在厦门打拼事业多年后,詹昭榜将原本在台湾的两个女儿召唤到厦门,希望她们能参与富全钢铁的经营。回想初到厦门的那几年,詹雅智感慨“厦门的变化真的太大。”她硕士毕业后,在台湾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父亲对她说:“你在其他公司上班就只是一颗螺丝,一直在原地转,接触的人事物都比较浅;来我这边可能就是轮子哦,轮子滚的面积大,你会成长得非常迅速。”于是她在2005年就来厦门的公司上班,“那时候我跟我爸,还有一些高层就住在员工宿舍里,工厂周围还很冷清。我在外国留学,比较习惯西餐,但是当时周围就只有一些小餐饮店,生活方面还是挺不习惯的。”

不只是生活,在工作上詹雅智也面临不少压力。起初她负责采购,时常要跟各家供应商和钢铁厂打交道,摩擦和争执都是家常便饭,她说:“像我爸这样的闽南父亲,不太会沟通,虽然事务上他会教我,但是语气不是很好,我那时候经常打电话回台湾,跟我姐诉苦。”即便如此,詹雅智还是用心掌握了业务,从采购到管理逐渐得心应手。据她所经历的,早期厦门对钢材加工的需求量较大的主要在货架、运动器材、汽车零部件这几大行业,这与厦门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其中富全钢铁所生产的商品展示货架材料基本都是出口,她解释说:“因为厦门是全球商品展示货架生产非常集中的一个城市,其中一些企业在全球都是很知名的。美国有一个商品展示货架协会,在疫情情况稍好时,协会会长就立刻坐飞机来厦门采购。”因此,对要制作成货架的钢铁加工要求相对比较高,包括是否有毛刺、整体的平整度如何,都对机器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富全钢铁还承接了大量在厦门的汽车产业的钢铁加工订单,汽车制造所要求的钢铁裁剪就更为精细,“比如在冲压裁剪时,客户会要求清晰度高一些,或者要求冲压出什么具体的形状之类的。”凡此种种精细的要求,对富全钢铁来说都是挑战,詹雅智对此深有感悟,她说:“早期这个行业里,大家赚的都是材料钱,我们反而将精力放在更追求品质、对尺寸和精准度要求的客户上,虽然一开始没有赚到太多钱,但赚到了技术的提升,而且目前看来,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

除了业务不断熟练,让詹雅智最初的一些负面情绪渐渐消退的,还有加入“盛和塾”这件事。她介绍说:“盛和塾原是一些年轻经营者自发组织的,向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学习经营哲学的学习会,其主旨是‘企业隆盛,人德和合’,我们算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学习会,就是聚在一起阅读他的书并相互交流,其中一些关于经营与人生的理念给我很多的启发。我也鼓励公司的员工多读书,好书能带给人看事情的新角度。”




詹昭榜(第一排左二)与家人合影。他从1994年到厦门,创立厦门富全钢铁有限公司,如今两位女儿已经陆续接手他的产业。



顺应时代,思考转型

詹雅智到厦门半年后,姐姐詹淑芳也来到厦门富全钢铁任职,她笑着说,自己同妹妹一样,是“被我老爸用同样的招数骗过来的。”原先她在台湾参与过社区营造和都市规划的项目,钢铁加工业对毕业于台湾铭传大学都市发展与数字研究所的她来说,完全就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从最初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之后负责对外接洽业务,一直到逐步接手父亲的事业。詹淑芳坦言,在接班的过程中,两代人存在着不小的观念冲突,她说:“我们两个人对做事的态度、看人和用人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这十几年来一直有冲突,但是我们都在调整,从前大家都年轻气盛,后来就变成他给我们设定目标,我们完成后就能够去争取一些新项目或是投资。”

目前詹昭榜已经退居二线,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偶尔跟朋友聚餐,喝喝小酒,有时出门转转或是去钓鱼,詹淑芳说:“我爸其实是闲不下来的,他从小为了养家糊口打好几份工,二十来岁决定自己创业,到五六十岁才考虑停下来。他已经不再去思考公司的经营方向,而是关心,今天能不能钓到鱼,或是要去哪里吃东西。但其实对他来说,突然什么都不做也有坏处,所以我们还是希望他有时能做些动脑的事情,这样对身体也比较有好处。”

接手家族企业后,詹淑芳姐妹就必须开始思考如何将公司发展下去。在詹淑芳看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同时富全钢铁的业务不断拓展,转型升级、扩大产能虽然重要,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她介绍说:“为此,我们自己内部系统一直在不断提升,包括引进一些自动化设备,让加工环节更快速和精细,才能够进一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同时她坦言,所谓转型也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链条,是没有办法完全转变成其他性质的产业。我们可以从管理、技术层面进行优化,但这需要时间。”

詹淑芳的这些观点,在参与台商协会同政府举办的沟通会上提过,也得到了认可。从2015年至2016年,由工信局牵头开设了领袖班、创二代班等一系列培训课程,主要是邀请两岸的台商二代共同参与培训课程,借助共同话题相互交流,实现两岸融合的目标,这些课程也给詹淑芳带来不少启发。工作之余她喜欢画画,这些年来,虽然工作上比较顺利,也取得一些成绩,但她仍感觉“在精神层次上没有得到慰藉和安慰”,而画画便是她舒压的方式之一,她还曾举办过两次画展。身边的朋友就建议她说:“你不是做钢铁加工生意的吗,可不可以同画画做个结合?”

于是詹淑芳尝试将自己的插画作品与钢铁材料相结合,她介绍说:“首先我把自己的画输入到电脑软件里,然后用镭射切割的方式直接刻在钢铁材料上,最终出来的是图画镂空的效果。”这些作品之前还在海沧的台湾创业馆内进行展览,可以看作是詹淑芳思考如何将现代艺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一次尝试,如今,她也积极思考一些新鲜的创意来创造新的增长点,从产品的角度出发,来应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对话新生代

需要不断地切换角色

《台海》:进驻杏林台商投资区多年,是否有感受到一些惠台举措?

詹淑芳:这些年我感觉出台的政策补贴还是蛮多的。比如刚到厦门时,就有“两免三减半”、利润再投资退税等优惠政策;2012年集美区科技局还为利税达到一定标准的台企,推出技能改造政策,当时企业购买或更新设备,就能申请10%到15%不等的资金补助;大约是2015年或2016年左右,工信局提出,希望我们这些企业能尝试转型,到了2019年,又提出一个知识产权的标准化,假如企业能达到这个标准,政府也会给予一定金额的补助。

《台海》:你们是如何将富全钢铁的业务往深层拓展的?

詹淑芳: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般分为蓝海跟红海,你要么就是往上游走,要么就往下游走。我们后来创办富钢工贸有限公司和富利佳贸易有限公司就是基于这一点,前者以钢铁贸易为主,从前富全钢铁需要跟钢厂买货才能加工,那现在就我们自己来做;一般钢铁加工的下游就是一些衍生品,这点就是富利佳在做的事。拓展业务,就是从与你关联性强的地方去思考。

《台海》:你如何处理与父亲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关系?

詹淑芳: 就是需要不断地切换角色吧。在公司时,我爸是董事长,我们作为下属还是要尊重他的决定,但同时站在我的职位的角度,我必须把自己的建议传达给他,不能仅仅是顺应他。比如在用人这件事上,他总是以德报怨,因为念旧,愿意更宽容地对待别人;我的态度就是,假如这个人第一次犯错,那我可以提醒他,但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那我就很坚决地把他换掉。

《台海》:你会希望自己的小孩将来接你的班吗?

詹淑芳:应该不会。我们常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因为守业的关键在于你要守多久,是守1年还是10年、20年甚至30年?不过两者相较的话,我更佩服的是创业者,因为创业者是从零到有。所以我希望我的小孩能够各自发挥,不要依靠家里,先去外面闯一闯,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我觉得人还是要活得开心一点,工作有时是为了一份收入,但假如同时是你的兴趣,那你可能会痛并快乐着。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