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图/范张泽祎 杨向颖
2023年12月16日至17日,第二届月港海丝文化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度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年会在漳州市龙海区石码镇举行。
2023年12月16日至17日,第二届月港海丝文化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度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年会在漳州龙海区举行,本次活动由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龙海区海丝文化研究会主办,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承办。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阮诗玮,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傅柒生,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吴卫红,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晓峰,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龙海,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厦门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支平,中共漳州市龙海区委书记黄劲武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海峡两岸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会议以“大月港·大航海”为主题,15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主旨报告,50多名专家学者还分别于4个分会场展开深入的交流探讨,本次大会收到参会论文近200篇,这些论文为月港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新的见解。本次摘录研讨会上专家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林仁川:
在国际海洋发展史视野下的漳州月港
漳州月港在中国航海史暨世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世界首次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月港是大航海时代国际海上贸易的新型商港,是美洲大航船贸易的重要起始港,中国丝织品被运往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而南美洲的白银经马尼拉也大量地输入中国港口。
月港是中国封建海关的诞生港,例如从前贡舶贸易对贸易国对象有限制,入贡时间为定期。月港采取的新办法是取消这些限制,除日本外,任何国家可随时来月港贸易。此外,贡舶贸易大部分是实物抽分,月港的新办法改为征收货币,标志着新的关税制度的萌芽。明朝末年从漳州月港出海的商人和华侨已遍布东亚及南亚各国,可见月港也是大规模华商华侨闯荡世界的出发港。
郑国珍:
漳州月港申遗的视野与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启迪
国家文物局解读泉州申遗成功有四大原因:泉州遗产项目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专业主导推动突出普遍价值阐释,科学保护延续古城历史文脉和鼓励社会参与坚持惠及民生。这些成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思考漳州月港“申遗”的方向。
“太平洋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沟通的重要纽带。漳州月港保留了“太平洋丝绸之路”最多类型的文化遗址与交流融合见证,从漳州窑址中考古出土的各种瓷器、频频发现于所在国和海域的沉船,印证了漳州窑址正是大批量生产外销瓷的重要场所。因此在考虑将漳州月港作为其一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需要厘清漳州月港与“太平洋丝绸之路”涉及的时空关系,以形成漳州月港在“太平洋丝绸之路”系列遗产中不可或缺地位,早日实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愿景。
曲金良:
中国海洋文化/海洋文明历史的整体定位
中国海洋史是整个中国文明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将其放置在“中国的(与世界关联互动-影响世界的)”整体史下进行研究、观照、认知和评价。考察认知中国的海洋文化、海洋文明历史,第一个维度是它的时间维度,须知中国有至少一万年的文化包括海洋文化,一直传承发展绵延至今。第二维度是它的空间维度,中国的海洋文化、海洋文明历史的空间广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这其中有其必然性、规律性需要总结梳理,今天我们称之为“中国特色”。第三维度是它的发展高度和丰度,或者再加上“温度”,这一点与上述两个维度的考察认知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中国海洋文化、海洋文明具有世界少有的历史长度、空间广度、内涵高度,中国海洋文化,或者说海洋文明历史内涵的丰度甚或温度,就体现在其幅员广度、历史长度相表里的社会风俗文化的多元一体、思想观念与制度的崇文好古,丰富多彩的审美生活和文学艺术上。因此中国海洋史界应该有历史的、学术的自觉自省,建立中国海洋历史、海洋文化的自尊自信。
王日根:
马六甲出土清初紫砂壶功夫茶具考
马六甲任氏收藏数十年来在马六甲地区出土的紫砂壶663套,年代从康熙晚期到嘉庆时期,其中许多铭刻有惠孟臣、思亭等字样。因为闽南粤东都有二次葬的习俗,所以这批首葬时的陪葬品并不随之迁葬,因而被任氏收集。1990年7月中国福建漳州漳浦县赤岭乡前园村蓝国威古墓中,墓志铭上写着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26年),同时出土的还有功夫茶茶具一套,包括有白釉墨彩茶盘一个、白釉青花若琛杯四只、椭圆锡茶叶罐一个;罐内装满茶叶,内有墨书“素心”两字的纸片,应为茶叶品名。这是闽南功夫茶具成套化的基本表现。
任氏收藏这么大量的功夫茶具恰与漳浦出土茶具相互印证,是海内外生活圈流行风尚的重要证据。马六甲作为随季风航行船只经常光顾的地方,出土了这样大批量的功夫茶具,或许与清康熙时期国内社会动荡、宜兴紫砂壶、景德镇青花瓷乃至德化白瓷官营手工业作坊的名师们的漂泊迁移有着某些关系。
安大力:
近代史绕不过去的美洲白银
西班牙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皇家学院院士胡安·希尔在《马尼拉的华人——16、17世纪》一书中多次提及Chicheo,通过将书中提及Chicheo一词的地方归纳一起后,可以确认该词主要指漳州,这也说明漳州在大航海时代东西方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最初抵达的欧洲先驱葡萄牙、西班牙人心目中的分量。
十六七世纪,在利用自然力的风帆年代,最先横跨过来的是卡洛斯一世支持的航海家,他们前赴后继,执着地向西向西,向西来到东方、亚洲。美洲的银圆到达亚洲,大量进入中国,美洲银圆到达欧洲,活跃了各国间贸易,激活了艺术品市场,又有相当一大笔被各国拿来对华贸易,将中国的物产更大规模地纳入世界贸易。最大的产银国与最大的用银国之间命运交织,带来贸易经济全球化和多种文明的交流。
金国平:
若尔热·马斯卡雷尼亚斯的1518年“Chincheo”之行再考——以葡萄牙语文献为探讨中心
葡萄牙的第一位来华大使皮莱资在1512-1515年期间所写的《东方简志》称:“从交趾尽头至中国沿岸近海南岛处有要塞密布。海南岛出产珠子,运往中国。有南头水寨,广州寨,chamcheo等等。”其中“Chamcheo”又写作“Chincheo”。在早期葡语文献和地图中,“Chincheo”就是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与研究,我体会到这个词汇有多重含义,指人时泛指福建人,尤指漳州人和闽南人;指岛时早期应为浯屿,指江时则为九龙江及其入海口,作省解时又泛指福建。
在菲律宾编写的西班牙语—闽南语字典中,明确地标为“Chincheo—漳州”,经过对葡萄牙文史资料的仔细研读,我认为若尔热·马斯卡雷尼亚斯抵达的“Chincheo”若指的是泊地,那么有可能是浯屿澳;若尔热·马斯卡雷尼亚斯因错过季风、未能前往琉球勘察而滞留“漳州府海面地方”贸易,到过浯屿,在驶入九龙江口逗留月港时,收到了召回令。若指的是城市,那么有可能是月港而非漳州,因为要到漳州,葡萄牙人的船要深入九龙江。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们想必不会进入府治。
李毓中:
闾左儿艰声切而惯译通:明代菲律宾闽南Sangley(生理人)的外语学习技巧
我研究的课题是十七世纪旅居菲律宾的闽南人如何学习西班牙语,他们应是长期与西班牙人有接触,感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的词汇或简短会话来与西班牙人沟通,因此找了某位他们认为“西班牙语通”的闽南人来协助发出西班牙语的音,借用汉字与闽南语俗字来拼写西班牙语,并陆续将这些词汇记下来。
通过《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菲律宾唐人手稿》《话簿类第一种》及《话簿类第二种》等文本中所记录词汇的差异,我们也可以尝试理解Sangley选择词汇、会话词句的标准。显然纺织品以及衣服的制作等事务,对于编写者是较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见到一页多与纺织品或制作衣服有关的词汇;他们先挑选自己需要的词汇。然后再来进行校正或重选汉字,如最初将鼻子(nariz)拼写为“犂士喃鸣”,将你(tu) 借字拼写为“无心氏”等,最后进行整理重抄成可以使用的版本。
José Luis Caño Ortigosa(欧荷西):
月港至马尼拉首次中西接触时重要的工具:学习对方的语言(视频)
16世纪末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站稳脚跟,当时西班牙和中国这两个帝国都对建立商业性质的联系有着浓厚兴趣,从一张西班牙人制作的地图上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南海是双方真正展开交往的地方,中国商人大多从那里出发,月港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船只与商品出海,前往不同地点的主要港口之一。
西班牙的一些宗教人士很早便开始编撰词典及语法书,以便更好地学习汉语,至17世纪已编撰了多部语言书籍。如今我们陆续将这些流传下来的书籍结集成册出版,命名为“闽南系列”,帮助人们更好了解西班牙人与中国人在那个时代是如何接近、彼此交流的。
杨彦杰:
郑成功爱国思想的时代内涵
郑成功是大航海时代的英雄。他长在闽南,生活于航海家族,建功于明清鼎革的动荡年代。把郑成功的爱国思想放在中国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中作长时段观察,可以进一步理解郑成功的历史贡献,以及他的爱国思想所处的历史地位。他的爱国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国儒家文化的滋养,又形成于他所生长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下的闽南社会、家族传统和个人历练。
如果把历史作为长过程来看,不能不说郑成功的爱国思想早在17世纪就已经有了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芒。闽南人的历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出现大变动的十六、十七世纪,闽南人与其他沿海人民一起,很快触及了那个时代所带来的剧烈变动和冲击,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可以说大航海时代之于闽南文化研究非常重要。
涂志伟:
大航海时代厦门湾、大月港、台湾的海上贸易圈
隆庆开海后,漳州月港成为明中后期我国唯一合法的出海贸易港,成为中外海商进行国际贸易的主港。据明万历三十一年一本《东番记》所载可知,漳州人至少在嘉靖末年就已登陆台湾岛,开始以货易货的海上贸易往来;还有在台湾定居的一批闽南海商从事闽南、台湾、巴达维亚、日本长崎的海上贸易,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大权则主要控制在郑芝龙家族手中。
明晚期从月港直接出发的国际贸易主要线路有四条:从月港至琉球、长崎平户,从月港至台湾的大员、基隆、淡水,从月港至东西洋和从月港直接至菲律宾马尼拉、印尼巴城。从月港、厦门、安海等东南沿海采购的商品经台湾转口,或北上日本,或直接前往巴达维亚,或南下经广南国,即越南著名的贸易港口会安,至泰国、柬埔寨、印度包括苏拉特、科罗曼德尔,以及波斯等地区。
林华东:
启动海丝文化强市战略,建好两岸融合的台胞祖籍地
漳州月港参与了十五至十六世纪“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世界海航的全球化进程;漳州月港所展示的闽南海洋文化在台湾地区和东南亚诸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漳州月港在闽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泉州、漳州、厦门,共同向世界展示了“兼容和合、多元互信、互惠共赢”的海丝文化精神。
月港精神对于今日漳州的海洋强市仍然具有战略价值。充分挖掘月港文化底蕴,讲好月港故事,弘扬月港精神,不仅能为月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跨国申遗提供策略依据,而且还将对漳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如何全面深入探索月港的辉煌历史,增强文化自信,为今日漳州之发展、为推动台胞登陆与两岸融合发力,需要政府与民间、学者与乡贤共同深入、全方位地探索与实践。
陈耕:
不断深化对闽南文化的认识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把握闽南文化不断发展变迁的生命轨迹及其生态环境的演变,推动闽南文化研究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入,推动闽南文化在新的时代创新与发展。闽南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开放包容的性格,海纳百川的气度,而拼搏精神正是源于海洋的经济活动。
清代反反复复的海禁和闭关锁国,再一次教育了闽南人:走向海洋才能富裕才能强盛。从送瘟到代天巡狩,生动地展现了送王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送王船的文化演进历史,送王船的两个文化来源分别是送瘟和闽南普度。中马送王船提炼的文化理念正是1000年前闽南人就认识和把握,500年来被明清王朝所抛弃所糟蹋,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早已反复证明了走向海洋,富国裕民。
谢重光:
闽南文化多元结构刍议
唐宋以来,泉、漳二州的人口结构都是多元的。历史上汉人不断南迁入福建,以至反客为主,成为福建居民的主流,或者说成为福建文化的主流,这是不刊的史实,学界与社会上都高度认同。有争议的仅仅是汉人历次南迁入闽的时间、规模,以及各姓氏始迁入闽的时间与形式而已。
闽越系统的越人是整个闽南的土著,后来汉人源源不断入迁,渐渐成为人口构成中的主导力量。除此之外这两州的外来人口还有蛮、番两大系统。大致说来,漳州的人口结构由越、汉、蛮组成,泉州的人口结构由越、汉、番组成。在族群形成过程中能够包容不同的种族,族群形成后必然可以包容原来各种族的特性,闽南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包括兼容并包、崇正守礼、开拓进取、坚韧简朴等,总之,闽南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种多元结构。
闫立金:
价值文明——新阶段下的海上丝绸之路价值共同体构建
新阶段下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命题,而是一个文明命题,它要求我们从中国自身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高度去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并进行战略部署。包括形成海上丝绸之路新阶段全球价值共识,围绕数字新质生产力平台、数字产业平台和数字政府平台构建海上丝绸之路与东盟的共同价值理想。
以数字为基准的数字价值体系正在驱动生产关系的改革、全球价值链重塑以及世界的变局,这也就意味着出现了新的文明,数字技术革命正在把人类带入新的文明时代,我定义为人类价值文明。所谓人类价值文明是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人类对价值形成的可信共识和减少熵增的过程。通过建立价值共识机制,不断促进价值秩序的建立和治理秩序的构建,人类能够消除巨大耗散系统的影响,形成新的价值文明范式。
苏文菁:
新时代月港研究的意义
中国进入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新时期,月港研究因而获得了新的意义。研究应该从今天漳州龙海的空间向外延伸,从海洋贸易体系的产、运、销等各个环节入手,呈现月港与九龙江上游山海联动的整体性,明代漳州月港海洋贸易的繁荣带动了汀漳经济一体化,同时支持漳州纺织业发展的原料来自江浙一带特别是湖州的生丝,对外贸易拉动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内部贸易。
对海上另一端的考察应该从菲律宾向美洲、欧洲延伸,还原月港在商贸全球化中的关键性位置。研究应该从月港的鼎盛时期向明代中国海洋历史的前后进行延伸,多关注诏安梅岭等其他明代漳州地区的海洋商港,如何将其与月港结合,共同编织成为和西方人对话的中国海洋知识谱系,应该成为下一阶段月港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