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私淑敬仰岂偶然 弘一法师对台湾佛学的影响

来源: 2024-06-21 17:16

文/《台海》杂志记者  司雯


弘一法师出家前的艺术造诣,以及出家后的精研佛法、严行律己、为人处世令后人赞叹不绝。他的精神文化遗产不但馈赠予了大陆,还通过海峡传到隔海相望的台湾,成为最常被台湾佛教界论及的“民国佛教四大师”之一。弘一法师对于近现代台湾佛教与佛学的复兴与发展,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慧明法师(左)参加第五届“台北弘一大师德学会议”。图/受访者提供


私淑,是指没有得到某人的亲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学问并尊之为师、受其影响。在两岸佛学界,有这样一位法师,他虽从未到过台湾,却深得岛内僧俗两界敬仰与崇拜,那就是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在书画、诗文、戏剧、音乐、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其代表作《南山律在家备览》《四分律戒相表记》《弘一大师遗著合编》《清凉歌集》《李息翁临古法书》等,不仅流传于大陆,在台湾也有很高知名度。”台湾弘一大师纪念学会现任理事长慧明法师说,“弘一大师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四位伟大的高僧之一,而被后人将之与印光、太虚、虚云三位大师,相提并论,他们对于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他们个人的影响层面,又是各有千秋、大大不同的。其他三位,都未能够像弘一大师这样,特别受到海峡两岸文化学术界,特别是台湾佛学界与文化学界人士的推崇,时间愈久,怀念他和研究他的人愈多。”

在慧明法师看来,台湾现在的佛学界和文化学界的学者大概无人曾经亲近过弘一大师本人,但在通过他所遗留在人间的事迹、文物、著作、手迹,让任何人接触到了,都会有亲切感,都会令人生起景仰心,这大概就是他的伟大所在了。

 

台湾弘一大师纪念学会出版的弘一大师音乐法音作品——《微妙音》。

《三宝歌》影响台湾佛教新歌创作

“人天长夜,宇宙黮黯,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

1929年的一夜,一段恢宏激越的旋律从福建南安康美雪峰寺传出。弘一法师吟唱着曲子,为太虚大师的《三宝歌》谱曲完稿。他们可能也没想到,这首曲子流传至今,已成为中国佛教最具代表性的精神之歌,被尊为佛教教歌,被两岸佛教界所唱诵。

对此,慧明法师介绍,《三宝歌》在台湾佛教的地位是很高的,影响是深远的。目前,台湾佛教寺院中流行的梵呗,皆源自大陆。例如《戒定真香》,台湾一般寺院中把这首赞呗作为晚课之用,或用于焰口仪式和水陆法会仪式。又如《炉香赞》,在台湾佛教法事仪式中常用,也在晚课初一、十五早课开始时唱。但最出名也是传唱度最广的,还是《三宝歌》。不仅是传唱,台湾一些法师、居士、信众创作音乐时,也常受《三宝歌》的启发。

在台湾佛教界,由《三宝歌》所影响衍生出来的歌曲数不胜数。其中,星云大师生前一次公开演讲时就提到,自己听了太虚大师作词、弘一大师作曲的《三宝歌》后,希望台湾也能有一首新的《三宝歌》,可是一直没办法完成。“因为三宝是佛、法、僧,很深奥、微妙,不是几句话就能表达,而且太虚大师、弘一大师是何等的权威,我们如何跟他的作品挑战,所以心中一直在酝酿,迟迟未能下笔。直到台南县新营高中请我去讲演,那时候坐车,在高速公路上,忽然想到《三宝歌》可以用现代的文辞来表达,我就把心里所想的《三宝歌》念出来,请慈惠法师写下,就是现在的《三宝颂》。”

慧明法师指出,《三宝歌》的音乐正是体现出弘一法师整个精神和艺术境界在宗教上的体悟和升华,从出入中西融汇古今所产生的超前意识,促使他对佛教音乐(即梵呗)经宋明以后的那种守旧衍古的传统遗风,作了一次改革尝试,他以清新的音调来谱写《三宝歌》,这对佛教梵呗的改进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它影响台湾许多人以新曲和现代语言创作佛教新歌,赞佛弘法,使佛教从寺院走向社会,走向大众以至儿童,发挥了佛教音乐巨大宣传的功能。

 台湾弘一大师纪念学会成员阅读有关弘一法师的著作。

台湾知名佛学家陈慧剑所著《弘一大师传》是至今流传于两岸的所有弘一法师传中受推崇、畅销的作品之一。

学识令台湾佛文化界神往钦慕

除了歌曲,弘一法师的著作与言语,也深深影响着台湾佛学界的众多高僧。

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圣严法师,生前在回忆弘一法师时说到:“我受他(弘一法师)影响倒是满多的。我写《戒律学纲要》时,受他三十多种律学著作的学恩很深;他的《晚晴老人讲演录》,使我对于中国佛学,有了基础和条理的认知;他的《蕅益大师年谱》使我在东京撰写博士论文时,有了大致的资料线索。我在大陆佛学院中的授业老师林子青先生,所撰写的《弘一大师年谱》,是我早年经常随身携带的精神食粮……甚至法鼓山所用各种文宣品乃至农禅寺的三门,都是采用弘一大师的字体为标准字体。”

为什么弘一法师虽已圆寂将近八十年,还有这么多的人讨论他和纪念他?

圣严法师曾解释,由于弘一法师在三十九岁出家为僧之前,在文艺教育的领域中,已有不朽的地位,出家之后,到六十三岁圆寂为止的二十四年之间,又撰述注释了大量的佛学,尤其是律部的典籍。随着弘一大师在律学研究上不断深入,在佛教界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其写经作品尤其摄受人心,当中《华严经·十回向品初回向章》写得含宏敦厚,饶有道气,被太虚大师推为近数十年来僧人写经之冠。

“弘一法师阐扬佛法,对律学有卓越之贡献,‘以儒治身,以释治心’,为近代佛教开启新页。他从绚丽、精彩、丰富的经历,回归于平静淡泊,彰显了崇高的生命价值,可用‘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来象征皎洁无瑕的心境。”慧明法师说,“又因弘一法师的成就跨越文学、戏剧、音乐、书法、绘画等领域,他不仅是文艺界的大通家,也是其他领域有杰出成就的大行家,致令后来的台湾文化界朋友们神往钦慕。”

对弘一法师的向往与认同,也促使台湾衍生出许多有关弘一法师的著作,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弘一大师传》。

《弘一大师传》是第一部荣获台湾中山文化学术基金会传记文学奖的宗教传记,也是至今流传于两岸的所有弘一法师传中最受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该书出版后不仅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畅销数十万册,而且于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是一部为无数人带来温暖、感动、智慧和力量的传记佳作。

《弘一大师传》的作者陈慧剑,是台湾很有名望的佛学家、僧传作家和弘学专家,同时是台湾弘一大师纪念学会的创办人。1960年以后,陈慧剑致力于佛学研究和高僧传记创作,成绩卓著,其中以《弘一大师传》影响力最大,并以此书,开创台湾白话佛教小说的先河。1994年,陈慧剑创办台湾弘一大师纪念学会,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落实弘一大师“心灵净化”宏愿为宗旨。

台湾弘一大师纪念学会现任主事者慧明法师介绍,学会的宗旨,就是要将弘一法师精神持续发扬光大,护持推广各项佛教事业,弘扬佛法,同时开办诗书礼乐活动,延伸弘一大师伟大艺术精神。

台湾高雄大岗山超峰寺,心灿法师在此圆寂后,弘一法师亲自撰写了《心灿禅师往生传》作为缅怀两人的情谊。

短暂相处尽显对法师之感念

虽然弘一法师从未去过台湾,但他也与台湾僧人有过一段缘。

慧明法师介绍,台湾曾有一位心灿法师,高雄州冈山郡湖内庄(今高雄市湖内区)人,俗姓叶,年幼时信佛茹素,20岁在高雄打鼓岩元亨寺剃度出家。1924年,心灿法师赴厦门南普陀寺,入景贤佛学社,随性愿法师学法。后到闽侯县雪峰崇圣禅寺禅堂修习禅定,任斋堂行食。后随厦门妙释寺复兴,心灿法师即入驻该寺,司香灯一职。此时,弘一法师常至妙释寺随喜念佛,因此与心灿法师相识。

1933年正月,弘一法师创办讲律会,心灿法师仰其道行,成为南山律学苑学员。之后,弘一法师先后在妙释、万寿、开元、南普陀等寺院讲律,心灿法师虔心追随大师,每课必听,至1934年5月,讲律会结束。

后心灿法师染病卧床。在弘一法师的关心与开示下,心灿法师专持佛名,精进不懈,身心安宁,容光焕发。但心灿法师因久病遂生返乡之念,离厦前,心灿法师特地到弘一法师居所辞别,伏地顶礼,泪下如雨。回台湾后,心灿法师住在大岗山超峰寺,得到同参道友心耀法师的周至侍奉。在心灿法师重病弥留之际,两度给弘一法师去信。早上写的信中,告知自己已病危,受恩未报,愧泪告别。晚间写的那封信,告知自己即将谢世,以遗嘱代替报丧的讣闻。去信当晚,三十七岁的心灿法师安详往生。

获悉心灿法师离世,弘一法师甚为悲痛,专门托人询其详委,并亲撰《心灿禅师往生传》,回溯其毕生行状,提及他与心灿法师虽相识未及三年,但“于其心迹,知之独详”,并赞其“自甘淡泊”“严护威仪”“高风贞节,旷世希见”,为“异于常伦”之僧才。

“心灿法师去世时年岁不大,因此在台湾佛学界的知名度并不高,他与弘一法师的这段缘分也鲜有人知。但从心灿法师对弘一法师之感念与崇拜,以及弘一法师对心灿法师之纪念,皆可感受弘一法师的慈悲之心,以及众多僧人对法师的无限的崇敬与感恩之情。”慧明法师说。

圣严法师曾言“弘一大师生前,高明的弟子不多,知己的朋友很多;在他身后,实践他戒律生活的人不多,赞扬他的善知识很多”。可以说,弘一法师,虽然一生没有到过台湾,也没有收过一位真正的台湾僧人为弟子,但在当时乃至身后,法师对台湾僧俗两界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真心地祈愿,台湾能够继承弘一法师遗志的人越来越多;实践、弘扬弘一法师理念的人也越来越多。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0.04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