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不拒众流 方为江海

来源: 2022-05-07 20:02

集美区正在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更大力度地吸引台湾青年人才到集美就业、创业。


春日的集美,繁花似锦、绰约多姿。这片欣欣向荣的创新创业热土,处处涌动着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火热豪情。

如今,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来厦工作生活,一方面是大陆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工作机遇更多,一方面是厦门市区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台籍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台籍人才的引进。

3月11日,厦门市集美区“TOP·Y青年人才高校行”活动在年轻有活力的云城万科里青年街区启动。

为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集美区委组织部推出了“青年人才高校行”系列活动,通过入校政策宣讲、校园招聘会、人才恳谈会系列活动,搭建校企直接对接的高质量高效平台。

集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年人才高校行”活动聚焦辖区高校毕业生、创业青年和青年教师等群体,覆盖集美区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台籍青年、技能青年等人才类型,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集美“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下一步,集美区委组织部还将牵手各相关部门和辖区重点企业深入院校宣讲和人才恳谈,帮助青年学子认识集美、爱上集美、留在集美。

“聚贤号”集美人才专列快车载着上百家人才企业、近千个岗位需求,向青年学子们发出诚挚邀约……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如今,集美这片创业就业的热土,以她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台籍人才来此扎根。当越来越多的台籍人才选择来到集美创业,集美也“张开怀抱”为台籍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

 

集美这片创业就业的热土,以她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台籍人才来此扎根。图为集美区以“融通两岸·共绘家园”为主题的街头作品。


建立“聚贤集美”人才计划

“不少台籍人才看好大陆广阔市场和产业发展前景,在大陆安身立命意愿强烈。他们像大陆人民一样,通过在这片沃土上的深耕细作,用辛勤汗水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也共享着大陆经济发展的成功和喜悦。”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院研究员王建民说,两岸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交流,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来到大陆发展离不开吸引人才的优渥环境,政府出台的惠台政策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给人才引进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撑。

要论台籍人才登陆厦门的契机,始于2013年,那一年,厦门发布“台湾特聘专家(才)”计划,这是厦门“海纳百川”人才计划的子项目,也是大陆首个台湾高端人才评选计划。厦门第一次成系统、较全面地集中出台人才政策群,对台湾电子信息、光电、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高端人才抛出橄榄枝。而对于台湾退休专家,该政策还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鼓励在厦企业聘用台湾人才。2020年,厦门全新升级台湾特聘专家(才)制度,进一步提升对台籍人才的扶持力度。

而作为大陆最早的台商投资区之一,集美区也在厦门人才政策的基础上,构筑人才高地,聚贤纳士,产才融合促发展,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成为一方兴业热土。

集美区围绕打造6大产业链群、实施7大投资工程的发展需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聚贤集美”人才计划,从扶持创新创业人才、加大重点产业引才聚才、促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几十项具体措施,为集美区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人才“活水”。

还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材料、文化创意与旅游等重点产业企业和人才,提供了创新创业空间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双创”集群效应不断凸显。集美区还依托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优势,加大台籍人才引进和服务力度,支持辖区企业自主招聘急需紧缺的台籍专业人才,出台住房补贴、创业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

同时,2020年以来,集美区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抓手,依托独一无二的学村人才优势,创新打造“高校产业技术联盟”、“集美人才节”两大品牌,进一步蓄积引才、聚才、留才的“强磁场”,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0年“九八”期间,首届“集美人才节”正式亮相厦洽会“人才项目资本合作馆”,成为集美创新人才工作的又一特色名片。

“集美人才节”旨在以专属节日的形式,全面展示集美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提升集美人才工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人才招引的“集美名片”,向区外所有人才发出诚挚邀请,推动更多人才认知集美、选择集美、扎根集美,为聚贤集美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首届“集美人才节”干货满满,包含“集智汇美”招才引智计划、“两岸青创人才成长计划”,以及校企对接、人才交流、政策推介等10大类活动,打造展示人才成果的窗口、发布人才政策的平台、宣传人才典型的载体、促进人才交流的盛会。

集美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聚贤集美”人才计划。图为“聚贤集美”人才项目展台。图/林志杰


推动两岸人才互通互融

两岸交流,人才先行。近年来,集美区全面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广阔的产业空间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使得集美区形成了吸引聚集台籍人才的“超强磁场”。

为了更好的留住人才,2021年,作为全省唯一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集成改革试点区,集美区继续围绕“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目标主线加快机制创新。仅2021年,集美区就新增落地53个优质台籍人才项目,更多的优质台青正在成为助力集美发展的一份子。

集美区高校云集,早前,集美区委组织部组织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院厦门稀土研究所等14所院校成立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探索高校合作新模式。

联盟立足集美对台优势,积极推动两岸人才互通互融,在全国首创成立两岸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台籍专家顾问团,旨在进一步发挥台籍人才的作用,共同推动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人才交流合作。

首批两岸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台籍专家顾问团成员有6人,均来自位于集美的高校。集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岸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台籍专家顾问团成立后,将组织海峡两岸各个高校,形成核心力量,在高校学科教育、科研方向、产业对接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引领,搭建高校用户体验教育与商业紧密结合的平台,为高校和企业创造共赢价值。

台籍专家顾问团成员,台籍教师游国龙致力于研究国际关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我们可以用所学帮助企业克服对外业务中遇到的文化适应性问题,引导企业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游国龙表示,集美有很好的创业创新政策,“创业空间、金融政策等均有优惠,对台籍青年创业有很大助力”。

同时,集美区举办“两岸城市环境论坛”,推动台湾大学、台湾科技大学等高校的250多名人才和企业开展“产学研才”合作26个,金额近1.2亿元。设立集美区两岸专家智库,邀请建霖集团总裁陈岱桦等6名台籍专家担任顾问,发挥他们知台、识才的优势,入岛推介集美人才发展环境。

在两岸高校产业技术联盟的基础上,2021年6月17日,“协同创新·集智共荣”两岸人才融合发展计划在集美区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两岸直播人才发展平台、乡村振兴台湾人才发展平台、对台人才线上招聘平台等三个台籍人才发展平台集中亮相,开设台籍人才线上招聘专区。

通过这个平台,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借由两岸共融共通的文化,正在拔地而起。“其中闽台融合文化展示墙已经完成,接下来,两岸青年联动福建省内的高等院校,做进一步改善提升。”台青刘柏萱表示,他们将借由平台,把台湾在“社区营造”做法经验,复制并融入到集美乡村,并可从多维度进行台籍人才的引进,鼓励台籍人才来到集美,助力乡村振兴。

在刘柏萱看来,有了这个平台,可以进行台籍专家问诊团、台籍人才乡村振兴助力、对台人才线上招聘、两岸直播人才等多个领域的人才交流合作,推动两岸交流的制度创新,不断拓展两岸人才合作领域,促进两岸深度融合,为产业互惠、资源共享、就业畅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九八”期间,首届“集美人才节”正式亮相厦洽会“人才项目资本合作馆”,成为集美创新人才工作的又一特色名片。



2021年6月17日,“协同创新·集智共荣”两岸人才融合发展计划在集美区正式启动。



拿出“升级版”人才政策大礼包

通过联盟合作与两岸人才融合发展计划,台籍人才正在集美区充分发挥作用,融入经济发展大局。而更多针对台籍人才的利好,也正在持续释放。

2021年,集美区拿出“升级版”的的对台人才政策大礼包,与想在集美创业就业、拥抱美好生活的台胞撞个满怀,其中就有厦门首个对台金融扶持合作方案和面向台企台胞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扶持力度在福建省内领先。

大礼包中的《集美区加强对台金融合作机制工作方案》,进一步激发两岸市场主体活力。由惠及金融企业、机构,向惠及企业人才过渡,资金、股权、购房补贴、免租指定办公用房等全方位的政策,抓住了台资企业发展的需求“痛点”,推动台企台胞在金融领域享受到“高含金量”同等待遇,打造两岸金融合作特色突出的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针对引进集美的高端人才,集美区也直接拿出“真金白银”,对引进集美的台籍高端人才,奖励60—300万元,担任中层及以上管理职务的金融人才,市、区级分别奖励每年8万元。台资企业上市后,可享受一次性200万元的高管奖励。

“升级版”礼包覆盖范围更广,拟将政策申报对象从青创基地为主的台湾创业青年及企业扩大到来集创业就业的台籍青年及企业。

2021年,集美区还升级了台籍青年创业就业政策实施细则,进一步降低补贴申报门槛,提供最高30万元创业启动扶持资金;新增来集美就业补贴、实习见习补贴、第三方吸引人才措施补贴等,并对参加继续教育的台胞给予最高50%的学费补贴。

立足于集美优渥的旅游资源、区位优势、人文底蕴,对相关领域台胞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深入。比如在厦门全市率先发布的面向台企台胞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也在全省领先。不仅对新注册台籍文化旅游企业给予3倍标准的一次性扶持奖励,更是在福建省率先对参加旅游文创产品大赛的台资企业或台胞个人,按大赛等级和获奖名次给予1.5倍标准一次性奖励。对从事文体、影视等重点领域的台籍人才给予加倍扶持,持续扩大台胞职业技能资格直接采认范围,为台籍人才来集发展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优惠政策力度大,更可以获得市区两级政策叠加奖励,台资企业看到了集美留住人才、服务企业的满满诚意。“这些政策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很大的利好。”台商陈岱桦表示,借由集美区乃至厦门市的优惠政策,这些资源也将转化为更多的助力,帮忙企业往前走。

除了岗位、各类创业项目的补贴以外,集美区还积极打造创业、生活的港湾,提升他们的归属感。

2021年12月,厦门市新出台的《厦门市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各区及火炬管委会从现有区级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中划拨一批房源作为台籍青年公寓,提供给来厦就业创业的台籍青年,并实行租金优惠。随后,集美区迅速落实“若干措施”的具体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加码,力求为台籍人才提供温馨的环境,让集美成为台籍人才未来安居立业的首选。

同时,集美区率先全省设立“两岸融合发展中心”,整合全区涉台职能近40项,构建扁平化工作网络。建立全省首个区级台胞警务服务综合办理点,设立“台胞人才驿站”,推出26项“一事一办”服务套餐,让台籍人才享受“一站式”服务。

集美区多次走进校园,进行人才政策宣讲。


集美区委组织部组织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14所院校成立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探索高校合作新模式。图/林志杰

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

越来越多的台籍人才留在集美,因为这里有太多值得留下的理由。在这些台籍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年轻人。数据显示,集美常住人口已达103.7万,其中常住青年人口(14岁至35周岁)就有47.5万人,占比超过45%。年轻化的人口结构,是集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优势。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群体,让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是集美区当前认真思考的课题。

1月13日,集美区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布《集美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系统推出“六大工程”18项计划。

《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施青年创业友好、青年就业友好、青年生活友好、学村学子友好、台青聚融友好和青年成长友好“六大工程”,提出18项具体举措,全方位构建有利于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生活、学习教育、健康成长的友好环境,给广大青年提供更多更实的“集美机会”。

4月1日,为贯彻落实《集美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行动方案》,推动两岸融合县域集成服务示范区建设,更大力度吸引台湾青少年到集美就业、创业,《集美区台青聚融友好工程实施细则》正式发布。

根据实施细则规定,被认定为厦门市台湾青年创业基地的,给予基地运营机构最高一次性100万元奖励;被认定为省级台湾青年创业基地的,给予基地运营机构最高一次性补足到200万元的奖励;被认定为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创基地或台湾青年创业基地通过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的,给予基地运营机构最高一次性补足到500万元的奖励。

实施细则还对已过期的《集美区关于落实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厦创业就业政策的实施细则》中,“免费人才公寓、租房补贴、创业启动扶持资金、经营场所补贴”等政策进行延续。

此次政策还具有申报范围扩大、补贴标准更高的特点。《细则》将经营场所补贴的范围扩大到个体工商户,即未入驻台青创基地的台湾青年经营的个体户,也可享受“每月最高6000元,最多3年”的经营场所补贴;将对台湾青年的租房补贴从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且不限定租住在集美区,更有利于台湾青年扩大业务范围。

集美青年企业家商会党支部书记、厦门科鑫电子有限公司管理部业务副总王珺君表示,集美创业环境非常好,高校有很多青年人才,集美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非常好,希望能够吸引更多青年人留在集美,建设集美。

厦门梦加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珊说:“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7岁,行动方案聚焦到青年在创业、就业、生活、成长等各个方面,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集美区对青年人才的重视与支持。集美区高校多、文创产业集中,与我们公司文化出海的业务属性相契合,公司入驻集美三年来,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希望集美能在留住人才、服务人才方面继续优化。我深信未来公司在集美能获得更多更强的创业能量和动力。”

来自嘉义的集美台湾青年双创基地台青陈明佑说:“我今年刚来厦门,集美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非常好,能够吸引和鼓励更多台青来集发展。”

为了给青年成长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今年以来,集美区挂牌启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启动建设环杏林湾青年运动场地、青年公寓、青年食堂和专场招聘、新职青年融入集美等活动。接下来,集美区将出台更具优势的青年创业就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青年学习生活的配套措施,打造让青年人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全生命周期”生态环境。

如此的诚意与善意,也让在集美工作生活的台籍青年十分有感,不少人表示,这里将是他们未来安居立业的首选。

如今,集美这个全省唯一的两岸融合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区,正在为年轻群体打造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吸引更多青年人创业集美、安居集美。为集美区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示范区凝聚更加强大的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0.04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