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起,第十四届海峡论坛正式举办。图为7月13日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大会现场。
7月12日起,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如期登场。本届海峡论坛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安排了论坛大会和青年交流、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43场活动,12场设区市活动,线下出席论坛的台湾嘉宾约2000人。
自2009年至今,海峡论坛已连续举办14届,一年一会,从未间断。14年间,海峡论坛始终坚持以“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为特色,深受两岸各界认可。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海峡论坛延期至12月。今年,海峡论坛克服重重困难,恢复在夏季举办,广大台湾同胞也以多种方式踊跃参会,这充分说明,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都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
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厦门出席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大会并致辞。图为论坛开幕前,汪洋会见参加论坛的台湾嘉宾代表。
互诉亲情的重要平台
两岸同胞永远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亲密交流、携手合作始终是两岸主流民意。在此之前连续举办的十三届海峡论坛,已累计吸引逾30万两岸同胞共同参与,深受两岸各界认可。
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福建省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吴一明介绍,作为年度规模最大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本届海峡论坛继续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呈现聚焦两岸青年、深化基层往来、赓续文化根脉、关注经济热点4大特点,将积极引导支持台胞参与“十四五”规划实施、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在两岸融合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7月13日,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召开,台湾乡亲再次跨海而来,共话家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厦门出席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大会并致辞。
汪洋指出,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盛会,也是同胞之间互诉亲情、共话桑麻的平台。两天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海峡论坛的部分台湾青年回信,体现了对台湾青年的亲切关怀,也体现了对海峡论坛的高度重视。两岸青年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同心同行、携手打拼,团结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
汪洋强调,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努力为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创造良好条件。正是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才会更好,发展空间才会更大。广大台胞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大势,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决反对各种“台独”分裂行径,把幸福和梦想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国民党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进海峡两岸交往对话,坚持反对“台独”,开展各项符合台湾人民期望、有利于两岸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的工作。
新党主席吴成典在大会发言中表示,要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中,坚决反对“联美抗中”“亲美反共”的政策,全面开展两岸交流,通过协商谈判达成和平统一目标。
“第一次”到“很多次”
第14届海峡论坛大会开始前的文艺表演——舞蹈《茶·飘香》。
1987年之后,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开启了交流交往的大门,涓涓细流汇聚成浩浩大潮,迄今已有35个年头。在此过程中,海峡论坛作为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交流盛会,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4年间,两岸民众越走越亲,两岸融合发展道路亦越走越实。
5年前,台湾青年邱士杰带着福建妻子,第一次参加海峡论坛。此后他成了厦门大学教师,年年与海峡论坛相约。今年,他在海峡论坛上与两岸青年分享了自己作为班主任送走第一批本科毕业生的新体验。还有第一次办台胞证、第一次下载使用微信、第一次交到大陆朋友。
“第一次的经验和触动会带来感官的提升,那是一种对大陆的想象和期待变成现实的感觉。”正如中华青年交流协会秘书长郑婷文所说的,许多台胞来到大陆后,都被大陆深深吸引着,从“第一次”到“很多次”,从“浅尝辄止”到“深深扎根”。每一个勇敢跨越海峡的“第一次”,让两岸交流融合的种子有了萌芽的机会。
第一次跟父母说要去福建创业时,“他们一个往东边走,一个往西边走,各做各的事情,假装听不到。”在海峡论坛上,台青、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执行秘书长曾芝颖分享了这样一个定格在她脑海里的画面,“他们应该是在尽力抚平内心的波澜,想办法怎么劝退我。”
2016年,带着梦想和勇气,曾芝颖只身来到大陆闯荡。勇敢踏出第一步后,挑战也接踵而至。在各方的帮助下,2018年,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在大陆的“赛道”。这年11月,她带领8名台湾青年到闽清县,策划改造梅城印记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自此,她便扎根福建乡村,开启了乡建乡创之路。2021年,她获评福建省“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暨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
“厦门的土地会‘黏人’,这一‘粘’我就留下了。”台湾青年、厦门市海沧区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佩珍回忆说,这片土地“黏人”的原因,是当年村里一群年轻人“留住乡愁”的朴素愿望。
2014年,台湾规划师李佩珍第一次来到厦门青礁村。“村里一群年轻人喊出‘我们变了,村庄就变了’的口号,这让我非常感动。”李佩珍回忆说,这种质朴的心愿打动了她,于是她选择留在青礁村,用自己在台湾十多年的社区营造经验,帮助他们留住“乡愁”。
2010年,台青张舒福通过第八届海峡青年论坛第一次与大陆结缘。几年后,他在平潭组建了跨境电商公司投入经营,亲历并助推了当地跨境电商产业从无到有。2017年,他说服爱人放弃台湾电信行业的高管职务,一同在平潭投身电商工作。如今,张舒福已是福建跨境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资深顾问,为海峡两岸的创业者提供咨询指导。
通过海峡论坛这类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在台湾同胞的心里埋下一粒粒种子,鼓励着越来越多台胞“登陆”“融陆”,一点点完成从加入“你们”到成为“我们”的转变。
7月12日,第十四届海峡论坛·两岸社区服务恳谈会在厦门举办。
交流中走深走实
除了那些“第一次”的尝试,在十四年的海峡论坛上,两岸之间各类的交流还有很多……
从厦门大嶝岛“金门县政府旧址”出发,台湾“单车天使”踏上“第一家园”骑行之旅。2022年是“单车天使”骑行活动的第十年,但对台湾单车天使协会理事长杨民忠来说,惊喜依旧存在。“我感觉我就在金门啊!”杨民忠说,“今天我走在这里的街道上,一样的建筑物、一样的色彩,就好像是在金门。当我再回到金门去的时候,就会想到厦门也有一个‘金门’。”
碧海蓝天,红砖古厝,欢声笑语撒遍。“海的那边、山的另一头,是我的家!”沿着海岸线骑行,参加“单车天使”活动的11岁台胞李东旭指向对岸的大金门岛说道。这是他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看大陆与台湾的民间风物。
“单车天使”骑行活动十年间,不断有台湾同胞以这样的方式感受大陆,亲历亲见真实的祖国。“借由呼吸到这边的空气,让我重新去定义、去认识这个地方。”11岁的台湾女孩林璟蓉在日记里写下:我们的活动在晚霞染红了天边与海面时结束了,但我知道,这次活动中热情地挥洒着汗水的大家,会被我们牢牢记在心里,永不褪色。
“阿嬷对我讲,往海的那边去,有座城隍庙,我的根在那里……”在本届海峡论坛上,台湾青年赖淑珍弹唱了这首特意为集美后溪城内村创作的《城内之歌》。她在歌中唱的集美霞城城隍庙,是台北著名的霞海城隍庙的祖庙。这两座有着深厚渊源的城隍庙,呼应着赖淑珍与厦门的不解之缘。5年前,她告别家乡花莲,跨越海峡来到厦门。
赖淑珍说:“厦门这边的惠台政策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比较优惠,再加上这边的乡土民情,跟我们台湾非常像,所以我在2017年的时候就决定来厦门。我有两年没有回家,但没有回家其实我还没有那么想家,因为这边已经有给我家的感觉,这里的乡土民情让我真的觉得在这边做乡村振兴好像在回家。”大陆的广阔天地,让赖淑珍有了更大的舞台,她和同样来自台湾的吴炳璋共同成立新媒体公司,取名“青青之约”,寓意两岸青年共赴乡村振兴之约。他们通过短视频、微电影、原创音乐等多样化形式,挖掘“村史”、谱写“村曲”、展现“村风”,让厦门的乡村和古厝焕发新的生命力,也让两岸融合的故事触动更多台湾青年的心灵。
厦门大学台湾省籍研究生陈谕宣说,许多台湾青年都是通过海峡论坛深入了解大陆,而自己也在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的研学活动中增长了学识,提升了眼界,结识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对未来,她期待学成之后与大陆青年同心同行,投入到祖国建设中,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科技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年都参加海峡论坛的台商吴家莹,深耕厦门20多年,从建材起步,如今生意风生水起。他说:“海峡论坛承载了两岸同胞的共同梦想,推进了两岸之间的深度融合。在这场盛会里,两岸同胞畅叙亲情的约定从未改变,两岸同胞交流交往的步伐从未停止。”
“未来,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去那头!”在第十四届海峡论坛·第五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上,一位来自西部的干部谈及乡村振兴中的两岸交流时许下这样的心愿。两岸融合的大潮在更多交流与合作中走深走实,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景。
7月9日,台湾“单车天使”骑行车队从厦门大嶝岛“金门县政府旧址”出发。
走进走亲意愿不可悖逆
当前,民进党当局不断谋“独”挑衅,外部势力不断打“台湾牌”图谋“以台制华”,严重威胁台海和平稳定,严重损害中华民族利益和两岸同胞福祉。
在本届海峡论坛举办前,民进党当局就叫嚣论坛应停办,并禁止岛内民众、社会团体和县市政府参与。相关活动举办期间,民进党当局仍不遗余力地对论坛进行恶毒攻击。尽管如此,岛内有识之士和众多普通台胞不畏阻挠、克服干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积极参会,有力展现两岸交流合作历史大势不可阻挡,深刻彰显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走好的共同意愿不可悖逆。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说:“我们开辟了海峡论坛,这实际上是为了使两岸的民间保持往来,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两岸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能够建立一个固定的联系,使得两岸民间的交流合作能够更加频繁,更加开放。”
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邓岱贤表示,海峡论坛迄今已经举办了14届,是两岸民间交流最大的一个活动。“这次的焦点放在两岸的青年,两岸的文化,还有两岸的基层跟经济方面,我想这非常契合当前两岸发展的需要。”
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智贤表示,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真诚地交流与拥抱,这个相聚本身就很有动人的力量,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状况下都要坚持办这个论坛。
台湾世新大学教授游梓翔指出,台湾当局因为不希望看到两岸有太多交流,所以他们之前做出了一些警告。但即使是有这些警告,因为有实实在在的沟通需要,所以还是有将近2000位台湾参与者,线下参与了海峡论坛。如果把线上的也算进来,那人数就会更多了。这就是反映了两岸在经济、文化上是怎么挡也挡不住,怎么切也切不断的。
海峡论坛期间,台湾媒体或派记者采访,或转载网络新闻,均对海峡论坛给予积极关注和正面解读,使本届论坛的影响力在岛内持续扩散,并获得各方高度评价。
台湾《联合报》刊文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论坛的活动精彩纷呈,其中的青年、妇女、社区治理、新媒体、共同家园等各个分论坛都很细致,体现了主办方别出心裁的设计。论坛突出基层社群的互动,尤其让人看到两岸青年的融合与交流,这代表了两岸的未来和希望。
东森新媒体新闻云记者表示,世界范围的疫情仍在扩散,海峡论坛能够成功举办是很不简单的事情,彰显了大陆的制度优势和抗疫成功,也体现了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很有信心。
民间交流热度是台湾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台湾《中国时报》记者表示,论坛的热络显示两岸民间交流热度不减,深感海峡论坛的举办意义重大。
海峡论坛还带着浓浓的乡土味。台湾“中视”记者说,时隔多年再次参加海峡论坛,听到熟悉的闽南乡音,吃到熟悉的沙茶面,仿佛回到家一样。
经历风雨,方见彩虹。每一年海峡论坛的成功举办,证明民进党当局的“禁令”是无效、无理的,台湾民众显然并不买账。疫情带来的空间距离,我们可以通过“云”端跨越;“台独”势力妄图制造亲人间心理障碍的阴谋,也定会被两岸同胞携手共圆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力量击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