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铮
食素者,多讲究“结缘”。在澳门,三位不同行业的素食者因素结缘,怀着对素食的喜爱,彼此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他们的背后有着不同的素食故事,还有着更深的渊源——祖籍福建。他们彼此陪伴,让素食这件事变得更加温暖而有爱。
那些关于味觉的记忆,总是更清楚而直接。在素食者们寻味素食的过程中,可能会历经坎坷,也可能会不被理解。但心中怀揣的热忱,以及对真味的追求,成了他们素食之路上不断坚持的动力。
澳门素食文化协会创办人吴晓伟(左一)一家人都爱呷素。
澳门素食文化协会创办人 吴晓伟:为“素宝宝”吃得健康而努力
出生在澳门的吴晓伟祖籍福建莆田,在疫情发生前,他与太太时常回莆田看望祖父母。回忆起在家吃饭的日子,夫妻俩印象最深的便是那道“福建炒米粉”,但由于里面会放海鲜,只能一一剔掉海鲜再品尝米粉。家人们刚开始也会担心地问:只吃素,够不够营养?长久以来,吴晓伟用实际情况,打消了家人们的顾虑。
吴晓伟与太太陈祉澄从2011年开始常吃素,四年后正式成为了素食者,陈祉澄在孕期一直保持素食,2018年,诞下了一位健康可爱的素宝宝。“孩子出生后,我们开始意识到,尽管成年人在素食还不够普及时可以‘将就将就’,但孩子可不行。素食并不意味着只吃清汤寡水的青菜,如何让孩子能够在吃素的同时也能健康成长,是我们始终思考的问题。”说到这里,吴晓伟回忆起了一件令他气愤不已的事。
孩子一岁多时,吴晓伟夫妻送女儿去托儿所,为了能让她继续食素,夫妻俩几乎找遍了澳门,终于找到了一家愿意提供素食的托儿所。然而后来他们才发现,这所托儿所提供的素食,居然只有米饭和青菜,连最基本提供蛋白质的豆类、坚果都没有!这根本不是营养的素食餐,怎么能让一位1岁4个月的宝宝健康成长呢?“我们找托儿所理论,可他们却推脱说这就是素食,素食就是没有营养的!”吴晓伟感到非常气愤与失望,更深感素食普及的艰难。
因此,为了能让更多像女儿一样的“素宝宝”吃上健康、营养、科学的素食,吴晓伟与一群志同道合的素友在2020年成立了非盈利社团“澳门素食文化协会”,以期普及素食文化,为素食者及为由荤转素的人们提供帮助,解除大众对素食的疑虑。
“至少,我们希望社会能知道,澳门有一群素食者,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外界能用接纳、包容的眼光看待素食,创建一个对素食者包融共融的环境。这样一来,无论素食的大人还是孩子,也能容易一点,不要再走辛苦路。”吴晓伟感叹道。
尽管时至今日,夫妻俩还会碰到不理解的人们,认为他们坚持素食是一件很可怜的事。但在坚持素食的道路上,他们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透过协会这一平台彼此分享素食知识,也为澳门素食与各地素食交流添砖加瓦。不仅如此,有很多想要食素,但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的人,也通过协会获得了帮助,成功走上了素食之路。
素食餐厅经营者吴美霞正在包福建素粽。
澳门素食餐厅“儒意斋”经营者 吴美霞:为爱远嫁,用素食寻味乡愁
我们总会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不断地寻找着离心最近的味道。对于远嫁澳门的吴美霞来说,在异乡努力靠近熟悉的福建口味,是她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味蕾告诉我们,故乡本就应该弥漫在食物的香味里。
与吴晓伟夫妇相似的是,吴美霞决定开一家素食店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家中的三个孩子能吃到更为健康、营养的素食。2017年,毫无餐饮从业经验的她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素食小店“儒意斋”正式对外营业了。
经营初期,店里的大小事务都由吴美霞一人负责,从食材采购与制作到餐厅的运营事无巨细。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店里生意惨淡,甚至有一天只卖出了一餐。短暂的颓丧过后,吴美霞打起精神,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她发现素食店里的菜单主要以家常菜为主,没有特色,因此她在努力提升厨艺的同时,还不断思考如何打造具有餐厅独特性的素菜。
“远嫁澳门多年,我时常想念家乡的美食。特别是母亲包的那枚粽子,有棱有角,好吃又好看。起初是因为想念妈妈的味道,学着自己包,得到了家人朋友们的肯定后,我又尝试在菜单里加入了‘福建素粽’,获得了很多顾客的喜爱和预订。”吴美霞笑着说,端午节的时候,店里能卖出超过2000个粽子,就连平时也常有客户前来预订。
“母亲尝过我包的粽子后赞不绝口,因为我加了很多黑糯米、红米、糙米、白糯米等,比她包的要更有营养、更健康。”吴美霞自豪地说道。此后,她将更多福建美食改造成素食版本,面线糊、油饭、卤面、五香卷等,“希望能给和我一样在澳打拼的闽南同胞解一点乡愁!”
正因如此,儒意斋里的素食,潜藏的不仅仅是美食对味蕾的冲击,还更多了一份乡愁。那些带有家乡符号的食物味道,通过岁月的沉淀与发酵,化为梦里故乡的一部分。“澳门有多个地区的人群,为了能让更多人品尝到家乡的味道,也能品尝各地的美食,我又陆续将各地的特色美食打造出素食版本,希望能唤醒更多在外游子的乡愁记忆。”吴美霞说。缅甸鱼汤粉、台湾红烧面、柳州螺蛳粉、云南过桥米线……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美食,都能在儒意斋里得以品尝。
如今儒意斋的生意愈发红火,店里也请了两名帮工,吴美霞每天过得忙碌而充实。聊天接近尾声,她表示正要继续包粽子,有一位顾客刚刚来预订了100个素粽。“这位预订的客人是福建人吗?”我问道,吴美霞笑着说:“不是,但让更多人爱上我的家乡味道,我很高兴。”是啊,谁能拒绝这样一间充满爱与温度的素食餐厅呢?
“澳门爱素食”创办人陈美萍与素友一同组成“素食龙舟队”。
Facebook小组“澳门爱素食”创办人 陈美萍:因素结缘,共寻生命真味
对于祖籍福建却从未回过祖地的陈美萍来说,“福建”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80年前,陈美萍的祖父从金门移居新加坡,从此故乡就成了远方。“当年因为战争,许多福建人逃亡东南亚,我的祖父便是其中之一。”陈美萍回忆,记忆中祖父是位寡言少语的人,偶尔说话,说的也是闽南语。好在新加坡的华人众多,而福建人尤其多,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人都会讲几句闽南语。正因如此,出生在新加坡的陈美萍,却有着地地道道的福建口音。陈美萍的婆婆也是福建人,但由于时光久远,她已记不清自己具体是福建哪里的人,可却唯独将福建五香卷的做法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并成了她的拿手好菜,甚至还以此俘获了陈美萍的味蕾。逢年过节,家里人最期待的便是这一道小食。
八年前,陈美萍来到澳门生活,或许是刻在骨子里的故乡情结,她格外喜欢儒意斋里的福建特色素食,与老板吴美霞成了好友。“人生在世,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容易,能找到一起吃素的好友更不容易。”陈美萍笑着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刚来澳门那会儿,她不知道到哪里吃素,更不知道和谁吃素,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Facebook上成立了一个小组“澳门爱素食”。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越来越多素友加入其中,彼此分享素食经验,组织线下群友聚会,一起去新开的素食店里“探店”。如今,“澳门爱素食”已发展成为Facebook里澳门最大的素食小组,共有一万六千多名群友,这对于总人口也不过四十万出头的澳门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随着小组人群的增加,陈美萍与群里几位热爱运动的素友一同组成“素食龙舟队”参与澳门举办的龙舟赛事,一是国际龙舟赛事,二是规模相对小的中秋节本地赛事。2018年,素龙队参与了第一场比赛,由于队员有限,只能参加中秋节的小龙舟比赛。对于素龙队来说,参赛固然是大事,但另外有一件大事对参与者来说更加迫切,那就是“找素”。“我们希望通过参与龙舟比赛,让更多人知道,吃素也可以很健康,吃素也可以很强壮。”陈美萍表示。
素龙队的成员中有不同程度的素食者,也有技巧各异的龙舟运动员,但他们向往素食与健康生活的目标并无二异。因为共同的素食理念与对龙舟运动的热爱,来自各地的素友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感受到如同归家一般的温暖。在激烈的竞赛中同舟同心,在“找素”的过程里分享了美食与欢乐,无可避免地,他们都变得比从前更满足,胃口满足之余,心灵更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