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铭清
1958年8月23日,金门炮战正式爆发。
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重要军事目标及驶往金门的运输舰进行了猛烈炮击,同时出动舰艇打击海上目标,截断金门与台湾的海上通道,封锁了金门,史称金门炮战。
为牵制美英在中东的军事力量
为什么在此时打响金门炮战?这与当时的国际和两岸形势密切相关。
1958年7月,美英两国为了维持他们在中东的殖民统治,悍然出兵,使中东局势骤然紧张。台湾当局认为有机可乘,不断向大陆进行军事挑衅,使台海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美国要求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实现“划峡而论”使台湾独立。
针对当时的国际和两岸形势,毛主席从国际战略大局和解决台湾问题的目的出发,指出:对中东人民的革命斗争,不能仅限于道义上的支持,要以实际行动支援。打金门就是支援黎巴嫩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金门、马祖是中国的领土,打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是中国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而对美帝国主义则有牵制作用。为了牵制美英在中东的军事力量,回击台湾当局的挑衅,挫败美帝国主义“划峡而论”的阴谋,作出炮击金门的重大决策,决定对金门、马祖实行炮击,准备打两三个月,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8月21日,被中央任命为炮战总指挥的叶飞奉命来到了北戴河,向毛主席汇报炮击金门的准备工作,毛主席听完汇报后问叶飞:“你用这么多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叶飞回答:“主席,那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国民党部队营一级都配备了美国顾问。毛主席考虑了十多分钟,又问:“能不能避免打到美国人?”叶飞回答得很干脆:“主席,那无法避免。”毛主席听了叶飞的回答,没有再说什么。第二天,毛主席对叶飞说:“那好,照你们的计划打。”
8月23日,选择在联合国大会讨论通过阿拉伯各国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提案的第二天,下午5时30分,炮击金门的战斗打响,在85分钟内发射了3万多发炮弹,击毙了金门“防卫部中将司令”赵家骧、章杰和澎湖“防卫副司令官”吉星文。8月24日,人民解放军炮兵和鱼雷快艇、护卫艇部队联合实施第二次大规模炮击,击沉四千吨级的“台生”号运输舰,击伤“中海”号运输舰。
炮击金门打响后,美国立即从地中海、旧金山、日本、菲律宾等地调集舰队和飞机集结台湾海峡,准备“协防”金门、马祖。
9月4日,我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我国领海宽为十二海里,此规定包括台湾及其周围各岛在内的一切中国领土,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这是一项维护中国海洋利益的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重大决策,向全世界宣告保卫我国领海不受侵犯的坚强决心,福建前线部队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民的这一坚强决心。
炮击金门,基本上封锁了金门岛,切断了金门的海上补给线。毛主席在1959年会见古巴代表团时回忆说:“我们不想叫美国休息,在联合国通过美国军队撤出黎巴嫩决议的第二天,我们就向金门岛开炮,闹得全世界摸不到我们的底。杜勒斯也忙得很,从东太平洋调动兵力,兵力不够又从地中海调。杜勒斯自己讲,这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海、空军的集中,美国把它仅有的十二艘航空母舰中的六艘开来了。”
金门炮战前夕,金门炮战前线总指挥叶飞(右)陪同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视察福建。
摸清美帝国主义底牌
当时美国和台湾当局认为我们炮击金门、马祖是打台湾的前哨战,打下金门、马祖后就要打台湾,有的同志也是这样想的,但其实早在炮击金门开始前,毛主席就确定了“走一步,看一步”的方针,对于是否夺取金门,要看形势的发展而后定夺。
8月27日,艾森豪威尔声称,美国将不放弃它以武力阻止解放台湾的“责任”,将行使1955年国会通过的决议案所授予的职权,命令部队“协防”金、马。9月4日,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联合发表声明,公开威胁要把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扩大到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宣布美国为台湾军舰护航。美国的做法遭到了全世界各国的反对。杜勒斯表示:国民党可以自己与中共交战,希望中共不会真的打起来。美国不放弃和平谈判的希望,不想与中国大陆直接交战。
9月7日,美军用美舰和蒋舰组成了联合编队,美舰把蒋舰和运输船夹在中间,相距仅两海里,准备从台湾护送物资到金门。打不打?怎么打?事关重大。时任金门炮战前线总指挥的叶飞上将请示毛主席,毛主席回答:“照打不误!”叶飞又请示:“是不是连美舰一起打?”毛主席回答:“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并且交代等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科罗湾港口才打,要每一小时报告一次美蒋联合编队的位置、编队队形、航行等情况。蒋舰和美舰到达金门科罗湾时,要等北京的命令才能开火。叶飞又请示:“我们不打美舰,但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我们是否还击?”毛主席明白回答:“没有命令,不准还击。”
9月7日中午12点,美蒋海军联合编队抵达金门科罗湾港口并开始卸货。叶飞请示毛主席“是否开炮?”毛主席命令:“开火!”我军立刻按预定作战方案开炮,专打蒋舰,不打美舰。美舰一看到我军开火,不要说还击了,他们直接丢下蒋舰及运输舰于不顾,立即调头逃往台湾。蒋舰向台湾告急,台湾问:“美国朋友呢?美国军舰呢?”蒋舰回答:“什么朋友不朋友?美国军舰已经掉头跑了!”大骂“美国人混蛋”。蒋舰心急如焚使用报话机通话时连密码都不用,被我们的侦听机听得清清楚楚。蒋舰被我击沉三艘、击伤数艘。台湾即下令蒋舰返航。此后,蒋舰虽仍在美舰护航到金门运送补给,但每当解放军炮响,美舰即逃之夭夭。
毛主席命令“只打蒋舰,不准打美舰”,是在试探美国所谓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美军在台湾海峡的介入究竟到了什么程度?这次较量,把美国的真面目彻底暴露出来。所谓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只要涉及美国利益,就大打折扣。这次炮战的意义不在于击沉击伤蒋军多少舰只,而在摸清美帝国主义底牌。台湾千方百计想拖美国下水,而大陆则力求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美国也极力避免同大陆发生直接冲突。大陆、台湾和美国三方在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中存在非常微妙的关系。金门炮战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和失误,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在金门炮战开始前,美国就一直劝国民党当局从金、马撤军,这样既可在军事上减少把美国牵入远东战争的一个隐患,又可以在政治上达到隔离台湾、制造“两个中国”的目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答复美国参院外事委员会主席格伦关于“协防”金马的咨询时说:“美国不会动用美军参战,您或任何其他美国人都不必担心美国会单纯为防卫金门与马祖而军事介入。”
金门炮战前夕,在金门遥望厦门的台军士兵。
蒋介石也反对“两个中国”
9月22日,蒋介石在记者招待会上声称,将决心固守金、马,“不容为了考虑盟邦态度如何,而瞻顾徘徊。若至紧要关头,将独立作战。”表示他决心固守金、马。第二天,杜勒斯毫不客气地说,尽管美台之间就防务问题保持经常联系,但双方并未就外岛防务问题取得一致看法。他指出:“如果海峡两岸取得可靠停火,那就在金、马保持庞大军事力量是愚蠢、不明智和欠谨慎的。”
10月1日,蒋介石在记者招待会上反驳杜勒斯的建议,认为“杜勒斯的意见只是单方面声明,自己并无义务去遵循。”美蒋在金门撤守问题上的矛盾公开化以后,毛主席审时度势,从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或“台湾独立”的阴谋,以扩大反美统一战线的长远目标出发,毅然决定让金门、马祖继续留在台湾国民党当局手中。这也就是后来“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只炮打不登岛,只封锁,不封死,把金门、马祖作为两条绳索,拉住台湾这个‘牛’,不让他跑走。留住金门,拖住美国。”以利于通盘解决台、澎、金、马的问题,为实现祖国统一创造条件。
10月3日至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金门炮战问题。毛主席在会上指出:“侦察任务已经完成,问题是下一步棋怎么走。对于杜勒斯的政策,我们同蒋介石有共同点:都反对两个中国。他自然坚持他是正统,我是‘匪’;都不会放弃使用武力。”毛主席又说:“可以设想,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如何?这样做的好处是金、马离大陆很近,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同国民党保持接触,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打炮,什么时候需要紧张一点就把绞索拉紧一点,什么时候需要缓和一下就把绞索放松一下,不死不活地吊在那里,可以作为对付美国人的一个手段。我们一打炮,蒋介石就要求美国人救援,美国人就紧张,担心蒋介石给他闯祸。对于我们来说,不收复金、马,并不影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光是金、马蒋军,也不至于造成多大危害。反之,如果我们收复金、马,或者让美国人迫使蒋介石从金、马撤退,我们就少了一个对付美蒋的凭借,事实上形成两个中国。”
金门料罗湾南边的沙滩上,一部沉陷沙中的小型战车,静静见证金门的战火岁月。如今,两岸和平已经成为金门乃至全台湾的主流民意。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10月6日,毛主席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金门战斗属于惩罚性质。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台湾的朋友们,我们之间是有战火的,应当停止,并予熄灭。这就需要谈判。当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决较为妥善。何去何从,请你们酌定。”
10月13日,国防部向福建前线部队下令继续停止炮击两星期,“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以利他们固守”。在这份命令中,明确告诉我军官兵,“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这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呆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美国人,必须滚回去。他们赖在这里是没有理由的,不走是不行的。台、澎、金、马的中国人中,爱国的多,卖国的少。因此要做政治工作,使那里大多数的中国人逐步觉悟过来,孤立少数卖国贼。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外人无权过问,联合国也无权过问。” 命令重申不准美国军舰护航的原则:“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同一天,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了《再告台湾同胞书》,建议国共两党和谈。如果和谈顺利,妥洽成功,则我们两党可以化敌为友,内政问题,不容外国干涉。表达了中国政府不允许任何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决心。
10月25日,发表《再告台湾同胞书》:“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使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小岛屿上的军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包括粮食、蔬菜、食油、燃料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你们长期固守。如有不足,只要你们开口,我们可以供应。化敌为友,此其时矣。逢单日,你们的船只、飞机不要来。逢单日我们也不一定打炮,但是你们不要来,以免受到可能的损失。这样,一个月中有半月可以运输,供应可以无缺。”“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随人俯仰,丧失主权,最后走到存身无地,被人丢到大海里去。”
11月,毛主席又起草了《三告台湾同胞书》,虽然这篇文告最终没有正式发表,仅收录到《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但我们今日读来,仍能从中看到毛主席对时局的准确判断,“美国人非常惧怕和平,非常惧怕国共两党重新接近,谈出一个和平局面来,妨碍他们孤立台湾和托管台湾的阴谋计划。我们必须击破这个计划。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有一天甩掉美国人那只钳制魔手,派出代表,举行和谈。我们的和谈是真和谈,谈成了,内战就可以宣告结束,全体中国人团结起来,一致对付外来的威胁,岂不是一件好事吗?美国人同国民党之间的所谓团结、互信云云,讲讲而已,归根到底是靠不住的。尽管申明一千次,连你们自己也不相信。”
10月25日,国防部长《再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告诫台湾当局要警惕美国‘孤立台湾’和‘托管台湾’的阴谋,不要屈服美国人的压力,随人俯仰,丧失主权,最后走到存身无地。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以解决,可以从长商议。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我们两党间的事情很好办,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码头、海滩和船只,使军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以利于你们长期固守。如有不足,只要你们开口,我们可以供应,以敌为友,此其时矣。打打停停,半打半停,仍以不引进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摘自毛主席诗词《菩萨蛮·大柏地》。
创造中外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毛主席说:“我们打金、马是为了帮助蒋介石。因为美国想把金、马让给我们,自己占据台湾。我们放弃金、马,都给蒋介石。蒋介石有困难,我们就打金、马。我们可以同蒋介石公开谈判。我们在金门打了炮,实际上并不是战争,我们并不想一下子把台湾等地拿下来,可以把它们放在蒋介石手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没有关系。金门、马祖可以不拿下来,并不想为此而打仗。我们反对‘两个中国’,蒋介石也反对‘两个中国’,我们有一致之处,有共同点。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可落到美国人手中,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办。”
这些由毛主席起草,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文告,标志着金门炮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以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为主的阶段。毛主席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博大胸怀,把金门炮战变成了我、美、蒋特殊的对话渠道,是不在谈判桌上的谈判。把金门、马祖织成了一个套在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这一战争艺术,可谓中外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在金门炮战后的9月的国务会议上,毛主席还专门对这个绞索政策作了解释,第二天的《人民日报》还发表了毛主席的讲话,题目为《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论目前形势、美国侵略者把绞索套在自己脖子上》。
在金门炮战之后的9月,毛主席解释这个绞索战术时说,美国上了我们的绞索,他的颈吊在我们中国的铁绞索上面。台湾也是个绞索,不过要隔得远一点。他要把金门这一套包括进去,金门、马祖套上了没有?据我看也套上了,那它们绳头要接近我们,我们哪一天踹它一脚,它走不掉,因为它被一根索子绞住了。
对那些战争贩子使用绞索,对美国使用绞索的地方很多,据我看凡是标了军事基地的,就被一条绞索绞住了。“台湾是老绞索,美国已经占领几年了,它被什么人绞住了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绞住了,六亿人民拿着一根索子,这根索子是钢绳,把美国的脖子套住了。谁人让它套住呢?是它自己造的索子,自己套住的,然后把绞索的一头丢到中国大陆上,让我们抓到。总而言之,你是被套住了。要解脱也可以,你得采取主动,慢慢脱身。”“脱身者,是从绞索全面脱出去,怎么脱法呢?就是这十一万人(指在台美军)走路,台湾是我们的,那是无论如何不能让步的,是内政问题。”“台湾这些地方早一点解脱,对美国比较有利,它赖着不走,就让它套在这里,无损于大局。”
“金门打炮,这是真打,但基本还是文打,我们没有跟任何外国人开战,美国人要我们停火,每天都要我们停火?我们没有跟你打仗嘛,为什么停火?”
“台湾海峡这件事,是一个对全世界的教育工具,特别是对中国人民有相当大的教育啊!”
《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出支持金门共享厦门新机场,配合厦金大桥,将有助于优化金门的生活环境、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图为翔安机场工程航拍图。
海峡两岸中国人心照不宣共同对付美国的默契行动
从8月23日到10月25日的金门炮战,是武仗,也是文仗。武仗沉重打击了美蒋的气焰。中国政府在炮战中“打而不登(岛),封而不死”,打打停停,时打时停。打是为了用大炮发言,对付美国“划峡而治”,分裂中国的图谋。停是以利于蒋军在金门长期固守,以待时机成熟进行和平谈判。通过金门炮战,挫败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减轻了中东人民的压力,试探了美国对台的态度,调动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炮击金门的目的已经达到。周总理说:“打炮就是试探他,这回试探出来了,杜勒斯这张牌出来了。”
在《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中还记载了毛主席关于金门炮战的一些看法:“我们打金、马是为了帮助蒋介石,因为美国想把金、马让给我们,自己占据台湾。我们放弃金、马,都给蒋介石。蒋介石一困难,我们就打金、马,美国就可以让蒋介石继续做总统。”“我们可以同蒋介石公开谈判。可是,美国不干,他们怕蒋介石同我们谈判。我们在金门打了炮,实际上并不是战争。我们并不想一下子把台湾等地拿下来,可以把它们放在蒋介石的手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没有关系。金门、马祖可以不拿下来,并不想为此而打仗。”“我们反对‘两个中国’,蒋介石也反对‘两个中国’,我们有一致之处,有共同点。” 金门炮战发展到后来,从某种角度上成为了海峡两岸中国人心照不宣,共同对付美国的默契行动。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就是为了帮助蒋介石守好金门,挫败美国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1960年5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毛主席关于对台工作总方针的制定,意味深长地说道:“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但决不能落到美国人手里,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大可以留给下一代去做!”
金门炮战的隆隆炮声后面,是海峡两岸达成的共同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默契。
今天,金门炮战65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作为曾经战火纷飞前线的厦门,今天已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曾几何时,厦门全岛包括鼓浪屿,全在金门蒋军的炮火之下,厦门居民遭受蒋军炮击和蒋机轰炸,经常一天数次,几乎成为家常便饭。但是,这座英雄的城市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农民照样种地,工人照样做工,学生照样上课,居民毫不妥协,毫不畏惧,就在这样一座战时炮火下的城市,厦门人民英勇顽强,经受了考验,无愧是一座英雄之城。
今天的厦门,已经是经济特区,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明星城市。对面的金门,与厦门早就实现了“三通”。两座曾经有过共同炮火洗礼的姐妹城市如今已亲密无间。在金门炮战65年之际,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其中第十一条“支持厦门与金门加快融合发展中”实施金门居民在厦门享受当地居民待遇,率先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探索厦金合作共建基础设施模式,加快推进金门通电、通气、通桥,支持金门共用厦门新机场”。《意见》在厦、金引起了强烈反响,岛内主流民意大联盟在金门举行活动,活动中提出了许多建议:厦金漳泉同城化,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促成厦金生活圈、建设厦金大桥,推动金门“新三通”(通电、通油、通桥),利于金门民生经济建设与两岸和平发展等等,不一而足。实际上,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不仅是金门同胞的心声,也是两岸同胞的心声。后之视今,犹今视昔,今之视后,岂可守常。厦门、金门的巨变完全可以预示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
抚今追昔,当年炮战前线总指挥叶飞将军和炮战英雄安业民都长眠在厦门,他们如能看到今天的厦门、金门亲如一家,也定会含笑九泉。“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的厦门环岛路边“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巨幅标语,变成现实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张铭清
历任人民日报记者部副主任,国台办主任助理、新闻局局长兼新闻发言人,海协会副会长,厦大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等。现任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社会平台主任、首席专家,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