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约撰稿 杨昆福
2023年11月23日,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登记结束前一天,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左一)、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左二)、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左三)、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右一)、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右二)在台北联合举行记者会,正式宣告“蓝白合”确定破局收场。
11月24日,侯友宜和柯文哲各自登记参选,纷扰多时的“蓝白合”正式宣告破局。让不少期待并支持蓝白整合,共同推动2024“下架民进党”的各界人士扼腕不已。原本形势看好的台湾政局发展态势,因“蓝白合”未能成局,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乃至冲击。目前,负面政治效应已在不断显现,后续是否存在逆转的可能,成为进一步观察的重要焦点。那么,谁该为“蓝白合”破局负主要责任呢?后续蓝白操作“弃保”会否成功?赖清德的选战策略将为两岸关系注入哪些新的变数?
蓝白上演“极限拉扯”
谁是破局“战犯”?
“蓝白合”为何最终破局?这是不少关注台湾政治的各界人士近期热议的话题。不少人认为柯文哲及其竞选总干事黄珊珊应负主要责任,理由是柯文哲在11月15日已在蓝白形成的“六点共识”上签名,然而后续态度反复,以各种借口不认账,丧失了基本的政治诚信。而台湾民众党的“主战派”黄珊珊被指不乐见“蓝白合”,其间不断放话搅局,成为“破局”推手。国民党籍台北市议员徐巧芯在台湾政论节目“新闻大白话”中将批判矛头直指黃珊珊。她爆料称,蓝白双方幕僚在协商时,黄珊珊“第一句话竟是问侯办有无授意‘战斗蓝’查潜舰弊案”。徐巧芯认为黄珊珊可能有私心,因为潜舰弊案牵涉的小组召集人黄曙光是黄珊珊的兄长。台湾坊间传出,如果“蓝白合”上台,黄曙光可能难逃其咎,黄珊珊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态发生。当然这样的消息到底属不属实,还有待考证。不过,黄珊珊在“蓝白合”协商过程中,扮演鹰派角色,与柯文哲唱双簧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少支持“蓝白合”的民众,对黄珊珊的言行十分不以为然,并炮轰其为“蓝白合”破局的“最大战犯”。对此,柯文哲替黄珊珊缓颊称,民众党是“很强调集体决策的团体”,不必要让黄珊珊一个人去承担“战犯的罪名”。11月27日,亲绿媒体“镜新闻”发布的民调数据有点意思。对于“蓝白合”破局,谁应该要负起最大责任?民调结果显示,黄珊珊并非是“首要战犯”,她仅位列第四,“要负最大责任”是柯文哲。而朱立伦和侯友宜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马英九也入列第五,郭台铭则是第六。在笔者看来,马英九作为“蓝白合”的见证者,外界都可以看到他在整个过程中十分乐见蓝白进行整合,认为他应负责任的看法显然有失公允。而郭台铭在临近选举登记前,扮演“桶箍”角色,存在拉偏架的现象,事实上加剧了“蓝白合”的破局。
原本蓝白双方在11月15日已形成了6点共识,对如何产生正副人选的方式,“蓝白合”后如何协调竞选,甚至连成功当选后怎样分配权力资源都拟定了初步的协议。对此,两岸各界均保持了乐见其成的态度。然而到11月24日登记最后截止期限之前,蓝白双方却上演了“极限拉扯”的攻防戏码。柯文哲阵营频频出招,在9份民调资料中,剔除3份对其不利的民调数据,并刻意曲解“误差范围”定义,宣称侯友宜要他让6趴(6%),已提前打起舆论战,为后续破局埋下了伏笔。柯文哲阵营认定民调比拼结果是3:3,而国民党则坚持是5:1。双方就“误差范围”的不同理解,展开了激烈的口水战。其间,侯友宜召开记者会呼吁柯文哲阵营共同公开检视9份民调,并称若他输了愿做副手。不过,柯文哲阵营拒绝了。可以看到,整个过程,柯文哲采取了“边打边拉”的策略,同时引入郭台铭一方对国民党展开施压。最终,双方11月23日下午不欢而散后,各自于次日登记参选,“蓝白合”宣告正式破局。
蓝白双方其实都很清楚只有合作才能完成“政党轮替”,才能使得各自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各自参战形同保送赖清德上台。然而在协商的过程中,“谁都想当老大”的心态溢于言表,双方事实上陷入了“囚徒困境”,试图通过“极限施压”的方式,迫使对方做出关键的让步,然而却事与愿违,导致双输。在笔者看来,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实力。一方面是“柯文哲>台湾民众党”,另一方面则是“侯友宜<国民党”。柯文哲挟持相较于侯友宜的高民调,试图达到“蛇吞象”的目的。事实上,他若担任竞选正职,如何筹集竞选经费以及调动国民党的整个竞选组织是存在较大问题的。而侯友宜个人政治魅力不足,即便拥有国民党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也难以在民调支持度上与柯文哲拉开差距,导致“蓝白合”需要柯文哲“礼让”趴数的现象,此举除了彰显侯友宜实力不足外,也容易引发变数。柯文哲“变卦不认账”后,便曾数度强调要推出能赢的“最强组合”,潜台词是指侯友宜实力不足。
“蓝白合”变“蓝白斗”
攻防激烈拼“弃保”
蓝白整合破局除了和各自的利益盘算密切关联外,双方存在“政治光谱”的差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国民党属于泛蓝阵营,而台湾民众虽以“中间政党”为定位,但事实上是个“拼装车”,各类型不同政治背景的人员充斥其中,没有相对统一的政治立场与共同的政治信仰,更多是试图借由柯文哲的政治光环,开拓政治生涯或寻求“政治第二春”。若柯文哲气势不在,陨落政坛,台湾民众党“一人政党”的软肋便会得到凸显,大概率会分崩离析。值得一提的是,“蓝白合”虽然是“非绿阵营”支持者乐见之事,但假若“蓝白合”上台,由于台湾民众党充斥着复杂政治背景的人员,蓝白组建的所谓“联合政府”,其实很难维持稳定的状态,内部的纷争及攻防势必会占据媒体版面。
在“蓝白合”破局后,双方从“可能的盟友”演变为“现实的对手”,很难“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而是存在激烈的竞争攻防关系。若要防止民进党籍候选人赖清德上台,势必需要将对方的票源压至最低,方能赢得主动,提高胜算。在这一逻辑之下,“蓝白合”极有可能会走向“蓝白斗”,主要目标是向“非绿阵营”支持者证明将票源集中给己方,方能实现“下架民进党”的目标。直白来说,便是要操作“弃保效应”,将对方边缘化。“蓝白合”破局后,国民党方面主打“诚信牌”,并凸显柯文哲阵营应为破局负主要责任,同时展开政治动员进行选举造势,营造团结胜选氛围,试图达到巩固蓝营基本盘及吸收“中间选民”支持的政治成效。而柯文哲在破局之后,其组织动员能量短板便凸显出来,难以与侯友宜阵营相媲美。
“蓝白合”破局后,侯友宜与“战斗蓝”发起人赵少康合组“侯赵配”,柯文哲则与吴欣盈搭档参选。“外省籍”的台湾资深媒体人赵少康口才便给、爆发力强,很好地补强了“本省籍”的侯友宜的弱势。加上,国民党众多大咖或实力派纷纷帮忙造势,形成了“合唱团效应”,蓝营支持者不断回流,“侯赵配”的政治行情迅速蹿升,力压“柯盈配”。在近期不少民调数据当中,“侯赵配”支持度逆势上涨,直逼“赖萧配”并与“柯盈配”逐渐拉开差距。例如,11月27日台湾三家民调机构的民调数据共同呈现出这一趋势。在台湾TVBS发布的民调中,“侯康配”支持度上涨至31%,位列第二,逼近“赖萧配”的34%,“柯盈配”则下滑了6个百分点,仅为23%。台湾中时新闻网的民调则显示“侯康配”与“赖萧配”的差距更小,为28.2%对28.3%,仅差距0.1个百分点。“柯盈配”则以24.3%垫底。亲绿媒体“镜新闻”民调结果显示,“赖萧配”以30.5%居冠,但被“侯赵配”以28.7%逼近,并后者以6.6个百分点超过“柯盈配”的22.1%。11月28日,台湾联合报系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的民调数据也呈现类似情形,亦即,“侯赵配”(29%)逼近“赖萧配”(31%),而“柯盈配”(21%)同样垫底。同一天,盖洛普也发布民调结果显示,“侯康配”斩获30.94%的支持度,“赖萧配”仅以31.01%领先,而“柯盈配”被边缘化,跌破两成以18.12%垫底。可见,“蓝白合”破局后,副手人选的重要性便得到了凸显,很明显赵少康给侯友宜加了不少分,而吴欣盈目前的加分效用尚未显现。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五个民调机构的数据共同反映出类似的现象。“蓝白合”破局后,“柯盈配”在青壮年选民、台湾北部民众、蓝营支持者及“中间选民”等群体中逐渐流失支持。这几大群体除了“中间选民”转向持观望态度外,大都转而支持“侯赵配”,其中较为明显的是蓝营支持者。可见,赵少康在巩固蓝营票源方面确实扮演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而柯文哲在“蓝白合”中显露出的争议性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冲击了他的支持度。不过,在上述五个民调数据中,柯文哲的年轻群体支持度依旧是最高的,显见其较受岛内年轻族群的青睐。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国民党在选战末期操作“弃保效应”,年轻群体应不会转向支持国民党,他们会否依旧力挺柯文哲?还是转向支持民进党?国民党近期继续诉求“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能否撼动台湾青年的投票支持倾向,是个可以深入剖析的问题。
“蓝白合”破局后,侯友宜(前左)与“战斗蓝”发起人赵少康(前右)合组“侯赵配”,支持度逆势上涨。
赖清德回笼基本盘
操弄对抗或适得其反
“蓝白合”破局后,赖清德的选战策略十分清楚。一方面强力巩固绿营基本盘;另一方面继续采取“平衡打击”方式,阶段性攻击侯友宜与柯文哲。一般认为,绿营基本盘大概有四成,在“非绿阵营”分裂的情形之下,赖清德只要巩固传统支持者便能提高胜算,甚至奠定胜局。因此,赖清德阵营势必会强力进行意识形态动员,炒作岛内民粹,升高两岸对抗,并将对手“抹红”。例如,针对侯友宜抛出“欢迎陆生赴台就学就业”议题,民进党攻击侯是所谓“披着羊皮的‘中国狼’”以及“还没当选就想先讨好中国(大陆),急着把台湾带回‘倾中’的老路”。对此,侯办的反击非常有力道。他们直指赖清德是“造谣始祖”,曾在2008年宣称两岸“三通”会“木马屠城”,然而“15年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并要求赖清德直球对决,要不要停止ECFA,要不要停止两岸直航,敢不敢删除“台独”党纲?在笔者看来,赖清德为了巩固绿营基本盘,类似攻击手法一定会无所不用其极。
在“平衡打击”方面,“侯赵配”最近声势看涨,支持度直逼“赖萧配”。因此吸引了民进党的主要炮火。此前,赖清德招纳“外省籍”背景的投机政客姚立明担任竞选总部主委,他的动机十分明显,便是将柯文哲当成“主要敌人”,因为姚立明曾于2014年柯文哲参选台北市长时,担纲过柯的竞选总干事,对其的选举策略十分了解。然而,“蓝白合”破局后,“侯赵配”支持度逆势成长,赖清德阵营的策略已经做出了调整,已将攻击焦点聚焦于“侯赵配”。目的非常清楚,便是极力将“侯赵配”和“柯盈配”的支持度维持在五五波,以避免“弃保效应”发酵,最终因“非绿选票”难以集中,而让“赖萧配”渔利胜出。不过,现在的态势已非常明朗。“蓝白合”一破局,“侯赵配”民调便上升。看来,此次选战应该会进入“蓝绿对决”的状态,“柯盈配”势必会被逐渐边缘化。而赖清德阵营对“侯赵配”发起猛烈攻势,客观上也会加剧这一态势。也就是说,赖清德阵营越是采取固守基本盘的策略,越是进行意识形态动员,同时不断攻击“侯赵配”,在特定程度上反而有助于了“非绿阵营”凝聚票源。
在近期岛内多数民调数据中,“柯盈配”获得的年轻支持度最高,这是他们拉抬选情的利基。近几次台湾“大选”,岛内年轻群体对国民党较为反感,往往会将票投给民进党。此次,柯文哲加入战局,民进党的年轻票源不少已被柯文哲阵营吸收,客观上起到了稀释绿营票源的功效。在笔者看来,对国民党而言,未必全然是坏事。国民党在巩固基本盘的同时,不断开拓“中间票源”,尽量吸引年轻票源,方能将选票极大化。因此,国民党在操作“弃保效应”时,其实不应用力过猛,反而应与柯文哲保持“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姿态,避免过分激怒年轻群体,导致票源流向民进党。
“和战荣衰”十字路口
台湾再临关键抉择
民进党已上台将近8年,该党倒行逆施,为了政治利益盘算,不断进行政治操弄,甘于充当外部干涉势力的马前卒,不断在两岸关系上制造紧张局势,导致台海陷入兵凶战危的危险境地。加上政治挂帅,“拼经济”沦为口号,“五缺”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民生凋敝、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台湾社会发展陷入了困顿状态。在民进党主政之下,绿色权贵集团已然成形,并牢牢霸据岛内的庞大政经资源,加剧了岛内社会的分化。与此同时,民进党为了巩固其“一党独大”的局面,不断动用公权力资源推行“绿色恐怖”,打击异己,压制反对阵营,试图建构“新威权体制”。凡此种种,想必拥有基本评判能力的台湾民众,均能感受得到。这也是为何台湾有超过六成的民意希望2024“政党轮替”的缘由所在。然而,“蓝白合”却破局了,未能有效回应岛内希望政治翻转的主流民意。
2024“大选”是台湾面临“和平与战争”及“繁荣与衰退”的关键抉择时刻。台湾民众如何选择关乎今后4年乃至8年,台湾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两岸关系发展以及区域的和平与稳定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可见,此次选举引发的系列效应不可小视。各界自然是希望台湾能摆脱负面因素及力量的控制与牵制,跳脱意识形态政治框架,步入正确的轨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升台湾民众的利益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