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当AI遇见青草药,让传统更智能

来源: 2024-08-13 10:57

/《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青草药文化和AI技术之间的碰撞,颇有些论“道”与“术”的意味,我们借助技术,去筛选文化中的精华,并进一步将其放大,从而服务于当下的生活。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闽台青草药的继承传播和创新发展都有着非凡意义。

 

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进行脉诊。


谈起闽台青草药,大众的初印象大抵绕不开手持一束采自山林的新鲜草药治病救人的医者形象,尤其在闽台地区,人们首先想到与青草药有关的医者便是保生大帝吴本,而闽台青草药体系亦是于北宋年间形成的,源远流长的闽台青草药在治病救人、防病养生之外,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样亟待传承及延续,当现代技术与这一传统文化相遇,是否能擦出新的火花?

青草药的困局

车前草、白茅根、风葱,对自小在闽南长大的人来说,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便是他们对闽台青草药最初也是最深刻的记忆。对此,厦门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丘鹰昆亦深有同感,“我们家从前就住在杏林一带,因为住的是集体宿舍,我记得门楼后有一个小院子,泥土地里就长着各种各样的草药,从前我还小不懂得那些是什么,现在想来那就是青草药。”许是从小的耳濡目染,丘鹰昆对青草药天然地带有一种亲切感,读博士期间他曾赴日本京都药科大学研学,他注意到当时日本一些高校和机构就在研究青草药,“他们都是从中国进口道地药材,然后研究当中的活性成分,最终将其制作成大众能够接受的药用粉末、颗粒或是汤剂。”

这种将现代技术应用到传统中药的模式,给了丘鹰昆很大的启发,他也开始思考,是否能将本土的青草药文化与国际最前沿的科技与理念相结合,相互碰撞,彼此促进。在他看来,闽台青草药文化属于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在人们与自然保持更为密切联系的时期所产生的,“举例来说,古早时期的人聚居生活,他们的活动范围一般不会超过几十公里,因此他们对于这一范围内的草药的认知和应用就十分频繁,长此以往自然会总结出许多用药的经验。但随着工业文明、商业文明的发展,自然环境的改变、现代医疗技术的提升,青草药能够应用的场景也大大减少了。”

供青草药生长的自然环境萎缩,青草药的民间传承面临断代以及青草药并未加入到当下医疗标准化的进程中,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造就了闽台青草药当下的困境。在丘鹰昆看来,闽台青草药自身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是中医药理论的具体体现与重要补充,倘若逐渐失传于民间,未免过于可惜;因此对闽台青草药最好的保护还是要使之能够被使用,对此就必须解决其如何纳入中医理论体系、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以及逐渐恢复或扩大应用场景等问题,AI出现则给了他新的思考角度。

 

AI视野下的青草药

闽台青草药文化中的“术”,其核心就是个性化治疗,“比如一个人感冒去看中医,那医生首先要区分他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还要看他的症状是咳嗽多,还是发汗多,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同一个药方,根据个人体质不同也会做出调整。”正因如此,闽台青草药难以实现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而AI,即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集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一体的崭新的技术科学,丘鹰昆所关注的是,正是AI能够解决所谓个性化的问题。

传统青草药的民间从业者多是经验主义至上,他们遵循着师徒传帮带的传统,由师傅在日常实践中教授青草药相关的药理知识和治疗技术,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弟子必须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青草药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形成像西方医学那样系统规范的学科体系,因此人们常会感叹培养一名中医师或是青草药专业人才的难度之大。丘鹰昆注意到,目前在中医诊断领域已经有人工智能的参与,譬如中医问诊讲究“望闻问切”,通过观察舌象、面色、脉象以及询问症状来分析病情,如今就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机器人与病患互动,从而收集到相关生物学的信息。他提到厦门大学医学院的王彦晖教授牵头研发的“中医舌诊辅助中成药使用系统”,通过研究细分了20种不同体质,并根据不种体质特征出具处方建议和饮食指导,方便广大群众的个性化诊断需要。

人工智能化的舌诊系统,原理就是用现代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手段,以海量的舌象大样本为基础,通过互联网算法对舌象特征进行精准的检测与识别、多维度的定量化分析,为中医的临床与研究和大众的健康提供基础和服务。在丘鹰昆看来,这种模式同样可以应用于青草药文化的传承推广,尤其是图像识别和语言转译方面,譬如一些传统医药书籍的内容,以及经验丰富的民间青草药从业者口述的经验,将其翻译成大众更容易理解的语言;以及通过图像识别将常见常用的青草药录入系统、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其与具体的症状相对应,如此能够辅助医务工作者进行诊断。考虑到作为连接人工智能和传统青草药文化的“媒介”,需要培养既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又熟悉青草药知识的人才。诸如此类的“翻译”无疑是一项长期且巨大的工程。


技术助力健康

每每谈及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总会有担忧人工智能会完全取代人的声音。为此人们也会关心,伴随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到闽台青草药文化的传承推广,是否也会带来新的冲击或挑战?对此丘鹰昆则持乐观态度,“我的观点很简单,想要让青草药能够传承下来,我们就必须为它找到使用的场景,这一点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做到的。”

诚如他所言,人工智能的加入,能够将闽台青草药文化中的“个性化诊疗”优点进一步放大,并使之变得更加便捷,能够让更多人得到良好的体验,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加关注自身健康,除了针对疾病的治疗,养生也日益成为热门的话题,这也是闽台青草药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而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能够将那些高深的中医药理论平民化,令青草药能够真正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传承的过程。

关于AI时代背景下的闽台青草药的应用与发展的思考,丘鹰昆还提到了关于平台搭建与数据整理的问题。据他观察,当下加强大众对于闽台青草药的信心同样非常重要,这当中涉及到搭建一个能够令大众信赖的大数据平台,“我的设想是,建立起一个规范的针对青草药临床疗效的评价机制,”他举例说:“从前医生使用青草药或中药的过程中,可能有的病患治疗效果很好,但是另一位病患可能就没什么效果。关于疗效是否好,不是一家之言,应该有一个可追溯诊疗过程的数据平台,让大众能更清楚地了解整个临床疗效的过程,这样大家才会对青草药有信心。”对丘鹰昆而言,随着AI时代的到来,闽台青草药该如何更好地创新与发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有识之士需共同思考的全新课题。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0.03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