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大陆的“台湾系”植物

来源: 2023-06-25 14:57

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提到从台湾引种到福建地区的植物,很多人第一反应大都是五彩缤纷的花卉或彩叶植物,以及造型别致、口感鲜甜的水果。这些印象很大程度归功于众多台农和台企的引进与推广,从经济作物到观赏植物,台湾植物“进入”福建的次序同时也反映了闽台社会的变迁。

 

大陆发现的野生笔筒树都是通过孢子繁殖而来,生长于台湾的笔筒树的孢子因台风飞到大陆落地生根。图/图虫创意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与同安新民街道蔡宅村建立帮扶关系,派技术人员进村指导村民种植笔筒树,蔡宅村培育的笔筒树又应用于雨林世界。



笔筒树:一场种子的接力

起源于3亿6000万年前的笔筒树属于第四纪冰川的孑遗植物,在中生代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现如今只有在琉球群岛、中国台湾岛和菲律宾北部等极少数地方能追寻到它的踪影。1982年,厦门大学生物系赵修谦教授在厦大后山、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边界处首次发现一株野生的笔筒树,其树形美丽、高大挺拔,叶痕大且密,更特别之处在于,叶柄和羽轴下都有鳞片,因此当时将其命名为“鳞片桫椤”。

从2009年至2015年,野生笔筒树植株相继在福建福清、霞浦、平潭、福州和浙江泰顺被发现,且大多生长在距离海边不远处的山林,这一系列的发现对于研究大陆与台湾植物区系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据研究可知,中国大陆发现的野生笔筒树都是通过孢子繁殖而来,每年5-9月,生长于台湾的笔筒树的孢子、孢子囊或孢子叶随着台风飞到大陆来,当孢子落地后,遇到适宜的环境便长成植株。

因自然界的“无心之举”而完成的另类引种,笔筒树在福建暂时“落脚”,然而由于人类建设活动的影响,上述那些陆续被发现的笔筒树相继消亡,而近年来台湾地区的野生笔筒树也面临凋萎病的危害,甚至出现了植株死亡的情况,两岸的野生笔筒树都面临亟需保护的境况。2015年,经福建省林业厅批准,在福清市发现的三株笔筒树被迁往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进行妥善保护,植物园还为此成立了专门项目组,研究笔筒树的繁育技术,从孢子的采集到繁殖,再到苗木的培育,经过三年的努力,人工繁育的笔筒树幼苗茁壮成长,令这个原先“岌岌可危”的古老家族看到了再次“繁荣”的希望。

笔筒树的树姿优美,很适合作为园艺观赏植物,同时它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茎秆内富含生物碱、黄酮苷等药用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对一些温热引起的疫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其嫩叶能够治疗乳痈以及脚生头蛇。2020年,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将有关笔筒树的繁育技术的研究成果带到厦门市同安区蔡宅村,作为“挂钩帮扶”的合作项目。村民通过这种委托种植,不仅获得经济收入,对提升本村种植技术也有帮助,如今一批人工繁育的笔筒树大苗在植物园专家的指导和蔡宅村村民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台湾街头的爱玉冰,其原料就是来自一种名为爱玉的野生木质大藤本植物。图/图虫创意

爱玉:台湾“冰果”来闽

炎炎夏日,在台湾时常能见到一种淡黄色、晶莹剔透的果冻,淋上柠檬汁,加入碎冰,就是一碗清凉爽口的甜品,当地人称作柠檬爱玉冰。当中的“果冻”,是来自台湾中低海拔地区天然阔叶林中、通常攀附在大树或山崖石壁上的一种名为爱玉野生木质大藤本植物。爱玉雌雄异株,经特殊小蜂传授花粉后结出果实,只有母爱玉树才能结出制作爱玉冻的爱玉果,并经过削皮、暴晒、烘干、刮籽等多道特殊工序获得爱玉籽,在水中搓揉洗捏后即可制作成爱玉冻。

《台湾通史》记载:道光初,有同安人某居于郡治之妈祖楼街,每往来嘉义,采办土宜。一日过后大埔,天热渴甚,赴溪饮,见水面成冻,掬而饮之,凉沁心脾。自念此间暑,何得有冰,细视水上,树子错落,揉之有浆,以为此物化之也。拾而归家,以水洗之,顷刻成冻,和以糖,风味殊佳。某有女曰爱玉,年十五,楚楚可人,长日无事,出冻以卖,饮者甘之,遂呼为爱玉子。自是传遍市上,采者日多,配售闽、粤。爱玉子,即薛荔的果实,性清凉,可解暑。

台湾食用爱玉冻已有约180年的历史,如今在台湾许多冷饮店都能吃到爱玉相关的冻冰品,野生爱玉采摘不易,随着人工种植的发展,爱玉不仅在饮食领域,在美容养生、医疗、工业等领域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应用发展前景。天然爱玉含有珍贵的活性酵素植物胶原质,以及46.78%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8种氨基酸及钾、钠、钙、镁、硒等微量元素,不仅是炎炎夏日温和解热,补充纤维质及增加饱足感的低热量天然保健食品,爱玉籽含丰富的天然水溶性膳食纤维还具有预防便秘的功能。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有台商将爱玉种子带往福建、广西、海南等地试种,可惜鲜少有成功的案例。之后台湾林业专家胡大维博士通过对江南各地野生爱玉同系资源进行调研后,突破各种技术难关,成功在福建莆田涵江区的大洋乡引种台湾爱玉,种植基地名为“可山爱玉园”,这也是大陆地区首家成功引种台湾爱玉的生态果园。随后在福州闽侯县的南屿进行低海拔地区试种也获成功,标志了在大陆地区成功实现台湾爱玉的人工栽培。

台农引进闽南的蝴蝶兰早已成为闽南人过年时常见的清供花卉之一。图/图虫创意

 

台农在闽南创办的农场里,员工正在小心培育蝴蝶兰种苗。



蝴蝶兰:翩翩起舞年宵花

对很多生活在闽南地区的人来说,蝴蝶兰应该算得上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台湾花卉了,尤其每逢年关,在闽南的鲜花市场中,蝴蝶兰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年花之冠”,这种兰花盛放时,花枝微微下垂,数十朵白色、粉红色的花朵形如群蝶栖止,优雅的姿态收获了众多的爱慕者。主妇们总喜欢在家中摆上一盆,增添节日的喜气。

台湾原生种白花蝴蝶兰闻名世界,而台湾最早被发现的蝴蝶兰在恒春半岛,据说当时那株兰花附生于枯木上,靠着林中湿润的空气存活,曾有诗人作诗咏叹:“托根天地依枯木,化羽空山孕素花。”后来陆续在兰屿、绿岛以及台东南部7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中发现蝴蝶兰,其中仅产于兰屿的为桃红蝴蝶兰。蝴蝶兰属于热带兰花的一个大类,在南洋诸岛菲律宾、婆罗洲、印尼、马来西亚各地约有五六十种原生种,花色也是多种多样,经过不同原生种之间进行人工交配,还培育改良出各种新品种。

在台湾,兰花产业属于精致农业的代表,由于闽南地区的气候、土质、环境与台湾相近,一些来闽创业的台农和台资企业尝试将蝴蝶兰引入闽南,一开始是采购台湾培育的蝴蝶兰,以盆景的形式进行销售,很快便受到热烈追捧,即便价格不菲也没有挡住人们的购买欲。

后来陆续有一批台资蝴蝶兰生产企业在闽南各地开设种植基地,搭起温室大棚培育蝴蝶兰。例如在台胞主要祖籍地和台商主要投资地之一的漳浦,来自台湾的蝴蝶兰企业进驻了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他们带来了台湾的蝴蝶兰种植技术以及资金,与漳浦当地的土地、人力成本优势相结合,加上近年来福建出台了诸多惠台政策,令漳浦的蝴蝶兰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国内外主要蝴蝶兰苗及成品花的供应基地。

       产业的发展同时吸引了不少台湾的兰花育种专家来闽,他们带来自己多年收集的蝴蝶兰种质资源以及种植技术的研究成果,帮助在地台企或本地蝴蝶兰生产企业培育出更优质的蝴蝶兰品种,推动兰花朝产业化发展,让蝴蝶兰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能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中,装点生活。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