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台中市建筑师公会海外交流委员会主委林亦奇:闽台“营造力”共建美丽家园

来源: 2023-08-11 11:26
 

台湾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后,大致总结出“社区营造”三大步骤:一是凝聚社区意识;二是提出共同语汇;三是打造社区品牌。

不过社区基层营造并不能实现真正的盈利,因此下一阶段是推动地方创生,不过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追求的并非“短平快”,而是要有如工匠那样的“钝感”,在了解社区、村落特质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打造适合的产业。

论坛牵线促交流

2017年我第一次到福建,是以台中市建筑师公会成员的身份应邀到福州参加座谈,主要是分享台湾在乡村治理这方面的经验。这一年是我第一次参加海峡论坛,之后的2018年、2019年也都有参加,加上今年一共参加了四届,通过论坛我有机会认识更多有志于社区基层营造的组织及个人,同时向他们介绍我们公会,双方可能促成一些合作或项目的对接。

今年我到厦门参加第六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听台上各位嘉宾分享的内容,内心其实深有感触,大家在谈的基层工匠治理精神,我个人觉得这就是有点“傻”的精神,因为工匠终其一生只追求着一个目标,而且不会轻易改变。对我个人而言,我的目标也很清晰,就是以社区营造师的身份,引导农村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实现自我营运,而不是一味依赖外来者的力量,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社区基层营造变得模式化,甚至“变味”。

林亦奇(左三):台中市建筑师公会海外交流委员会主委,参与福建、四川等地乡村社区营造项目,至今参加过4届海峡论坛

 

我一直很清楚,社区基层营造或者说乡建乡创这一领域的前景非常大,所以我在建筑师公会持续推动了六年,也不断提议公会理事长带着我们的建筑师一起到大陆进行交流。近年来,我们除了与福建省城乡主管机关展开持续且深入的交流,还与台湾同胞联谊会、金门同胞联谊会、青年建筑师协会、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和福建省装饰行业商会等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参访和交流不断推动台湾建筑师在大陆执业环境的进步,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专业了解和友谊。

落地社区营造

我们团队在疫情前曾进驻漳州市诏安县腊州村一年多,主要是通过与村民一同生活、记录,以城市规划的精密角度与土地利用的最佳利用效益为切入口,将城市建设的理性与管理模式带入乡村,协助村落提炼最佳的发展计划与营运模式。当时诏安县县长在电视上看到我们建筑师公会到厦门交流的报道,于是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到腊州村来参与社区营造。我对腊州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很淳朴的渔村。驻村的团队共三个人,除了我,还有一位也是建筑师,我们真的在村子里住下来,每天跟村民一起,观察他们是怎么务农、怎么捕鱼、怎么生活的。套用我之前说的“社区基层营造”三大步骤,首先当地人非常团结,已经具备了社区意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故事和文化。

由于当地渔业已经很发达,不存在打造新产业的必要,唯有环境景观方面需要优化,譬如我们在泥墙上用当地的海蛎壳拼贴出海流的轨迹,我们还发现当地人有在马路边晒渔网的习惯,因为他们捕鱼所用的是定制渔网,每次收网后都要摊开来晾晒,甚至敲掉网上的藤壶,我对村民说:“这就是你们最好的渔业风光啊,要保留下来。”当游客来到腊州村,就可以体验到真实的渔民生活,同时村民还可以介绍渔网的制作原理,还可以进一步导入渔村文化,讲述村落的故事,这种形式能加深大众对村落的印象。

通过梳理和实践,我们给腊州村民搭建了一个基础的模式,虽然因为疫情我们有三四年的时间没能再回到那里,但是当地人已经能够自主运营了,他们还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说他们成功举办了村晚,我是发自内心地为他们感到高兴。疫情之后我第一时间就去了腊州村,很明显能感觉到,他们能够把握我们给的大方向,同时细节上结合实际去调整。我觉得这就是我们驻村的价值,即在我们团队的陪护中,村干部对村落起带动凝结作用,令村民的自主意识得到提升。

发掘乡创新思路

近年来,我有意识地关注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新资讯和新理念,在布局碳中和这个大背景下,农村将从粮食、环境和生态供应者提升为企业治理的社会责任关键供货商。从社区基层营造的角度来看,可以尝试引导企业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比如企业可以认养一个村落,包括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专门吃村落种植的蔬菜粮食或保障村落的就业名额等,以此践行社会责任,同时对村落而言也得以实现乡村振兴。

我觉得与企业永续发展相结合会是将来乡村振兴的一个大方向,因此我在海峡论坛、乡村座谈等场合都会分享这方面的内容,希望能找到合适的组织进行合作,从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农村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在进行社区基层营造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思考,村落可以成立一个发展公司,即村民共同入资、成为公司的股东,公司主要负责调度村落的资源,比方说村里有擅长文创的人才,就由公司出面分配工作给他们,帮忙设计村落相关的文创产品;再比如村落想要发展旅游,发展公司可以先测算一下整片区域可承载的客流量是多少,然后安排大家经营不同的业态,民宿、餐厅以及体验空间等,而不是看什么火就一窝蜂地去做,这样就能让村落实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团队在福建、四川等地进行的交流和合作,不仅有更多机会跟大陆年轻建筑师及乡建团队的合作,也协助一些台湾年轻建筑师对接到大陆这边的社区营造项目。在交流过程中,我感觉大陆年轻建筑师所受的教育,更多倾向实务操作的层面,而台湾年轻一代的建筑师更倾向关于建筑规划理念的知识,两者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只要双方有机会进行交流及合作,最终达成的效果是很棒的。因此我们建筑师公会也会持续推动这种交流,携手两岸建筑师、社区营造师共同探索乡村发展的可能性。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