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信俗为媒 情牵两岸

来源: 2023-08-11 11:56
 

6月16日,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在福建莆田湄洲岛拉开帷幕,两岸信众同拜妈祖。图/主办方提供

 

两岸民间宫庙同根同源、同信同神,海峡论坛不断丰富祖地文化内涵,举办了妈祖文化周、郑成功文化节、关帝文化节、陈靖姑文化节、开漳圣王文化节等两岸民间信俗文化交流活动,凸显出信俗文化的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

每年众多台湾民众参加海峡论坛的文化交流活动,是信俗文化蓬勃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生动写照,在海峡论坛上,叙缘交流拉近了两岸同胞的情感,随着交流领域和渠道的不断拓展,两岸越走越近,许多台湾同胞在信俗祭奠的过程中,增强了对“根”“祖”“脉”的认同。

 

他们为妈祖而来

“手牵着手儿肩并着肩,轻轻唱着我们的歌声。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6月16日,随着两岸同胞共同演绎的歌曲《我们都是一家人》唱响,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在福建莆田湄洲岛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周期间,还举办了海峡两岸青年妈祖文化研习夏令营,来自台湾地区的明道大学、弘光科技大学以及莆田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近百名青年师生参加活动。他们前往湄洲妈祖祖庙、妈祖平安里、天妃故里等地,实地探访了解妈祖文化。

“这次活动让我们真正了解到书上所描绘的湄洲妈祖故里,是一次心灵上的补给。”来自台湾的青年教师萧蓉祯首次来湄洲岛。她说,自己从小听着妈祖的故事长大,这次实地来到妈祖故里,切身感受到回家的亲切和温暖。她希望能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让两岸青年增进联系,加深感情。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而作为与海峡论坛同时诞生的两岸重要活动,每届妈祖文化周举办,总会闪现两岸民间交流的亮点。

2009年5月15日首届妈祖文化周,载有350位台湾妈祖信众的“海洋拉拉号”轮船缓缓停靠在福建莆田湄洲岛客运码头,是当时台胞以“小三通”形式进入大陆规模最大的团队,另有2000多名台湾信众通过其他途径到湄洲岛与他们汇合。同日,191名福建居民乘坐“海洋拉拉”号客轮从湄洲岛直航台中,开启赴台9天的行程;一周之后,时任的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率领大陆妈祖文化交流团一行15人,在台湾开展为期10天的参访活动,受到了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短短时日内,不远千里的虔诚交流之旅接连不断,足显“妈祖”二字联结闽台的力量。

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周前夕,台湾中华现代国画研究学会理事长陈铭显携带69幅大陆已近乎失传的《妈祖圣迹图》前往莆田文峰天后宫裱框,当作品一张张展开,立即引来阵阵惊呼。文峰天后宫从南宋时期供奉妈祖,清代时期邀请画师绘制69幅《妈祖圣迹图》,高挂在文峰宫,由于年代久远,圣迹图变得残破不堪。天后宫也曾多次试图找画师重新绘制,重现圣迹图,但因工程浩大,加上没有薪资,一直没有艺术家接下这个重任。跟着朋友到文峰天后宫的陈铭显,在得知庙方有这个愿望,立马表示愿意帮忙。回台后,陈铭显率72位台湾画家、3位台湾书法家,耗费1年多,终于绘制了这套《妈祖圣迹图》。圣迹图在当年的妈祖文化活动周展出,褒奖之词不绝于耳,后又出画册发行两岸。

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不要多复杂,跟着共同的信仰,自然会越走越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数。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表示,一千多年来,对妈祖的信仰与纪念已经深深融入沿海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随着先民的脚步在台湾开枝散叶,成为台湾同胞追本溯源的重要文化标志。妈祖所代表的“热爱和平、扶危救困、慈悲博爱、无私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成两岸同胞重要的情感纽带。

6月23日,2023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开幕式暨颂典仪式在厦门举行。图/主办方提供

 

他们为郑成功而来

6月23日,2023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开幕式暨颂典仪式在厦门举行。数百名两岸各界人士相聚厦门鸿山公园延平郡王祠,共祭民族英雄郑成功,近百位在厦门郑氏宗亲、在厦台胞嘉宾等也参与活动。这次活动还特别邀请到来自台湾地区的民俗技艺团到场表演《成功战鼓》以及与思明区文化馆共同创编的鼓舞《祈愿洪福》,以新颖的节目表达方式,让两岸民众更好理解郑成功文化精神。

来自台中的陈聪安是第一次到厦门参加祭祀郑成功活动。“郑成功在台南成功击退荷兰殖民者,是两岸民众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他说,“郑成功在福建、台湾等地留下许多历史遗迹,是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两岸民众共同祭祀是一种文化传承。”

关于郑成功,人们有说不完的故事、诉不完的崇敬之情。因此,对他的纪念,也绵延不绝。

郑成功文化节始于2009年,是首届海峡论坛18项主要活动之一,每年举办一届,形式与内容不断丰富,将民俗、文创、美食结合在一起,既多元,又惠民,充分调动了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很好地发挥了“郑成功文化”在两岸文化、民俗、经贸、教育交流上的平台作用,逐渐成为两岸同胞携手共叙亲缘、共谋发展的品牌活动。发展至今,郑成功文化节已成为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经典案例之一。

2017年,第七届郑成功文化节主场再次搬到台湾,活动历时五天,来自厦门、泉州、广东湛江以及台湾的郑成功信众齐聚一堂,活动现场神像汇聚,龙腾狮跃,呈现出人神共庆的欢乐和谐氛围,也喻示着两岸一家亲的心灵契合。对很多人来说,参加郑成功文化节已成为一种习惯,犹如候鸟,但每一次都有崭新的感受。

台南文化协会理事长郑道聪是郑成功文化节常见的身影,在他的眼中,郑成功信仰成为沟通两岸民众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是两岸民众不可分割的亲缘、神缘,郑成功文化节的举办拉近了两岸民众的感情,推动了两岸各界的交流。

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已走向第十四年,是两岸同胞共叙亲缘、共谋发展的品牌活动和连结海峡两岸的文化桥梁。在这一场场以郑成功传奇历史入馔、伴随鹭岛诗意夜色的成功文化之旅中,两岸同胞畅叙成功文化、赓续深厚情谊,共同点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续写海峡两岸文脉相承的又一浓重篇章。

近年来,更是通过富有“厦门特色”的活动形式、深层次的两岸民间交流互动,持续深化创新“郑成功文化IP”,融入更多休旅元素拓展活动内涵,有效升级传统文化品牌、增效非遗活态传承,助推激发文旅经济活力,为构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促进两岸民众情感联结、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探索上迈出更大步伐。

2020年,海峡两岸妈祖宫庙为共同抗击疫情连线祈福。图为台湾信众在台中大甲镇澜宫与湄洲妈祖祖庙连线,共同为大陆同胞祈福。

 

他们为共缘而来

不论是妈祖文化周、郑成功文化节,还是开漳圣王文化节、关帝文化节等海峡论坛配套活动的相继举办,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根与叶的密切关系:一样的民间信仰,一样的文化习俗,是海峡两岸之间剪不断的血脉脐带。

在台湾妈祖联谊会会长郑铭坤看来,两岸民间宫庙同根同源、同信同神,共同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对共同历史和祖辈所创造之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延续。叙缘交流拉近了两岸同胞的情感,推动两岸守护好、维护好共同的精神纽带,建设好、发展好共同的精神家园。

对于台湾同胞而言,妈祖信仰不仅是他们现实生活的精神慰藉,而且也寄托着他们对故土的眷念与遐思之情。正如台湾知名学者郑志明所言,“对台湾方面而言,到大陆进行谒祖、进香、迎神的意义,不仅只是一般祖庙情结的文化寻根梦而已,同时也加强了信仰仪式的文化传承,共同信仰成为维系两岸血肉亲情的纽带和增进两岸民族情感的桥梁。”例如早期台湾民众的妈祖朝拜热潮,推动了台湾当局进一步解除直航禁令,并最终实现两岸“三通”。

在共同信仰的带动下,两岸也携手共促慈善事业。2015年3月,妈祖祖庙联合大陆民众和在陆台胞牵头成立湄洲妈祖慈善基金会,逢年过节便为湄洲岛贫困家庭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定期向岛上优秀学子和贫困家庭子女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包揽了岛上数千名60周岁以上老人的个人医保。规模较小的宫庙虽然没有专门设立慈善机构,但大多都会组织义工队伍开展公益活动。

2020年2月,由湄洲妈祖祖庙和台中大甲镇澜宫、台湾妈祖联谊会共同发起举办的“天佑中华、祈福武汉”——海峡两岸妈祖宫庙携手抗疫线上祈福活动,分别在湄洲岛和台中同时举行。海峡两岸妈祖信众通过新媒体直播平台共同参与线上祈福活动。“两岸一家亲”,这些举措充分展现出两岸手足之情和同胞之爱。

在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柳金财看来,两岸民俗信仰交流,不仅增进了海峡两岸民族情感的交流,也加强了两岸文化的交流。“海峡两岸各种形式的妈祖信仰的交流活动,为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传播妈祖文化、丰富妈祖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每一届的妈祖文化周活动,不仅举行朝拜妈祖仪式,而且举行民俗文化表演、民间艺术展示、妈祖文物展出、两岸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在交流活动中,不同地区的妈祖信众会把他们在不同区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以及学术研究成果尽情地展示出来。”

信仰文化之所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具备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有着民间深厚的、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兼顾民间交流的代表性与民众参与的广泛性。于是,在海峡论坛上,两岸民间的交流与合作,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两岸同胞面对面交流,心与心相通。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