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海峡杯”帆船赛: 乘风破浪正当时

来源: 2023-09-18 09:37

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厦台两地的来往交流,总绕不开那道海峡,与厦金海峡横渡活动同年创办的“海峡杯”帆船赛同样是海峡两岸备受关注的重大赛事之一,来自两岸的帆船队及选手以竞技形式横渡台湾海峡,不仅宣传了海洋文化,更是推动了两岸体育与文化交流。


2019年第7届“海峡杯”帆船赛在厦门开幕,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十多支帆船队参赛。



因港口而兴的厦门,是一座具有浓厚海洋文化情结的蓝色之城,又因地处台湾海峡中部,盛行东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令当地的海上运动项目蓬勃发展。近年来,在五缘湾游艇帆船港周边,总能见到帆船爱好者们在泛着粼粼波光的海面上,扬起风帆、感受乘风破浪的自由,这个码头更是无数次见证了海峡两岸帆船队的逐浪追风,为厦门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从五缘湾扬帆起航

2019年6月18日,第7届“海峡杯”帆船赛在厦门五缘湾帆船游艇港启航,共有10艘大陆帆船队和3艘台湾帆船队参赛,时隔四年后重启的帆船赛,再次见证了两岸帆船文化的交流。下午两点,海域晴空万里,风速12节,风向南。五缘湾帆船游艇港内的13艘参加第七届“海峡杯”帆船赛的帆船格外安静,船员们都整装待发,等待裁判长经过五分钟倒计时后,降下了级别旗;与此同时,起航线被打开,13艘帆船犹如13支飞箭,倾斜着在海面划出一道道流畅的线条,它们的目标是距离此地约110海里的澎湖亚果码头,抵达终点后,这些帆船队还将在澎湖湾参加绕标赛、澎湖南海绕岛赛及闭幕颁奖活动。

年过50的台湾帆船选手彭显恩是首次到厦门参赛,厦门帆船运动建立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此次他所在的台湾大学EMBA帆船队特别组织了两艘帆船队即“驼峰1号”和“希拉号”前来参赛,他告诉记者,“顺着我们先民从大陆到台湾的这个航海海道,又从厦门回到了台湾,其实非常有意义的,这也是我们组队参赛的原因之一。”此外,从厦门到澎湖的这片海域上,帆船选手将面临海浪、潮汐、洋流、夜航等不确定因素的考验,如此集竞技、娱乐和探险于一体的水上体育运动项目对彭显恩这样经验丰富的选手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对我们的意志力和体能都是很大的考验,也是挑战自我。”

厦门“极鸥号”帆船队的比赛日志也记录下了比赛过程的一些插曲,譬如18日入夜后,随着海上风逐渐减弱,处于领先位置的几艘帆船反而借助海峡东面的风,与最后的几艘帆船拉开了接近十几海里的距离。这么关键的时刻,船员注意到的却是“月光照亮的空旷的大海上,可以看到海峡杯参赛帆船的桅灯和航行灯排成一列长长的船队,在皎洁的月光和深邃的天幕下静静地行驶着。”如此充满梦幻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海上航行的魅力。尽管海洋变幻莫测,但是这短暂的宁静无疑是吸引这些帆船选手一次次起航的原因之一。然而船员们也并未就此放松警惕,夜幕下的湍急的水流很容易令帆船偏离方向,不过经验老到的船员知晓,帆船的航行永远看的是对地航向与对地航速,需要不断对照海图实时调整方向。距离相近的大陆帆船队与台湾帆船队都在借助风与水流相互斗智,时而超越,时而又被赶上,6月19日凌晨2点50分10秒,厦门“极鸥号”帆船第一个冲过终点线;12点18分4秒最后一条“驼峰1号”帆船驶过终点,为第七届海峡杯帆船赛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相较于往年,本届帆船赛在赛事安全保障方面进行了升级,包括首次使用卫星定位,对赛事进行实时跟踪,既有利于组委会实时观察各参赛船队的状况,提升了比赛的安全保障,也有利于关注赛事的普通观众、参赛队伍亲友及媒体及时掌握动态。此外主办方还在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举办为期30天的海峡杯10周年帆船赛图片展览。参赛前,来自海峡两岸的帆船选手也前往参观,一张张往届的照片勾起了他们中许多人的回忆,对这次赛事重启倍感欣慰,同时表示更加期待下一届“海峡杯”帆船赛的到来,两岸帆船选手能再次扬帆起航,角逐桂冠。


2019年6月18日,台湾的“驼峰1号”“海堡号”帆船队员在厦门准备出发。


 


两岸帆船选手参观海峡杯帆船赛10周年摄影图片展览。


重走先辈之路

创办于2009年的“海峡杯”帆船赛是海峡两岸六十多年来,首个横穿台湾海峡的体育比赛,被誉为“破冰之旅、交流之旅、和谐之旅”。其实早在1997年,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就有策划海峡两岸的帆船交流活动的设想,只是介于诸多原因未能举行。直至2009年,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和中华台北帆船协会携手,并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终于在当年7月30日举行了首届“海峡杯”帆船赛。其航线从厦门五缘湾出发,由大担岛侧进入台湾海峡,途中绕澎湖列岛南侧海域,终点为安平港,线路全长约一百五十海里。除了厦门方面的海关、边检、海事、船代等有关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台北帆船协会协调了金门、澎湖、台南三地的海巡署先后派出6艘船艇接力护航,共同保障帆船赛的顺利举办。

比赛当日,来自海峡两岸共十五艘重型帆船从厦门五缘湾码头顺利启航,帆船选手们历时约二十小时,陆续抵达台南安平港。当时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副主席李全海上岸与前来迎接的中华台北帆船协会理事长王锦钟双手紧握,双方互道平安。王锦钟表示,“三百多年前,闽粤移民驾着简陋帆船经过(台湾海峡中间的)黑水沟来台湾开垦,尤其黑水沟澎湃汹涌,危险性极高;现在帆船上拥有高科技,并有两岸相关船只护航,危险性大大减小了。”恰如他所言,起航后海面上一度风平浪静,参赛选手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有些船队还开火做饭,大快朵颐。当帆船迎着次日清晨的朝阳,驶向安平港之际,等待在岸上的观众纷纷挥手向船员致意。比赛结束后,两岸选手共同参加了颁奖晚宴,觥筹交错间呈现出一幕幕温馨交流的画面。

在王锦钟看来,航行这条路线是在缅怀祖先。祖籍泉州安溪的台籍帆船选手曾国智也有相同的体会,当他同队友驾驶帆船穿过海峡时,心中想到的是“我是在走祖先曾经走过的路线,这种感觉非常好。”台湾参赛帆船队之一的“极地之星二号”的船长陈永通获悉要举办“海峡杯”帆船赛后,非常兴奋地表示要参加,他还提前到厦门与队友集合,为比赛做准备。此后几届“海峡杯”帆船赛的终点先后选在台南、基隆、澎湖、高雄等港口,赛事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和中国杯帆船赛、环海南岛帆船赛、CCCOR帆船赛等并称为中国大帆船的代表赛事。通过这项赛事,也进一步加深了两岸体育交流,促进了两岸沟通联系。

 


在“海峡杯”帆船赛的带动下,厦门近年来陆续举办了众多帆船比赛,包括两岸高校帆船比赛,图为厦大帆船队。


交流逐渐多样化

在厦门五缘湾海域一带,时常能见到一艘艘白色帆船所组成的靓丽风景线,除了专业的帆船选手,更有不少年轻的帆船爱好者熟练地操纵风帆,向着远方逐浪前行。伴随“海峡杯”帆船赛的举行,海峡两岸在帆船运动领域有了更多样化的交流,赛事方面,厦门除了“海峡杯”帆船赛之外,还举办海峡两岸高校帆船赛及海峡两岸高校水手OP帆船赛这两项主要赛事,其中海峡两岸高校帆船赛的兴办是源于厦台各高校帆船运动的发展。

2011年,来自海峡两岸19所高校共150名青年选手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高校帆船赛,众选手从厦门五缘湾出发至金门,这项赛事除了为两岸青年选手提供了帆船竞技的舞台,也促进了两岸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相处。在第五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帆船赛时,金门大学代表队返程的过程中因帆船的球帆缠绕,导致无法正常航行。当他们发出无线电求助信号后,厦门大学代表队的船长立即前往救援,他登上金门大学代表队的赛船后,冷静地指挥船员割破球帆、降下主帆,随后用快艇拖着赛船安全回到港湾。比赛之外,主办方厦门大学、金门大学还专门带领参赛大学生参观各自学校,厦门市政府还组织观看“海洋文化之旅”节目,对促进海峡两岸大学生的交流及文化认同有重要的作用。

海峡两岸小水手OP帆船赛除了指导两岸青少年开展“OP帆船”的学习、训练及比赛,也包含航海文化和帆船运动知识的学习,为“小水手”们的帆船运动打下了基础。从2010年第1次活动就吸引了40多名两岸小水手的参加,到2014年已经吸引了上百名小水手参加。该活动促进了两岸青少年的交流。这三大赛事的目的之一都是增加交流活动中航海文化及帆船运动文化。故而在竞赛之外,应该更多地增加诸如旅游、交流晚会、共同培训等配套活动,譬如以高校为主体,双方开展帆船趣味小活动、航海知识竞赛、学校参观互动等,为两岸青年帆船选手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由此深化两岸文化交流。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