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 因为热爱,我们聚在一起

来源: 2023-09-18 09:51

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图/受访者提供



2022年3月8日,首届厦门市女子篮球联赛在“鹭人甲灿坤馆”开赛,身穿印有厦门台协“GirlPower”篮球服的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一登场就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是全国第一支由两岸女子业余篮球爱好者共同组建的篮球队,她们因一颗小小篮球而结缘,在人生的别样赛场上,共同挥洒青春。



球鞋与地板摩擦发出的吱呀声、篮球撞击地板的闷响、裁判吹出的尖锐哨声以及观众的助威声,种种声音汇聚于篮球场内,无论是球员还是观众,无一例外都会被这紧张刺激的氛围所感染,体会到篮球这一竞技体育的魅力。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的队员们在场上灵活地运球,一次次流畅的攻防转换,一记精彩的三分线外远投,球入篮框的瞬间,掌声与叫好声同时响起。在球队首秀的赛场上,虽然没能捧起桂冠,她们依然收获了一份肯定——在首届厦门市女子篮球联赛上荣获第四名及优秀组织奖。


厦门首支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

组织起这支女子篮球队的,是原厦门市台商协会青委会副主委彭欧雅,她也是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的领队。提起组建队伍的经历,颇有些无心插柳的意味,“大概是2020年,厦门市台联正在筹办两岸青年企业家篮球联赛,赛事发起人Cooper跟我提议,希望我能组织一支女队跟男队打场友谊赛,我就先从身边找了约20位会打篮球的台青组队。可惜整体实力有限,友谊赛确实打不起来,我们就先组织参加定点投篮表演赛。”

通过这次比赛,彭欧雅和球队受到了外界的关注,2021年,厦门市台商协会收到一份来自厦门市篮球协会的邀请,希望厦门市台商协会能组织台青女子篮球队参赛,此时摆在彭欧雅面前的难题依然是队员的选拔,毕竟想在厦门找到很多篮球技术还不错的女台青并非易事,本身也是篮球爱好者的她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厦门本地也有不少篮球好手,何不用两岸融合的概念,让台青和厦门本地篮球爱好者组队呢?

恰巧厦门的篮球爱好者陈芯茹、王苏和曹青也在本地一些体育联络群里寻找篮球同好组队打球,“我们当时想找能够打中锋位置的队员,问了身边好多朋友,就这样认识了欧雅。”原本两个都缺人的团队一拍即合,就这样形成了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的雏形。现如今两岸女子融合篮球队有六十位成员,其中台青约占一半,她们给厦门队友的印象多是“长得可爱,言谈举止很有礼貌”,王苏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双方都有些拘谨,“大家就站在那里害羞地笑,不过一打球就都放开了。后来队员大京每次见到我就要把我抱起来,因为她是中锋嘛,就觉得我看起来很小只。”

组队初期,彭欧雅负责各项后勤工作,除了找训练的场地和教练、队医,还要考虑队员们工作的时间来安排训练,队员们也尽自己所能协助她,来自台湾的队员郑伊珊就由衷地觉得,“我们队最棒的一个地方就是彼此能够互相包容,组成一个团队。”队员们还给自己取了另一个响亮的队名“GirlPower”,并设计了一个简洁大方的logo。对彭欧雅而言,“关于球队的事,我更喜欢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不用强调是大陆还是台湾,我们都是因为喜欢篮球才聚在一起。”

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专门聘请教练,定期结合训练帮助队员们提升篮球技术。


互相信任让我们在比赛中更默契

法律工作者、医生、网红、钢琴教师、创业者……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她们每天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结束工作之后,换上宽松的运动服、走向篮球场,单纯地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并在你来我往的传球之间、因融入团体而倍感安心。无论是否有比赛,彭欧雅及队员们都坚持每周进行1-2次篮球训练活动,且随着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越来越为人所知,她们也获得了外界不少的支持,“厦门市台商协会主要给予技术方面的支持,还有厦门本地的一家篮球馆提供了训练的场地,我们还邀请专业教练对球队进行训练,以提升大家的技术。”彭欧雅介绍道。

倘若你问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的成员为何喜欢篮球,她们会告诉你,“团队的配合,身体的碰撞,力量的对抗,在电光火石之间,究竟是你强还是我强,立刻就能见分晓,这就是篮球的魅力。”她们坚定的眼神让你相信,运动真的会带来快乐,尤其当步入社会之后,依然有一个值得自己热爱并坚持的爱好,并找到众多志同道合者是多么难得。虽然受限于身高以及身体素质的差别,女子篮球很难像男子篮球那样出现夺人眼球的暴扣,但凭借队友之间的默契,打出的精彩配合亦是比赛中的一大亮点,曹青说:“比赛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要我能帮助队友得分,或是不让对手从我头上得分,即使不是我自己直接得分,我也会很高兴。是不是MVP反而没有那么在意了。”因为她在那个瞬间感受到的是团体的信任感,每一次得分都集结了全体队友的力量。

除了厦门市首届女子篮球赛,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还参加过中华街道办举办的“小鸽杯”首届三人篮球赛,她们的实力在一场场比赛中得到锻炼。谈及最难忘的比赛,她们不约而同都想到了厦门市首届女子篮球赛时与集美阳光队的对抗,当时她们已经输给了厦门篮途队,与集美阳光队的比赛相当于背水一战,“我们不仅要赢,比分上起码还要超过二十多分才可能出线。”回想那时的场景,陈芯茹的语气变得有些激动,“我们是从第三节开始和集美拉开比分的,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战术,就是每个人都很敢打,主动进攻,积极助攻,整个队伍的气势一上来,最终我们赢了对方二十几分,大家都非常开心。”

这场精彩的比赛令她们彼此之间愈加默契,而篮球教会她们的是:如果你想要变得更好更强,除了不间断地练习,包括传球、投篮、控球的技巧及研究战术,更需要重视与队友的配合,因为这项运动的核心精神在于积极向上、团队协作,“我们队伍真的很团结,哪怕是没有上场的队员,比赛时的加油声都不输现场观众。”彭欧雅笑着说。

 


加入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后,这些热爱篮球的两岸青年时常与厦门其他高校球队及民间球队相互切磋球技。


运动拉近距离

像篮球这类团队感十分强的运动,最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点彭欧雅深有体会。她坦言,自己从台湾到厦门之初,也曾因为没有交到朋友而感到孤单,后来她通过打篮球渐渐认识了厦门当地不少篮球爱好者,继而拓展了自己的社交圈,或许这段经历也是促使她组建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的一个推力。她说:“我觉得很多台青刚到厦门时也会有这样的困扰,就我个人的经历,运动确实是个好的方式,能够认识更多厦门本地的朋友。”

如彭欧雅所言,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成员的友谊早已从赛场延伸到场下,大家结束训练后会相邀吃夜宵或是一同出游,从一开始的拘束到逐渐有了加入一个友爱大家庭的感觉,对彼此的个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譬如绰号“公主”的队友在场上进球后,有时会特别兴奋地跳起舞;台湾队友诣睿处事很认真,平时喜欢和队友分享她看的书,或是她在台湾生活的经历,有时也会相互交流对人生的一些看法。除此之外,作为一名中医师,她还担任起了“队医”的角色,“有时我说自己喉咙不太舒服,诣睿立刻就会说,你舌头伸出来我看看。”王苏笑道。而部分台青队员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一些不太理解的文化差异,也会向本地的队友请教,慢慢学习并懂得如何应对。

在彭欧雅看来,球队的成员都个性鲜明且坦诚,正因为大家对于这支球队有归属感,她们才能一直以团队的形式相处交流。当然由于不少台青因个人职业规划或家庭的原因,不一定能长期待在厦门,因此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也持续地吸纳新人,对此彭欧雅说:“我还是很期待有更多热爱篮球的台青能加入我们这个队伍,当然因为我们目前已经融合得挺好,对于球队的运营和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规划,所以还是希望新进队员是能够理解、认同我们的队内文化,大家才能一起走得更长久。”

除了队内平常的训练,彭欧雅还常组织大家打一些“养生局”,即对抗性较弱的休闲型篮球,“我们也会邀请男台胞,而且打之前就跟他们先说好,不是打竞技和对抗性的比赛,所以不能有太多的碰撞,要温柔一点。” 这些养生局同样是厦门两地青年相互认识及交流的平台,也有助于促进在厦台胞融合与了解本地的文化生活。关于两岸融合女子篮球队的未来,彭欧雅和队员都充满信心,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真正的融合是原本不尽相同的两方主动地接触与磨合,并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女子篮球指南

入门装备:通常女生挑选重量较轻的6号球,有利于掌控篮球力度。挑选不当容易影响运动时的发挥,最好选择适合高强度运动的包裹性运动内衣。护膝、护腕作为防护性装备,主要是起到运动防护和固定康复,提高关节稳定性,减少受伤风险。发带主要作用是固定住碎发,而且防止头发遮住眼睛,要选择透气性强,吸汗效果好的材质。


热身与拉伸:运动前热身动作包括扭动脚踝、活动手腕、折返跑、下蹲运动,以及运球训练、扭腰训练、投篮训练、弹跳训练和短时间慢跑。剧烈运动后需拉伸放松,主要的拉伸放松动作包括肩胛拉伸、股四头肌拉伸、腘绳肌拉伸、髂腰肌拉伸、内收肌群拉伸、腰方肌拉伸、下腰背拉伸、臀大肌拉伸、梨状肌拉伸和腹斜肌拉伸。


安全贴士:打篮球过程中,如果出现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滑囊炎、腱鞘炎等症状,要立即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等方法,尽可能减少受伤部位的出血,避免损伤加重;48小时后,一旦局部的出血和肿胀停止,才可以进行按摩、理疗或敷药治疗。在场上突然抽筋,第一时间拉长痉挛的肌肉,同时配合局部按摩和点压穴位等方法促进缓解。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