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漳州总铺师郭少林:做菜如做人,要的是用心

来源: 2024-03-11 10:52
 

 



人物名片

郭少林

19年办桌经验

/ 吴乔莺  /台赛摄影师 唐光峰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对于一千位总铺师来说,他们对于“最佳宴席”的定义也各有不同——或许是用了珍贵的食材,或许是用了创新的烹饪方式……而对于总铺师郭少林而言,他职业生涯中的最佳宴席,当属为女儿忙碌张罗的那一场回门宴。用情至深,方为上品。

那个幸福的清晨,天色微明,薄雾未散,漳州辽西的整座村庄尚未从彻夜的酣睡中苏醒,而办桌师郭少林的家中却早早亮起了灯。

对于郭少林来说,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女儿的回门宴。作为一名总铺师,操办过的大小宴会不计其数,但为自己的女儿操办回门宴,却是头一回。从菜色的拟定到食材的采买,从人员的分工到流程的安排,他早已在心中演习了数百遍,却始终放不下心来。他望着云缝里透出的日光,目光渐趋柔和。对他而言,这恐怕是他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幸福的一场宴会了。

 

辽西村唯一的总铺师

回门宴,又称作“归宁宴”,是传统婚姻习俗——回门中重要的一步。按照闽南地区的传统,女儿成婚后的第三日,女婿要携带礼物,陪同新娘一同返回娘家,拜谒新娘的父母及亲朋。这也是传统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蕴含着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女婿对岳父母心怀感恩以及新婚夫妇和谐恩爱等美好的寓意。在女儿回门这日,女方亲家一般都会广设华宴,款待新婿,这就是“回门宴”一称的由来。

在古时候的闽南地区,凡是遇着值得庆贺的人生大事——诸如新婚庆典、女儿回门、乔迁房屋、老人寿辰、小孩满月等,都少不了办桌。每逢这个时候,你总能看到那宅子张灯结彩,一张张铺着红色桌布的圆桌从厅堂内一直摆到了院子外,桌上摆满一盘盘可口的菜肴,觥筹交错,宾主尽欢,说不尽的热闹景象。

如今,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场地限制等原因,许多人会选择在酒店宴请宾客,曾经热闹而接地气的办桌场景便不多见了。不过,在闽南的一些农村地区,却依然保存着这一美好的风俗传统,在他们看来,聘请办桌师来家中做饭宴请,用料实,心意足,既喜庆,又妥帖——漳州辽西村就是如此。

作为辽西村唯一的总铺师,郭少林操持过村内大大小小的办桌宴请,成为了村里人交口称赞的“大厨”。在郭少林的相册中,还有不少他和办桌的新人们一起合拍的照片,这些照片记录着他操持办桌时的快乐时光。他就像一位拥有美食魔法的流浪厨师,穿梭在不同的宴席间,为大家奉上热气腾腾的饭菜,烧出一桌子的笑意盈盈,也收获着许多美好的回忆与赞誉。

不过,比起乡亲们的称赞和过往的成绩,郭少林更在意的,是眼前女儿的这一场回门宴。上午八时许,郭少林正在自家的院子中安排着人员分工。“作为办桌师傅,很多时候‘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还得靠着帮厨和村民一同帮忙,才能将这喜宴办好。”郭少林解释道。

 

饱含父爱的“最佳宴席”

上午的郭家小院着实热闹,直径一米左右的三口大锅架在墙根边,里头“咕嘟咕嘟”地煮着热水,一箱箱海鲜蔬果垒成了小山,白净的餐盘碗筷用塑料筐分门别类地装好。那一边,帮厨们身着红色围裙,或是拿着一把硕大的铁勺舀水,或是调控着火候,或是往那临时架起的料理桌上准备刀具。这一边,热情的乡亲们也戴着手套、剪刀、铁盆等赶来了,他们将那一叠儿塑料板凳往地上这么一放,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有的倒水,有的拆箱,这样忙活了起来。

院中的帮厨连同乡亲约莫有十来人,人员和物品虽然繁杂,乍一看好似有些混乱,但靠着穿梭其间的郭少林,却也于凌乱之中显现出了一种难得的秩序感。细细留神,你会发现,谈笑风生里,大家已把手头的工作给分了个明白,回门宴的准备工作正在一片欢声中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当中洋溢出的是一股浓浓的烟火气。

作为父亲,女儿的回门宴上少不了的就是应酬。郭少林早已想到这点,便趁着时间还早,宾客未来,他不顾及自己还穿着笔挺的衬衫,便围起围裙,拉过一方小板凳,下场料理。只见他娴熟地抓起一只半个脸盆大小的帝王蟹,操起剪子,“咔咔”几下,便轻轻松松地让眼前张牙舞爪的“海霸王”乖乖就范。“处理蟹类,下刀的地方要讲究技巧,否则只是白费力气。”郭少林说,“要先在蟹身和蟹脚关节的软组织处下刀,将蟹脚与身体分离出来。接着要处理蟹脚,对准关节处的软组织剪下,把每个蟹脚都一分为二。处理蟹腿的时候,我一般会在蟹腿壳面开一刀,这样上锅蒸煮之后,蟹肉就会露出来了,客人们吃起来就方便许多……”一旁的乡亲们观察着郭少林操刀的方法,也依样画葫芦地剪起来,效率果然提高了不少。

“在闽南地区的回门宴上,海鲜是必不可少的,但海鲜的品质等级却有差别。比如就蟹类来说,有许多不同的品种,从一斤几十元的普通螃蟹到一斤两百元的帝王蟹,价格都不一样。需要办桌的人家一般都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虽然我家的家境也只是普普通通,但毕竟是自己的宝贝闺女回门,一生也就这么一次,我还是想把最好的给她。帝王蟹虽然贵,可是这钱,我花得开心。”平时不善表达的父亲,想起自己的女儿,此刻便情不自禁地打开了话匣子,从他朴实的言辞中,流露出的是视女儿如掌上明珠一般的宠爱。

郭少林举起他那双沾满了蟹汁的手,一一指点回门宴的菜单:“你看,那箱子里埋在松木屑下的是新鲜的龙虾;那铁桶里打包好的,是昨天花了一天时间用猪皮、鸡油等十几种材料熬制的金汤,是准备做金勾翅盅用的;那边砧板上在切的是白萝卜丝,要搭配凤梨一起做开胃的凉菜;那玻璃碗里放着的枸杞,是要搭配燕窝来做的,这样盛起来才显得好看,女儿的回门宴,要办得漂亮……”郭少林没有丝毫停顿,一口气将回门宴上的菜单一一报来,除了刚刚说到的,还有豪猪汤、卤面、比目鱼等,共计十余道菜,每一道都倾注了他满满的爱。

从备料到烹饪,时间早已过去了几个小时,宾客们也陆续来到了,出于礼节,郭少林忙脱下围裙,走到庭前迎接宾客,递烟递茶,但他心中始终惦记着回门宴,稍有空闲,便凑上前去同帮厨一起查火候,试鲜度,动手摆盘。

上午十一时许,随着一阵欢喜的鞭炮声,女儿郭惠斌和女婿蒋炳荣终于踏着红毯进入家门,依照礼节拜谢完父母后,回门宴便也正式拉开了序幕。20张圆桌依次摆开,一道道美食精彩呈现,200份碗筷齐开动,一时间郭家小院内热闹非凡。携女儿敬酒时,郭少林难掩喜色。“女儿回来了,我心里高兴啊,这宴席就得最喜庆、最漂亮!”他说道。对于父亲的付出,女儿郭惠斌看在眼里,一句发自内心的“爸爸,您辛苦了”包含了万千情意。

 

食客是最好的老师

能成为一名办桌师傅,是偶然,也是必然。回顾自己成为办桌师傅的历程,郭少林觉得这当中有许多巧合存在,这些巧合的串联,指引着他走上自己的职业道路。

初入社会的郭少林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皮鞋匠人,凭借着勤奋与灵巧,1988年,十九岁的郭少林成为了一名年轻的皮鞋生意人,从业后不久,他的皮鞋师傅在厦门办起了一家小酒店,邀请郭少林前去担任采购员,就这样,郭少林与餐饮业第一次产生了联系。

“那种感觉很奇妙,就好像我天生是适合做这个行当,注定这一生就该走厨师之路。”郭少林这样评价自己与餐饮业的初遇。在担任采购员的期间,他饶有兴致地观察着酒店厨师的烹饪过程,觉察到自己心中对于餐饮行业的喜欢,一个新的计划开始在他的心中萌芽。

2000年,郭少林在厦门穆厝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餐饮店——郭记卤料,这一干,便是整整六年。“在成为厨师的路上,我走的不是寻常的拜师、当学徒的道路,更多是依靠自己钻研,食客们是我最好的老师。”郭少林只跟着卤料店的师傅学习了半个小时的制作方法,但背后却花了上百倍的时间去钻研、改进。“我非常注重聆听食客的意见,在我看来,每一位食客都是老师,对于美食,他们都很讲究。我以前刚营业不久的时候,卤料还做得不够好,食客们就会告诉我哪里做得不好、应该怎样处理,以及他们在哪里吃到过好吃的卤料,味道如何。我会认真记下这些食客的要求,从中学习、反复尝试,去改进这些食物的味道。”以食为媒,郭少林与食客们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在食客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教导”之下,郭记卤料终于锻造出了独属于自己的风味,味道受到了认可,每日都有盈门的顾客。

2005年,不满足于只做卤料生意的郭少林回到了老家辽西村,开了全村第一家大排档——“水闸第一家”。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大排档的位置就在水闸旁,在疏港大道还没建成之前,这里的环境安静而清幽,凭借着一手好厨艺,郭少林每天都要迎接二三十桌的客人,生意好的时候,甚至要到凌晨两三点钟才收摊。郭少林的勤勤恳恳为他积攒下了好名声,食客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郭少林就接到了人生中首个办桌邀请。

“接到这个单子时,我是又兴奋又紧张,因为我虽然当了好几年的厨师,这办桌还是头一次,何况是一次性开一百桌的庙会!”郭少林笑着说道。虽然有些忐忑,但他还是勇敢接下了任务,打点好帮厨和需要的食材,起了个大早,赶往庙会的目的地龙海石码,紧锣密鼓地张罗了起来。“做一桌菜和做一百桌的菜体验大不相同,第一次做的时候,我基本上都没有休息的机会,一直守在锅炉旁,满头大汗,全身都找不到干的地方。”郭少林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一百桌的庙会宴席办得体面又热闹,他也因此打响了办桌旅程的第一炮,在此以后,找他办桌的客人络绎不绝,一场由二三十桌到数百桌不等,漳州、厦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年的18910月是他最忙碌的时候,有时一连十几天都需办桌。虽然辛苦,却也快乐。

“做菜如同做人,要的就是用心,食物的美味来源于心意。办桌时看着客人把菜吃完,是我最大的幸福。”郭少林真诚的话语里,蕴含着的是他朴素的人生哲学。


大厨拿手菜

石码五香卷

五香卷是一道来自于福建闽南地区的特色名小吃,发源于漳州石码,这也是郭少林的拿手菜。制作五香卷需要将五花肉、小葱、削皮荸荠、洋葱等切成小丁,加入适量的盐、糖、五香粉等进行抓揉、搅拌,随后将搅拌均匀的馅料小心地铺到五香卷专用的豆腐皮中,双手一边按压一边卷实,再用一小碗面粉糊封口,下油锅炸至金黄。出锅后切成若干小段,配上蕃茄酱或辣椒酱、酸萝卜片等,趁热食之,外酥内嫩、醇香可口、回味无穷。

闽南办桌禁忌

在闽南地区的庙会上,多半是不可以出现牛肉作为食材的料理,因为在闽南人的传统理念当中,牛帮助农民耕作,十分辛苦,出于对牛的尊重,许多闽南人,尤其是闽南老人或吃斋念佛者,是不愿意食用牛肉的。庙会办桌不出现牛肉,也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